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政治建設之要義

濟,尤其不肖者,還要忍心害理,想盡種種方法來搜括民脂民膏,自肥其一身一家。這種人身為民上,
真不知何以對社會國家?何以對自己的良心?大家要曉得,我們社會國家並不是真正貧窮沒有辦法,而是因為一般負責任的人,只顧敲刮百姓,不知道如何想方法來幫助和指導民眾,改良和發展各種生產事業。你們看見現在到處鬧水災旱災,到處很多荒地,到處疫疾流行,到處流亡載道;社會如此凋敝,民眾如此痛苦,革命之謂何?政治之謂何?如果地方政府在消極方面能夠重視職責,不貪不懈,愛護民眾;在積極方面更能興辦水利,發展交通,開發富源,培植森林,開墾荒地,改良農產,發展各種生產事業,決不會有現在這樣貨棄於地,民困於野的情形。今後我們各地政府和各界負責任的人,務必盡力來補過盡職,救死扶傷纔好。尤其是提倡勞動服務,專舉辦義務征工,來興辦水利,開墾荒地,發展交通,以增進公共利益,更屬政治上當務之急。
    十二、「各縣之天然富源。以及大規模之工商事業,本縣之資力不能發展與興辦而須外資乃能經營者,當由中央政府為之協助;而所獲之純利,中央與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這是說明中央對於地方興辦實業而資力不足時,應加以協助。
    十三、「各縣對於中央政府之負擔,當以每縣之歲收百分之幾為中央歲費,每年由國民代表定之。
    其限度不得少於百分之十,不得多於百分之五十。」
    這是規定地方政府對於中央政府繳納歲費最低與最高的限度。意思是要平衡國家與地方之負擔而使兩者均有合理的發展。

---------------------------------------------------P.25---------------------------------------------------

    十四、「每縣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後,得選國民代表一員,以組織代表會,參預中央政事。」
    這是規定國民行使民權與聞國家政事的辦法。
    十五、「凡候選及任命官員,無論中央與地方,皆須經中央考試,銓定資格者乃可。」
    這是規定國家任官的辦法。考試是拔取人才、澄清吏治最有效的一個辦法。但是現在我們還沒有普遍確實推行考試制度,因而政治至今尚未修明,一切不能進步!政治的根本在乎得人,所以確立完善的考試與銓敘制度而厲行之,使整個政府的人事在一定的軌道上進步,是今後政治建設的根本要圖。
    十六、「凡一省全數之縣,皆達完全自治者,則為憲政開始時期。國民代表會得選舉省長,為本省自治的監督,至於該省內之國家行政,則省長受中央之指導。」
    這是根據於上面所定軍政訓政的起訖時期,規定凡全省所有縣份都已完成自治的省份,就可開始憲政,由全省各縣國民推舉代表選舉省長,省長一方面為地方自治的首長,主持省自治行政;一方面又是受中央的委託,負監督自治與辦理該省區以內「國家行政」的責任。

    十七、「在此時期,中央與省之權限,採均權制度。凡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劃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劃歸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
    本條所謂「均權」,乃是指由國家最高機關,按事務之性質而將各種事權分別劃歸中央與地方政府,所謂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這是 總理從事實上解決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一切不應有的爭議之具體辦法,可說是最合理的一種調整。我去年和汪先生連名所發「感電」的主張,也就是根據 總理這一

---------------------------------------------------P.26---------------------------------------------------

條原則而來的,今後我們要達到全國一致的目的,在中央必須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使全國各地方都能夠發展進步;既不要拘泥束縛,尤不可任意摧殘,各地方則須完全改革過去割據的惡習,竭誠擁護中央的統一,來建設文明強盛的新國家。
    十八、「縣為自治之單位,省立於中央與縣之間,以收聯絡之效。」
    這一條是規定自治以縣為單位,同時說明省政府之地位與責任。
    十九、「在憲政開始時期,中央當完成設立五院,以試行五權之治。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試院,曰、監察院。」
    二、十「行政院暫設如下各部:一、內政部,二、外交部,三、軍政部,四、財政部,五、農礦部,六、工商部,七、教育部,八、交通部。」
    廿一、「憲法未頒佈以前,各院長皆歸總統任免而督率之。」
    以上三條,是規定中央政府的組織,和中央各主管部院人選的辦法。
    廿二、「憲法草案,當本於建國大綱,及訓政憲政兩時期之成績,由立法院議訂,隨時宣傳於民眾,以備到時採擇施行。」
    廿三、「全國有過半數省分達至憲政開始時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時期,則開國民大會,決定憲法而頒布之。」
    這兩條是規定製定憲法的方法以及正式頒布的時期。 總理規定憲法草案應根據「訓政憲政兩時期

---------------------------------------------------P.27---------------------------------------------------

之成績」這是最有道理的。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必須切合國家實際的需要,又必注重實際的經驗,庶幾能訂出最完善最適用的憲法,而能福國利民、永垂不朽!
    廿四、「憲法頒布之後,中央統治權則歸於國民大會行使之,即國民大會對於中央政府官員,有選舉權,有罷免權,對於中央法律,有創制權,有複決權。」

    廿五、「憲法頒布之日,即為憲政告成之時,而全國國民則依憲法行全國大選舉,國民政府則於選舉完畢之後三個月解職,而授政於民選之政府,是為建國之大功告成。」
    這最後兩條是規定憲法頒布後、革命黨將政權交還全國國民的辦法,和以後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國民大會。則國民大會所產生的中央政府正式組織成立以後,國民政府所負之革命建國的使命就算完成,可以解職了。
    建國大綱,共計二十五條,最前四條是革命建國的根本原則,其餘各條,都不外指示我們應如何根據這幾個根本原則來推進政治,建設新國家之方法和步驟,這二十五條條文,無一條不是很重要,而為我們所應該詳細研究的道理。尤其是訓政時期各種必需的設施,都是我們當前所要緊的工作。我們現在已做了各界的幹部,負有革命建國的重任,如果連這種革命建國的基本常識都沒有,何能幹政治?何能革命?所以大家不負政治、軍事、教育或團警的責任則已,否則一定要對於建國大綱這一篇遺教,有深切的了解,纔可以得到政治的門徑,達到革命的目的。
    關於建國大綱的意義,已如上述。現在再要研究 總理關於政治建設的第二篇遺教,即地方自治開

---------------------------------------------------P.28---------------------------------------------------

最近更新於 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