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研究要旨

內容來源:卷二十七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八年

 

 

——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四月十五日主持國防研究院

第一期開學典禮講——

要旨
    第一、國防的涵義:
        (一)國防思想不是純軍事性的。
        (二)國防之手段在戰爭,現代戰爭之手段為總體戰爭。
        (三)反攻復國的國防思想。
    第二、國防研究院的性質與目的:
        (一)兼具美國國防大學與工業大學雙重性質。
        (二)造就現代總體戰爭領導人才。
        (三)構成並發展政治與軍事、政略與戰略統一的和諧的精神。
    第三、國防研究上幾個中心課題:
        (一)精神與物資。
        (二)計劃與實行。
        (三)科學與哲學。
        (四)理論與經驗。
        (五)戰略與政略。
    第四、在國防研究上所必須具備的精神:
        (一)自動研究的精神(精與實)。

---------------------------------------------------P.281---------------------------------------------------

        (二)學以致用的精神(知與行)。
        (三)相互切磋的精神(教與學)。
    第五、結論。
本文
    今天國防研究院第一期開學,這在國民革命軍教育史上展開了新頁,而且軍事教育系統與制度,亦由此初步的建立完成了。你們第一期研究員,更應該認識你們對本院有其特殊的責任和光榮,必須在精神上,能莊敬日強,以堅定其革命的志節;在學術上,能博學明辨,以增益其戰爭的能力;並當獻出其智慧才識,為國防研究院建立一個最高學府的規範;為反攻戰爭,奠定一種「勝敵而益強」的基業;那才不愧為領導國民革命向成功之路邁進的一個堅強幹部,不辜負政府對你們的殷切期許。

    第一、國防的涵義

    現在首先要為大家指陳的是國防的涵義。 

   (一)國防思想不是純軍事性的

    通常所謂國防的涵義,意指保衛其國家——領土、人民、主權,所採取的一種戰爭準備之謂。我們可以更簡單的說:國防就是戰爭,國防研究,亦即是研究戰爭,和準備戰爭;但這裏所指的戰爭,是指涵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諸種聯合作為的戰爭之意義。近代國防的種類,即有所謂經濟(工業)國

---------------------------------------------------P.282---------------------------------------------------

防,精神(思想)國防等,故國防思想決不是指單獨的軍事國防而言;這不但近代戰爭觀念如此,我們中國自來的戰爭觀念,也都如此。比如管子說的:「為兵之數,存乎聚財,而財無敵(經濟戰);存乎政教,而政教無敵(思想戰、文化戰);存乎偏知天下,而偏知天下無敵(外交戰);存乎明於機數,而明於機數無敵(謀略戰、情報戰)」。又說「作內政而寓軍令(全面戰)」。這些就都說明了中國古代國防,亦並非為純軍事而言的。至於軍事性的國防,亦有所謂攻勢國防與守勢國防,現在則有空防、海防與陸防、以及三軍聯防的思想。在過去國防方針,還有所謂陸主海從、與海主陸從的分別,到了今日太空時代,則更為空防至上了。講到一般國防思想,西方軍事家如法之福煦就曾經說:「國防係以人民安全為最高原則」。而德之毛奇也說:「戰爭是國民所採取的強力行為,其目的在完成或保持一國的意志」。由此我們可以獲得如下幾個對國防的簡單概念。一、國防乃為保衛國家而設;二、國防的範圍,及於全國的領土與人民;三、國防所憑藉的是國民為保衛其國家而採取的強力行為——戰爭。於此,我們亦可同時了解,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可言,而且沒有國民的生存安全可言;沒有國防建設,就沒有國家建設。而國家建設,實應為國利民福的建設;換言之,亦就是為國防的建設而建設。故惟建設處處能為國防著眼者,與處處能為戰爭之準備者,始能保持其國民的幸福,亦方得保持其國家的安全,與民族的生存。

