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道理

分我們中國。到那時候,中國是否被各國共管瓜分或獨占?我們四萬萬同胞,是否做人家的奴隸牛馬?就在這幾年以內可以決定。時間既如此迫切,困難又如此嚴重,我們全國做官吏、教職員、軍人、學生和黨員的人,如果還不採取最有效的方法,奮發努力,以求一日完成十日之事,一人發生十人的效能,來加緊我們的工作,確立復興的基礎,那末,我們的國家民族,便沒有機會可以挽救!現在我們四萬萬人的命運,可以說完全操在人家的手裏,正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處在這種非常的時機,要想死中求生,完成救亡復興的非常事業,便不可不明瞭科學的內容,並充分發揚科學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增加工作的效能,儘早奠定國家的基礎!
 科學的精神與科學的方法是什麼呢?現在我可以先從原則方面說明辦事的順序和辦事的精神,使大家明白科學要旨的所在;再從實施方面說明科學方法的幾個重要步驟,使大家明瞭其整個的程序。科學的要旨和科學方法的程序講明之後,大家一定可以理解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是什麼。
 所謂科學的辦事順序,簡單的講,就是要:由近而遠,自卑而高,為大於微,圖難於易。大學第一篇開宗明義講明大學的三條綱領即大學的主旨,以及定、靜、安、慮的基本修養之後,接著便是講辦事的順序之重要,即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以下再接著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具體的節目。而歸結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我們細讀這一篇經書,就可以曉得:孔子教人,最注重的是辦事的程序。大學第一篇可以說是講人生一切事業的基本順序,而這個順序的要旨,就是我剛才所講的「由近而遠,自卑而高,為大

---------------------------------------------------P.17---------------------------------------------------

於微,圖難於易」四句要訣。中庸上說:「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論語上還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孟子更說得好:「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耳,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此外如古人講辦事要「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這一類的話,到處可以找到。而其總結的意思,不外告訴我們:要做遠大高尚的事業,一定先要從最切近最平易最細微的事情做起,按步就班的逐漸擴大增長。小的事情先做好,然後可以做大事,普通日常的事物先能處理得當,然後可以做特殊高尚的工作;容易辦的事情先能一件一件做到,然後可以成非常的功業。反轉來講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將一切平易微細切近的事情都能做得好,一切遠大的高尚的艱難的特殊的事業,便沒有不可以一步一步努力做成功的。漢初大政治家陳平,少年為人宰肉很公平,謂「他日宰天下亦當如是!」後來果然能成大功立大業。後漢陳蕃,少年不務屑瑣而以掃除天下高自期許,友人批評他「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他雖然有很深的學問,很高的道德,畢竟沒有成功大的事業。所以我們辦事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好高鶩遠,希圖躐等僥倖。如果這樣,必流為虛浮不實,結果是欲速不達,不會成就任何事業。我們要能成功,就必須切實遵照科學的辦事順序,即我所謂「由近而遠,自卑而高,為大於微,圖難於易」四句要訣來努力。
 我們懂得了科學的辦事順序,可以說是明白了努力的途徑,得到了成功事業的階梯;但是要遵循此途徑用此階梯而達到成功的境地,必須更有科學的辦事精神。扼要的講,就是凡事能要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繼續不斷,貫徹始終。我們知道:科學的唯一主旨,就是徹底研究出萬事萬物之真實的情況。所

---------------------------------------------------P.18---------------------------------------------------

以對於任何一件事物,不明白當然要研究明白,已明白還要求徹底明白,未做好當然要做好,既做好還要求做得更好!總要天天有進步,天天有新的道理和新的東西發明出來!宇宙間學問與事業是沒有限量的。古人說:「學無止境」,又說:「學然後知不足。」這就是說:我們的學問愈增多,便愈感覺不夠,我們的事業愈偉大,便愈覺自身能力的渺小;亦惟有能感覺不足與渺小,學問和事業,才能不斷的進步。所以我們切不可以一得自喜,以小成自足。這就是大學上所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也就是我們所謂「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之科學的辦事精神。我們要如何才能發揮這種科學的精神,而成功一切的事業呢?這就完全在乎我們能有恆心,有毅力,凡事能夠本著「繼續不斷,貫徹始終」的精神,奮鬥到底!大家要曉得:天下一切偉大的事物,無不是由細微的事物而來;而細微事物之所以能成就其「偉大」,完全是時期長久繼續不斷的結果。古人說:「泰山不厭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又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易經教人「自強不息」;中庸教人「至誠無息」;論語第一句教人「學而時習」;再有「不舍晝夜」之嘆,「擇善固執」之訓,以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這一類的話,都是勉人以繼續不斷,貫徹始終的意思。所以大家要記住:時間是一切事業之母,我們只要能利用時間繼續不斷努力不懈的去做,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結果,什麼偉大的事業都可以成功!中庸說:「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

---------------------------------------------------P.19---------------------------------------------------

不貳,則其生物不測。」這一段話講明天地不息之理,以明至誠不息之道。指示我們要做可大可久的事業,必須有繼續不斷貫徹始終的精神。所以我們無論研究那一種學問或辦理那一種事業,在開始之前,就應該考慮妥當,確定目標,法定辦法;既經開始,便要下定決心,一直做去;雖遇任何險阻艱難,都要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繼續不斷的進取,切不可半途而廢。 總理在遺訓中特別告誡我們說「貫徹始終」這句話,就是成功立業最要緊的精神。具體的講,就是要有恆心與毅力。例如我們研究新的學問,今年不成功,明年繼之,明年還不成功,後年繼之,以至成功為止。如果終其身還不成功,傳給學生或子孫繼續研究,不達目的不止。學問本無止境,惟有不斷的研究下去,才能獲得相當的成功之一日。研究學問,固然如此;其他一切事業,亦莫不然。但是現在一般青年、軍人、學生和黨員,多不明白這個道理。今天開始研究一種學問或辦理一件事情,明天遇了一點困難或是受了一點挫折,就不能堅持忍耐,繼續努力,而要求避難就易,另外又想研究某一種新的學問或做某一種新的事情了,如此見異思遷,翻來覆去,結果當然一無所成。現在有許多人往往剛做了幾個月工作,就想升官發財,如果不能升官發財,便不管這種工作重要不重要,再不願繼續幹下去,要去另找其他的門路。這種投機取巧的人,他心目中完全沒有國家,沒有民族,只有他個人的利益。如果對他有利益的事情,便不管國家民族的利害,無所不為。現在我們中國,就是因為這種人太多,所以弄得國家如此危弱,革命事業,至今不能成功。由此可見一個人若是沒有恆心和毅力,不但個人不能成功學問與事業,而且足以使國家民族受到無窮的惡影響。因此之故,不論研究學問或從事革命事業,一定要有恆心或毅力,要能夠慎始全終。總之,實事

---------------------------------------------------P.20---------------------------------------------------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