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論

---------------------------------------------------P.13---------------------------------------------------

導 論


潘光哲*、黃自進**

 


一、前  言


      身為二十世紀中國/臺灣最重要也最具爭議性的領袖人物之一,蔣中正(1887-1975)的政治遺產,豐富多樣。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因素,對於蔣中正的評價,始終陷於意識形態泥淖,蔣中正斯人斯事及其政治遺產,遂難可獲得全面精緻且恰如其分的理解。
      史料的整理纂輯,實即史學工作者的本務之一。這部《蔣中正總統五記》的編輯、整理與出版,即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以下簡稱「蔣介石研究群」)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本書的紀錄,或有光照一隅之偏,必須與蔣中正遺留的其他史料相互參照,仍是意蘊豐瞻,應可為研究蔣中正與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提供面向多重的史料;但願本書的出版,對於「蔣中正研究」這個學術領域的發展,確可供應片磚寸瓦的助益。

---------------------------------------------------P.14---------------------------------------------------


二、本書的資料概況


      本書以國史館典藏《蔣中正總統文物》內〈文物圖書/稿本〉項下之《困勉記》、《游記》、《學記》、《省克記》與《愛記》等五種(以下簡稱《五記》)原稿為底本,進行編輯整理工作。本書之整理,意在完整忠實呈現《五記》原稿之樣態,不作任何更動,故全書毫無汰苅刪節之處。
      《五記》原稿,係蔣中正秘書王宇高、王宇正兩人仿類抄體例,就蔣氏日記,以編年體方式,分類摘抄纂輯整理而成;其性質屬於蔣中正日記的摘抄本。《困勉記》起於民國前10年(西元1902年)至民國32年(1943),凡82卷。《游記》起於民國前20年(1892)至民國32年(1943),凡14卷。《學記》起於民國前20年(1892)至民國32年(1943),凡32卷。《省克記》起於民國4年(1915)至32年(1943),凡24卷。《愛記》起於民國前15年(1897)至民國32年(1943),凡30卷。故大體而言,《五記》原稿,繫事始於1892年,終於1943年,故應於是年大體告成。
      就《五記》內容而論,《困勉記》記述蔣中正個人奮力以爭,艱苦求進的事蹟;《省克記》是蔣中正自身人格修持的紀錄:《學記》是蔣中正的讀書學習心得;《愛記》記述蔣中正的人際網絡與社會關係;《游記》是蔣中

---------------------------------------------------P.15---------------------------------------------------

正遊歷聞見的紀錄。蔣中正生命歷程之面向,多元繁複,以五大主題涵括分類,或難免有遺珠之憾,亦不免有顧此失彼之闕;然以其深富史料價值,對探究蔣中正的生命史而言,《五記》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史料之一。


三、本書的史料價值

       在過往歲月裡,蔣中正日記早以各種形式公開與運用,為探究瞭解蔣中正的生命史,提供初步的助益。例如,毛思誠編修《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1936年),以及《蔣中正總統事略稿本》(274冊,橫跨1927至1949,現存國史館,陸續出版中)、秦孝儀總編纂的《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等,引錄之資料,均涵括蔣中正日記。
      現存蔣中正日記,庋藏於美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已經開放學界利用,遠道前往尋幽探真之學人,絡繹於途,各就其關懷所及,撰為堂皇之作,為瞭解蔣中正個人行誼與其時代的歷史場景,提出真知灼見,學林稱盛。《五記》本為摘錄日記之精華,纂輯成帙,則因原編者引錄摘抄時,或有潤飾概括,或有增益刪裁,既經諸等「加工程序」,與蔣中正日記原稿之字辭,自然頗有出入,難稱枘鑿相合;其間亦有若干內容,不見於現存蔣中正日記原稿本,而係引錄自其他史料者。因此,《五記》與蔣中正日記原稿之間,或有纖微之異,或有細膩之