   (二)國防之手段在戰爭,現代戰爭之手段為總體戰爭

---------------------------------------------------P.283---------------------------------------------------

    前面我已經為大家指出,國防所憑藉的是國民為保衛其國家而採取的強力行為——戰爭;又指出國防戰爭,並不是單一的純軍事和純武力的戰爭,而是涵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軍事的諸種戰爭。前者說明了國防之手段在戰爭,後者則說明了現代戰爭之手段為總體戰爭。福煦說:「有組織之軍隊,並非一國之全部力量。」哥爾說:「為確保幸福結果起見,乃有全國精神和物質的總動員。」這是為什麼要以總體戰爭為國防戰爭手段的意義之最佳說明。我們已經了解了國防之手段在戰爭,又了解了現代戰爭為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軍事的總體戰爭;那就當更加進一步的了解在國防研究上,所為的戰爭研究,與戰爭準備,必須以總體戰爭作目標,分別向著政治戰爭、經濟戰爭、文化戰爭、以至於外交戰爭、情報戰爭、謀略戰爭……各方面來研究,來準備。同時還必須使每一戰爭與戰爭之間的機弩與箭頭,都能相互配合,交織並進,以達到總體戰爭的目的。這就是現代國防的一個簡單的輪廓。

   (三)反攻復國的國防思想

    馬漢說:「現代戰爭是總體性戰爭,國家民族之整個命運全繫於戰爭之勝敗,故必舉全國家全民族之人力財力物力,融和於戰士之血汗中,以換取勝利。」此一國防思想所根據者,乃是捍衛其整個國家安全的一種國防思想;而我們今日的國防思想,乃是要以已失的國土,重新恢復轉來的反攻復國的國防思想,所以比前者的國防性質更要艱難萬分。大家了解,衛國的戰爭可以拒敵於國境之外(如今日的美

---------------------------------------------------P.284---------------------------------------------------


國國防思想是),亦可以在其國境中進行(如我對日戰爭是),而最後獲致勝利。但是我們今日反攻復國戰爭,卻須先從防衛金、馬、臺、澎基地,確保這個復國戰爭的基地,而後再向大陸越海進攻,收復國土,拯救同胞;且須以寡擊眾,以弱擊強;並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在國境中弱者對強者進行的戰爭,尚可以空間換取時間,進行其持久的、消耗的戰爭。而我們今日對大陸反攻作戰,卻只有前進攻擊,若是後退一步,即無死所。所以我要說「中興比開國艱難」,就是說復國的戰爭,更要比衛國的戰爭,艱苦慘烈!所以必須要採取政治、經濟、文化的總體戰爭方式,在這總體戰之中,特別要注重國際整個形勢與敵我消長形勢的對比,決不是單憑軍事武力,或只憑一己的力量所能成事的。所以綜合反攻復國戰爭的諸元素,亦可以了解我們今日的戰爭思想,實具有如下諸特性:
    一、反攻復國戰爭,為黨政軍聯合作戰的戰爭,亦即總體性的戰爭,和面的戰爭!
    二、反攻復國戰爭,為以臺海軍事反攻結合大陸革命抗暴的「內外夾擊」和「裏應外合」的戰爭!
    三、反攻復國戰爭,乃是國際反共戰爭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國的內戰,更是要應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戰爭!
    四、反攻復國戰爭,在武力上為「以寡擊眾」的革命戰爭!在人心上則為「以眾擊寡」的政治戰爭!亦即「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叛」的「以仁制暴」的戰爭!
    五、反攻復國的戰爭,為「制人而不制於人」的主動的、攻勢的戰爭!
    了解了如上諸種特性,就可以明白我們今日反攻復國的國防思想的重點與目標之所在,亦就可以根

---------------------------------------------------P.285---------------------------------------------------

據其特性,來策定以我們的優點去針對敵人弱點的戰略思想了。但是「戰爭並不限於預定的手段,與固定的方式」,所以必須大家不斷針對敵情,不斷精心研究,「操危慮患」,「見微知著」,「即物窮理」與「即事窮理」,然後始能「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胡林翼說:「平日千言萬語,千算萬計,而得失仍只在臨陣須臾之頃,凡奇謀至計,總在平實處,如布帛菽粟之類,愈近淺易,愈廣大而精微也。」這種從平實處、從細微處著手的工夫,亦可以糾正從前陸軍大學——尤其是從日本等地陸大畢業歸來的那種一知半解、捨本逐末與大言不慚的偏弊。而我前面所列舉的諸特性以及其所有因素,也只是要給大家了解其復國戰爭的一種概念。務使大家對於各種問題的考慮,都能建立其切中事理的思維,而不致再作一些馳騖高遠,不切實際的答案來。 

