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民國十九年九月至二十年十二月

---------------------------------------------------P.057---------------------------------------------------

強,具有威武不屈、堅持到底之人格,使世界知中國之有人,而不能侮辱;其二,對內能守法安分,以其人格與威嚴,在野不亂,間接以扶助政府,統一中國是也。」言已,因自思曰:「余願以此兩種人自期,以身作則,使國內不患無此兩種人也。」十四日,聞國聯會議,尚無結果,惟英美形勢,似較前略佳,曰:「事在自強,而不在人助也。」三十一日,思日本不接受國聯撤兵之決議,粵方胡漢民又阻礙合作,而輿論更集矢於公一人,故公心甚懊喪,已乃曰:「余惟有忍辱負重,以盡職責,雖舉世非之,而不能動搖我堅定之志,完成革命,挽救危亡,惟在此一片堅決之心耳,勿稍搖惑,鼓我勇氣!」
      十一月十一日,開中央執行委員會畢,曰:「如何能打開此殭〔僵〕局?如何能使政治改正,黨務改良,以達另起爐竈、重闢世界之目的?今日問題,以此為惟一之重要問題,余當省察過去,以為今日努力之方針。」十二日,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公致開會詞畢,曰:「此次大會,如何能恢復本黨威信,使國民信仰?如何能使國民知國恥、發公憤?如何能使本黨重起爐竈、別開天地?如何能使軍事、政治,更有生機?如何能使黨員皆知為黨苦心?如何能使外交勝利?是皆余之責也,勿以環境險惡而灰心!」十七日,見請願學生,訓誡畢,曰:「今日言語,火氣過甚,是修養不足之故,幸未肇事!」二十日,出席代表大會,說明外交方針及決心,眾皆贊成,遂動

---------------------------------------------------P.058---------------------------------------------------

議獎公,公辭曰:「余對黨國,對人民,對先烈,皆有媿色,誠所謂罪孽深重之時也,何復言功?何顏受獎?不如由余自寫悔過書,以謝國人。」言已,力請撤銷獎勉案,眾乃從之。二十一日,主席代表大會提出恢復黨籍名單,或表示反對,公乃悲憤並發,慨切言曰:「以前黨員之叛變,皆非為中央與政府,而獨為中正一人之故也,故中正自覺惶媿無地!從前一切錯誤,皆由余一人任之,凡開除黨籍者,應准予恢復。」眾甚感動,乃得通過。議畢,曰:「今日態度失狂,尤應愧悔。」
      十二月二日,聞請願學生日多一日,且態度亦日益激烈,曰:「未知我各地黨部所為何事?竟使群眾皆為邪說所誘惑,異黨所操縱,而與政府為難,此皆余用人不當,應自任其過,而於他人無與也。」四日,自省此次失敗之原因,曰:「余平日對於失意老奸,嚴拒過甚,以致唐紹儀、陳友仁、伍朝樞等外交派,不恤賣國倒我,此其一也。對於學者及知識階級,又太不接近,以致各地黨部成為各地學者及知識階級之敵,而學生運動乃全為反動派所操縱,此其二也。至於政治與黨務人才之缺乏,幹部無一得力之人,余之不善用人,此其三也。」六日,又曰:「此時余應決進退二途,進則積極負責,對內籌開國民大會,解決國事,對外則在國聯公證之下,與日解決交涉,成敗毀譽,由余一人任之,以待後世之公論;退則下野,消極的負責,以助繼任人之成功。於此二途應速決,

---------------------------------------------------P.059---------------------------------------------------

勿徬徨歧路也。」七日,見全國人心浮動,國本震搖,乃曰:「本黨自不振作,失卻以黨治國之精神,應早開國民大會,以本黨政權奉還國民,中國由我手而統一,亦應由我手以奉還國民,始不有虧職責也。」九日,曰:「今日之事,如以為非我任怨負責,不能救國,則任何罪名,亦所不辭,何必多所顧慮!救國於此危急關頭,若不準備最大犧牲,何能達到目的?且此時惟患本身自餒自敗,毫無決斷耳!若能自立自強,不顧一切,以闢新環境、造新生命,由小而大,自近而遠,循序努力,則何國之不救哉?」
      〔十二月〕十八日,公既於十五日提出辭呈,至是日,勸孫科任行政院長,勿用陳友仁為外交部長,免致國民反對,而孫科誤會,以為干涉其事,公因亦懊喪,已而乃曰:「人人以余為愚拙太甚,而余以為做人,欲無忝所生,欲神明泰然,非如此不可!當此道義淪亡,人欲橫流,國家將亡之際,如余不為愚忠拙誠以示世,則民族之滅亡,更難挽救矣!余既盡我良心與道義,人不我信,亦惟自反而已!」二十日,與陳布雷談,曰:「余以中央執行委員而為國民主席,乃有兩重責任,不能與單任中委者比,故余應自彈劾。」二十四日,在奉化武嶺,曰:「此次革命失敗,是由於余之不能自主也。始則遷就老者,致對俄外交、對左派策略,皆不能貫徹余之主張。次則又遷就於本黨歷史之關係,允納胡漢民等,參加政府,

---------------------------------------------------P.60---------------------------------------------------

以致於不可收拾。又次則疏於防範,以致唐紹儀、陳友仁輩之勾結倭寇,陳濟棠之勾結左派桂系,及古應芬輩之利用陳濟棠,皆未之預知,致陷於內外挾攻之境。又其次,則任教育界及智識階級之操於反動派之手,以致青年學生浮動擾亂。」二十九日,曰:「失馬未始非福一語,至今益信而有徵,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成與敗,得與失,皆相鄰而無分者也,故得不足喜,失不更不憂也,余應泰然處之!」

最近更新於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