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推行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的提示

們無論什麼都是做得非常徹底,尤其是廚房、廁所、飲水,更是檢查得嚴格,這雖然是一些極其平常而簡單的工作,但是人家都能矢勤矢慎,切實準備,徹底執行。我們過去行政上的通病,總是事先不知準備,到了臨時,只是一紙命令,就要去執行。至於執行的情形,是否實在,是否有效,事後就沒有人肯再加研究,再加檢討,所以遇事都無非是奉行故事,虎頭蛇尾,鮮克有終。大家今後要每一件工作、每一個任務都能圓滿達成,就要注重準備工夫,比方我們作戰,要打一場大仗,就至少先要能夠有一個月至三個月時間的準備,這一場大仗,不管他是打五天十天才完,但真是要緊關頭,亦不過只是一兩天功夫而已。這樣有準備的打法,才能以「多算勝少算」。如果像我們過去的各軍那樣事先既無準備,又無訓練,一調上前線,就立即要他作戰,自然是要犯上了打「糊塗仗」的大忌了。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工作的要領,那就是凡事都應該事前有周詳而充分的準備,在準備沒有完成以前,與其有始無終,毫無結果,那還不如不作好得多。你們一定要做到我屢次所說的:未做的事,不要說,既經做的事,一著手,就必要做到完成為止才行。特別在我們推行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大業的時候,更應該要有周詳而充分的準備,例如如何使社會上蔚成風氣,如何在群眾中展開運動,如何在行動上成為規範,如何設法展開各種工作競賽,那都是要有充分的設計和準備才行。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誠如我在「元旦告軍民同胞書」裏面所說的:「其空間的範圍,固然不限於臺灣,時間的範圍,也不限於目前。」反共抗俄是一個艱苦的鬥爭,持久的鬥爭,因之我們的總動員運動,也是一個艱苦的運動,持久的運動。這不獨關係於建設模範省,和建設反攻基地,尤其關係於我們復國建國、全面的、久遠的、民族正氣的發揚、和國家

---------------------------------------------------P.11---------------------------------------------------

命脈的新生。這一個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的成敗,就是國家民族興衰絕續的最後關鍵。大家從今天起,就要全心全力,準備迎接一切艱苦,準備貢獻所有的心力血汗,周密計劃,切實研究,步步加緊,處處實踐,那才不至於重蹈過去奉行故事,和漫無準備的覆轍,確實達成全面動員,全面改造的目標。
    第三、是要有久遠宏大的規模:我在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的總目標之下,提出來的四大改造工作,亦可以說這就是我們今後復國建國的大政方針的重要部分,大家要能夠爭取反共抗俄的最後勝利,就先要能樹立復國建國久遠而宏大的規模。大家知道,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在三十年前,從日人後藤新平任民政長官的時候奠立的。像阿里山的登山鐵路的五十多個隧道的艱鉅工程、和日月潭二十五公里隧道的水利發電工程、以及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等等,都是歷時甚久、需費甚鉅、用人甚眾、犧牲極大的艱苦工程,後來成功,也就成了收效極大、獲利極豐的偉大事業。即如阿里山登山鐵路,他們修了三十年以上才有現在這樣的規模,照日人原來的計劃,是還要再繼續二三十年,才能全部完成的。現在大家上山,不要六小時的火車,就可以直達;這樣短短的一條鐵路,可不知道用盡了多少人員的心思,流盡了多少人工的汗血,更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於崩巖絕壁之下,和毒蛇猛獸之口,才造成了這樣登山鐵路工程,這實在是他們能夠為國家為事業而貢獻一切、犧牲一切的教育和精神之所致,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他們能夠建立久遠而宏大的規模。從這一點來看,日本人是有其堅忍不拔的精神,和任重致遠的毅力的。這意思在我三十八年十一月的「說明革命建國的基本精神」(亦即陸海空軍聯合演習要旨)的講詞裏,就曾經特別指出過,並認為這種孜孜不輟,踐履篤實的精神,就正是我們所要求的革命建國的精