    第二、國防研究院的性質與目的

    我們從以上所說的體認裏,明白了現代國防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現代戰爭的嚴重性,由此亦即可以理解到國防研究的複雜和困難了。以下要為大家繼續說明的,是國防研究院的性質與目的。

   (一)兼具美國國防大學與工業大學雙重性質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鑒於其軍中領導人員對於軍事以外之政治、經濟、外交、工業諸種組織與國防之關係,格格不入;又在形成國家戰略上、軍事與外交及其他部門人員間,因平時缺乏聯合研

---------------------------------------------------P.286---------------------------------------------------

究與訓練,以致未能協調合作,不能構成其國防上共同的合理的戰略思想。尤其是與盟軍併肩作戰時,更因其對盟國民族與政治特性等觀察不同,而發生隔膜,難以獲致一致見解,更不能發揮其合作無間的效果。因此美國政府要特別設立「國防」和「三軍工業」兩所大學,來用以溝通軍部與其他部門人員間在國防上——政略的、戰略的——共同思想。並使國防大學著重政治與國防關係之研究;而三軍工業大學則著重於經濟與國防關係之研究。這可以說是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種最新的國防教育制度之樹立。我們回顧大陸失敗,固然因素很多,但其關鍵乃在軍中高級將領不了解總體戰的重要,更不注重其國際常識的基礎,只知道為軍事而軍事,使軍事陷於孤立;對軍事以外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各方面有關國防戰爭的強力行為都懵然無知。而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領導者,亦同樣只知道為政治而政治,為經濟而經濟,為文化而文化,為學術而學術……並不知道現代總體戰爭,必須各個部門的力量統合起來,成為一個力量,才能同敵人決勝,結果遂招致了大陸的全面失敗。大家須知,在今日戰爭中,必須其政治家,能夠負責指導戰爭,故必須對軍事問題有徹底的了解;而軍事家對總體戰爭的內容性質,亦必須具有更多的認識,故更應特別明瞭戰略與政略關係的重要性,此乃為當前國防問題上一個不可移易的道理。為此,政府在一般軍事教育機構建立之後,今日乃特別採行美制,創設國防研究院,成立這一研究現代戰爭的最高學府,並使之兼具美國國防大學和三軍工業大學的雙重性質。美國現在的學制,其高級軍事(戰爭)教育,在各軍種指揮參謀大學以上的,有陸、海、空各種大學,及三軍聯戰大學,和國防大學,以及三軍工業大學。至於我國現在所設立的國防大學,其實就是美軍的三軍聯戰大學的性

---------------------------------------------------P.287---------------------------------------------------

質;而今日開學的國防研究院,實在就是美國的國防大學,其性質就是賦予以研究國防與政治、國防與經濟、國防與文化、國防與外交、國防與軍事的連鎖關係。其實美國這幾種軍事大學,在其使命和任務上,雖各有不同,但一般課程與教育方針,和聯合作戰精神,則是殊途而同歸的。而且他們的國防大學和三軍工業大學,不僅是在同一營區,其課程相同部份,且都是兩校合上的,可知他們兩者之間,不但目的是一致的,而其關係亦是一體的。我們今日以國防研究院,兼具美國國防大學與三軍工業大學兩重性質與作用,實在是合理而有效的。因為我國的科學與工業經濟程度,皆無專設工業大學之需要;而且美國的三軍工業大學亦有歸併於國防大學的趨勢。至此我們軍事教育制度,可說依照美軍學程——除各軍種大學以外——乃已完成其整個的系統,惟以教育研究設施而言,此在目前,尚不過初具規模而已。

   (二)造就現代總體戰爭的領導人才

    本院除研究國防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在造就現代總體戰爭的領導人才。我們已知現代戰爭,不單是軍人的責任,不論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領導者,都有責任;而且在平時每一個人都是戰鬥員,每一個人都在那裏作戰。尤其是每個部門的主幹,就是他在這一個戰場的領導者(指揮官)。要使這些領導者,能確實擔負總體戰爭中一部分作戰的責任,乃必須給予他們以總體戰爭中所特有的聯合作戰訓練,與積極統馭和合理判斷的才能訓練,以造就其成為一個具有統一協調習性的領導人才。總之,以今日的戰爭而言,我們必須使軍事領袖都要懂政治,政治領袖都能懂軍事,其他經濟、文

