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民教育小學「生活與倫理」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之指示

 在行的方面

    應教以簡單而必要的交通規則,認識交通標誌,嚴格要求其遵守交通秩序。
    行路須抬頭、挺胸、比肩、齊步,容止安詳;
    行進間,不可吃零食,不可攀肩搭背;
    與尊長同行,應略退於左後方一步,必要時,並須予以攙扶;
    乘車須依序上下,不可以頭與手伸出窗外,不可攀立車廂兩旁;
    乘坐公車,不得爭先恐後,應對其老弱、婦孺、傷殘、疾病者讓坐,並照顧其上下;
    使用腳踏車,不可搶先,不可攀附任何車輛之後;
    不可穿越平交道放下的欄柵;
    不得當街便溺,隨地吐痰,亂丟果皮紙屑;
    不得搖折花木,踐踏草地,與依靠牆柱;
    不得於道路中擊球遊戲;
    不得於公路及鐵路中間,放置石塊,及其他障礙物,妨害行車安全。

在育的方面

---------------------------------------------------P.439--------------------------------------------------

    應教以合群與互助,榮譽與服務。
    班級組織,為群育的起點,而班際校際運動,亦即為榮譽心的提振與發揮;
    於體育中,須強調互助合作,爭取團體榮譽,並尊重裁判的體育道德;
    要養成服從多數人的決定,尊重少數人的意見之習性;
    要養成為多數人服務「先之勞之」的美德;
    養成其是非心,能仗義執言;養成其同情心,能急人之急;
    見人傾跌,不可譁笑,須予扶持,見人鬥毆,不可助虐,須予排解;
    不容許孤立自私,投機取巧,偷惰怠忽,尤不容許貪人之功,以為己有。

在樂的方面

    應教以禮節樂和,合敬同愛。
    以發揚踔厲的愛國音樂,代替靡靡之音,並要聞人歌而即能和聲合唱,以作勵聲應氣求、同心一德的精神;(外國人常說我們不懂和聲合唱,其實「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以及「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就是我們固有的「化民成俗」的樂教。)
    提倡正當的國民運動——如騎射、駕駛、操舟、旅遊、釣獵、游泳、拳術、舞蹈、戲劇……以代替流俗的娛樂;

---------------------------------------------------P.440--------------------------------------------------

    輔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
    參觀球賽競技,不可叫囂笑罵,尤其在與國際友人競賽場合,斷不可左袒己方,而失禮於彼方;
    觀賞遊藝活動,應保持肅靜,鼓掌中節,對國際性之演出,更應注意禮貌。
    以上為食、衣、住、行、育、樂、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之細節,然此亦不過舉例而已,願能循此類推,於小學「生活與倫理」課程與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中,確立生活規範與人格觀念,以為建設社會國家,復興文化道德之張本。
    吾人嘗以「泱泱大國」「禮義之邦」自居,殊不知在外人心目中,其髒亂落後,幾已至於不可問之地步,即如「臺地看臺灣」一書,即曾率直指出:
    ——孩子們隨地便溺,臭氣薰天,蚊蠅叢生;
    ——母親讓孩子當街撒野撒尿;
    ——小孩以自來水向四週擁擠的人行道噴射,學校樓上窗口,拋出了西瓜皮;
    ——三輪車、牛車、腳踏車、滿載乘客,隨地吐痰小便,喇叭震耳,灰塵滿天,街上滿是果皮、西瓜皮、馬鈴薯皮、以及用以包裹食物的各種報紙、與書籍的散頁。
    ——河上湖中,水面飄浮著遊客拋棄的塑膠袋、包裝紙、碎紙片、空酒瓶、香煙蒂、便當盒、木筷子;
    ——在火車上,中國旅客,將公用毛巾,拿到面前,從喉頭吐出一口濃痰到毛巾上,然後將毛巾摺

---------------------------------------------------P.441--------------------------------------------------

最近更新於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