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平等條約對政治和法律的影響

第三章 不平等條約影響之深刻化 第一節 不平等條約對政治和法律的影響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三章不平等條約影響之深刻化

  

  國家的憂患與國民的痛苦之所在,即為我們國民革命的要求的起點。革命失敗,則國家的憂患與國民的痛苦只有加深。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未能由破壞而進於建設。第一歐戰時期,中國又未能解除不平等條約的束縛而進於國際的自由平等。民國十年華府會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太平洋國際關係再建的機緣,北京政府仍不能充分把握這個機緣,作積極的奮鬥。九國公約雖確定門戶開放領土完整的原則,而不平等約上重要的項目,如收回租界,撤銷治外法權,撤退外國駐軍,或否決,或遷延,都不能獲

---------------------------------------------------P.30---------------------------------------------------

得確實的解決。中日之間解決山東懸案條約的訂立,尤歷盡困難而仍不能徹底。於是門戶開放領土完整的原則,適足以加深中國國民倚賴外國而自恃不亡的怠惰心理。

  自天津條約後,滿清的專制與帝國主義的侵略,由對抗而轉為勾結。辛亥以後,軍閥的專橫和割據,與帝國主義者的關係,更進一步,其事實尤為顯明。袁世凱的帝制,與日寇的二十一條件,本有交換的意義。大隈重信「贊助中國帝制」的談話,更顯然助長袁世凱的野心。這是我們熟知的一個實例。

  帝國主義者除以各種威脅和利誘的手段,勾結軍閥取得特權之外,其它直接干涉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尤以邊疆問題為最著。外蒙古受帝俄的操縱,在滿清宣統三年宣佈獨立,內外一切實權,都歸俄人掌握。俄國革命之後,蒙人撤銷獨立,實行內向,歸還中國。其時正日寇利用所謂「中日軍事協議」,策動蒙匪和白俄,以窺我外蒙。西藏問題一樣受外來的影響。藏人與川滇的衝突,亦為英人所利用。而英人之操縱達賴,與俄人之利用班禪,事正相同。我在民國元年「軍聲雜誌」中公開的表示說:「征撫蒙藏,不可僅視其形勢之難易,狀況之利害,拘泥於戰術之一隅而已。要當深省英俄之現況與關係於蒙藏之如何而決定……當英俄要求干涉之際,吾國雖無力宣戰,亦宜據理力爭,要求其歸還我國主權。……何吾政府計不出此,一再隱忍,甘為退守,喪權辱國,莫此為甚。」這一段話,把當時中國邊疆問題的癥結,明白的指了出來。

  邊疆如此,內地又何嘗不是如此?戊戌政變之後,慈禧(西太后)對廢立問題,已有受列強駐華使節干涉的恐怖。這種恐怖,即為「義和團」事件之由來。在袁世凱帝制自為的時期,日本即在幕內從中

---------------------------------------------------P.31---------------------------------------------------

鼓勵,而他在表面上卻明加警告和非難,你看帝國主義者的用心與手段是如何的陰險與毒辣?當時慈禧的昏亂,袁世凱的悖逆,固為中國國民所共棄,然而列強的干涉實開實際的惡例。而北平的使館界,東北的鐵路附屬地,津滬的租界,實為干涉內政的策源地,保僑護商又為其干涉內政的口實。其干涉地方事件的實例,最著者是民國十四年郭松齡事件,日本帝國主義者出兵於南滿鐵路附屬地,阻止郭軍通過,這一件事使日閥對東北的操縱,又更進了一步。

  帝國主義者在各地秘密的活動,實為民國成立後軍閥混戰最大的原因。治外法權足以掩護其間諜和特務人員。租界租借地和鐵路附屬地等特殊地域,與列強賦有特權的鐵路航線,又足以供軍火儲藏與販賣以接濟土匪助長內亂的便利。我們還記得北平的使館界與北寧路上國際列車,及天津的租界,在北京政府時代,是軍閥政客策動政變的大路通衢:成功由此,失敗亦由此,上台由此,下野亦由此。至於大連豢養滿蒙的王公顯宦,津滬收容失意的軍閥官僚,使其俯首充作外人的傀儡,隨時供帝國主義利用,而恬不知恥。最可痛心的就是本為中國領土,而中國的國法不得行施,中國的軍隊不得通過。足見不平等條約之為害,不只是使我國將不國,而且使我民亦非民。真使我們中國人格喪盡,廉恥掃地。試問有這種不平等條約存在,中國政治如何能上軌道?中國經濟如何能夠建國?言念及此,能不痛憤!

  不平等條約且更進一步積極破壞我們中國的國防。清光緒初年,李鴻章籌辦海防,一方面訓練海軍,一方面在重要的港口建築炮台。甲午之戰,北洋海軍失敗了。辛丑條約更以明文規定,削平「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通海路線之各炮台」。於是首都的防衛,根本廢除,而國家自衛權,亦完全放棄了。

---------------------------------------------------P.32---------------------------------------------------

  外國與英美法日的天津條約,既許外國軍艦駛入中國任何港口,並在通商各口岸停泊,其它各國亦依「最惠國條款」享有這種特權。由此中國的領海與內河,任憑外國軍艦行駛停泊。而中國至此,真所謂「堂奧洞開」,而帝國主義者乃亦「行所無事」。他們集中的港口,都是經濟發達的都市,或為政治文化的區域。遇有交涉事件發生,外國的海軍可以卸下炮衣,威脅中國的官吏和商民,強制中國政府或地方官員承認他們要求的條件。在「炮艦政策」之下,中國只好聽他們予取予求。

  外國軍隊在中國領土上駐紮,有依條約,與不依條約的兩類。租借地駐兵,與辛丑條約所定使館界與北寧路沿線駐兵,是依條約的。其餘外國駐兵都不是條約明文所規定。如中東路俄國駐兵,南滿路日本駐兵不獨駐兵不見條約的明文,即「鐵路附屬地」亦為曲解條約所造成的事實。租界駐兵更不見於條約,亦是由事實發展而成的。

  外國領事館警察及租界警察,同樣為條約明文所未定。因各國領事借口於領事裁判權的行使,必有警察執行判決,乃設置警察;而上海租界「會審公堂」的警察之外,竟還有「工部局」的「巡捕房」。

  軍警的配備更使「使館區」與「租界」成為中國「國家內的國家」。中國國家裡面,從此發現了許多的國家,設立了許多的政權。而外國軍警的活動又不限於界址以內。軍警的數量與職務,更超過了領事法庭執行判決的需要。日寇在東北的軍警,尤肆橫行。如民國五年的鄭家屯事件,八年的長春事件,福州事件,九年的廟街事件,琿春事件,都是日寇駐紮中國領土上的軍警,任意行動,任意鎗殺中國人民,任意鎗擊中國軍隊的實例。此外,租界警察與外國軍隊威脅中國軍隊,鎗殺中國人民的事實,亦指

---------------------------------------------------P.33---------------------------------------------------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