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軍第二期作戰計畫書

內容來源:卷三十六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七年

 

 

——中華民國七年七月九日於廣東大埔——

    綱領:本期戰略,第一,以主力集中於右翼,先恢復右翼之頹勢,收復粵境已失之地,鞏固潮汕之根據,期待左翼挺進部隊之發展,然後再用主力取道海岸之捷徑,向漳州正面進取,以策應左翼挺進部隊之前進,與其會師閩江下游,以期於最短時間迅速佔領福州也。第二,以暫守左翼,惟須出一有力部隊,向龍巖方面挺進,威脅其側面之薄弱而又危險之點,以動搖其漳州之策源地及福州之根據地也。理由之概要:(一)任務及戰局:本軍右翼自黃岡失守,饒平繼陷,第三、第四各支隊之主力,對抗侵入右翼之敵軍,幾不能移動。左翼自下洋失守,永定不保,第一、第二各支隊之主力,以對抗下洋、永定之敵軍,亦不能移動。是左、右兩翼各部隊,皆呈膠柱鼓瑟不能活動之象。故兵力不能集中一地,以致軍無主力,地無重心之可言。今特於此戰局停頓期間,以利用其時間,而謀勝利安全之策,終以不致處處虛弱,以免各個擊破之弊。不然,不特不能制人,而反為人所制矣。且本軍戰線延長,兵力單薄,如不厚集主力,鞏固我要地,痛擊其弱點,另建別策,以搖動其根據,威脅其策源之地,則兵無輕重之分,斷不能戰由我決,勝由我操。況子彈缺乏,將卒疲勞,決無以寡勝眾之理。如不力謀部隊之整頓,主力之集中,則緩急之應不靈,分配之節不調,又無制勝於人之道,故本期戰略,不能不注重右翼,先謀

---------------------------------------------------P.20---------------------------------------------------

自立於不敗之地,而後再謀制勝於人之方也。此本期作戰綱領之所由定也。(二)敵情之判斷:敵軍第一線兵力,其左路臧致平、中路童葆暄、右路唐國謨三部隊及各補充團,合計足有一萬五千人之數。而其右路之唐國謨一軍五千人,雖為我軍第一次進攻永定時所擊破;然延久至今,其集合殘部,盤踞永定,近日足有三千人之數,且對我大埔節節進逼,本軍以子彈缺乏,不能強力抵抗,以致其死灰復燃,已成燎原不可撲滅之勢。其部隊雖小,然我軍抵抗已無實力,設或再攻永定,更非易易。且下洋未復,饒平未破,平和之童逆部隊,其勢猖獗,尚未有艾。是我大埔一縣,南為饒平,東為平和、下洋,北為永定之敵,三面包圍。今計吾左翼之兵力,不過四千餘人,如與各方敵數之比較,不可同日而語也。今日吾能抽調右翼之一部分,增加左翼,以擊破其一方面之敵軍於永定,則本軍左翼,仍有進取之道,原定略,固無變更之理。而以本軍左右各部隊調動之難,既如前所述,當此戰況停頓期內,萬無抽動之望,以饒平未克,右翼部隊一經抽調,則本軍右翼更形薄弱,必惹敵人進窺潮、汕之野心,今日本軍惟一之轉機,當在饒平克復之後也。然饒平克復,則右翼部隊恢復黃岡之策,決不能放鬆,故於此半月之內,右翼部隊萬難抽動,而左翼部隊亦難發展,可以知矣。以黃岡方面之敵,臧致平部隊五千人,其建制完全,尚未為吾軍痛擊,不可輕視者也。而況合計右翼部隊之兵力,與敵相較,其數尚不及也。故為克復黃岡計,不能集中主力於左翼也。然而克復饒平,遙遙無期,恢復黃岡,亦無勝算,本軍如果長此以往,竊恐我力愈鈍,敵謀益力,萬一潮汕根據地為其動搖,則我左翼已無進取之望,而右翼根據地又不能固守,是本軍全線幾成一有退無進之怪狀,殊足深慮而切憂者也。但以上僅就本軍對敵艱難之現況而

