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督裁兵議

內容來源:卷三十六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八年

 

 

——中華民國八年二月十九日於福建漳州——

    天禍中華,七年三亂。痛定思痛,乃策善後。廢督裁兵,其為切中時弊者乎!夫武人干政,為致亂之源,擁兵之督軍及類似之護軍使鎮守使以及都統等官職,允宜廢除矣。顧策時之士,謂以軍區長官而易督軍者,則其干涉民政,螫毒地方,曾何異於督軍?如劃分數省為一軍區,則軍區長官之權力比督軍為尤大,乃反成大督軍之現象。而於軍閥之勢力,不惟不為之少減,而且為之大增。豈如摧陷廓清,使中國從此無兵戈之苦,夫亦曰廢督軍制,於行省不置高級軍官,一由民政長官節制之。蓋軍區制之主旨,其為便於徵兵而設,非為便於駐兵而設也,吾國今日之徵兵制不能實行,則軍區制自無必要之可言。總之,多設一職位,即多增一弊竇,職位者國家之名器,可以因事而設官,不可以因官而設制,其理固至明也。軍政雜職之不廢,則軍制複雜,軍政決無理清之道。猶督軍之不廢,則軍民兩政決無分治之日者一也。此督軍與其軍事雜職之不可不廢也。裁兵之法,當以徵兵之制為則,各省駐屯兵數不能平均,而其徵兵之額,當以人口為標準,不得有輕重之弊。如欲實行裁兵,則必先令各省客兵各自歸境回籍,科以定額。溢者裁之,朏者補之,選其精壯者編為國防軍,直轄於陸軍部以移駐邊防。其有餘額,則編為武裝警察,支配各縣,平時聽省長之指揮,保地方之治安,戰時作國軍之後備。則各省無軍政長官之

---------------------------------------------------P.33---------------------------------------------------

必要,而軍民分治之制,於是亦可以實行矣。然而廢督裁兵猶未可以為廓清軍政之至道也。如欲一國之軍政入於軌道,而使軍隊皆為國家之軍隊。則國家對於國軍,當設軍政檢定會以監督其軍政,而以每省各選一本籍最高級而有聲望之軍官組織之。凡關于增兵、裁兵、調兵、徵兵以及其軍費、軍制與黜陟軍官諸問題,皆須由檢定會認可以後,陸軍部方可咨請國會表決,而後由陸軍部執行。則陸軍部純為軍事執行機關,其部長部員不必盡屬軍人。英美各國,已有成例,是非我國所創行者也。特廢督軍制而改為軍區長官制,乃與其省長同城而兩大,是與不廢等。裁兵而無監督機關與具體方法,則仍為元惡大憝所資以作亂,與不裁等。今以監督之權授之軍政檢定會,表決之權歸之於民意機關,執行之權付諸陸軍部。則監督機關在軍政與民意兩機關之間,使其從中疏通聯絡,庶人民有參與軍政之權,而兵權則不為武人所專擅,則國家有永久和平之望也。一得之愚,敬乞採擇。

---------------------------------------------------P.34---------------------------------------------------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