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軍第二期作戰計畫書

動。今擬本軍派一正式有力之部隊,向龍延方面挺進,集合我已起之民軍,威脅其空虛之後方,俾我前線各部隊易於前進,是本軍之主力,又不能不急於集中右翼,窺伺其正面搖動之機,先擊破其第一線之左路部隊,以開進取八閩之捷徑。否則預集主力於右翼,以固守潮、汕,亦不致根據之動搖也。(三)地形之判斷:我軍原定計劃,本由左翼山地以壓迫敵軍至右翼海岸線,兼威脅其後方之根據地,使本軍右翼之正面易於作戰也。今左翼戰況既受挫折,不能進取,而黃岡失守,右翼不穩,潮汕之根據地,終難鞏固,且饒平未復,韓江流域,萬一為其中斷,則左右兩翼之交通斷絕,呼應不靈,右翼潮、汕之根據地,固更形緊急,而左翼之接濟,須取道於惠、梅,尤為困難。本軍昔以利用韓江之交通,以補戰線過長之缺點,且能集中主力於左翼,兼得以高臨下之優勢,今則韓江將有截斷之虞,左、右兩翼幾不能互相轉移,必遭其各個擊破之害。故本軍第二期之作戰,不得不舍輕就重,較量於權宜之間,不能不集中主力於右翼者,以我軍地勢前後不同之關係也。且不使我主力部隊交通之阻礙,又不得不移主力於右翼,即謀我潮汕根據地之穩固,亦不得不移主力於右翼。蓋右翼鞏固,則黃岡、饒平不難恢復,左翼猶有挽救之策,粵局不無速定之望也。然左翼方面,非固守而不進取者也。今定最左翼第二支隊,仍出一部隊挺進於龍巖、延平之間者,一方面利用閩江之上游,以搖動其根據,一方面仍利用左翼之高地,壓迫敵軍之右翼,且牽制其後方,以動搖其正面之陣地,使我前線之正面,亦易於前進,而奏效較速者也。是則第二期戰略,雖稍有變更,而其本旨仍根據於第一期之計劃也。左翼防禦線之選定:1、第一線防禦之配備:(甲)右翼防禦部隊長第一支隊司令李炳榮。右翼大埔防禦部隊之防禦線,自三層嶺、排樓

---------------------------------------------------P.24---------------------------------------------------

壩、羊曼岡,經山心至黃石下。(一)大埔防禦線之右翼地區羊曼岡前方三層嶺、古村一帶,由第二、三各營擔任。(二)大埔防禦線之中央地區山心、藍田一帶,由警備隊第一及第二營擔任。(三)大埔防禦線之左翼地區黃石下、青溪一帶,由第二十三營擔任。(四)大埔側背之漳溪、羊凹一帶,由第四、五營擔任。(1·)大埔最後抵抗線:A、大埔右翼最後抵抗線,大埔城北河之右岸,由第一、二、三及警備隊第一營擔任。B、大埔左翼最後抵抗線,筆架山、坪河附近,由第二十三營擔任。C、大埔側背最後之抵抗線,羊耳凹附近,由警備隊第四、五營擔任。(2·)大埔右翼防禦部隊之後方聯絡線:A、大埔右翼及側背最後抵抗部隊,由獅子口經大埔河左岸道路,向三河方面背進。B、大埔左翼最後抵抗線部隊,由小湖口經洋坑,向松口方面背進。(乙)中央防禦隊長第一預備隊司令熊略,中央峰市防禦部隊之防禦線:(一)峰市防禦線,以峰市河右岸為第一防禦線。(二)峰市後方松源、銀子凹、廣福亭一帶高地,為最後抵抗線,中央防禦部隊之退卻路,由峰市後方高地,向松口方面退卻。(丙)左翼防禦部隊長第二支隊司令許崇智,左翼上杭防禦部隊之防禦線:(一)上杭防禦線,以上杭河左岸為第一防禦線。(二)高梧及巖前一帶,為左翼防禦部隊最後抵抗線,左翼防禦部隊之退卻路,由巖前向蕉嶺方面退卻。2、第二防禦線配備:(甲)右翼之三河壩,由第一、二、三第二十三及警備隊第一營擔任防禦。(乙)中央之松口,由第一預備隊全部及警備隊第三營擔任。(丙)左翼之蕉嶺,由第二支隊全部擔任。3、第三防禦線:(甲)右翼防禦部隊,自三河向陰那坑退卻,以陰那坑附近為右翼防禦部隊之第三防線。(乙)中央防禦部隊,自松口向丙村退卻,以丙村附近為中央防禦部隊之第三防禦線。惟

