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政治建設之要義

文明進化之泉源也,必學校立而後地方自治乃能進步。故於食、衣、住、行四種人生需要之外。首當注重於學校也。」 總理在民生主義中前部講「分配社會化」的二大點——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後部講
民生四大需要——食、衣、住、行。不過民生的全部,除此四大需要之外,還有「育」「樂」兩種需要。
    總理雖然沒有詳細講到,但是我們從 總理生平的言論和著作之中,卻可以體會出來。即如剛纔所引的一段話,就是指示我們:除食、衣、住、行四種需要之外,更當注意「育」。所謂「育」,是包括「養育」與「教育」兩種意義而言。養教的目的:就是要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皆有所養。」換言之,就是要使人民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受流離凍餒之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無論道德、學問、能力,都能夠得到健全的發展,成為完完全全的國民。在消極方面使不做盜匪不為非作歹,貽害社會國家;在積極方面使能盡其才智以貢獻於社會國家,為人群社會來謀福利。 總理對於教育,注重費用,更提倡「勞作創造」倡言「雙手萬能」,這確是我們教育最高的原則。凡有教育責任的人,應該特別注意。其次所謂「樂」,就是正當娛樂的意思,正當的娛樂可以調暢心神,沒有娛樂,生活便要流於枯燥厭倦,因而不免轉向悲觀消極之一途。所以我們在第一步使人民足食足衣之後,進而注意「樂」,古來無論政治或教育,都是禮樂兼重,所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射」與「御」到現在還是最好的娛樂。此外還有各種俱樂部,電影、球戲、圖畫、戲劇、音樂,都是正當的娛樂,現在一般民眾一年到頭,一天到晚,簡直沒有一點娛樂,他們的生活上,實在太單調無味了。我們

---------------------------------------------------P.33---------------------------------------------------

無論如何,總要使人民於日常生活之中,有相當餘暇得到正當娛樂,使他的精神上有所慰藉。總須做全體民眾「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需要能夠解決,纔算是民生主義實現了。我們要做到這件事並不算難,只要根據「因民之利而利之,擇其可勞而勞之」的原則,想種種有效的方法努力去做,一定可以逐漸達到目的。譬如說民國元年以前,社會上雖然不能進步,但因有比較長久的承平時期,所以各地方都設有養老院育嬰堂這一類養育的機關,此外還有其他慈善和救濟的機關。所以乞丐匪盜很少,到民國以後禍亂時作,這類機關,漸漸減少了。到現在幾於不可多得。為什麼從前的人能夠辦,現在我們就不能辦呢?這完全由於我們一般負政治和社會責任的人,只顧自私自利,忘了民眾的痛苦,不盡自己的責任。我們以後大家應該以「己饑己溺」為懷,竭盡心力來拯救一般飢寒交迫的痛苦民眾,然後可告無愧於社會國家。這件事情只要大家有錢的多出一點錢,有勞力的多出一點勞力,自不難辦到。講到民眾的娛樂,更不成問題,例如教民眾每天在休息的時候,或射箭、或騎馬、或彈唱,這都不需要多少錢,而且一教他們就會。尤其是唱歌更屬容易,只要他們唱得音調合拍,節奏整齊,就可以令人提起精神,和悅心志。雖然一時比不上外國那種種娛樂設備的精美完備,總可逐漸改進。語云:「事在人為」,我們如能立志去做,天下任何事情沒有不能成功的。尤其我們中國處此異常貧困緊迫時期之中,一切建設,如動需鉅額經費纔能舉辦,那便什麼事都永無成功的可能。所以我們做事以不花錢為本,是政治上最大的要訣。要曉得:我們的勞力,就是金錢。能運用勞力,勤儉篤實,克苦耐勞,雖無資本,亦必能生產和創造一切事物。所以大家不要忘記大學上「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財,有財斯有用」以及    總理所說的

---------------------------------------------------P.34---------------------------------------------------

「人盡其才,地盡其利,貨暢其流」這幾句格言。所謂人、地、財三種經濟的要素就是政治的基礎。政治上沒有別的秘訣,就在如何管理與運用這三種要素。而三者之中,又以人為首要。只要使人能盡其 才智,竭其心力,則地未有不盡其利,物未有不盡其用,一切生產建設都很容易成功。這一般話是講民生
問題中「育」與「樂」兩部份的問題。這兩個問題。 總理沒有講到就去世了,我很想詳細加以補充發揮,反感覺時間太不夠,今天附帶講了一點,還望大家再根據民生主義的精神,舉一反三,多多研究。
    以上係根據 總理遺教說明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時,所應首先興辦的六件事情。這六件事辦好之後,可再逐漸推廣,舉辦其他種種有益於國計民生的企業。例如創辦各種合作事業,如農業合作,工業合作,交易合作,保險合作,及經營運輸貿易的合作等事。合作事業不但可以發展經濟,解決民生問題。而且在政治上和社會上,可以使人民的精神能夠團結,行動能夠統一,力量能夠集中,即以造成健全的現代社會,而為新政治上的堅固基礎。總之,地方自治各種事業都是救亡復興,完成革命,最基本的急務,大家回去以後,不管人家辦不辦,由你一鄉一縣的地方先辦起來,只要實心實力,一定可以收到成效。一個地方的自治事業能夠成功,其他各鄉或各縣自必爭先倣行。如此便可以風動一時,很快的使全省乃至全國煥然一新的建設起來!關於「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的意義,大概如此。
    以上所講建國大綱和補充建國大綱的地方自始開始實行法兩種遺教,可以說是我們建設國家的方法和步驟,現在再要將 總理關於五權憲法的遺教扼要的說明一下,使大家知道我們要建設怎樣的一個政府和國家,明白我們政治建設的理想和目的之所在。 總理關於五權憲法的遺教,最主要的只有兩種:

---------------------------------------------------P.35---------------------------------------------------

第一就是民國十二年在廣東省教育會關於五權憲法的專門講演。第二就是民國十三年民權主義的講詞中,關於五權憲法的許多道理。此外散見於其他著述與講演中的雖然很多,內容大概不出以上兩種的範圍,大家要曉得五權憲法的目的,就在於實行民權主義,我們研究五權憲法時,不可不同時研究民權主義中最精要的意義,以期徹底了解 總理政治主張之全體。現在我根據上面所舉的兩種遺教,將 總理所講民權主義的精義以及五權憲法的原理和辦法,提出幾個要點來加以說明:
    第一、主張充分的民權——總理在民權主義第一講中說:
    「民權是甚麼作用?環觀近世,追溯往古,權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要來維持人類的生存。人類要能夠生存,就須有兩件最大的事:第一件是保,第二件是養,保和養兩件大事,是人類天天要做的。保就是自衛,無論是個人或團體或國家,要有自衛的能力,纔能夠生存,養就是覓食。這
自衛加覓食,便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兩件大事。但是人類要維持生存,他項動物也要維持生存;人類要自衛,他項動物也要自衛;人類要覓食,他項動物也要覓食;所以人類的保養和動物的保養衝突,便發生競爭;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便要奮鬥。所以奮鬥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由此便知『權』是人類用來奮鬥的。」
「人類奮鬥,可分作幾個時期,……所以推求民權的來源,我們可以用時代來分析,……第一時期,是人同獸爭,不是用權,是用氣力。第二個時期,是人同天爭,是用神權。第三個時期,是人同人爭,國同國爭,這個民族同那個民族爭,是用君權。到了現在的第四個時期,國內相爭,人

---------------------------------------------------P.36---------------------------------------------------

最近更新於 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