第四講 心理建設之要義

內容來源:卷三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國父遺教概要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七日在峨嵋軍訓團講——

要旨

    一、心理建設即國民精神建設,實為革命建國之基礎。
    二、孫文學說之要旨,在確立「知難行易」之力行的哲學觀念。
    三、民族主義第六講及軍人精神教育等遺教之要旨,在恢復中國固有高尚的倫理道德。
    四、心理建設之方法為教育,教育必有正大合理之方針(黨員守則十二條之要義)。
    五、新生活運動為一種生活革命的社會教育,即心理建設之實行。
    六、以高尚健全之人格,奮發向上之精神與公忠體國的節操,完成復興民族之大業。
本文

    前次已經講明: 總理全部遺教並不是空疏迂闊的理論,而是博大精深的學問與切實可行的計畫。真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小而言之,則於治心修身的精深微細之處,無所不到;推而廣之,則於治國平天下的廣大悠久之道,無所不包。就 總理學說之流行致用而言,可以經論宇宙無往不適;就其根本之出發而言,則又是本然之天理,自始深蘊於各人心靈之中,而無跡象可見,我們要研究 總理的學說,完成革命的事業,不愧為 總理的信徒,就不可不先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纔知道怎樣去研究和怎樣來實現主義、完成革命。前兩次我所講的政治建設與物質建設,是偏於行動與物質方面而言,說明我們革命者開物成務,治國平天下的工作。今天再要和大家講心理建設

--------------------------------------------------P.103--------------------------------------------------

的要義」,所謂「心理建設」是偏於精神與人格方面而言,要來說明我們革命者明德修身,發揚革命精神的道理。簡切言之,前者是講「成物」的方法,後者是講「成己」的道理。「成物」為「成己」的目的,而「成己」又為「成物」的前提。所以「心理建設」實為革命的根本要務。 總理說:「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又說:「革命必先革心」,心理建設之重要,實在一切建設之上。

    總理在建國方略中所講心理建設,原來是專指「孫文學說」而言。其實 總理關於心理建設的遺教,還有很多很多,所謂「心理建設」,係概括一切心理狀態之改造,直截言之,就是「國民精神建設」。我們要講明關於心理建設的遺教,除「孫文學說」以外,祇舉其最重要者,亦必須包括軍人精神教育及民族主義中關於恢復固有道德修養人格等種種遺訓。
    現在先講孫文學說的要義:孫文學說這部書是 總理最根本的革命學問,亦即我們革命最緊要的心理基礎, 總理覺得我們中國文明不能進步,政治上各種建設不能進行,革命主義不能實現,最大的病根,就是由於一般人的心理深中了幾千年來「知之非艱,行之維艱」這個傳說的流毒,這句話的初意,原是說空言不如力行,是鼓勵實行的意思,但是流傳既久,漸失其真,一般人中於空疏怠惰的遺毒,祗取其上半截而拋棄下半截,大家都以為行是很難,知是很容易的,於是對於一切事業都無勇氣去做;一知半解,沾沾自足,怠於求知,習於空談,養成「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習慣。因此社會國家的事,便很少人努力去做,得不到什麼進步。反觀外國一切事業,都能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成為現在這樣富強的國家,這並不是我們國民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為他們外國一般國民,凡事能夠力行!一方面不斷的求

--------------------------------------------------P.104--------------------------------------------------

知,一方面尤其重在不斷的實行,總是繼續不斷的來行,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再來,以至三次四次無數次,甚至父而子,子而孫,兩代三代繼續努力做去,做到最後成功為止。所以大家要曉得:人類一切真實的成就,都由於人們真實的努力,一點一滴實實在在做出來的,如果不去實行,無論你懂得怎樣精微奧妙的理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還是沒有益處。要曉得:我們對於一件事物,任何一個問題,要想洞徹本原,發明道理,得到一個正確精密的解決方法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自己根據科學的定理,求得其中的真知,或是經人家指明這個道理以後,能夠樂於聽從,不妄置疑,要去做起來卻並不難。即總理所講:「從知識而構成意像,從意像而生出條理,本條理籌備計畫,按計畫去用工夫,則指日可望樂成也。」不但「能知必能行」,而且很多事情,我們雖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往往能夠做好。即孟子所謂「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行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總理也講:「人類進化,發軔於不知而行,練習,試驗,探索,冒險,四者屬於不知而行,亦即文明之動機。」關於這些「能知必能行」與「不知亦能行」以及「有志竟成」最後證明「知難行易」的道理,你們去看孫文學說,就可以明白,用不著我多講。這些都是現代革命者應有的常識,亦為宇宙的真理,內而驗之於心性,外而施之於事物;大而放之全球,久而傳之於萬世,無有不準的。 總理在自序中很扼要的說:
    「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 係乎人心之振靡,吾必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 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心之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萬事之本源也。滿清之顛覆者,此心成之也

