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軍校同學書

內容來源:卷三十    書告

隸屬章節:書告 \中華民國十五年

 

 

——中華民國十五年四月十四日——

要旨
    一、個人認為無論何事,皆可捐棄成見,惟北伐問題非貫徹主張不可。
    二、團體不患其小,惟患其不能純一,如能親愛精誠,歷久不變,則精神未有不團結、不強固者。
    三、追隨 總理革命以來,無時不以犧牲個人自矢,對於革命之希望,惟有樂觀與前進。
    四、惟期以 總理之志為志,總理 之心為心,不偏不倚,公平正直,團結內部精神,實行三民主義。
本文
    中正由汕回省,至今已三閱月矣,處境之拂逆,精神之痛苦,其間之悲慘情狀,實有不忍言且不能言也。當回省之初,黨事糾紛、學會風潮正盛之時,中正目擊心傷,怒焉憂之;一方慮右派之擣亂,以分裂吾內部之團結;一方慮處置之不平,造成本黨根基之錯誤。至對於軍紀、風紀,日漸廢弛,尤使吾心焦灼難安,然猶深信吾同學將士,必能以 總理之心為心,且知其必能詳明 總理之意旨,當不至以區區意見之相左,而自相傾軋也。竊自去年組織政府以來,凡黨務政治,均推汪主席主持一切,中正但有惟命是從而已,即軍政財政,亦以中央集權為首倡,故自請解除軍長總指揮之職權,還諸政府,凡東江民政、財政各人員,概由中央派遣,決不敢妄薦一人,干涉絲毫,軍區分配,部隊駐防,任由中央之指定。惠州為我無數將士犧牲而得者,中正且提議劃歸第六軍區,以免除末流割據之惡習,至今軍餉總由財部支配,而所部軍無宿糧,士盡敝鎧,日聞呼苦之聲,亦惟以嚴法繩之,無稍姑息寬縱,當為世

--------------------------------------------------P.2--------------------------------------------------

人所共見也。惟北伐未成,為 總理畢生之遺憾,且以此重託於中正者,故回省以來,竭力提倡,中正以為無論何事,皆可捐棄成見,惟此北伐問題,非貫澈主張,則昔日同志之犧牲,皆成為無意義之舉動,故不憚正色力爭,期達目的,無如力不從心,所有北伐計劃,竟至根本打消,事至於此,中正認為軍事與政治已失自動之能力,乃不得不出於辭職之一途,然中正不忍自訴冤屈,以寒同學與將士之心,仍以團結內部,服從黨義自勉,且以勉我將士,故嘗一再告誡,以期吾同學將士化除意見,共策進行,勉為模範軍人,以期完成革命之責任而已。且自本校創辦以來,於今二載。當創辦之始,學生與教職員,不過五百餘人,然而上下同心,精神一貫,無或間言,惟共產與非共產之分,已有一部分同學之成見,存於其間矣。當時 總理以容納共產分子,為革命原素之一種,而中正亦自開校以來,惟恐同學因懷疑而起決裂,是以時時以 總理之意為意,務使本校革命之基礎,免除共產與非共產之分,但期其精神之團結,完成國民革命之責任,以慰我 總理之心,此中正二年以來,對於團結內部之苦心,至今未之或變者也。故同學間有以中正為偏袒共產,或抑置同學為言者,皆一概置之,但求無愧於神明而已。各期同學,凡能知中正之苦衷者,亦無不為之體察諒鑒,故其對於中正之言論行動,無論何時,未有起絲毫懷疑之心,而且聽從之惟恐其不至,此固中正二年來對於本校同學親愛之情,縈繞胸臆,朝夕所不容忘者也。亦惟有此精神之團結,乃能一出而平東江,回師而滅楊、劉,再出而破惠州,盡殲叛逆之餘孽,此無他,蓋同學精誠之所至,故能無堅不摧,無攻不克耳。 總理嘗為中正告曰:「團體不患其小,惟患其不能純一,今本校同志,雖祇五百人,如能親愛精誠,歷久不變,則精神未有不團結、不強固者,

