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西經濟學說的分別

通而相因的現象。土地兼併不獨影響國家的財政和人民的生計,亦且影響兵役和兵制,因而影響到國防。所以我們的 國父在同盟會時代,就提出「平均地權」政策,足見得我們中國的土地問題,在各種經濟問題中的地位的重要,也足見得土地政策是各種經濟政策裏面的根本政策了。
                    乙、西洋的經濟學說及其最近的趨勢
    西洋的經濟學說不止是一個系統,各國的自然環境、地理、氣候、歷史與民族精神、社會狀況,各有不同,各國的經濟學說也不一樣。西歐在第十七第十八世紀時期,中古的農業經濟轉為近代的商工經濟,於是重商主義與重農主義兩派經濟學說先後興起。重商主義者主張國家取干涉政策以保護商業,振興工業;重農主義者主張國家取放任政策,而以農業為唯一之生產事業。重商主義重視貨幣,重農主義重視物資。至第十八世紀與第十九世紀之間,西歐的工業革命完成,其時英國學者亞丹斯密綜合兩派而著「原富」,風靡歐洲,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說盛極一時。到了第十九世紀中葉,德國的經濟思想便自成一個系統,李斯特的「國家經濟學」,反對亞丹斯密的個人主義,而主張國家主義;反對亞丹斯密的放任政策,而傾向於保護政策,第二十世紀初期,斯盤的「經濟學的基礎」等著作,更使德國的經濟思想轉入全體主義的一路。美國的經濟思想與英國同其本源,然而美國經濟學說對國際則採取保護政策。對國內則傾向於計劃經濟。此種傾向至第一次大戰以後,更加有力。祇有英國還保持亞丹斯密的系統,而其中也有不少的變遷。在十九世紀之內,李嘉圖的「經濟學與租稅原理」影響比「原富」更深

--------------------------------------------------P.13--------------------------------------------------

。二十世紀初期以來,馬爾薩斯數理學派代亞丹斯密與李嘉圖的學說支配英國的思想界。霍布孫一派的福利經濟學更漸臻於昌盛。馬克斯經濟學自命是由正統派經濟學轉變而來,然其思想方法乃是德國的思想主義的產物,與英國的經驗主義,淵源各自不同。列寧的學說以馬克斯為宗,而其對於政治經濟的理論和政策,與考茨基竟有天淵之別。俄國革命的前後,列寧與考茨基之論戰,亦即為馬克斯學派之內,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民主主義的論戰。由此可見德俄兩國的馬克斯主義者持論也各有差別。

    西洋的經濟學說雖派別紛歧,但考其本源,仍有相同之處。他們無論那一學派,總以個人的欲望為出發點,以推論經濟現象而構成其學說的系統。以亞丹斯密「原富」為開端,西洋的經濟學派聚訟的中心問題,就是價值問題。亞丹斯密以為社會是多數個人的集合,此多數的個人各為市場上交換價值而生產,各持其所生產的交換價值而自由交換於市場之中。貨幣即是市場上各種商品的交換價值的表現,社會經濟不外乎無數的交換進程。故經濟學乃是價值學說,亦即是多數個人之間的交換關系的學說。馬克斯的「資本論」雖為「原富」的反對論,仍然以商品的價值分析為出發點。他以為資本主義社會是商品的集合,而商品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矛盾的統一。他的學說仍然不出於價值學說的範圍。我們再看西洋的經濟學,論價值的本源,雖有各種的說法,而總以人類的欲望為依歸。第十九世紀之末,奧大利學派倡「邊際效用說」。這一派的學說以為商品的價值,是由人類對於商品的欲望而來。例如從一個饑餓的人看來,第一碗飯的價值大於第二碗飯的價值,第三碗以上的飯的效用,便到邊際,而價值也相隨減少。他們由這種淺顯的原則,推論價值的本質。這派學說,後來流行於美國。第二十世紀初期,美國

--------------------------------------------------P.14--------------------------------------------------

的學者克拉克更推廣這種學理,以解釋利息工資及地租等問題。與「邊際效用」說相反者為「勞動價值」說,這個學說是馬克斯從李嘉圖價值論引伸出來的。這個學說以為各種商品所以有使用價值,是因為他們能夠滿足人類的欲望,各種商品所以有交換價值,是由於他們含有可以衡量的勞動量。例如五匹布能換一石米,是因為五匹布所含的勞動量與一石米所含的勞動量相等,他們由此種原則推論價值的本質。至今共產主義者仍恪守成說,沒有多大變更。兩個學說雖持論相反,但推求他們立論的本源,都是人類的欲望。

    在第十九世紀之中,西歐以外,新起的工業國家,為與先進工業國家競爭,採取保護貿易政策。美國的經濟學說雖與英國同源,美國對於國際貿易則與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相反,而取保護貿易政策。這個趨勢,對於經濟學說有很大的影響。上面說過德國李士特「國家經濟學」,就是受了美國保護政策的影響的。自第十九世紀進入第二十世紀以後,歐美諸國的工商業組織又從自由競爭變為獨佔與集中。至第一次大戰之後,這種趨勢更加顯明,於是各國的經濟學說,也有相應的變化。如美國的制度經濟學者衛勃倫對於個人自利主義與馬克斯主義的經濟學說痛加批評,而以人類的天性為一個出發點,以尋求人類經濟制度發展的法則。他對於人類的天性的本能傾向,特重視人類非自私的本能,如父母的天性,與服務的願望,認為社會福利與種族生命所以能夠發展的因素。又如美國福利經濟學者惠脫,與德國的斯盤相同,痛斥唯物論與利潤追求的經濟觀。他以為價值學說的經濟學,不過可以明瞭私有財產制度上各種問題,如果經濟學要達到最高的目的,即不可不建立社會福利的理論,故經濟學應以福利問題為中心。

--------------------------------------------------P.15--------------------------------------------------

英國的福利經濟學者霍布孫,指斥李嘉圖以來的經濟學者,只注重於財富之生產、累積、交換與消費,此種經濟學不過為一種商業學,經濟學的目的,不止於財富的增殖,而須注意於勞動的合理的管制與生產物的正當的分配,及消費的適宜標準,使社會漸進於健全的社會福利的理想。由這幾家的學說,可以看出西洋的經濟學說最新的趨勢,亦是在人類的欲望之上,認識人類的天性,且於個人的小己之上,認識社會的有機體,因而經濟學的範圍,也超越價值學說之外,經濟學的目的,也超越利潤追求之上。我可以斷定此次大戰,將使這種新的趨勢更加顯明,更加深遠,此次大戰之後,西洋經濟學必將廢棄個人自利主義與唯物論,而以人性為本源,以民生為目的,和我中國固有的經濟學說將殊途同歸。

--------------------------------------------------P.16--------------------------------------------------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