---------------------------------------------------P.288---------------------------------------------------


化各方面,亦莫不皆然。只有這樣,大家對國防大計,都具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學習,共同的作法,最後才可望做到「攜手若使一人」的合作無間,以從事總體戰爭的地步。

   (三)構成並發展政治與軍事,政略與戰略統一的和諧的精神

    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常常產生一種政略與戰略各不相容,和政治首領與軍事首領各不相下的現象。原因是政治首領只顧講政略,軍事首領只顧講戰略。政治首領說戰略要尊重政略,軍人應該要聽從政治家的指揮。軍事首領則說,政治家不懂軍事,軍人怎麼能聽從政治家的指揮,如果聽從他們的話,一定要打敗仗;只要政略不牽制戰略,戰爭一定勝利,戰爭勝利了,就一切政略都可以成功。這種兩不相容的一偏之見,以二次大戰期中日本軍人干政,和德國政治首領盲目指揮軍事,為最顯著的例子。以往日本軍人,認為政略應該隨戰略以為轉移,不顧政治影響如何,一味以武力侵霸為主,所以結果要遭受那樣嚴重的慘敗。相反的,像德國的希特勒,則是以政治首領的地位,卻要「強不知以為知」的指揮作戰,遂致造成不可挽回的軍事上的錯誤,而卒遭整個覆敗。體認了這種教訓,即可知在現代國防思想中——特別是在總體戰爭中,非樹立一個足以協調政治軍事的矛盾,統一政略戰略的關係的共通精神規範不可。並當依此規範,在理論上、學術上、方法上、習性上、使之逐漸體察習行,然後才能在其觀念中,塑造一個合理的概念,而不至於再執其所偏、矜其所能了!但我以為這個共通的精神規範的形成,還必須特別注意以下數點:

---------------------------------------------------P.289---------------------------------------------------

    一、重大戰略之決定,當以政治目的為基礎,並以政略原則為依歸。

    二、戰略方面,雖非軍事領袖能夠單獨負責決定,但在戰術方面軍人自有其廣大的活動天地。故政治領袖應力避干涉其軍事上戰術性的行動。
    三、政治領袖,因其須負指導戰爭之責,並須與軍事領袖共同處理戰略問題,故須對於戰爭原則,應有更多的了解,並須對領導戰爭有更多的活力。但對於作戰上,卻應竭力避免事先的和不必要的干涉與限制,這就是所謂「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四、戰略的運用,乃為智慧和判斷力的領導;而戰術的基礎,則必須由經驗及其專門的技能磨練得來;故軍事領袖必須從特殊的研究和經驗中,去獲得這種智慧和技能。同時他又必須具有對戰爭熟慮斷行的能力,故不僅應精通他軍事的本行,更要具有政治、外交、經濟、文化上的一般識力;無論如何,他在戰略的領域中,應具有與政治領袖合作的資格和精神。
    如果能以上面這幾種精義,浹洽於共通規範之中,使大家了然於自己的分際與責任,亦能克盡其範圍以內的責任,且又能克服其本位主義的觀念,那對政治軍事上的主要矛盾,和政略戰略上的主從關係,必能使之和諧圓滿的達成。且亦必能使此後政治和軍事之爭,政略和戰略之爭,消失於無形了。這是國防研究院又一個特性和目的。

    第三、國防研究上幾個中心課題

---------------------------------------------------P.290---------------------------------------------------

    說明了以上各點之後,大家應該可以明辨了反攻復國的戰爭思想,和我們目前國防意義;也不難判別政治與軍事、政略與戰略之間的關鍵何在了。但我仍以為大家在深入體察研究,遇到精神與物質、計劃與實行、科學與哲學、理論與經驗、戰略與政略等一連串問題的時候,恐仍不免各執一偏,爭議紛紜。現在要特別為大家對上面這幾個中心問題,提供一個看法,作為平衡研究、思維、觀念的準則。