---------------------------------------------------P.21---------------------------------------------------

言之也;試反觀敵軍之現況為何如乎?凡我所有之困難,敵人未必不有,或有甚於我者也。吾測敵人之難境:第一、以糧食缺乏,枵腹不能以久戰。第二、以災疫流行,病兵不能以應戰。第三、以內地民軍四起,其後方不能安全。第四、以地勢險阻,士卒不慣戰鬥。凡此敵之困難,皆甚於我者。至其內容複雜,李、童兩逆,互相猜忌,且浙軍與北軍之氣味,本不相投,而兼有敵視之心,今童逆之浙軍,又間在中路,以隔絕其臧唐左右兩路之北軍,如浙軍激變,則其敗立見,或不至激變,而不前進,則其左右兩路北兵,轉移之困難,呼應之不靈,其亦有甚於我者也。故與其謂為我軍之困難較甚於敵軍,無寧謂為敵軍之困難較甚於我軍也。試就敵軍以後之戰略而一判斷之;夫敵軍本以左攻右守,而以其中路斷我韓江,再以其左路會師於潮、汕,以佔領我根據地,為第一目的也。惟其右路之唐國謨一部隊,既為我軍擊散,本已不成問題,今雖死灰復燃,然其任務乃在恢復其右路所失之地,仍取守勢,而非速求發展,以急攻我左翼者也。且其盤踞永定之兵,至多不過三千人之數,如其分一千人防禦大埔界線,以對我軍左翼之主力,以五百人佔領峰市,則其永定所餘者,不過千餘人耳。以此千餘人而攻上杭,則其永定空虛,不能不防我軍之反攻,如分其半部數百人以攻上杭,則其兵力單薄,決不敢以獨進,故近日我左翼永定之敵軍,當我左翼主力未離大埔之前,其必先謀鞏固永定之根基,而不分兵急攻上杭者也。如有進攻上杭者,其必另派一部隊,由連城、汀州方面以擾我,汀屬永定敵軍,必待測覺我左翼之實況,方敢與連城之敵聯絡,合以謀我上杭也。至於進窺大埔,尤非其任務之所在,如我不示人以弱,與敵以進窺之隙,則其固守永定,恢復上杭之不暇,其決無能力以攻我主力所在之大埔也。此我左翼敵情之判斷

---------------------------------------------------P.22---------------------------------------------------

也。今日所最可慮者,惟不變其本來戰略,以其中路與左路二路部隊,合以謀我潮汕之根據,或進窺高陂,中斷我韓江流域,以隔絕我左、右兩翼之交通,則其目的地距離較近,而又地勢平坦,如其出以上二策之一,即可制我軍之死命,若其二策並立,則更不堪設想矣。吾人判斷敵情,當以彼之至利我之至害者以為斷。故斷敵軍第二之戰略,其右路之任務,乃在恢復其所失之地,仍取守勢,而其中路,仍先謀中斷我韓江,然後與其左路部隊相合,一由韓江以攻我潮、汕之側面,一由黃岡以攻潮、汕之正面也。今其左路部隊攻陷黃岡,一月有餘,而尚未進攻我潮、汕者,未始非其中路部隊不能中斷韓江以致停頓也。此則以實際狀況而判斷右翼之敵情也。但詳察其實情,殊有不能實施其方略者在也。蓋其中路童逆部隊攻陷饒平,已一月有餘,坐守饒平,觀望不前,如其果能力戰,則相距數十里之韓江,不難中斷,而今竟不然,非徒無進取之意,而且有退守之象,是其內部不一之現象,可以見矣。今其中路童逆部隊,既不能中斷韓江,則其左路臧逆部隊,必不敢輕窺潮、汕,是可斷言也。吾今既斷其右路部隊無進取我左翼之任務,而我左翼部隊亦無進取之實力,一時不能發展,且其左路與中路行動不一之象已見矣。本軍當窺其隙而乘其弊,迅即集中主力於右翼,先恢復饒平、黃岡,然後取海岸道,由詔安以進窺其漳州之根據地。不然,如敵果實施其中斷韓江,進窺我潮、汕之毒計,則我亦可固守潮、汕,不待其中斷韓江,而後謀保潮、汕之計為得也。茲再論敵軍後方之兵力,其散布於各地者,約計尚有一萬餘人,然其兵力不如前線之精,即為配備星散,易於各個擊破,而其策源地之漳州,尤為空虛。且福建內地,民軍四起,大田、永春一帶,皆為民軍佔領,其漳、福二州之聯絡,將為民軍所隔絕,是其後方已經搖

