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物質建設之要義

內容來源:卷三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國父遺教概要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在峨嵋軍訓團講——

要旨

    一、物質建設為挽救國難之急切要圖。
    二、實業計畫之內容述要。
    三、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意義及其實施之解釋。
    四、民生主義所示物質建設之最高原則——平均地權,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以增進全體國民福利。
    五、錢幣革命之要義。
    六、吾人應『以身先之勞之』:造成勞動儉樸奮發有為之建設的風氣。
本文

    今天對大家講 總理關於物質建設的遺教和我們今後努力的途徑。所謂物質建設,也就是「經濟建設」,我前次已講明經濟是國家生命力的三大要素之一。一個國家如果不能自立或繼續發展,就不能獨立生存於世界!我們中國當前的國難,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嚴重的,莫如經濟的衰竭——全國經濟總崩潰的危機。 總理在十幾年以前早就看到這種情形,覺得國家的前途非常危險,深知非發展實業,努力物質建設,決不足以充實國力,挽救危亡。所以於心理、社會和政治三種建設之外,更特別注意經濟的建設。本來建設就是我們革命的目的,我們革命,就要來建設一個三民主義的新國家,當然要從種

---------------------------------------------------P.72---------------------------------------------------

種方面努力,最主要最根本的工作,就是物質建設。 總理說:「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要明白物質建設的途徑和方法,必須先研究 總理的實業計畫,要研究實業計畫,必須先研究總理的自序,纔可以明了 總理計畫的要旨和他精神之所在。
    總理的自序中有兩點最重要的意義,大家務必注意:第一、就是資本的來源。我們中國既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要想大規模的發展實業,籌不出許多資本來,所以不得不仰給於外資,設法招致外國投資。當歐戰剛完的時候,外國一切戰時工業停止了,許多大規模的機器,頓歸無用,無數的技術人才,大都失業。 總理看到這種情形,覺得這就是發展中國實業的良機,想利用外國的機器和人才來開發中國的實業。一則他們的機器可以廉價出售,以免廢棄;再則他們的技術人才不致於失業。因此一方面可以使
他們避免經濟上的損失,一方面可以助成我們實業的發展,這是中外兩利的事情。當時中國一般人以為要發展實業,固然非借外資不可,但外國當歐戰破壞以後,自求更生,已感困難,又何能有資本投在中國呢?殊不知機器就是我們物質建設最重要的資本。 總理說:「夫資本者,乃助人力以生產之機器也。今日所謂實業者,實機器畢生之事業而已。是故資本即機器,機器即資本,名異而實同也」。利用外國已無效用之戰時工業機器,這是解決資本困難最好的辦法。第二、就是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其消
極的目的在預防任何國家獨佔中國的經濟力,其積極的意義則在結成中國與各國間之經濟上平等互利的關係以保持和平。因為我們中國是一個弱國,如果那一國在中國有特殊優越的經濟勢力,他就可以控制我們的命脈。加緊壓迫我們而橫行無忌,為所欲為,結果引起各國為爭奪中國的紛爭,於中國獨立與世

---------------------------------------------------P.73---------------------------------------------------

界和平都是不利,因此提出國際共同投資的主張,一方面可使中國在各國勢力互相牽制的均衡狀態之下,得以自存自強。一方面可以促進中國的發展,解決各國生產工具過剩及嚴重的失業問題。這就是我們總理的一個最大的政策。他在自序中明白的告訴我們:「此書為實業計畫的大方針,為國家經濟之大政策」。由此可知 總理的計畫,並不是隨隨便便定出來的很單純的東西,而是根據國際環境及時代需要而定之國家經濟建設最妥善縝密的策略和計畫。
    關於經濟建設的主要方案,或者說經濟建設的根本要圖 總理在實業計畫第一篇講得很明白:
    第一是發展交通 總理說:「余之計畫,首先注重於鐵路道路之建築,運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設。蓋此皆為實業之利器,非先有此類交通運輸屯集之利器,則雖全具發展實業之要素,而亦無由發展也」。鐵路道路運河水道商港,都是交通的要件,不啻國家的動脈,對於國家生命的強健與發展,關係最鉅。在從前海禁未開閉關自守一切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時代,還看不出交通的重要;近世以來,世界交通,日益發達,五洲各國,儼若比鄰。一個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之能否進步,
以及整個國家的強弱,差不多完全決於交通之是否便利。所以開闢交通尤為發展實業之急務。鐵路道路為陸上交通,運河江海為水上交通,當 總理定此計畫的時候,飛機雖已經發明,但還未成為普通交通之工具,所以計畫裏面,只列有水陸兩種交通,沒有計及空中交通一層。現時航空事業,突飛猛進;空中交通,已日見重要。特別是在土地遼遠,而交通困難的國家,空中交通,尤為捷便有效;我們不可不同時注重。