   (一)精神與物資

    國父說:「精神與物質相輔為用……故全無物質,亦不能表現精神,但專恃物質,則不可也……今人心理,往往偏重物質方面,自予視之,兩相比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論到物質與精神,對於戰爭的關係,拿破崙也認為「戰爭成功,四分之三,依於精神要素;依物質而決定者,不過四分之一耳。」而法國的杜匹克則更加重對於精神效用的強調,他說「在戰鬥中,即使有兩種以上的物質兵力參戰,然實際上祗有兩種精神上的兵力在參戰。」但無論如何說法,我們仍然可以確認:一、精神與物質實相輔為用,但此乃為精神乘物質,而非精神加物質;二、精神的效用,大於物質的效用;並惟有精神力,才能擴大物質力之效用,補充物質力之不足。至於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很明白的,物質的作用,在能為精神之憑藉,此如一刀在手,徒眾震慴,這就是精神憑藉物質所發生的功效。精神的作用,則在能以極少量的物質,甚至於僅有牙齒和拳頭,亦能發揮其使敵人懾服的威力,所謂「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就是精神力所產生的最大作用。所以徒恃物質者為懦夫,徒恃精神者亦不過為血氣之

---------------------------------------------------P.291---------------------------------------------------

勇耳。但是「精神的效用,大於物質的效用」,絕不是輕視物質力的意思。相反的,在今天反共抗俄戰爭中,乃必須以精神力來發揮物質力,須多算精算,使一物發生二物三物以至於十物的功用。但這種多算精算,不是說必須要有多少倍兵力,多少倍火力,才能壓制多少敵人的說法;而乃是要以最小量的兵力與火力,憑藉精神力的高度發揮,來對付強敵以獲得殲滅戰和消耗戰的效果。此外,則是更要大家能運用諸種手段,在戰場前面,迅速擴大自己的物力圈,和精神圈,並使自己的兵力,由小轉大,由寡轉眾,由弱轉強,而迫使敵人的物質力分散消失,敵人的精神力崩潰就殲。

   (二)計畫與實行

    古人認為「戰者戰計,爭者爭謀,舍計謀而鬥力,則斯下矣。」又認為「以力勝者愚,以謀勝者智,以血勝者下,以略勝者上。」所以研究作戰以計劃為最要著。但計劃與實行間的步調,往往不容易齊一協調,有時計劃自計劃,而實行自實行,馴至計劃脫離了實行,實行違反了計劃。這道理自然是計劃缺乏可行性與應變性,而行動方面亦往往無視於計劃之貫徹,其結果則只有「打糊塗仗」的一途了。揭喧子說「行計務實施,立謀慮中變」,又說「兵必活而後動,計必活而後行」。由此可以了解計劃必富有「彈性」和「應變性」,然後乃能從預為「利害、險易、突變」的想定中,把握其循環無端的機勢,則其所為計劃,縱遇任何突變和逆轉情況,亦必能實行了。此外,還有一個應該注意的要領,就是拿破侖說的「計劃不可僅依我軍之單一理想,必須預測敵人所能為之一切手段,並制定打破其各種手段之方

---------------------------------------------------P.292---------------------------------------------------


法於其中。」蓋惟有這樣的計劃,才是可行的,亦才是「不可勝」的。以此,大家在研究國防計劃的時候,必須特別掌握敵情,並特別注意計劃的彈性,以及其可行性和應變性,然後計劃與實行,才不會有落空和脫節的現象發生。

   (三)科學與哲學

    由於科學領域的日益擴大,由於武器裝備的日益革新,於是科學幾乎掩蓋了一切,因而有人認為哲學只是科學的一種,又有人認為現代戰爭,已經由哲學成了數學,狀況判斷也成了方程式。自然現代戰爭,是一種科學戰爭,而且是一種精密的科學!但是我更認為指揮作戰的最高境域,乃是在於科學以上——就是超乎物質的,而屬於精神領域的戰爭藝術;因為「藝術不像科學的定律,永遠產生同樣結果的,藝術是從人的智慧中自然發揮出來的」。這意思我在講戰爭藝術化的講詞裏,曾經再三陳說,這裏不再多述。今天只是希望大家了解科學是思惟、法則、作為、和解決問題的依據;哲學是智慧、意志、決心和判斷力的依據。科學雖是偏重於物質的,但我們必須特別體認其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哲學雖是偏重於精神的,我們當使他配合科學,運用科學,從其智慧心靈中,發揮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的更純熟的功效。總之,我們必須使科學的「窮理致知」,與哲學的「窮理明德」相會通,才不會陷於一偏之見的糾纏轇轕中。

