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緬甸作戰經過

內容來源:卷三十八 談話

隸屬章節:談話\中華民國三十一年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四日接見史迪威參謀長談話——

 委員長:將軍在緬甸之時,曾否接得余之電報?
 史迪威:共接得鈞座電報三通,但各電電文均有錯誤,無可尋繹其中之意義,自五月一日以後未接鈞座電報。惟自羅卓英將軍處得悉鈞座命令軍隊集中密支那,後羅在印道復告命令已改,囑軍隊西開。據云:原擬將軍隊向密支那移動,但後悉日軍即將攻抵八莫,遂不得不西撤矣。其時余與杜軍長之間已無法通訊,遂離緬赴印,佈置一切,準備軍隊之前往。
 委員長:將軍最後一次與羅卓英在緬見面,係在何時?
 史迪威:五月三日,地點為印道,羅在該處告知接得軍隊西撤之令,事前於四月三十日,余於士威波要求同飛臘戍視察,及挽回該方面局勢,約定五月一日成行,當時表示願意同往,不料晚間羅忽乘火車自士威波赴密支那,事前未將行蹤告我,是日羅以該區之指揮事宜交杜軍長,自此而後,余即不能統轄各部隊矣。余乃至士威波北面第五軍司令部所在地雪港,羅不在該處,遂訪亞歷山大將軍,並決定立刻撤退,然後余往覓杜軍長,未見杜而將該決議告其參謀長,但翌日清晨方見杜氏。計余途中第一次在平沙見羅長官,第二次在溫索見之,第三次在印道見之,余乘

---------------------------------------------------P.151--------------------------------------------------

卡車而行,且帶有多人,須隨時照料,而羅乘火車,彼因未接受車站之勸告,在士威波之北曾遭火車相碰之意外,自印道而後即未相見。
 委員長:緬甸失利之原因為何?
 史迪威:失利原因在於缺乏空軍,我人盲目作戰者先後凡兩個月,而敵人則有適量之空軍,且處主動地位。至於士氣、訓練、配備、人數、交通、供應、指揮、組織均優於我方,即以人數而論,棠吉戰役之後,第二百師僅餘五千六百人,第五軍軍額應有四萬七千人,而實僅二萬人。此外我方陸地偵察效率欠佳,每到一地,竟不知該處有無道路可通,我方將領謂照地圖看來,並無道路,當余要求派人探索,則所派者恆為少數人員,難得圓滿結果。
 委員長:將軍記得余於緬甸戰役之初,所告將軍之言否?當時余謂中國入緬軍祇能勝不能敗。
 史迪威:記得此言。
 委員長:此次吾人已學得一好教訓,值得所付之代價。
 史迪威:取攻勢較守勢代價為小,我方如於平滿納獲一勝利,戰局將大為改觀,平滿納自緬語譯華文為「平蠻」之義,余得悉甚為欣喜,蓋預兆吾人將予日本以重創也,結果實為失望。
 委員長:擬請將軍到黃山與余同處數日,將軍此次自緬赴印,途中備嘗辛苦,待略事休息之後,再商談組織中國戰區總司令部,以及組織空軍及訓練部隊等問題。
 史迪威:因與白理雷頓將軍約談空軍問題,本星期恕不能赴黃山,余敬於下星期接受鈞座之邀請。

---------------------------------------------------P.152--------------------------------------------------

  委員長:如此,盼望將軍下星期前來。

 史迪威:下星期必遵命前來。

---------------------------------------------------P.153--------------------------------------------------

最近更新於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