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1969

 

風雨如晦,巍然屹立

--1950-1975臺灣建設大事年表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5 

蔣夫人的社會志業(1950~1975)


1960  尹仲容擔任臺灣銀行董事長(迄1963年辭世),鼓勵儲蓄,穩定物價,積極貸款給中小企業,主導銀行降低利率政策。

1960  採行「工業取代農業」、「低廉工資代工」政策。

1960  陳誠、尹仲容、嚴家淦、李國鼎等人提出之「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主要目的在於美援結束後,臺灣經濟能夠達到自給自足程度;內容涵蓋臺灣財政經濟的預算、金融、外匯與貿易等四大層面,且事涉削減國防預算,經陳誠等人面見蔣中正總統,並由嚴家淦簡報後,即同意支持施行。

1960  蔣中正總統召見陳誠、張群、嚴家淦、尹仲容、李國鼎,討論如何在美援終止後,自力更生、經濟獨立,提出「獎勵投資條例」,以清除投資障礙(免稅、退稅等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彌補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的不足。

1960  通過「奬勵生產條例」。

1960  紡織業成為臺灣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

1960  「東西橫貫公路(中横)」5月9日通車(臺中東勢至花蓮太魯閣),工作人員鑿石闢路,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蔣主任委員經國陪同下,蔣中正總統偕同夫人親往巡視並慰問工作人員。美 國「時代雜誌」專文介紹此項工程為「鬼斧神工的工程」。

1960

 

1960  「霧社水庫」完工。

1960  「臺中結核病防治院」成立。

1960  旅行社開放民營(同年有8家旅行社成立)。

1960  楊傳廣於羅馬奧運會勇奪十項運動銀牌,這是中華民國獲得的第一枚奧運獎牌。

1961  臺灣銀行發行直式百元新臺幣大鈔。

1961  第三期「經建計畫」,以發展外銷工業為策略,此後出口量大幅成長。

1961  「谷關發電廠」(如右圖)開始營運。

KG POWER

1962  「臺灣電視公司」於10月10日開播,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親臨剪綵,此後家電業者聲寶,國際,歌林,三洋等公司全都加入製造電視機的行列。

1962   成立「花蓮航空站」。

1962  霍亂暴發流行,臺灣省霍亂預防接種自8月17日起強制執行,9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臺灣是「無疫區」。

1962  臺灣省衛生處修訂發布「臺灣省癩病(即痳瘋病/漢生病)防治規則」,廢止強制隔離措施,改採開放、門診治療為重點。

1963 美援會改組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以因應未來美援減少,必須要向世界銀行或國際的資金貸款單位貸款的必要。

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臺上映,盛況空前,反映臺灣經濟發展已有初步成果,大眾娛樂的需求開始出現。

1964  經濟成長率首度出現二位數(12.3%),首次出現出超,每人國民所得突破200美元,長達14年的赤字首度消失。GENERAL

1964  通用器材公司(GIT)在台灣(臺北新店)設廠,係第一家外資公司在臺投資設廠。(如右圖)

1964  歷經8年興建的「石門水庫」6月完工啟用,這是臺灣第一座具有灌溉、發電、防洪、觀光及公共給水的多功能水庫。

1964  「麥克阿瑟公路」(基隆至臺北)通車。

1964  臺灣省衛生處許子秋處長提出「臺灣省衛生建設十年計畫」。

1964  開始執行「家庭計畫」。

1964  吳濁流創辦「臺灣文藝」雜誌,吳瀛濤與詩人成立「笠」詩刊。

1965  美援停止。

1965  李國鼎擔任經濟部部長。

1965  成立「高雄航空站」(1969年升格為國際航空站)。

1965  「白河水庫」完工。

1965  宣布全省三歲以下兒童免費接種沙克疫苗以預防小兒痲痺。

1965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臺灣為「瘧疾根除區」,頒給瘧疾撲滅證書,由時任內政部連震東部長代表接受。

1965

1965  陳拱北教授在甲狀腺腫大罹患率較高的新竹、苗栗、臺中、南投等四縣市實施「食鹽加碘計畫」以防治甲狀腺腫大。

1965  「通宵發電廠」開始營運。                        

1965  發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綱領」。

1965  公布「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

1965  臺視播出楊麗花電視歌仔戲「精忠岳飛」。

1965  蔣中正總統親自主持「國父紀念館」奠基典禮,1972年落成啟用。

1965  臺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新館於11月12日國父  孫中山百年誕辰紀念日開幕,重新開放參觀。