---------------------------------------------------P.293---------------------------------------------------

   (四)理論與經驗

    經驗可以產生理論,亦可以證明理論;理論可以矯正經驗上的偏差,亦可以補救經驗上的不足,這原是不可移易的定理。但是通常一般人,不是在理論上執著,即是在經驗上執著。偏重理論的,多數把經驗看成偏見;而偏重經驗的,又認為理論半屬空言。其實兩者都是一偏之見,惟有其理論不悖於經驗的,其理論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經驗能符合於理論的,其經驗才是「經一塹、長一智」的寶貴經驗。因此,大家既要尋究原理(理論),又要力求實驗(經驗),那才能克服主觀的以及本位的偏見,獲致其思考力與識別力的平衡。

   (五)戰略與政略

    前面本來已經指出了政略和戰略必須和諧一致,但如何才能和諧一致,我要再為大家在觀念上作一個原則性的提示。所謂「政略」,根據約米尼研究,認為應該分別為「戰爭政略」和「軍事政略」。他說「政治家根據某些考慮,而判斷戰爭的適否?時機的得失?以及是否戰爭無可避免?並且研究為求達到預定目的,應該採取怎樣的必要處置?凡此各種關係,總稱為戰爭政略」。又說「軍事政略,包括軍隊運用作戰上,有關精神的一切因素」。並以為「敵國國民的戰鬥意志,軍事的組織,第一線兵力及預備兵力,戰爭的資料,財政的資源,政府的性質及其制度等」,均涵蓋於「軍事政略」中,合此二者,

---------------------------------------------------P.294---------------------------------------------------

即為我們通常所習稱的「政略」。至於「戰略」,約米尼則認為「所有涉及戰役的關係,都屬於戰略範圍」。以下我還要引述幾則論政略戰略關係的名言,來作為我論斷的見證。克勞塞維茨說:「策定作戰計畫的,必須以政略為根據」。又說:「政略之目的,始終貫徹戰爭全體」。福煦更說:「戰略攻勢之先,必有政略攻勢」。我們只要把這幾種觀念綜合起來,便可了解:一、政略產生戰略,指導戰略,但政略亦當配合戰略。二、戰略應以政略為其依歸,並須以政略目的貫徹於戰爭全體。三、結合以上兩個認識,更可確信政略必須支持戰略,戰略亦必須服從政略;但在戰略上軍事領袖必須保有其指揮自如的權力,故指導戰爭的政治領袖,對於戰役性的戰略範圍,不可藉口政略而橫加干預。如果這一論斷不錯,那就可以得出一個更簡單的原則概念:「政略戰略必須一致」。也只要大家能篤信此一原則概念,那就在政治領袖與軍事領袖之間,沒有不可以和諧相處,統合作戰的了。
    以上為大家指出的幾個中心樞環,就是要大家在考量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注意到這些似若矛盾而其實乃相輔相成的各個因果關係上,能分別輕重,裁量利鈍,掌握機勢,求其貫通。拿破崙說:「歷史上偉大將領所完成之功績,亦即是其巧妙之綜合運用,使手段與結果,努力與障礙,均得到合理與平衡的解決」。這亦就是岳武穆所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如果大家能對前面所列舉的精神與物質、計畫與實行、科學與哲學、理論與經驗、政略與戰略,皆能為其巧妙之綜合運用,得到合理的平衡,那就未有不可以戰勝一切的道理。

---------------------------------------------------P.295---------------------------------------------------

    第四、在國防研究上所必須具備的精神

    這次召集你們來參加國防研究院的研究,其意義之重大,任務之艱鉅,在前面已經為大家逐一指出。大家要能夠不辜負這種期許,並在反攻復國聖戰中,確能有所建樹,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必須大家具備一種「自動研究」與追求真理的精神,一種「學以致用」的精神,和一種「相互切磋」和諧合作的精神。     (一)自動研究的精神(精與實)

