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節證道詞

內容來源:卷三十三 書告

隸屬章節:書告\中華民國四十五年

 

 

——中華民國四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要旨

 一、基督教人要以信仰、期望、仁愛來實現天國的理想,這理想就是人類自由與世界和平。
 二、信仰、期望、仁愛的真詮:
   (1)信仰就是信心,就是信仰主宰宇宙的上帝,是無始無終永生常存的。
   (2)期望就是忍耐,就是遇到一切危險、逼迫、苦痛而不沮喪、灰心或失望。
   (3)仁愛就是博愛,就是要愛人如己。
 三、耶穌在世上奮鬥戰爭的目的,就是要使被奴役的得釋放,受壓迫的得自由。
 四、全國同道所應秉持自勉的是:
   (1)基督教死與生的意義。
   (2)基督教的理想。
   (3)基督教的精神和行為。
本文

 全國信奉耶穌基督的同道們!今天是耶穌基督的受難節,也就是耶穌基督為救人救世而捨生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一天,全世界的基督徒,都在今天紀念這位救主耶穌基督的死。因為耶穌當年是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十字架成為基督教的象徵,祇要有教會和信徒的地方,都能看到十字架的標幟。這一個十字架在當時看來,充滿了痛苦、悲傷、羞恥與失敗的標幟。而在基督教會竟成為永久的光榮,並且成為基

--------------------------------------------------P.146--------------------------------------------------

督教徒信仰的中心。
 這十字架上的耶穌,在表面上,雖然是被釘處死,但實際上卻代表了最勇敢、最慈愛、最聖潔、不屈不撓、至高無上的大無畏精神。基督因為要達到他救人救世的目的,所以他教導其信徒要有信仰(信心),要有期望(耐心),要有仁愛(愛心),來實現他天國的理想。這天國的理想是什麼?就是人類自由與世界和平。所以在耶穌的十字架上,亦表現了自由與和平的象徵。
 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信心,就是信仰主宰宇宙的上帝,造化之主,是無始無終,永生常存的道理。因為他有這個信仰,凡遇惡魔要侮蔑這個信仰,或毀滅這個信仰,他就不惜犧牲他自己生命,來與這魔鬼與罪惡奮鬥到底,生死以之,必待獲得最後勝利而後止。這就是他與仇敵惡魔作戰的精神,亦就是他信仰其生命是永生的道理。所以經上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這就是說:他只可殺害我的肉體,而不能傷害我的生命。
 什麼是期望?就是忍耐,就是遇到一切危險、逼迫、苦痛、試煉而不焦急煩燥,不憂懼、疑慮,更不會沮喪、灰心或失望。所以基督徒決不帶著懼怕心理,去看前面將臨的一切,而是帶著期望,去看他一切將臨的戰爭,這就是他仰望上帝——真理,而永不會失敗的道理。所以經上說:「應當仰望上帝」。但是「成功的要訣,不只是信仰,也在乎忍耐」。所以經上又說:「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忍耐使你們成全完備」。凡是能忍耐的,無論其在緊急危難的經歷裏,在波濤翻騰的環境裏,地雖崩墮、山雖搖動的時候亦為信祂——上帝而歡喜,要更勇敢、更剛強,故基督教乃是勇敢剛

--------------------------------------------------P.147--------------------------------------------------

強,只向目標前進的宗教,而不是怯懦、柔弱、徘徊卻顧的宗教。
 什麼是仁愛?就是博愛,就是要愛人如己。耶穌說:「人的愛心,沒有比為朋友捨命更大的了」。保羅又說:「愛是恆久忍耐,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他人的過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乃是愛。」
 所以凡事仇恨、殘忍、暴虐、迫害、詭詐,如經上所說:「他們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巧弄詭詐,殺人流血,他們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這些都是基督教所認為魔鬼邪術和罪惡。但是基督為了救人救世,卻按其所定的日期為罪人而死,亦為救我們眾人而死。這就顯明了基督救人救世的愛心,但是基督的愛,並非漫無目的的,祂的愛,是對上帝的真理為其中心,所以祂的愛,就是如前說以「人類自由」與「世界和平」,亦就是建立其人間的天國,為其奮鬥犧牲的惟一目的。
 因之,耶穌在世上奮鬥戰爭的目的,就是要使「被奴役的得釋放」,「受壓迫的得自由」,他曾勉勵他的門徒追求真理,因為「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所以他在世上亦必須與盡反真理和自由的魔鬼罪惡相搏鬥。這裏所說的自由,不僅是對肉體生活受束縛的,而且指內心精神受壓迫的,獲得解放而言。我們須知人類若在罪惡的壓制下,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戰勝了罪惡,而且戰勝了死亡。凡是信他的,都能得到心靈的自由和解放生命的永生與安樂。所以我們深信,惟有像耶穌基督這樣與惡魔世界相搏鬥,人類方能得到自由,然後才可達到世界和平的境域。所以耶穌說:「要叫你們在

--------------------------------------------------P.148--------------------------------------------------

我裏面得到平安,你們在世上雖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戰勝世界了」。
 這三個信條分析起來,雖然信仰是屬於過去的、期望是屬於將來的、仁愛是屬於現在所實踐的行為,但是這三者是互相聯貫,不能缺一的。因為展望是生於信心,而信心又是與他行為必須並行的,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所以經上說:「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不過,愛心在其行為上最易反映,亦更能表現出來,而且這行為是最現實的憑證,所以在基督教裏,這三者之中,以愛為最大,亦就是他重在實行,而不是像其他徒托幻想的宗教。
 為什麼耶穌說:他「已經戰勝了世界」,而且他相信最後勝利必屬於他呢?這就是其自信他是站在上帝——真理的一邊,也深信上帝亦在他的一邊,與他同在;他更深信在十字架上死了之後,必能復活,亦就是他的靈魂與生命,是與真理永生不死的。所以他毫無疑懼的,堅信最後勝利是他的,這個道理就在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節的早晨,都證實了他的一切。所以他上十字架被釘的時候,對於他最惡毒的控告與譏刺,以及最殘酷的處刑與痛苦,始終忍受著,「連一句話也不說」,而極鎮靜、極泰然的逝去,毫無悲哀憤恨的形狀表現,「連審判臨刑官亦甚覺驚奇」。這就是他在被捕以前,當喀西馬尼園裏禱告上帝時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上帝)的旨意成功」。這亦就是為了他對上帝的信仰,雖死亦所不辭的信心表現。所以真正的基督教徒對於「死」不僅是不怕,而且對「死」是能克制能戰勝的。所以經上說:「死啊!你的得勝權勢在那裏?死啊!你的毒鉤在那裏?」這死的毒鉤就是罪惡,戰勝這罪惡和「死」的權勢,就是上帝的法律和對上帝——真理的信仰。

--------------------------------------------------P.149--------------------------------------------------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