1965  紡織品成為最大宗出口產品,賺取7,000萬美元外匯。

1966  公布「自來水法」。

1966  「北部横貫公路」(桃園復興至宜蘭大同),全長90公里,於5月28日完工通車。

1966  「高雄加工出口區」落成,因迅捷的投資手續(6個月內可以開工)、免稅等優惠條件,5年內吸引了161家外商投資。

60年代高雄加工區內女性從業人員

1966  陽明山中山樓竣工啟用,係由有「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的修澤蘭女士設計。

1966  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同年中國大陸開始進行「文化大革命」)。

1966  成立臺灣第一個文化單位--「文化局」,由自美國歸國、為文要求「老人交捧」的王洪鈞擔任第一任局長。

1966  中華航空公司開啟進入噴射機時代的序幕。

1966  許子秋處長主導實行「臺灣小兒痲痺防治計畫」。

1966  省立臺北、臺中、嘉義及臺南結核病防治院與臺灣省衛生處防癆委員會合併為「臺灣省防癆局」,加強推展防癆工作。

1966  證嚴法師在花蓮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80年改稱慈濟基金會),展開社會救濟的志業。

1967  嚴家淦副總統代表蔣中正總統應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之邀訪問華盛頓,美方允以美援停止後加強科技交流;行政院設「國家科學委員會」。

1967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任命本省籍、無黨無派的高玉樹為首任官派市長。

1967  孫運璿擔任交通部長,推行農村「村村有道路」的政策,奠立了臺灣汽車交通的基礎。

1967  俞國華擔任財政部長,籌措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龐大經費,並建議行政院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

1967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推動成立「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開始收容因小兒麻痺而成為肢體障礙及其他身心障礙的兒童,提供醫療救援與身心復健。

1967  依據陳拱北教授的建議,政府在全省實施食鹽加碘,也有效杜絕了臺灣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盛行。

1967  設立「家庭計畫研究所」推動家庭計畫。

1968  實施「九年國民教育」,隨著教育的現代化,人口素質提高,成為日後臺灣創造經濟奇蹟的重要原動力之一。

1968  成立「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延攬劉大中博士擔任主任委員,負責推動政府遷臺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賦稅改革。

1968  成立「財團法人工業職業訓練協會」並設置實驗訓練中心(即泰山職訓中心的前身)。

1968  制訂「臺灣公路十年建設計畫」興建方案。

1968  「東部產業道路」工程完工。

1968  環島鐵路開始施工。

1968  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右圖)研製日本腦炎疫苗,二歲以下兒童全面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病例自每年一千多例降至只有二、三十例。1968-02

1968  開始推動「國民生活須知」,詳細列出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各個方面的禮儀規範。

1968  行政院令頒施行「社區發展工作綱要」。

1968  紀政在墨西哥奧運會奪得80公尺低欄銅牌。19681980

1969  孫運璿轉任經濟部長(迄1978年)、李國鼎擔任財政部長(迄1976年辭世)。

1969  俞國華先生擔任中央銀行總裁(迄1984年),維持貨幣供給穩定增加,抑制臺灣在1973年、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引發的物價狂飊。

1969  蔣經國擔任行政院副院長(迄1972年),擔任「行政院財政經濟金融會報」召集人,負責財經金政策之規劃、協調、執行、審議:兼任「經合會」主任委員,掌理美援運用之外,也負責爭取國際資金,如向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尋求貸款,創造吸引華僑和外國人來臺投資環境。

1969  李國鼎部長推動臺灣高科技通訊電子工業發展。

1969  成立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1969  「大林火力發電廠」(臺灣唯一使用多種燃料的火力發電廠)開始營運。

1969  成立「南區職業訓練中心」及「北區職業訓練中心」。

1969  通過「臺灣省預防日本腦炎五年計畫」。

19691

1969  開始實施「山地離島公費醫師養成計畫」,迄2011年共培育400位醫師,畢業後須返鄉服務10年。

1969  發布「現階段社會建設綱領」。

1969  公布「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補選辦法」,辦理第一次立法委員增額補選。

1969  中國電視公司開播。

1969  中國電視公司製作播出臺灣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晶晶》,主題曲由鄧麗君小姐主唱。

1969  中華少棒隊在美國威廉波特(Williamaport)勇奪世界少棒比賽冠軍(旅日職棒名投郭源治即選手之一,長期受到蔣夫人之支持與鼓勵)。1969BASEBALL

最近更新於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