---------------------------------------------------P.23---------------------------------------------------


動。今擬本軍派一正式有力之部隊,向龍延方面挺進,集合我已起之民軍,威脅其空虛之後方,俾我前線各部隊易於前進,是本軍之主力,又不能不急於集中右翼,窺伺其正面搖動之機,先擊破其第一線之左路部隊,以開進取八閩之捷徑。否則預集主力於右翼,以固守潮、汕,亦不致根據之動搖也。(三)地形之判斷:我軍原定計劃,本由左翼山地以壓迫敵軍至右翼海岸線,兼威脅其後方之根據地,使本軍右翼之正面易於作戰也。今左翼戰況既受挫折,不能進取,而黃岡失守,右翼不穩,潮汕之根據地,終難鞏固,且饒平未復,韓江流域,萬一為其中斷,則左右兩翼之交通斷絕,呼應不靈,右翼潮、汕之根據地,固更形緊急,而左翼之接濟,須取道於惠、梅,尤為困難。本軍昔以利用韓江之交通,以補戰線過長之缺點,且能集中主力於左翼,兼得以高臨下之優勢,今則韓江將有截斷之虞,左、右兩翼幾不能互相轉移,必遭其各個擊破之害。故本軍第二期之作戰,不得不舍輕就重,較量於權宜之間,不能不集中主力於右翼者,以我軍地勢前後不同之關係也。且不使我主力部隊交通之阻礙,又不得不移主力於右翼,即謀我潮汕根據地之穩固,亦不得不移主力於右翼。蓋右翼鞏固,則黃岡、饒平不難恢復,左翼猶有挽救之策,粵局不無速定之望也。然左翼方面,非固守而不進取者也。今定最左翼第二支隊,仍出一部隊挺進於龍巖、延平之間者,一方面利用閩江之上游,以搖動其根據,一方面仍利用左翼之高地,壓迫敵軍之右翼,且牽制其後方,以動搖其正面之陣地,使我前線之正面,亦易於前進,而奏效較速者也。是則第二期戰略,雖稍有變更,而其本旨仍根據於第一期之計劃也。左翼防禦線之選定:1、第一線防禦之配備:(甲)右翼防禦部隊長第一支隊司令李炳榮。右翼大埔防禦部隊之防禦線,自三層嶺、排樓

---------------------------------------------------P.24---------------------------------------------------

壩、羊曼岡,經山心至黃石下。(一)大埔防禦線之右翼地區羊曼岡前方三層嶺、古村一帶,由第二、三各營擔任。(二)大埔防禦線之中央地區山心、藍田一帶,由警備隊第一及第二營擔任。(三)大埔防禦線之左翼地區黃石下、青溪一帶,由第二十三營擔任。(四)大埔側背之漳溪、羊凹一帶,由第四、五營擔任。(1·)大埔最後抵抗線:A、大埔右翼最後抵抗線,大埔城北河之右岸,由第一、二、三及警備隊第一營擔任。B、大埔左翼最後抵抗線,筆架山、坪河附近,由第二十三營擔任。C、大埔側背最後之抵抗線,羊耳凹附近,由警備隊第四、五營擔任。(2·)大埔右翼防禦部隊之後方聯絡線:A、大埔右翼及側背最後抵抗部隊,由獅子口經大埔河左岸道路,向三河方面背進。B、大埔左翼最後抵抗線部隊,由小湖口經洋坑,向松口方面背進。(乙)中央防禦隊長第一預備隊司令熊略,中央峰市防禦部隊之防禦線:(一)峰市防禦線,以峰市河右岸為第一防禦線。(二)峰市後方松源、銀子凹、廣福亭一帶高地,為最後抵抗線,中央防禦部隊之退卻路,由峰市後方高地,向松口方面退卻。(丙)左翼防禦部隊長第二支隊司令許崇智,左翼上杭防禦部隊之防禦線:(一)上杭防禦線,以上杭河左岸為第一防禦線。(二)高梧及巖前一帶,為左翼防禦部隊最後抵抗線,左翼防禦部隊之退卻路,由巖前向蕉嶺方面退卻。2、第二防禦線配備:(甲)右翼之三河壩,由第一、二、三第二十三及警備隊第一營擔任防禦。(乙)中央之松口,由第一預備隊全部及警備隊第三營擔任。(丙)左翼之蕉嶺,由第二支隊全部擔任。3、第三防禦線:(甲)右翼防禦部隊,自三河向陰那坑退卻,以陰那坑附近為右翼防禦部隊之第三防線。(乙)中央防禦部隊,自松口向丙村退卻,以丙村附近為中央防禦部隊之第三防禦線。惟