--------------------------------------------------P.3--------------------------------------------------

革命基礎,全在於此,望勿有始鮮終,務期告厥成功。」甚矣!本校之責任,如此其重,而 總理屬望於本校之心,又若斯之殷也。吾同學宜如何淬礪奮勉,團結精神,始終如一,以鞏固此革命之基礎,不負吾 總理之期望;又宜如何實行主義,消除成見,以圖戰線之鞏固,而達成革命之目的。不意吾 總理與廖黨代表及先烈各同學將士之骨血未寒,而本黨本校,即為之精神渙散,團體破裂;回憶去年梅縣學會紛爭以來,即起有心者無窮之隱憂,言念及此,痛心曷極。一年以來,不啻腸斷淚涸,舌敝唇焦,而乃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忠言逆耳,無濟時艱,卒至兩方各處於極端,竟不顧其基本文傾頹,此皆中正誠不足以動眾,信不足以孚人,有以致之。竊中正追隨 總理革命以來,無時不以犧牲個人自矢,對於革命之希望,惟有樂觀與前進,然如今日內部之情形,長此以往,雖欲不抱悲觀而不得矣。蓋北伐主張,既不能貫澈,辭職又未蒙批准,既不能使之專心辦學,以勵後進,又不許其奮勇前進,以完成革命之責任,卒至進退維谷,挽救乏術。而同時軍中黨中,訌爭益烈,青年軍人聯合會也,孫文主義學會也,傾軋之聲浪,日高一日,中正目擊心傷,不忍坐視危亡,乃與汪主席約期開兩會聯歡會於本校,以謀精神之團結,不期聯合會會員,屆時又爽約不至,卒使各項問題,懸而不決,妥洽未能,糾紛益甚,遂致釀成三月二十日之事變,竟致破裂而無挽救之方策,二年苦心,諸烈赤血,竟成泡影,本校之光榮,黨軍之成績,乃為此內部破裂四字而貽革命歷史上無窮之瑕點,能不悲乎!總之,此次事變,雖尚未審明其真相,然不得以個人問題而牽動全局,尤其是中正以校長之地位言之,更不忍擴大破裂,至於不可收拾也。事已至此,吾實不能復抑吾之情緒而致我黨我校將士之難堪;吾不能不自悔吾處置之失當,以

--------------------------------------------------P.4--------------------------------------------------

致吾親愛同學之分離;吾復不能不自認吾罪惡之重大,以失革命戰線之聯絡,吾敢直告於諸同學之前曰:吾不忍本校之同學終久分裂,如在隊同學,或為外人利用,而不自知其環境之惡,則中正惟有與粵人作長別,不忍坐視本軍之解體,使我數萬將士,皆陷入於自殺之途,而致我手創革命之基礎,仍覆亡於我之手也。吾惟望吾離隊之同學,不再誣衊 總理之人格,實行三民主義之工作,一本親愛精誠之校訓,不宿怨,不尋仇,不灰心,捐棄前嫌,續歡同學,人非木石,能誰無感,吾知軍中同學,必能坦懷釋疑,恢復舊誼,終有共同努力於革命戰線之一日也。吾今復敢以一言進告於同學曰:吾對今日之內部,吾不能問其是學會與非學會,是聯會與非聯會之別,吾祇能問其是同志與非同志,是同學與非同學之分也。吾祇能問其是與非,情與理,橫暴與親愛而已。凡為本校之同志與同學其能團結聯合始終如一者,吾必親之愛之。情理不能埋沒,是非自有定論,中正惟有以 總理之志為志, 總理之心為心,不偏不倚,公平正直,惟期團結內部精神,實行三民主義,共同努力於國民革命而已。吾同學其思之,其重思之。

 --------------------------------------------------P.5--------------------------------------------------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