    在第一期五十六位研究員中,大約軍人與非軍人各佔一半,由於大家革命半生,不論經驗學問,都有了相當成就,但也由於大家工作崗位不同,所以有的只在軍事上有很好的經驗學問,有的則只在政治上有著很好的經驗學問。但是今天大家既不能只是為軍事而研究軍事,只是為政治而研究政治,卻是要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學理、經驗、智慧、統合起來,成為我們國防思想的研究體系;那就不得不一方面把自己的視界放寬,一方面把自己的研究加深,自動的踏實的透過合理的思維程序——綜合、分析、演繹、歸納、檢討、判斷——來考量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而尤其重要的,是要大家確實能具備一種自動研究的精神,來自由研究,自由檢討,讓你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拘束,也毫無保留地,去推理、去發展,但是總要「追求真理」!「服從真理」!朱子說:「凡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P.296---------------------------------------------------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這就是說,凡天下每一事物,必有其真理所在,只要去追求他,那真理就自然會發見的。所以在自動研究的精神裏頭,最要注意到「精」與「實」兩個字;這就是說,大家在工夫上,要實事求是,在作為上,要精益求精。對任何一個問題,不單單只是求實,在求實之外,還要求精。因之在大學中朱子又說:「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這就是研究問題,在追求真理,與發見真理,而後真理乃就獲得之意。對於此一大學遺教,尤其是我們國防研究院的員生,必須切實領會與實踐才行。

   (二)學以致用的精神(知與行)

    美國國防大學或指揮參謀學校,有一個教育特點,那個特點就是要受教者學了能用。現在我們國防研究院更要特別樹立這種學以致用的精神。研究訓練的目的,本來就是要使受教者在接受訓練以後,能更加增進智慧,而發揮其工作效率。如果學了不能致用,那就不但對受教者是一種損失,對國家更是一種嚴重的浪費!以往訓練之所以失敗,一方面是選、訓、用脫節,一方面由於選、訓、用脫節,就自然會發生學與用的脫節。選、訓、用脫節,是訓練方面的責任,但學與用脫節,卻是受教者的責任。只要受教者,能夠充份利用其所知所學,那不問他所就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工作崗位,亦都會直接間接的發生其相互貫通的功用,而增加工作效率。所以你們現在正在研究和學習的時候,就要對任何一個學理、原

---------------------------------------------------P.297---------------------------------------------------

則、和經驗、教訓,先設想到將來如何能去應用,如何去運用才能得宜。這樣在一旦臨到用其所學的時候,就能得到悉中肯綮、和左右逢源的功效。假如大家仍如同一般訓練或教育機構一樣,只是虛應故事,不切實際,學的時候並不想到如何去用,到用的時候就自然會茫無所知了。這裏說的「學以致用」,其實就是要大家「即物窮理」和「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為不知」,學而不用,亦即與不學無異。而且惟有在學的時候,能夠求實求精,在用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三)相互切磋的精神(教與學)

    研究員與研究員、研究員與教職員之間,有的是軍人,有的是非軍人,有的諳於政治,有的習於軍事,有的以學理見長,有的以經驗見重;在這裏,我相信人人都有長處,亦人人皆有其不足之處。我以為不特研究員與研究員之間,應當彼此在品德上、舉止上、互相規勉;在學問上、經驗上、互相策勵;在思想上與精神上,互相溝通,和諧合作。就是在教職員與研究員之間,也應該互相切磋,互相師法,使教學相長,亦以教以學。須知金出於冶,玉出於琢,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大家總要能保持其一團「親愛精誠」的革命的光與熱——用自己的燭光去照亮同志;亦要用革命的洪爐,來錘鍊自己;這不但在本院裏要樹立這種相互切磋、和諧合作的精神,就是在畢業離院以後,也要能始終保持這種相互切磋,精誠團結的精神才行。

---------------------------------------------------P.298---------------------------------------------------

    第五   結     論

    軍事家們說:「國防是長久做不完善的一種怪物」;又說:「如果有人在關於國防事項上發生錯誤,它的後果,將能影響一世紀之久」。在我們必須為反攻復國策定其勝算,為反共抗俄從事其血戰的今日,國防的任務,更加繁重,國防的研究,則更加關係於整個國家民族的存亡絕續!這是大家不可不特別了解其嚴重性,而認清其責任之如何重大的。只有大家能及此聖戰前夕,精思熟慮,先揆後度,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結合政治戰、經濟戰、思想戰、和武力戰;並結合大陸革命抗暴和臺海軍事反攻,才能及早完成復國建國的神聖使命。

---------------------------------------------------P.299---------------------------------------------------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