---------------------------------------------------P.25---------------------------------------------------

松口為左翼之支撐點,其關係於左翼之命脈較大,故松口防禦部隊之兵力,亦較其左右兩翼各部隊為大,是其雖為第二防禦線,實為最後之抵抗線也。(丙)左翼防禦部隊,自蕉嶺向新舖退卻,以新舖為左翼防禦部隊之第三防禦線。(丁)左翼各部隊最後抵抗線,梅縣為左翼各部隊最後抵抗線。第一方略本軍由左翼發展,依戰局之轉移,而定處置之序列如左:(甲)饒平、黃岡完全克復,上杭未失時之計劃:(一)右翼決取守勢,歸第三支隊及田、黃兩部擔任防禦。(二)第四支隊調至左翼,準備合攻永定。(三)合攻永定第一線兵力如左:第一支隊挑選五百名,(除第四、五營)砲四門,機四挺。第二支隊挑選五百名,(除第八、九營)砲三門,機六挺。第四支隊挑選四百名,機三挺。衛隊挑選二百名,砲兩門,機四挺。徐部約四百名,機兩挺。合計步兵二千一百名,砲九門,機十九挺。(四)合攻永定第二線兵力如左:第一預備隊約五百名,砲一門,機三挺。第四、五營約二百五十名。第八、九營約二百五十名。第二十三營約一百三十名。警備第一、三營約二百五十名。合計步兵約一千二百名,砲一門,機三挺。(五)理由:右翼方面如能克復饒平及黃岡,則根基穩固,正可固守一時,而敵之殘弱部隊,仍在我之左翼,故不得不由左翼進取,是仍不變第一期原定戰略也。(乙)饒平不利,上杭已失時之計劃:(一)責成第二支隊收復上杭。(二)速調第四支隊至右翼,備攻永定。(三)先復上杭,然後合攻永定。(合攻永定兵力,與甲條同)(四)潮汕歸第三支隊及田黃兩部防禦。(五)理由:暫棄右翼潮汕,專由左翼進取,以為挽回右翼戰局之計,蓋饒平不利,滇軍退卻,黃岡決難恢復,潮汕必不能保也。第二方略本軍由右翼發展及保全潮汕之根據地:(甲)由右翼發展之計劃:一俟饒平克復後,即