--------------------------------------------------P.105--------------------------------------------------

;民國之建設者,此心敗之也。夫革命黨之心理,於成功之始,則被『知之非艱,行之維艱』之說 所奴,而視吾策為空言,遂放棄建設之責任。……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 。倘能知之,則建設事業,亦不過如反掌折枝耳。……故先作學說以破此心理之大敵,而出國人之 思想於迷津,庶幾吾之建國方略,或不致再被國人視為理想空談也。夫如是,乃能萬眾一心,急起 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家。為 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也。則其成功,必較革命之破壞事業為尤速尤易也。」
    這一段話就是講我們革命成敗的關鍵,完全在行與不行。語云「有志竟成」,無論怎樣艱鉅困苦的事業,只要我們信其可行,就勇往直前毫無遲疑繼續不斷的做去,定可獲得最後的成功。至於「知難」二字的遺訓,用意更為深長。 總理看到了我國一般人空虛浮薄憚於求知的頹習,認為是一切不能進步的總原因,所以說「知是不容易的,比行要難得多。」由此鼓勵大家去努力求知。還要貫徹始終的去求真知,以祛一知半解或浮光掠影的弊病,振好學之風,立力行之基。我們祇看 總理畢生孜孜為學不倦精神,就可以懂得這個遺教的精義。現在中國一般人對任何事物,既不能腳踏實地,刻苦求知,更不能切實力行。譬如每年到了水災或旱災發生的時候,各地政府和人民只知奔走呼籲,到處乞憐求救,不知個個人都有雙手、雙足、耳目心志,不應用這些天賦的萬能來戰勝災難,大家只是束手呼號,專依賴人家的救濟,無知無勇,一至於此;更有看見同胞遭遇災難,一如隔岸觀火,不知援救,甚至幸災樂禍,引為訕笑,同情毫無,不仁孰甚。此種頹靡冷酷之人心,如不能改革振作,國家又焉得不日趨危亡呢?

--------------------------------------------------P.106--------------------------------------------------

我們要救起國家,必須先將這種亡國的心理,從根本上加以改造!一定要從自己起鼓舞一般國民,立定自信心,養成自動能力,認定「人定勝天」的道理。我們如能竭盡心力有進無已的去做,不僅一切自然的災難,不患不能克服,並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來創造新的文明。
    我們要成功事業,建設國家, 總理已經替我們計劃好很多完善的方法,詳細指示了各種緊要的道理,開闢了一條正大光明的途徑。這只有先知先覺,大才大智的人纔能發明出來,我們一般後知後覺,不知不覺的人,只要篤信力行,真正循著先知先覺所示的途徑去做,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總理針對從前「知易行難」這種謬說的流弊,比較「知」與「行」的難易,又以十事為證,即:

    一、以飲食為證;
    二、以用錢為證;
    三、以作文為證;
    四、以建屋為證;
    五、以造船為證;
    六、以築城為證;
    七、以開河為證;
    八、以電學為證;
    九、以化學為證;

--------------------------------------------------P.107--------------------------------------------------

    十、以進化為證;
    發明「知難行易」的真理,其目的就是要改造一般國民已往錯誤的觀念和頹敗的人心,使能普遍的確立「知難行易」之力行的哲學觀念,而振作畏縮頹廢,苟安偷懶,疲玩不堪之人心。養成奮發有為,積極進取,力行創造的風尚!這就是 總理關於革命心理之根本建設的遺教。
    其次,關於革命人格的修養與革命精神的發揚, 總理更有許多極重要極寶貴的遺教。第一就是民族主義第六講,第二就是軍人精神教育和其他的訓詞。民族主義第六講最重要的意思,就是要恢復我們中國固有的道德。發揚我們民族固有的精神,來恢復民族固有的地位。 總理說:
    一、固有的道德——講到中國固有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 義其次是和平。這些舊道德,中國人至今還是常講的。但是現在受外來民族的壓迫,侵入了新 文化。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舊道德;以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舊道德。不知道我 們固有的東西,如果是好的,當然是要保存;不好的纔可以放棄。中國人幾千年酷愛和平都是 出於天性;論到個人便重謙讓;論到政治便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和外國人便有大大的不同。 所以中國從前的忠孝,仁愛,信義,種種的舊道德,固然是駕乎外國人,說到和平的道德,更 是駕乎外國人。這種特別的好道德,便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以後對於這種精神,不但是要 保存,並且要發揚光大,然後我們民族的地位,纔可以恢復。
    二、固有智識——中國有一段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在外國的大政治家還沒有見到,還沒有說到那

--------------------------------------------------P.108--------------------------------------------------

最近更新於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