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運動九週年紀念告全國同胞書

衣者必挈其領,提綱者必挈其綱」,我們現在如要改善國民的生活,就必須從糾正亂邪昏懦陷溺沉迷的風氣開始,亦就是必須從實行新生活運動做起。新生活運動之所以成為目前立國救民的唯一要道,其理由就是在此。
    (乙)新生活運動的認識
     一、什麼是「生活」
 國父說:「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民生雖分為這四個方面,而生活實為其他三者的總表現。生存要有保障,生計要能發展,生命要能繁衍,而凡為達成保障、發展與繁衍的種種行為,就是生活。換句話說:生活就是人生一切活動的總稱。
     二、什麼是「新」生活
 我們為要繁衍生命,保障生存,發展生計而表現的一切行為,因為時代與環境的遞嬗變遷,而表現為不同的形式,演化為不同的方法。只有那「自強不息,日新又新」的人,纔能及時進步,暢遂其生。一個民族的生活,當他蘄求適合時代與環境的時候,必須補偏救弊,一變其生活的趨向,這就叫做「新」的生活。
     三、什麼是新生活「運動」
 人民生活的滿足,固然依靠政治上管教養衛各種制度的盡善推行,但政治上各種制度的推進,

--------------------------------------------------P.13--------------------------------------------------

與社會風俗習慣的關係,至為密切。每當舊制度崩潰,新制度代之而興的時候,如果不知道提倡一種與新制度相適應的風氣,來協助實施,那新制度往往為舊社會所紆迴阻滯,不能發揮他的效能;故必須創造風氣來改革社會,普及教育來感化人心,然後政治纔容易治理。「水就濕」、「火就燥」,社會運動的效用,就在於為之濕,為之燥罷了。所以任何國家當革故鼎新的時候,必須以「轉移風氣」為先務。因為這風氣的力量比政教還要宏大,其功效比政教還要普遍,而其需要亦比政教更要急切。這種轉移風氣的工作,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這種運動的進行,全靠國民個個人能自覺其需要,發乎己,應乎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能修其身,就可以立一家之風,能治其家,就可以立一鄉之風。他是與政教相輔而行,而常在政教之先,與政教相得益彰,而不必依靠政教的力量,纔顯出其功效的。
    (丙)新生活運動的目的
     一、為什麼需要「新生活」
 現在我國社會,一般人的心理苟且萎靡,所表現於行為的,不分善惡,不辨公私,不知本末。善惡不分,所以是非混淆;公私不辨,所以取予不當;本末不明,所以先後倒置。於是官吏則虛偽貪污,人民則散漫麻木,青年則墮落放縱,成人則腐敗昏庸,富有的人則繁瑣浮華,貧窮的人則卑污混亂。其結果,就使得國家紀綱廢弛,社會秩序破壞,天災不能防備,人禍不能消弭,內憂外患

--------------------------------------------------P.14--------------------------------------------------

,紛至沓來,乃至個人社會國家與民族同受其害。如果長此下去不加改變,雖然想要苟延其鄙野的非人的生活,亦不可得。所以我們要繁衍我們群眾的生命,保障我們社會的生存,發展我們國民的生計,就非將上面所說的各種病態,徹底掃除廓清,從而實行合理的新生活不可。
    二、為什麼需要「新生活運動」
 我們要建立人民現代的生活,造成一個新的社會,自然不能不需要政治,尤其是需要教育。但過去中國的教育,乃至於一切的政治,都發生了虛偽的毛病。唯其是虛偽,所以法令無效,技術無用,機械無能。由是官守相同,而效率不同,技術相同,而成就不同,機械相同,而功效不同。我們現在要求法令與技術有效,其關鍵不在法令與技術的本身,而在使用法令與技術的人;我們要求機械有效,其關鍵也不在機械的本身,而在運用機械的人的精神。一國國民的品性優劣,和其能力的強弱,固然與政教有關係,但社會習尚所給予國民的薰陶鍛鍊,其效力更是迅速而普遍,實在不是任何政教制度所能比擬的。關於政教制度各種問題,我們政府正從事於改造,此地不必詳說,當此國家存亡危急的時候,我們如果不願束手待斃,就應該不讓他長此自然推演下去,而必須用非常的手段,來謀社會的革新。扼要的說:就是要以「勁疾之風」來掃除社會上一切污穢的惡習,更要以「薰和之風」來培養社會的生機與正氣。要擔負起這個重大的責任,就只有提倡新生活運動。
    (丁)新生活運動的內容

--------------------------------------------------P.15--------------------------------------------------

       一、新生活運動的規律

 新生活運動,就是提倡禮義廉恥的規律生活。是以禮義廉恥的素行,表現於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四事之中。所以禮義廉恥,乃是要發揚國民的德性,成就國民的事業,且要以此為待人、處事、持躬、接物的中心規律,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律,那無論個人國家與民族,沒有不敗亡的。但懷疑這個道理的,有兩種人:一種人說「禮義廉恥」,不過是一種美善的行為,一般國民雖有了這種美善的行為,如果他們的智識技術趕不上人家,那他的德行雖美,也不足以救國。這種見解是因為不知道事理的本末先後所發生的錯誤。要知道:一個人正因為要求行為的完善,纔有智識技能的需要。否則,就是有了智識技能,亦不過是濟惡作奸的工具。禮義廉恥,本是為社會謀福利,為團體求發展,為國家求生存唯一的規律,凡是違反禮義廉恥的行為,他的智識技能適足以損人,而其結果亦必無利於己,徒然敗壞群眾貽誤國家罷了。所以禮義廉恥,不但是可以挽救國家,而且可以建立國家。
 還有一種人說:「禮義廉恥」不過是一種節文,一個人如果凍餓沒有衣食,雖有節文,有何用處。推究這一類說法的由來,可知他們是誤解了管子「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義」兩句話的意義,殊不知「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不能做人,那裏能夠得到衣食。管子這兩句話的意思,僅是注重到足衣足食一方面來說的,綜合他治平的要義所在,仍是以「禮義廉恥」四維為先務。因為在有禮義廉恥的社會,衣食不足,可以人力求其充實,倉廩不實,可以人力求其豐裕。反

--------------------------------------------------P.1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