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譚延闓(組安)書商湘軍東征事宜

內容來源:卷三十六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十四年

 

 

——中華民國十四年一月二十日於黃埔——

    今日以回校時間匆促,不克詳敘為憾。此次粵軍之所以加入左翼之故,想在洞鑒之中,而其不忍始終患難之友軍困頓中途,獨任其難,實出於至誠,故決心前往,以促進戰機。惟當時計畫,本以湘軍為主力,而粵軍不過為之援助已也。今知湘軍困難情形,而粵軍仍敢直前赴難,其決心可以想見。然睹此情形,實有不能不以助為主之勢,而與其初心,已不相符矣。初本期以粵軍促湘軍之作戰,今乃不能不期湘軍促粵軍之作戰也。弟意無論為大局計,為湘軍與粵軍計,湘軍均不能不速下共同作戰之決心,況所望於湘軍加入兵數,並不在多少乎!弟敢斷言,此次粵軍赴戰,湘軍如不加入,殊無勝算可操,而湘軍亦必大受影響。倘湘軍果能加入,無論多少,總得決勝之成算,此種加入作用,不惟壯湘、粵兩軍之氣,且足殺逆敵方張之燄。否則粵軍加入東江,令其單獨作戰,而湘軍坐守不進,以不知者之目光測之,何異於袖手旁觀,而湘軍將何以保向來百折不回、忠義奮勇之榮譽耶!如先生以為粵軍此去必敗,則湘軍惟有設法補救,盡量加入,以挽此危局。弟以為粵軍不加入則已,如果加入,則湘軍惟有與之共同生死。至於豫軍之能否加入,是另一問題,而先決問題,則固在湘軍也。弟意無論前方病死兵士如何之多,而只要求湘軍抽出一部,協同作戰,以振聲威,殊不過難也。如並此而不能允諾,似乎不合情理。

---------------------------------------------------P.136---------------------------------------------------

弟為是言,並非不知前方困難之狀,而亦決不敢有所越分苛求於長者之前。至於弟對湘、對粵,決無輕重厚薄之見,而對於長者,尤不敢知而不言,言之不忠,以自負愛我者之所期也。臨穎神馳,不盡所言,何日駕來黃埔,俾可掃榻以待,並乞裁復為禱。

---------------------------------------------------P.13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