---------------------------------------------------P.26---------------------------------------------------

調左翼第一、第二各大隊及徐部兩營,移至右翼,合攻黃岡,進取詔安,直逼漳州。(1·)右翼集團兵力:(一)第一支隊挑選五百名,砲三門,機四挺。(二)第二支隊挑選八百名,砲三門,機六挺。(三)第三支隊挑選五百名,機四挺。(四)第四支隊挑選五百名,機三挺。(五)徐部挑選四百名,機二挺。(六)衛隊挑選三百名,砲二門,機四挺。(七)鄧營挑選一百五十名。(八)第一預備隊挑選三百名,砲一門,機三挺。(九)各支隊及各部隊所餘殘部約二千名。合計第一線挑選步兵三千五百名,砲八門,機二十四挺。其餘部隊二千名,為第二線預備隊。(2·)左翼防禦兵力:(一)田部三營,守大埔。(二)黃部二營,守百堠。(三)警備隊第三及二十三營,守松口。(四)蔣部三營,守上杭及蕉嶺。(3·)理由:本軍根據地在右翼之潮汕,故不得不注重右翼,且右翼方面交通便利,不如左翼之遲滯。就以上合計第一線兵力三千餘名,砲八門,機槍二十四挺,加之第二線兵力二千餘名,集中於右翼,以搗敵軍之中堅,當無不可之理。且由右翼進取其漳州根據地,較為便捷,如其第一線詔安為我軍所破,則其中路之浙軍膽寒,未必為其出死力與之強禦,而其右路之殘部,更無能為力,故為一鼓平閩計,以右翼進取為得策也。又以本軍子彈著想,亦當以一次殲滅其主力,不使其有第二次激烈之戰鬥,只以聚全力摧其右翼之中堅為得策也。(乙)保全潮汕根據地之計劃:以上條右翼集團兵力計之,無論為攻為守,皆可決一大戰,且無論集中於何一方面,敵軍右翼之殘敵及其左翼之勁旅,皆無不可攻克也。惟為保全潮、汕之根據地,當以右翼進取為上策,以對敵根據地距離較近,而戰鬥次數較少也,此乃以攻為守之計也。滇軍攻饒如不得利,當與其約定對抗若干時日,本軍能於其饒平戢鬥未決,滇軍未

---------------------------------------------------P.27---------------------------------------------------



退之時,迅即集中主力於右翼,恢復黃岡,直取詔安,則為力較易,而滇軍之戰局,或亦可以挽回,饒平猶有克復之望也。若其饒平終不能克復,則潮、汕危急,即本軍直取詔安,孤軍深入,後方受逼,亦非策之善者也。故本軍之可由右翼前進與否,當以饒平之果能克復與否為斷也。

    此策如本軍佔領漳州時,饒平敵軍能否攻取潮、汕為準的,如本軍進取詔安,其中路浙軍不敢單獨進攻潮汕,則我後顧無憂,此策未始不可實行也。然而本軍之動作,恐不能如此迅速也。(民國二十年五月 公附記。)
    結論:今日本軍戰局,當以右翼為重,以顧全潮、汕之根據地也。至於進取之難易與遲速而論,則左翼易而進步遲,右翼難而進步速也。然滇軍攻饒期內,本軍集中主力於右翼,以之進取,則實力與敵相較,或有過之無不及,右翼進取之策,非過難之事也。總之,為左為右,當以迅即整頓隊伍、計算實員、分別優劣、集中主力四者為第一要務。各部隊如能實力奉行,無不可行之事也。
    余當時為粵軍作戰科主任,擬定作戰計劃,第一期作戰,以主力由左翼蕉嶺、松口,進攻上杭、永定,即由左翼山地,以壓迫敵軍。至右翼海岸線,並威脅其後方之根據地。動員之前,決移粵軍總部於三河壩。當時左翼軍克復上杭、永定,勢如破竹,而右翼軍黃岡失守,並已放棄汕頭,余急電仲元止之,勸其速回汕頭,當時敵軍果不敢入汕,粵軍根據地,幸得保全,乃抽左翼軍應援右翼,不料左翼逆軍反攻,永定失守,故余草此第二期作戰計劃,乃在大埔未失之時,猶主集結兵力於右翼,以取攻勢也。適於此時大埔失守,敵軍逼近三河壩,此即競存束手無措,總部人員準備退卻之

---------------------------------------------------P.28---------------------------------------------------

時,余強制之使不退卻,即改變計畫,乃調右翼洪、徐主力於中央,反攻大埔,余不眠者三晝夜,且親往火線指導,幸而一戰得勝,然竟以此益為葉舉、翁式亮等所忌,至今思之,猶有餘痛焉。(民國二十年五月 公附記。)

---------------------------------------------------P.29---------------------------------------------------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