---------------------------------------------------P.12---------------------------------------------------

神。我們現在特再將原文重讀一遍:
    「三十五年我初到臺灣,參觀了日月潭的水利工程,前天到阿里山,參觀了入山的鐵路工程和林場的管理。覺得日本以蕞爾三島,竟能稱雄世界,實非偶然。臺灣割讓日本,在甲午之戰以後。他經過二十年的經營,最初總以為臺灣地瘠民貧,入不敷出,故曾經考慮以一億法郎,售予法國。但到兒玉與後藤來任臺灣總督與當政的時候,就認為臺灣一經開發,不僅可以自足,而且可以成為他日本的寶藏。所以他招致了一批幹部,深入內地,調查考察,然後才開始積極的建設,經過二十多年苦幹,他們完成了日月潭的水利工程,開闢了阿里山的天然森林。阿里山入山鐵道由山底升到海拔三千公尺的山巔,其計劃的遠大,工程的艱鉅,以當時的臺灣情形,實在足以驚歎!看了這種偉大的工程,那我們川陝之間的棧道,西南各省的索橋,簡直是渺小得不足道了。但他這兩個工程都不是一年兩年所能成功的。而是定了一個計劃之後,由小而大,自卑而高,經過十年二十年繼續不斷的努力,才能得到今天這樣的結果。阿里山入山鐵道工程,在日本時代已經進行了三十餘年,但到抗戰勝利之後,我們接收臺灣,他全部的計劃還沒有完成。我們現在仍在照他原定計劃,繼續的工作。他們這種計劃真可以說是百年大計,而他們這種孜孜不輟,踐履篤實的精神也才是真正的建國精神。中國古人說:『為大於微,圖難於易。』又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正是說明我們辦事的順序,沒有一種偉大事業不是開始於很小的範圍,也沒有一種遠大的計劃的成功不是由於日積月累的努力。我們要實行 總理的三民主義,事業何等偉大,如果我們一般幹部沒有這種

---------------------------------------------------P.13---------------------------------------------------

宏大的規模,久遠的志節,實事求是,由小而大,埋頭苦幹,力行實踐的精神,怎麼能實現主義達到目的呢?」
    大家今日偪處在臺灣一隅,有著眼前這種真實的楷模,如果對此還不能夠注意研究,取法倣效,那真是一個沒有志氣的蠢才,還能望其做革命的幹部麼?在此我還要另外補充一點感想,當然像阿里山、日月潭、嘉南大圳等,這類工程的例子,在世界各國來說是太多太多了。就如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從一八七九年法人雷塞布鼓其開鑿蘇彝士運河的餘勇,倡議開鑿起,一直到一九一四年由美國政府手裏全部鑿通為止,中間就曾經歷時三十六年,特別是這條全長九十三公里的運河,有一半係經由一個人造湖而成,必須超越許多個山脊,建設七個水閘,其工程之艱鉅,遠非開鑿由平陸穿行的運河所可同日而語,這工程就是比橫斷埃及與西奈半島間之全長一百六十六公里的蘇彝士運河的開鑿,也困難得多。但是鑿通以後,他卻能使美艦往來於東西兩沿海各港的航程,比之繞道麥哲倫海峽,要縮短一萬四千六百餘公里,那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效用,真不知道有多大了。他們這樣的規模和這樣的毅力,至今更是值得我們稱道和取法的。在鑿通巴拿馬運河的工程當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們的軍民表現了自我犧牲的精神。我們知道,科倫至巴拿馬埠之間,原來是氣候濕熱,疫癘流行,根本就不適宜於留住的地方,在最初開鑿的時候,當時法國人招雇了六七千人來作開河工程,不到半年,活著存在的只有幾百個人。後來第二次再招雇了一萬多人,繼續工作,不到幾時,亦都快要死光了。這樣一批一批的工人因為黃熱病而死亡,當時認為開河工程,只有停工中止,無法繼續了。但是他們遭遇到這樣險阻損害的程度,

---------------------------------------------------P.1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