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俄和平共存的發展

  第三階段,深入華中各地,建立華中根據地,向國民黨反攻。」

  這年十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抗戰前途及中共的路線」的決議,又確定其工作方針如下:

  (一)「擴大並加強統一戰線,將組織與活動,由秘密變為公開,由局部變為全面,為黨(即共黨)取得合法的平等競爭的地位。」

  (二)「在中國政治上的決定力是武力。要在抗戰過程中,盡量擴大黨的武裝力量,以為將來爭取政權的基礎。」

  這就是中共在抗戰過程中的路線。此後八年之間,他的行動,當然是跟著這一路線。但是他還有一個更高的指導者,那就是俄共的首領斯大林。而且蘇俄的利益始終是高於中共本身的利益,更可由他今後的行動,得到確切的證明。

  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正是布魯塞爾九國公約會議開會的時期。斯大林對我中華民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參事張衝破例接見時,表示:「中國現在抗戰甚力,且有卓越成績。若中國不利時,蘇聯可以向日開戰。」

  二十七年,日德義三國締結同盟已具體化。莫斯科對於我們中國對日抗戰,認為可解其東顧之憂。莫斯科這時對中國抗戰的長期化的希望,更是迫切。在南京撤守之後,日軍企圖進攻武漢之時,蘇俄與中國的密切友誼,及其對抗戰的援助,都是基於他這一希望。而中共對政府的態度不過是其中反映之一。六月十日,斯大林來函對中國抗戰的必勝,表示其「堅決信念」。九月間,中共所謂「中央六次全會

---------------------------------------------------P.80---------------------------------------------------

」在延安開會。周恩來不待會畢,即攜毛澤東函到武漢來見我。其中說道:

  「此次敝黨中央六次全會,一致認為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新階段之趨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於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

  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

  「同人認為此時期中之統一團結,比任何時期為重要。唯有各黨各派及全國人民克盡最善之努力,在先生領導之下,嚴防與擊破敵人之破壞陰謀,清洗國人之悲觀情緒,提高民族覺悟及勝利信心,並施行新階段中必要的戰時政策,方能達到停止敵之進攻,準備我之反攻之目的。」

  「此時此際,國共兩黨休戚與共,亦即長期戰爭與長期團結之重要關節,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凶頑,終必失敗。而我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於長期的艱苦奮鬥中,克服困難,準備力量,實行反攻,驅除頑寇,而使自己雄立於東亞。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毛澤東這封親筆手書的措詞,開口是「兩黨長期合作」,閉口是「中華民族統一團結」,完全不是共黨素來的口吻,反使我發生疑慮。而且他所謂「長期合作」,另有其實質的要求。周恩來這時向我們本黨建議四點:(一)是停止兩黨的鬥爭;(二)是共產黨員可以加入國民黨,或令其一部分先行加入,如情形良好,再全部加入;(三)是中共取消一切青年組織,其全體份子一律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四)以上參加者均保持其共產黨籍。於是我知道這是中共企圖第二次大規模滲透本黨的陰謀。我們依

---------------------------------------------------P.81---------------------------------------------------

據民國十三年到十六年間的慘痛經驗,是不再上當的了。然而我仍然相信中共面對著民族抗戰所激發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以及全體民眾心理與輿情壓迫之下,他自不能不信守其諾言,在國民政府領導之下,為抗戰來努力。

  第十五節 斯大林的轉變

  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內閣總理達拉第,為了安撫希特勒,而舉行慕尼黑會議。這個會議助長了納粹德國的氣焰,歐洲局勢已臨到爆炸的邊緣。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三月十日,斯大林突然在俄共第十八次黨大會發表演說,指出「一個新的帝國主義戰爭已經進到第二年,這個戰爭從上海到直布羅陀,捲入了五億人民。」他強調蘇俄今後只有倚靠自己的力量,保衛自己的安全;並且說蘇俄為了和平而努力與一切國家保持和平,與鄰邦建立親切的友誼。這一演說就是斯大林從「統一戰線」轉變為「保衛祖國」的信號。

  斯大林這一演說,顯然鼓勵了納粹主義的侵略行為。三月十四日,希特勒分裂捷克,接?就把捷克整個併吞了。斯大林此後與德國秘密交涉,同時仍然公開與英法談判。我們國民政府當然希望蘇俄與英法的談判成功,來阻止歐洲的烽火。這時立法院院長孫科在莫斯科,於六月十六日與蘇俄訂立商約,他向斯大林轉達我的一封信。我在這封信裡對英蘇合作寄予希望。七月九日斯大林的回信,其中有如下的語句:

---------------------------------------------------P.82---------------------------------------------------

  「我們與歐洲諸國的談判,如果這談判可得圓滿的結果——並非不可能——那就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步驟,使愛好和平的國家在遠東也可以聯合起來。現在時機已到,使這種集團可以成功。」

  這一段話的意義是含混的。他所謂「與歐洲諸國談判」與「愛好和平國家的聯合」,可以解釋為英美法蘇的聯合,這是我們所希望的一種聯合,但是他這句話也可以解釋為德日義蘇的聯合,那就是日本軍閥與德國納粹所希望的了。

  斯大林這時還不希望我們發生過大的懷疑,他另外增加一段說道:

  「因為兩年戰爭,使日本失去平衡,他已開始慌張,不深加考慮的忽然攻英,忽然攻蘇以及外蒙共和國。這實際已是日本力量是在衰弱的徵候,日本此種行動將使大家一致對付他。蘇聯已給日本以應得的反擊,英美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加害日本。我們不懷疑日本在很短的將來,會得到中國的一個一百倍的打擊。」

  他這段話,從表面上看,是對我們抗戰表示好感,並且標榜其俄日在我們東北諾門罕衝突的戰役,來證明蘇俄亦從事反日鬥爭。(注)但是他提到日本攻擊「蘇聯和外蒙共和國」,這裡面就伏?一個蘇日談判的根源,並且牴觸我中華民國對外蒙的主權。

  八月二十三日,斯大林竟公開與希特勒訂立蘇德互助協定,促成了歐洲戰爭。到了三十年四月他又與日本訂立了蘇日中立協議。

  (注)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日俄兩軍在我東北與蒙古邊界上之諾門罕,發生激戰。這一戰事延續至九月十五日,

---------------------------------------------------P.83---------------------------------------------------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