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俄和平共存的開始

就是 國父聯俄政策的根據,其條文如下:

  「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使此項共產制度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也。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且以為中國最急要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及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確告孫博士,中國當得俄國國民最摯烈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也。」

  國父與馬林談話後致廖仲愷的電報,和他與越飛共同宣言,對於中國國民黨與俄國共產黨的合作,顯示了如下的意旨:第一、 國父認共產主義不能實行於中國。第二、中國最急要的問題是民國統一的成功及國家完全獨立的獲得。蘇俄對於中國國民黨的援助,乃對於此項大事業的援助。中國國民黨與俄共合作,也就是為了此項大事業的成功。

  孫文越飛共同宣言,更是中俄「和平共存」乃至國共和平合作的根據。在這個宣言發表以前, 國父本已發表了「中國國民黨宣言」,準備改組本黨。其時滇湘粵桂諸軍,奉命進討陳炯明,佔領廣州以後,乃恭迎 國父回粵,復行大元帥職務。 國父回到廣州,在內即遭沈鴻英的通敵叛亂,而陳炯明又退踞東江,負嵎頑抗。尤其是外受西文殖民主義的壓迫,故北伐的素志不能實行。而黨的組織亦益形渙散,雖有三十萬黨員散佈全國,而有志者人自為戰,不肖者掛名投機,革命建國事業更是無由著手;因而實行改組本黨,並派我到俄國去考察俄國革命後的黨務與政治軍事的組織,以資參考。

---------------------------------------------------P.26---------------------------------------------------

  第七節 我的游俄觀感

  十二年八月五日,我在上海,奉 國父的命令,約會蘇俄代表馬林,籌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俄報聘,並考察其軍事政治和黨務。十六日,我率同沈定一、王登雲、張太雷等,由上海啟程。二十五日從滿洲裡入俄境,九月二日到莫斯科。至十一月二十九日啟程回國,十二月十五日回到上海。我就把這三個多月旅行、考察和會談所得的資料和印象,寫成「游俄報告書」,寄奉 國父。這時候, 國父屢次催我回廣州親自詳報,十三年一月十六日,我到廣州,即向 國父再作口頭的說明。

  在這三個月的期間,我們曾對蘇俄黨務、軍事和政治各方面,考察其組織,參觀其設備,並聽取其負責者對於實況的說明。其黨務方面,我們考察俄國共產黨中央黨部,由其政治局秘書羅素達克(Rudzutak)說明俄國革命的經過,及其當時建黨的情形。我們又參加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會議,我在會議時,說明中國國民黨以三民主義為革命的最高目標,自信其在兩三年內必有成功的把握,並指出共產國際對於中國革命的實際情形及實際工作,還有隔膜,希望其國際共黨幹部多到中國來考察。當我回國的前夕,乃接到他共產國際對我中國國民黨的決議文,觀其論調,對中國國民革命沒有真切的認識,而其對中國社會,強分階級,講求鬥爭,他對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對付革命敵人的策略為更多,殊不勝其慨歎。

  軍事方面,我們在莫斯科考察紅軍及其各兵種各級學校與軍隊黨部的組織。我們在彼得格勒,考察

---------------------------------------------------P.27---------------------------------------------------

海軍大學等各級學校,並參觀克隆斯達軍港(Kronstadt)及其艦隊。我的印象是他在莫斯科的陸軍學校和部隊,組織嚴密,軍容整齊,而其在彼得格勒的海軍學校和艦隊,卻是精神頹唐,士氣消沉。兩年前,克隆斯達軍港曾以海軍軍士為中心,發生革命,反對布爾雪維克的專制獨裁,和戰時共產主義的殘暴措施。這一革命不久即歸失敗。當我們到彼得格勒考察時,其地方當局和海軍官員對此亦諱莫如深,但是我從當地軍民的精神上,還是看得出其創痛的痕跡。

  政治方面,我們訪問其政府的部會,考察其村蘇維埃、市蘇維埃,並參加莫斯科蘇維埃大會。我參觀他各級蘇維埃討論與決議等情形,並與其黨政要員談話之間,無形中察覺其各部分,無論在社會中間,或是俄共中間的鬥爭,正是公開的與非公開的進行?;而且更認識了蘇維埃政治制度乃是專制和恐怖的組織,與我們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關於此點,如我不親自訪俄,決不是在國內時想像所能及的。

  俄共的領導者,對於我們代表團的參觀和考察,無論其黨政軍各方面,到處都表示熱烈歡迎,並懇切接待。但是我和他們商談中俄之間的問題,而涉及其蘇俄利害有關的時候,他們的態度便立刻轉變了。我訪問蘇俄,正是加拉罕發表其對華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宣言之後,他到中國來與北京政府談判新約的期間。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共同宣言中,越飛亦聲明蘇俄「決無在外蒙古實施其帝國主義政策或使其與中國分立之意」。但是我與蘇俄黨政負責者,談到外蒙古問題,立即發現他們對於外蒙古,絕對沒有放棄其侵略的野心。這一點不只使我感到十分失望,而亦是使我充分瞭解其蘇俄所謂援助中國獨立自由的

---------------------------------------------------P.28---------------------------------------------------

誠意所在。

  當我到莫斯科的時候,列寧病重,陷入沉迷狀態,不能晤面。我會晤了蘇俄黨政及軍事負責諸人,他們說到蘇俄的國家政策和革命戰略,都是遵守列寧所指示的路線。我在莫斯科期間,與托洛斯基相談最多,而且我認托洛斯基的言行亦最為爽直。我在離開莫斯科以前,最後與托氏告別的一次談話時,他與我討論亞洲各國革命問題,提到了日本、越南、印度與土耳其。他又特別提起其在德國與波蘭革命失敗的經過情形,加以分析;最後再談到援助我們中國國民革命的問題。托洛斯基托我回國要口頭報告我們 國父的一點,就是:他們蘇俄自一九二○年對波蘭戰爭結束以後,列寧對於世界革命政策,有了新的指示,就是其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反資本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爭,應在道義與物質上予以盡量援助,但不復使用其正式軍隊直接參戰,以避免其在各國革命期間,再對蘇俄引起民族有關的問題。所以他又鄭重的說:「蘇俄對中國國民革命的援助,除了不能用軍隊直接援助之外,其它武器與經濟等需要,都當盡力所能,積極援助。」他並且代表列寧對我 國父致敬。他這一段話,使我特別注意。

  在蘇俄黨政各方負責諸人之中,其對我 國父表示敬重及對中國國民革命表示誠意合作的,除加密熱夫、齊釆林是俄羅斯人之外,大抵是猶太人為多,他們都是在帝俄時代亡命歐洲,至一九一七年革命才回俄國的。這一點引起了我特別注意。我以為托洛斯基、季諾維也夫、拉迪克與越飛等,比較關切中國國民黨與俄國共產黨的合作。可是越飛自中國回俄之後,已經失意了。我並且注意到當時列寧臥病如此沉重,而其俄共黨內,以托洛斯基為首要的國際派與斯大林所領導的國內組織派,暗鬥如此激烈,我

---------------------------------------------------P.2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