---------------------------------------------------P.25---------------------------------------------------

松口為左翼之支撐點,其關係於左翼之命脈較大,故松口防禦部隊之兵力,亦較其左右兩翼各部隊為大,是其雖為第二防禦線,實為最後之抵抗線也。(丙)左翼防禦部隊,自蕉嶺向新舖退卻,以新舖為左翼防禦部隊之第三防禦線。(丁)左翼各部隊最後抵抗線,梅縣為左翼各部隊最後抵抗線。第一方略本軍由左翼發展,依戰局之轉移,而定處置之序列如左:(甲)饒平、黃岡完全克復,上杭未失時之計劃:(一)右翼決取守勢,歸第三支隊及田、黃兩部擔任防禦。(二)第四支隊調至左翼,準備合攻永定。(三)合攻永定第一線兵力如左:第一支隊挑選五百名,(除第四、五營)砲四門,機四挺。第二支隊挑選五百名,(除第八、九營)砲三門,機六挺。第四支隊挑選四百名,機三挺。衛隊挑選二百名,砲兩門,機四挺。徐部約四百名,機兩挺。合計步兵二千一百名,砲九門,機十九挺。(四)合攻永定第二線兵力如左:第一預備隊約五百名,砲一門,機三挺。第四、五營約二百五十名。第八、九營約二百五十名。第二十三營約一百三十名。警備第一、三營約二百五十名。合計步兵約一千二百名,砲一門,機三挺。(五)理由:右翼方面如能克復饒平及黃岡,則根基穩固,正可固守一時,而敵之殘弱部隊,仍在我之左翼,故不得不由左翼進取,是仍不變第一期原定戰略也。(乙)饒平不利,上杭已失時之計劃:(一)責成第二支隊收復上杭。(二)速調第四支隊至右翼,備攻永定。(三)先復上杭,然後合攻永定。(合攻永定兵力,與甲條同)(四)潮汕歸第三支隊及田黃兩部防禦。(五)理由:暫棄右翼潮汕,專由左翼進取,以為挽回右翼戰局之計,蓋饒平不利,滇軍退卻,黃岡決難恢復,潮汕必不能保也。第二方略本軍由右翼發展及保全潮汕之根據地:(甲)由右翼發展之計劃:一俟饒平克復後,即

---------------------------------------------------P.26---------------------------------------------------

調左翼第一、第二各大隊及徐部兩營,移至右翼,合攻黃岡,進取詔安,直逼漳州。(1·)右翼集團兵力:(一)第一支隊挑選五百名,砲三門,機四挺。(二)第二支隊挑選八百名,砲三門,機六挺。(三)第三支隊挑選五百名,機四挺。(四)第四支隊挑選五百名,機三挺。(五)徐部挑選四百名,機二挺。(六)衛隊挑選三百名,砲二門,機四挺。(七)鄧營挑選一百五十名。(八)第一預備隊挑選三百名,砲一門,機三挺。(九)各支隊及各部隊所餘殘部約二千名。合計第一線挑選步兵三千五百名,砲八門,機二十四挺。其餘部隊二千名,為第二線預備隊。(2·)左翼防禦兵力:(一)田部三營,守大埔。(二)黃部二營,守百堠。(三)警備隊第三及二十三營,守松口。(四)蔣部三營,守上杭及蕉嶺。(3·)理由:本軍根據地在右翼之潮汕,故不得不注重右翼,且右翼方面交通便利,不如左翼之遲滯。就以上合計第一線兵力三千餘名,砲八門,機槍二十四挺,加之第二線兵力二千餘名,集中於右翼,以搗敵軍之中堅,當無不可之理。且由右翼進取其漳州根據地,較為便捷,如其第一線詔安為我軍所破,則其中路之浙軍膽寒,未必為其出死力與之強禦,而其右路之殘部,更無能為力,故為一鼓平閩計,以右翼進取為得策也。又以本軍子彈著想,亦當以一次殲滅其主力,不使其有第二次激烈之戰鬥,只以聚全力摧其右翼之中堅為得策也。(乙)保全潮汕根據地之計劃:以上條右翼集團兵力計之,無論為攻為守,皆可決一大戰,且無論集中於何一方面,敵軍右翼之殘敵及其左翼之勁旅,皆無不可攻克也。惟為保全潮、汕之根據地,當以右翼進取為上策,以對敵根據地距離較近,而戰鬥次數較少也,此乃以攻為守之計也。滇軍攻饒如不得利,當與其約定對抗若干時日,本軍能於其饒平戢鬥未決,滇軍未

---------------------------------------------------P.2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