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俄和平共存的開始

  第十五節 武漢左派的悲劇

  共產國際第七次執行委員會「中國問題決議案」原是斯大林的作品。斯大林對於武漢政權的構想,就是要組織其為「無產階級、農民及其它被剝削階級的民主獨裁製」,簡單的說,就是「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民主專政」。這就是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斯大林首先在東歐,接?在中國製造的「人民民主專政」的藍本。

  民國十六年三月,莫斯科共產國際以本黨國民革命形勢,北伐進展之速,實為其始料所不及。若其僅利用武漢左派的組織,和聯席會議的名義,決不能與南京中央相抗衡,更不能達成其毀滅本黨、阻礙北伐之目的。此時他唯有力促汪兆銘由法經莫斯科回國。汪一到上海,即與陳獨秀共同發表宣言,主張組織「一切被壓迫階級的民主獨裁製,以制壓反革命」。這一宣言顯然就是斯大林的決策之重申。於是,我們中國國民黨和國民政府不再容忍俄黨的滲透和劫持,更不能聽任赤禍的蔓延和持續,而毅然決然清黨了。

  此時莫斯科共產國際之內,托洛斯基主張中共退出國民黨的「左派」組織,以組織蘇維埃。斯大林為了打擊他的政敵托洛斯基,仍堅持中共與國民黨「左派」合作。他指斥中國組織蘇維埃的時機未熟。他要把武漢政權從「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民主專政」轉變為「無產階級與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五月,共產國際第八次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國問題決議案」,就是斯大林在他

---------------------------------------------------P.50---------------------------------------------------

黨爭的氣氛中強製作成的。

  武漢以汪兆銘為首的「左派」中央黨部及其政府,其會議完全受共黨分子的劫持,其民眾運動的部門亦都由共黨及其同路人任首長。例如農民部長就是譚平山。他執行的政策是莫斯科的決議和指示。駐在兩湖的國民革命軍,其各級政治部大抵為共黨分子所把持。各軍之間,更飽受共黨的挑撥離間,彼此意見無法融和。但是共黨雖操縱著武漢政權,而莫斯科的黨爭,鮑羅廷與羅易的矛盾,以及中共內部的爭議,又形成一團混亂。

  實際上,兩湖的人民不能忍受共黨的恐怖政治和社會鬥爭,更不能忍受其「現金集中」與「糧食集中」的政策。十六年五月長沙「馬日事變」發生之後,各地農民蜂起反抗共黨的操縱和控制。這些農民,也就是以前曾受「土地革命」的引誘而歡迎共黨的農民。這一事件對於共黨的農民運動乃是致命的打擊。

  武漢的「左派」和中共的內部,到了這時,都發生了激烈的爭議。關於軍事,有兩種不同的主張:

  一是主張北伐和東征,企圖打破武漢的孤立,力謀政治軍事局勢的擴張;一是主張南下,企圖在兩湖和兩廣發展農民革命,以鞏固其政權的社會基礎,並對東南採取包圍的形勢。鮑羅廷與「左派」主張前者,羅易則主張後者。

  關於農民運動,他們也有兩種不同的主張。一是為保持國共合作,要糾正農民運動的「過火」;一是主張農民的武裝革命。鮑羅廷主張前者,羅易主張後者。

---------------------------------------------------P.51---------------------------------------------------

  這時候,斯大林對中共的指示是什麼呢?(一)土地革命應從下級沒收土地,不用「國民政府」下令沒收;(二)以黨部的力量制止農民「過火」的行動;(三)清除現在不可靠的將領,武裝兩萬共產黨員,從兩湖挑選五萬工農份子,組織新軍隊;(四)在國民黨中央委員中,以新的工農份子代替舊份子;(五)以知名的國民黨員組織革命法庭,審判反動軍官。斯大林的電報是六月一日到達武漢的。鮑羅廷主張不要告知汪兆銘,羅易卻拿給汪兆銘看。武漢的「左派」至此始憬然警悟莫斯科利用我們國民革命來達到他赤化中國的目的之陰謀和野心,乃決定分共,而與中共決裂。

  六月三十日,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過十一條的「國共兩黨關係決議案」,企圖採取「退步」的政策,維持兩黨合作。七月三日,又決議送羅易回俄。但是七月十五日武漢左派政府即實行分共。於是鮑羅廷也就不能不離開武漢,經過西北馮玉祥的防區而回俄國。

  這時候,留在漢口的蘇俄軍事顧問團團長布魯轍,即嘉倫將軍(GeneralBlucher),離漢回俄時,仍經上海,特地來見我。這位嘉倫將軍自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來到中國以後,我認為他是俄國將領中最為傑出而最合情理的一位良友,還有最難得的一點就是他絕對沒有布爾雪維克的氣味,所以我至今對他還是念念不忘。他在民國十四年底,應召回俄,由季山嘉繼任其軍事顧問團團長,竟演出中山艦事變。民國十五年春夏之間,我要求俄國派他再來廣州,擔任軍事顧問團團長,與我相處,仍甚融洽。他在無形之中,對鮑羅廷所作所為,流露其深惡痛絕的心境。寧漢分裂時,他由南昌被召赴漢,直到武漢分共,他特來與我作別。彼此相見之初,實有黯然魂消之感。臨別之時,我慰勉他說:「我們將來還

---------------------------------------------------P.52---------------------------------------------------

有共事的機會,不必過於悲傷。」他答道:「但願我們今日不是最後的一別,再會吧!」他這句話乃是我平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告別辭。後來中俄復交,我屢次要求斯大林派嘉倫來華,任軍事顧問,終久未得斯大林的答覆。直到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立法院長孫科赴俄,我托他當面問史,史乃答覆說,布魯轍已因犯日本女間諜之引誘而處決了。

  第十六節 斯大林需要中共城市暴動

  武漢分共事件迫使斯大林改取托洛斯基的主張,就是採取蘇維埃路線。他派遣紐曼(HeinzNeumann)和羅明納茲(BessoLominadze)來到中國,傳達他的命令。中共的「八七會議」就是在紐曼指使之下舉行的。「八七會議告黨員書」處處為斯大林作成的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的「中國問題決議案」辯護,卻把一切責任都推到陳獨秀、譚平山的頭上,指斥他們是「機會主義」。於是陳獨秀喪失了中共「書記長」的地位,改推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等為常委,領導共黨,轉向暴動政策。

  斯大林為了準備在俄共十五次會議中打擊托洛斯基,迫切的需要中共製造城市暴動,以圖誇張中共的氣勢,證明他指導的正確,掩飾其消滅「反對派」的暴行。

  南昌暴動是由羅明納茲策動,賀龍與葉挺執行的。賀龍本是一土共,後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這時乃受共黨煽動,要搶劫南昌的財富和鎗械,再行擁兵南下,到廣州設立「新政府」。葉挺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他本人是共黨,其部隊中的幹部亦多為共黨分子,此時接受共黨的

---------------------------------------------------P.53---------------------------------------------------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