---------------------------------------------------P.74---------------------------------------------------


    其次,發展農礦業。 總理說:「其次,注重於移民墾荒、冶鐵、鍊鋼。蓋農礦二業,實為其他種種事業之母也。農礦一興,則凡百事業由之而興矣。」我們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以農立國,直到現在,雖然也有一小部分新式工業,但在外力壓迫之下,衰微不振,可說是一個農業國家。國民之所恃以生存與國家之所賴以托命者,端在農業;農業生產,一方面直接供給生活的主要資料,一方面又是工業原料的泉源,無論要增進人民的生活或要發達實業,都非先改進農業不可。如果我們連飯也沒有吃,衣也沒
有穿,救死之不暇,還談得上發展實業嗎?現在我們中國農業,不僅生產方法,毫無進步,而且生產質量,也每況愈下;又是水利不興,完全要靠天吃飯。因此,一般農民,時常在天災人禍之中,以度其饑寒交迫的生活。由於農業衰敗的結果,國人衣食所需,亦多仰給於外國,以致國家益陷於貧困危亡的境地,這是何等心痛的事情。所以發展農業,實為經濟建設中刻不容緩之要務。一方面要改良種子肥料與生產和運銷的方法,尤其要發展水利,再要移民墾荒,使地能盡其利。如此農業纔可振興起來。工業的基礎,也可奠定起來。至於礦業,也為物質建設重要的基礎。 總理說過、「礦業產原料以供機器,猶農業產食物以供人類。故機器者,實為近代工業之樹,而礦業者,又為工業之根。如無礦業,則機器無從成立,如無機器,則近代工業之足以轉移人類經濟之狀況者,亦無從發達。總而言之:礦業者,為物質文明與經濟進步之極大主因也。」而在近代工業中,又以鋼鐵為重要之原料。所以 總理又說:

    「凡觀一國之實業發達與否:觀其鋼鐵出產多少可知也。美國為今日世界實業最發達之國,而其所鍊之鋼,每年四千萬餘噸,所冶之鐵,每年亦四千萬餘噸。計其所產之鋼鐵,八九千萬噸;以我國較之

---------------------------------------------------P.75---------------------------------------------------

,所產鋼鐵不過二十萬餘噸,相差遠矣。我國實業欲與美國之實業並駕,實非有如現在漢冶萍之鐵廠三四百所不為功。然漢冶萍一廠,成本已千餘萬矣;今欲多建三四百廠非有資本三四十萬萬不可。如此鉅資,我們萬難自集,則非借之外人不可。或有疑外人又安得如許之資本,不知所謂資本者,機器也,我欲設大規模之鋼鐵廠,所需者皆機器與建築之物料而已。我有所需,則外國機器廠加工造作而已。如戰時所需之物料每日數萬萬,而各國之機器廠亦能供之。如是,則各國若以戰時工作以開我國實業,所需資本原料,無論至何程度,各國之機器廠無不足以給之也。且我所需者全在機器,我只先得一大批之鍛鋼鑄鐵機器,聘就相當之人才,以人才而運用機器,則我之機器亦可以生出無量之資本也。此所謂有者益有,其機器發達國之謂歟;吾國既具有天然之富源,無量之工人,極大之市場,倘能藉此機會,而利用歐美戰後之機器與人才,即數年之後吾國實業之發達,必能並駕歐美矣。」
    我們如果當時真能如 總理所說的切實做到,則到現在實業發達的程度,當不止以倍計,如果實業發達了,國家當然可以富強,斷不至如今日之受侵略壓迫了!決不會如今天的樣子。可惜當時歐洲各國很少人能理解 總理這個方案的價值,中國則政權還在軍閥手裏,以致一事無成。但 總理這一個透徹的理論,確是始終不磨的。
    至於實業計畫的內容,今天因為時間不夠,我不能詳細解釋,只就原書的綱目,來說一說。我們無論看什麼書,總要先看他的序文目錄,以明其綱領;現在我們研究實業計畫,大家也須先看綱目,實業計畫總綱上規定:第一、是講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第二、是講國際共同發展實業計畫。分而言之,則

---------------------------------------------------P.76---------------------------------------------------

最近更新於 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