---------------------------------------------------P.16---------------------------------------------------

別,可能展現的歷史圖景,實在值得再三玩味,致意推敲。況乎蔣中正日記原稿,卷帙浩繁,通讀匪易;學人就其特殊關懷,意欲進行專題鑽研,難免望洋興嘆,無從入手。《五記》據蔣中正日記原稿本分類摘抄而成,自稍有便於學者按圖索驥。再者,俟他日蔣中正日記原稿付梓問世之後,學者若能就蔣中正日記原稿、不同版本的摘抄本與《五記》,勘合比對,或可見微知著,從而可能逼近歷史本來場景之再現,提出新見解與新解釋。
      「蔣介石研究群」成立以來,廣泛蒐集整理與蔣中正相關之史料文獻,即為工作重心之一;《五記》就是我們的初步部分工作成果。筆者整理成帙,稍有體會,略舉數例,就筆者所可寓目之蔣中正日記原稿與《五記》之記述,對照比勘,稍獻芻蕘,以示《五記》之史料價值。惟筆者視野狹隘,聞道淺薄,本不值方家一晒;敬盼博雅有心之士,僅以一家愚見視之。

(一)《五記》披露的新史料
      《五記》固然以蔣中正日記原稿為基礎,其纂輯整理之進行,畢竟事過境遷,自可參考其他史料,敘其始末,明其首尾。因此,與現存蔣中正日記手稿相對勘,僅見於

---------------------------------------------------P.17---------------------------------------------------

《五記》之史料者,自具珍貴價值。
      例如,1940年11月,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向重慶國民政府謀和。蔣中正當月7日的日記云:
      周作民受敵方請託條件轉達者,商人不察,以為較倭之條件減輕,其實文字變換,而內容無異也。商人只知私利,可痛!
《困勉記》的敘述是:
      此條件,不過文字變換,而內容實無少異。錢新之不察,以為較汪奸之條件減輕矣,希望政府採納,是真祇知私利,而不顧國家者也,可痛!(《困勉記》,卷63)
兩相比較,內容基本相同,所異者,《五記》點出了居中牽線的是銀行家錢永銘(字新之),脈絡亦較清楚。這類變動,可能出於蔣中正審閱時所添加,抑或編者根據其它資料而增補。蓋當1940年3月,日本一手扶持的汪精衞政權成立於南京,日方向重慶國民政府誘和的意念,仍稍未或已,外相松岡洋右推行的「錢永銘工作」,即為當中重要事例。惟則,一如日本其它的誘和活動,「錢永銘工作」始終無法動搖重慶領導當局的抗日決心;日本既然未在對重慶的誘和活動上得手,乃不得不逐漸專以汪政權為交往對象。《五記》的相關記述,不僅清楚反映蔣的個人立場,在此問題上也能提供深具關鍵意義的細節,供研究者詳參,《五記》的史料價值,自是較日記手稿本略勝一

---------------------------------------------------P.18---------------------------------------------------

籌。 無可諱言,《五記》的其它敘事,也可能刪除了日記原稿不欲為外人所知的內容,自須學者多加留心,反覆參照。

(二)《五記》的可信度
      《五記》既經纂輯整理,實是時轉事移之後的產物,是否可稱信史,不免啟人疑竇。取《五記》與蔣中正日記原稿對勘,略舉數例,自可闡明其間奧妙所在。
      例如,1920年代初中期,在「聯俄容共」政策的大纛下,遠道前來協助國民黨推動改組等事宜的蘇聯顧問,與當時異軍崛起的蔣中正之間的關係,彼此互動的實況,錯綜複雜,眾相俱呈,耐人尋味。在這些蘇聯顧問裡,受俄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任命為孫中山之政治顧問 而於1923年10月6日抵達廣州的鮑羅廷(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 1884-1951),對孫中山做出改組國民黨的決定,影響尤其重大。 鮑羅廷與蔣中正之間,曾有一段「蜜月合作

最近更新於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