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7---------------------------------------------------


      十九日上午,訪汪兆銘晤談。午,得〔李〕之龍電話:「中山艦可否開回廣州?」公始知其擅泊黃埔一夜矣,因問:「奉誰人命令?」答曰:「教育長鄧演達命令。」又曰:「校長命令。」公曰:「拿命令來看!」答:「是電話。」公因思之龍嘗自稱為共產黨員,乃大駭異。晚,聞之龍又擅開中山艦至省城,戒備甚嚴;又聞之龍受俄顧問季山嘉之命,欲劫公至海參崴,公乃與幹部密議,曰:「共產黨挑撥離間,與其買空賣空之卑劣行動,其欲陷害本黨,篡奪革命之心,早已路人皆知;若不於此當機立斷,何以救黨?何以自救?余決心犧牲個人,不顧一切,誓報黨國!」又曰:「權利可以糞土,責任豈可放棄乎?生命可以犧牲,主義豈可敝屣乎?此時再不決心,尚待何時?若不殉黨,何顏立世?直前奮鬥而已!」乃決定下定變各令。
兩者互參,日記簡略,「困勉記」較為詳實。而「困勉記」所引錄之史實,則出自《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三月十九日之記載,及三月二十二日晚蔣回軍校召集官佐學生訓講之節錄。
      再者,「五記」內容雖是摘錄自日記,但在分類摘抄時,字句難免有所不同。以抗戰時期陳誠與李宗仁之摩擦為

---------------------------------------------------P.08---------------------------------------------------

例,「困勉記」卷七十四之記載為:
      〔民國三十一年九月〕八日,與李宗仁談已,曰:「陳辭修只知愛譽,而不知受人包圍,以致與德鄰感情不良,關於鄂省府應撥之軍糧與鄂東人事問題,更起摩擦,應設法調整之。」
      「愛記」卷二十五之記載則作:
      〔民國三十一年九月〕八日,曰:「陳辭修與李德鄰感情不良,關於鄂省府應撥之軍糧與鄂東人事問題,更起摩擦,此乃辭修受人包圍之故,應設法調整之。」
兩相比較,內容幾乎相同,所異者史實之因果關係對調而已。
      復次,「五記」係以編年體方式記載,因此如能將前後史實相互排比,並參照相關文獻,當可見史事之原委。茲試以抗戰時期蔣對陳誠之期許與規勸為例。抗戰初起,七月底平津失陷,蔣曾感嘆,大小事情無人能代為分憂解勞。八月三日,陳誠電蔣建議四事:(一)對敵作戰應有一貫方針,明確步驟,整個計畫;(二)當前急務:1.健全統率機構,可用大本營名義;2.慎選將領,應為事擇人,不能因人設事;3.任人課責,應以專一為主;4.兼職人員之本職,應明令派代。(三)推進整個國防經濟建設,集中人力財

---------------------------------------------------P.09---------------------------------------------------

力;(四)北平為八百年故都,應不顧重大犧牲以克復之。因此,蔣於四日日記說:「軍事能代研究者,辭修也。」(「愛記」卷十三)三十一年一月十八日,蔣以便餐方式召見陳誠,並徵詢他出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意願,陳誠當即答以個人出處取決於革命需要與蔣的命令。蔣於當日日記記載道:「甚喜其進步之頗速而實也。」(「愛記」卷二十三)十月十二日,即前述陳誠與李宗仁摩擦之後,蔣召見陳誠談糧食與預算問題,蔣於日記中說:「今日與陳辭修詳談,訓勉其言語不可學官僚政客之圓滑方式,而辭修能領悟,可喜也!」(「愛記」卷二十六)十八日,蔣再度召見陳誠,稱許其所呈〈法令何以不能推行〉及〈穩定物價建議書〉,日記則記載道:「今日辭修來談,見其平心靜氣,甚有進步,可喜之至!」(「愛記」卷二十六)前後對照,不僅頗見其趣,亦能對史事有進一步瞭解。
      以上簡單舉出三例,適足以說明「五記」之史料價值。



      《蔣中正總統五記》的出版,應是民國史研究的一大盛事。眾所周知,蔣中正個人的歷史是近代國家歷史的重要

---------------------------------------------------P.10---------------------------------------------------

部分,《五記》摘取蔣中正日記精華,披露其個人性格、家庭生活、讀書游歷、感情故事、交友應酬、社會觀感、國之大事等種種公私紀錄。提供的訊息,足作蔣一生個人行止、近百年國家走向的重要參考資料。
民國八十四年(1995)國史館奉命接管《蔣中正總統檔案》(大溪檔案),這批近三十萬件重要史料,兩年後全部正式開放;九十二年起(2003)陸續出版大部頭的《事略稿本》八十二冊;一百年(2011)更推出《五記》。十數年來,國史館推動「蔣(中正)學」的研究,可謂不遺餘力。近年中國大陸學者「蔣公」朗朗上口,「民國熱」紅遍神州大地,這是時代趨勢使然。如稱國史館為民國史重鎮之一及「蔣學」的學術研究一大推手,實不遑多讓,也當之無愧。
      日記為近代史學研究的豐富寶藏,從形成、保管、自勘、回勘、分類、編纂、出版到研究,蔣中正日記可稱「日記學」研究的絕好範例。通過日記文獻而發掘歷史底蘊是日記學的任務,《五記》的出版,實涉及文獻版本學、分類學、校勘學諸課題。從日記的形成到出版、解讀,蔣日記穿梭半個世紀,足跨公私領域,迴盪於傳統與現代之間,讀來尤其教人興味盎然。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術無禁區」、「人民有

---------------------------------------------------P.11---------------------------------------------------

知的權利」,這是臺灣學界傲人的宣示。歷史縝密的研究植基於寬廣的架構上,才具意義,相對的說,歷史意義來自寬廣的視野和架構上的縝密研究,其基礎全在豐厚的史料。蔣中正日記的公開、《事略稿本》、《五記》的出版,讓學者從資料的積澱、勘磨、耙梳中作出研究成果,讓人們還原歷史、認識民國,讓歷史人物活在歷史現場,讓「人」的歷史因而重現。學界期待在此,國史館的用心亦在於此。

 

 ---------------------------------------------------P.12---------------------------------------------------

國史館館長     呂芳上      謹識
民國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最近更新於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