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民教育小學「生活與倫理」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之指示

內容來源:卷三十七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十二日——

    國民教育,為建設現代社會,與復興民族文化之張本。關於小學「生活與倫理」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編纂,與教學方法之改進,其目的:
    首先在教育學生成為人之所以為人,並生活與行動得像一個人,成為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
    次之,則在教育學生成為一個愛國家,愛同胞,合群服務,負責守紀,且足以表現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前者必須著重生活教育,與人格教育;後者則必須著重民族精神教育,與民族道德教育;
    然此亦並無輕重先後之分,徹上徹下,仍屬同條共貫。
    惟過去教科書之病痛,厥在偏重理論性與原則性之冗長敘述,而忽略了具體的德目,和日用彝倫的生活行動的規範;
    而過去之教學方法,不特不知示範舉例,圖解說明,經常輔導學生實學實踐,又從而鼓舞競賽,觀摩考評,且根本不知重視社會公民課程,甚至移出上課時間,以補習其他學科。國民教育——德育、群育、體育、一連串之失敗,(其實智育亦同樣失敗),此實為其主因。

---------------------------------------------------P.435--------------------------------------------------

    余以為國民教育,今後應對小學「生活與倫理」(社會)中學「公民與道德」(國家與世界常識)課程,特加重視,並須以四維八德諸德目,貫注於食衣住行育樂日常生活規範之中,舉例言之:

在一般禮節方面

    應常教以灑掃應對,進退鞠躬,入孝出悌,尊師取友,泛愛親仁之義。
    早晚應對父母、尊親、師長問安;
    出門必敬告父母,回家必面見父母;
    父母召喚,應該立即答應,並趨前承命,不可虛諾;
    見尊長應鞠躬,對親友應問好,長者在座,不宜交足;
    說話要不疾不徐,態度要誠懇莊敬,不談人私,不議人短,不炫己長;
    注意禮讓,不要忘記說個「請」字,接受任何人的幫忙服務時,不要忘記說聲「謝謝」,自覺不週到處,應該說「對不起」;
    擇交取友,須善善惡惡,察言觀色,而且寧可吃虧,不佔便宜;
    訪問宜預先約定,並準時守信;
    使用電話,應問答簡明,聲音不宜過高,時間不可過長,撥錯號碼,應表示歉意。

---------------------------------------------------P.436--------------------------------------------------

 在食的方面

    應教以定時適量。
    進食時,肘臂不可張開,以致妨礙鄰座;
    長者未食,及主人未招呼以前,不宜先食;
    取用菜殽,應取靠近自己一面者,切忌於碗盤中翻揀;
    果核骨刺,殘殽飯粒,不可隨手棄置,已食之物不可吐出。
    喝湯不宜有聲,碗盤筷匙,不宜撞擊作響;
    茶飯既畢,應將餐具理好,坐椅亦應收回;
    野餐後,其紙巾、飯屑、竹筷、木盒,應放置於有垃圾桶處,或集中自 行帶回;
    (目前學童,於學校帶用便當者甚多,學校如能指定教員與學生共餐,即可隨時進行機會教育)。

在衣的方面

    應教以整潔樸素。  
    衣服應穿正扣鈕,污垢須隨時洗滌,破綻須隨手縫補;
    帽子不得歪戴,髮式服裝,不得蓬頭怪樣;

---------------------------------------------------P.437--------------------------------------------------

    出門不赤膊,不穿睡衣,不趿拖鞋;
    入廁後才可以解衣,必俟衣服褲帶整理好了,然後出廁,便後如便所污髒,必須揩洗乾淨(校廁旁必備洗手盤與解便紙)。

在住的方面

    應教以個人衛生與公眾衛生。
    不塗污牆壁,不亂丟棄物,不亂倒污水;
    居室內外,應經常灑掃,廚廁應經常清洗,溝渠應經常疏通;
    電視廣播,保持適當音量,不妨害週圍寧靜;
    放置常用物件,應有定所,用畢歸原。臨睡及臨出門時,一切用物,尤 應養成歸原與整齊之習慣;
    應經常剪指甲,理頭髮,勤沐浴;
    噴嚏、呵欠、剔牙,必須掩口;
    公用毛巾,不可揩鼻涕唾沫,及擦耳鼻、擦兩腋、擦胸背;
    隨手關門,隨手熄燈,隨手關水(公共場所,尤其重要);
    將入人室,應先叩門,私人信件,不得拆閱。

---------------------------------------------------P.438--------------------------------------------------


 在行的方面

    應教以簡單而必要的交通規則,認識交通標誌,嚴格要求其遵守交通秩序。
    行路須抬頭、挺胸、比肩、齊步,容止安詳;
    行進間,不可吃零食,不可攀肩搭背;
    與尊長同行,應略退於左後方一步,必要時,並須予以攙扶;
    乘車須依序上下,不可以頭與手伸出窗外,不可攀立車廂兩旁;
    乘坐公車,不得爭先恐後,應對其老弱、婦孺、傷殘、疾病者讓坐,並照顧其上下;
    使用腳踏車,不可搶先,不可攀附任何車輛之後;
    不可穿越平交道放下的欄柵;
    不得當街便溺,隨地吐痰,亂丟果皮紙屑;
    不得搖折花木,踐踏草地,與依靠牆柱;
    不得於道路中擊球遊戲;
    不得於公路及鐵路中間,放置石塊,及其他障礙物,妨害行車安全。

