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育的問題

獨問題就以不同的形態而出現於社會了。在工商城市中,一個人離鄉別井,來尋生計,往往不作回鄉的打算,而故鄉也不再有他生活的根據,他只有守住一個職業,或轉徙於職業與職業之間,甚至流離於城市與城市之間,這已經是通常的事情。並且工業愈是發達,人口流動率愈是增高。個人的流浪和家庭的破碎,與失業、疾病、衰老等問題連結在一起,就愈是演成嚴重的民生問題。我們要建設中國社會為民生主義社會,對於這一民生問題就不能不注意研討設計與事前切實準備。
    二、家庭破碎問題
    在農業社會裏,只有血統斷絕和家產蕩盡,纔是一個家族的淪亡。在工業社會裏,一對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夫婦之間發生了離婚、遺棄和死亡,就是家庭的破碎。青年男女在這動盪的社會中間,對於結婚與成家立業,還沒有充分的判斷力和責任心,單憑一時的感情,結成終身伴侶,殊不知從結婚時起,雙方個性的調和,家庭經濟的負擔,與親屬的周旋,對社會的責任,在複雜錯綜的情勢之下,要使他們的婚姻成為美滿與安定的共同生活,他們的家庭成為和睦穩固的社會組織,本是不很容易的事。如果這
青年夫婦都是遠離故鄉,卜居城市,既沒有固定的生活根據,又離開他尊長的督導,親友的勸誡,再加以傳宗接代的觀念漸趨淡薄,他們這家庭唯一的維繫,只在於彼此的感情。本來兒女是父母之間感情的紐帶,但是前面討論兒童問題的時候,曾經說過,兒童對於小家庭是一個負擔,尤其對於他母親的職業是一重障礙,也不一定是家庭的安定力。所以在工商城市中,家庭也就易於瓦解,而構成重大的民生問題。

--------------------------------------------------P.213--------------------------------------------------


    尤其是離婚問題在工業化社會比之於農業社會裏更是有其發展的趨勢。但是我們中國的離婚率還不很高。就臺灣省來說,最近五年來,平均每千人之中,離婚率為○點四至五。這比美國的千分之三是低得多,但比瑞典挪威的千分之○點二,加拿大的千分之○點一,也不算低。我們為了安定社會秩序,保持國民道德,對於如何安定家庭,減低離婚率的問題,仍然不可忽視。
    三、遊蕩問題
    在農業社會裏,孤獨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只有幼年喪失了父母,或是少年破產喪家,或是老年孤苦無依,纔要受宗族鄉里的救濟。到了工業社會,城市生活是發展了,人口流動率是增高了,在家族瓦解的過程中,替社會留下了許多孤獨的個人,求業未得,無家可歸,甚至浮浪成習,遊閑為事,無論是少年或老年,或受過教育或未受教育,或有職業能力或沒有特殊技術的人,這種遊蕩份子漸見增多,這不僅是貧窮和失業問題,並且是教育和社會問題。
    游蕩份子可分為三大類:(一)失業者;(二)初入社會未就職業的青年;(三)職業流氓,而其中婦女甚至淪為娼妓。這三種人所以陷入孤獨流離的生活,無家可歸的境遇,最大的客觀原因是失業和失學,最大的主觀的原因是家庭的變故,技能上的缺失和游蕩的習慣。從這些原因上加以考察,就可看出游蕩份子的問題是與失業問題,和家庭問題,相結而不可分的。
    要對孤苦的人加以救助,對游蕩的人加以糾正,地方政府和地方自治團體應該與工廠礦場和農場密切合作,設立游民習藝所與乞丐妓女收容所,教導其生產技術,養成其墾荒殖邊的生活技能,使其為社

--------------------------------------------------P.214--------------------------------------------------

會服務,為國家效力。
    丁、老年問題
    農業社會的大家族,由尊長治理家產,主持家務。老年人在家族裏有權力,在社會上也各依其家族的地位而受人尊敬。只有家破人亡,孤苦無依的老年人纔倚賴宗族鄉里的扶助。但是一個人的學問事功,最大的成就總在晚年,無論是學術家、實業家,乃至老農老圃,對於民族文化和社會經驗,具有權威,為下一代子弟的先導和指針。這種老年人即令他家裏沒有財產甚至沒有才智過人的子弟,也會受到宗族鄉里的優待。我們中國古來「厚生」的設施與「養老」的禮典,就是教育一般國民,尊老敬長,必使
其老者能衣帛食肉,不饑不寒,造成社會醇厚敦樸的風氣。
    到了工業社會,老年人的處境就大不相同了。工業技術是日新月異的,工業勞動是要年富力強的。在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集中的趨勢之下,職業的競爭愈益激烈,職工受雇的年齡必愈益降低,老年職工也就愈易失業。例如臺灣電力公司二千八百四十九個職工當中,年齡在二十一歲至三十五歲的有一千七百一十人。又如臺灣中國石油公司六百六十三個職員,平均年齡是三十四歲。可知我們中國工業上受雇年齡,是不高的。無論在職員或是工人當中,五十五歲以上的就很少了。再單就自由職業者來說,一個人
學術上的成就固在晚年,但是學術的進步愈大,一個人二十或三十年前所學的東西,到了二十或三十年後的社會就有許多是不適用的。工程師技術師或一般自由職業者,也不免有「後生可畏」之感。當然政治文化界尊重長者的領尋,社會經濟上也不少具有資力和智慧的老者,但是一個社會從農業進入工業的

--------------------------------------------------P.215--------------------------------------------------

過程中,大家族的瓦解,小家庭的破碎,使一般老年走入困窮的境遇,而老年問題便構成民生問題。這是我們必須特別注重研究和準備解決的。
    一、年老退休問題
    我們如對這一問題再作深刻的研究,就可以看出老年問題並不就是年齡問題,而是能力問題。現代醫藥的進步,減低了人口的死亡率,也延長了人口的平均壽命。如果我們國家一方面期待國民壽命延長,一方面又用年齡做標準來淘汰老年人,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但是,就個人來說,有特殊的才智的人雖是足以突破年齡的差別,而就一般人來說,體力的衰退與年齡的增長畢竟是正比例。所以年老退休的制度,無論在經濟上或是行政上都還是必要的。
    二、養老制度
    我們應該知道老年問題還是要歸結到家庭問題。我們中國人的家庭感情是濃厚的。大家族雖有瓦解的趨勢,而孝養父母的美德與良風還是保存的。在社會轉變過程中,青年與老年的學術和見解不同,修養和作風不同,因之家族裏面常有矛盾的存在,給予共匪以煽動鬥爭的機會。但是一個家族被匪誘逼到了子殺其父,妻凌其夫的時候,骨肉手足與夫妻之愛便從天性中爆發出來,因此匪區同胞對共匪朱毛的憤恨之火普遍燃燒起來,成為我中華民族反共抗俄救國復國力量的泉源。我們反攻光復之後,一定要使我大陸同胞家庭團聚,重享天倫之樂,幼有所養,老有所歸,這纔是解決老年問題的根本辦法。
    其次就是養老金的制度,應該就要從政府和工礦交通事業做起。凡是在政府和公私事業裏盡了一番

--------------------------------------------------P.216--------------------------------------------------

最近更新於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