在育的方面

---------------------------------------------------P.439--------------------------------------------------

    應教以合群與互助,榮譽與服務。
    班級組織,為群育的起點,而班際校際運動,亦即為榮譽心的提振與發揮;
    於體育中,須強調互助合作,爭取團體榮譽,並尊重裁判的體育道德;
    要養成服從多數人的決定,尊重少數人的意見之習性;
    要養成為多數人服務「先之勞之」的美德;
    養成其是非心,能仗義執言;養成其同情心,能急人之急;
    見人傾跌,不可譁笑,須予扶持,見人鬥毆,不可助虐,須予排解;
    不容許孤立自私,投機取巧,偷惰怠忽,尤不容許貪人之功,以為己有。

在樂的方面

    應教以禮節樂和,合敬同愛。
    以發揚踔厲的愛國音樂,代替靡靡之音,並要聞人歌而即能和聲合唱,以作勵聲應氣求、同心一德的精神;(外國人常說我們不懂和聲合唱,其實「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以及「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就是我們固有的「化民成俗」的樂教。)
    提倡正當的國民運動——如騎射、駕駛、操舟、旅遊、釣獵、游泳、拳術、舞蹈、戲劇……以代替流俗的娛樂;

---------------------------------------------------P.440--------------------------------------------------

    輔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
    參觀球賽競技,不可叫囂笑罵,尤其在與國際友人競賽場合,斷不可左袒己方,而失禮於彼方;
    觀賞遊藝活動,應保持肅靜,鼓掌中節,對國際性之演出,更應注意禮貌。
    以上為食、衣、住、行、育、樂、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之細節,然此亦不過舉例而已,願能循此類推,於小學「生活與倫理」課程與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中,確立生活規範與人格觀念,以為建設社會國家,復興文化道德之張本。
    吾人嘗以「泱泱大國」「禮義之邦」自居,殊不知在外人心目中,其髒亂落後,幾已至於不可問之地步,即如「臺地看臺灣」一書,即曾率直指出:
    ——孩子們隨地便溺,臭氣薰天,蚊蠅叢生;
    ——母親讓孩子當街撒野撒尿;
    ——小孩以自來水向四週擁擠的人行道噴射,學校樓上窗口,拋出了西瓜皮;
    ——三輪車、牛車、腳踏車、滿載乘客,隨地吐痰小便,喇叭震耳,灰塵滿天,街上滿是果皮、西瓜皮、馬鈴薯皮、以及用以包裹食物的各種報紙、與書籍的散頁。
    ——河上湖中,水面飄浮著遊客拋棄的塑膠袋、包裝紙、碎紙片、空酒瓶、香煙蒂、便當盒、木筷子;
    ——在火車上,中國旅客,將公用毛巾,拿到面前,從喉頭吐出一口濃痰到毛巾上,然後將毛巾摺

---------------------------------------------------P.441--------------------------------------------------


起,又去擤鼻子,並再用毛巾角去清理耳孔及鼻孔;
    ——火車平交道,欄柵已經放下,但還是有人從欄柵下穿過去,想和火車爭道;
    …………………………
    此等譏評——其實亦屬事實,吾人必須從國民教育上「一摑一條痕」「一棒一掌血」的切實惕厲,徹底改進,方可建立一個現代社會,復興我國固有文化!
    至於民族精神教育、民族道德教育,除國文為基本科目之外,歷史地理,亦為其關鍵肯綮之所在。
    予以為歷史地理,須設法利用電化教育方式,以輔行之,使民族歷史與國家疆域,在圖史上相互融和,亦使時間與空間,在知識上相互貫通;
    庶幾於歷代文治、武功、學術、所以致盛之由,國恥國難所以紛至沓來之故,先賢先哲所以充實光輝之美,皆得以知其梗概;
    而於輿圖疆域——如何以盡其土物之宜,如何以致其厚生之利,如何使國防計劃與實業計劃相結合,亦皆得以明其崖略。
    俾從而啟發其思考力,與創造力,亦從而激發其愛國心、公德心、與責任心;
    而不可再如以往之教學方式,徒以記誦年代、官制……河嶽、川原……為能事;
    總之,不論在生活規範方面,在道德精神方面,皆當遠取固有文化榜樣,近取實際範例,徵之以圖史文獻,作為教育國民之依據,並當結合學生日常容止心得,月中期中定時觀摩演練,不斷綜合查察考

---------------------------------------------------P.442--------------------------------------------------

核,然後社會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始不至再行踏空,而國民教育,亦始能深切著明,一一見之行事,並進而教育其家人,影響其鄰里。語云「禮義由賢者出」,予亦欲謂「禮義由國民教育出」,惟願我教育部,教育廳、局,以及國立編譯館,各級國民學校,皆能從此「做好一個人」之切實處,變化國民氣質,亦從此「做好一個中國人」之下手處,建設社會,復興文化,是所切盼!
                                                                                        蔣中正

---------------------------------------------------P.443--------------------------------------------------

最近更新於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