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年會致詞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五月六日對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第十一次雙年會致詞
- 詳細內容
都以為合理的生活必先有宗教的信仰。教育而沒有宗教,教育尚未完備。國家今日各種事業都亟需領導人才,
亟待具有基督教服務精神與能夠身體力行的人才負起這種責任來。
男女青年會處於領導者的前線,他們經年累月的潛移默化,使大家感到了有改變生活方式的需要。全國青
年嚮往新生活的熱情,男女青年會是極重要的鼓勵者。我們應當常常記得,耶穌基督所尊重的人格,並不限於
獨善其身的人們。他熱切地關懷著社會的福利,諄諄於天國降臨的勸導。所謂天國,是正義公道所寄託的地方
,而這種正義和公道乃是福利全體人類的。
中國人素來很注重人格,因為對禮貌和體面太費周章,往往為外邦人士所批評。他們的生活大半為習尚所
拘束,為維持身分的觀念所支配。苟可避免的話,絕不願與別人爭執。我們的哲人把「執中」視為社會的理想
信條,竭力避免趨於極端。因此,集權主義的政體,抹殺個人以充實國家,蹂躪人格以建樹威權,都不是我國
人民所喜歡的。新生活運動堅決地排斥一切組織的形式,凡是與孫中山先生遺教背馳,或者足為陰懷異志,不
顧人權而蹈隙思逞者利用的一切組織形式,都在排斥之列。中國人民原有他們自己的思想,並且將繼續他們這
種思想的活動。祇有瞭解中國文化,中國人民的正義感,以及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天性的人,方能與他們合作
。中國社會裡面孕含著的新生活胚胎,祇需要導引的力量與宗教信仰來把它發揚光大。新中國的基礎早經我
們的祖先奠定,她決不要依賴近代所流行的任何主義的。
世界潮流的推演,頗有引起我們失望的趨勢,然而基督教的信仰,卻永遠給我們以國家復興的希望。基督
教的教義,並不是一門學術,雖與神學哲學相近,但既非神學,更非哲學,它是促進人與人問忠信精誠的媒介
物。如今我們有一件事應當做到的,就是我們得在我們的信仰與一般生活間找出發生關係的樞紐來。時代的需
要可以決定我們前進的方針。
上帝自有史以來,就常常以啟示和人類通靈感,由於聖靈的仲介,我們可以跟他作精神的晤對。上帝啟示
我們的時候,我們即能感知,理智和感情同時受到他的響應。我們一旦發現了復興的需要,又發現了完成復興
工作的工具,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挾持我們進行,徑往直前,有如潮汐汹湧,無可抗拒,在我們進行的
時候,我們自可逐漸瞭解其中的細枝末節而達到豁然貫通的境界。
---------------------------------------------------P.212---------------------------------------------------
基督有兩種特點:他所教導別人的,也就是他自己生活的準則,而他的信仰,有移山倒海的偉大力量。我
們若要締造新社會,克服前途的艱難,也需要這兩種偉大特性。新生活運動要求我們實行人類的最高理想,並
且要堅持著信仰而進行工作。個人和社會所需要的積極行動,原是基督教所固有的精神。
我發現本會的議程中有「教會與其他事業之關係」一項,下面還列有新生活運動的子目,我很覺欣喜,所
以略述感想,作為討論這重要問題時我個人提出的意見。
上面所說國家復興的一節,我還有數語補充,改變中國人民的生活必按照孫中山先生所規定的步驟而推進
。創造中華民國的孫先生,實是信仰和行動完全具備的偉人。他靈魂中燃熾著救民水火的熱情。他和我主耶穌
殊途同歸,我們絕對不應當有絲毫懷疑。他生於信仰,死於信仰,他把革命最重要的階段,留待我們努力。建
設中國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復興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改善他們的個性。人民的社會生活,自有其歷史的過程
,決不是我們所能創造的,但把它改良,貫注以新的生命,那是我們所做得到的事情。
基督徒生活的起點,實即「在精神上作激劇永久的改變」,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新生」。「改變人生觀,
改變習慣與生活,而以聖靈的指導,形成一種新的生活形態」,這是新生活的內容,也就是復興國家的適當起
點。所以廣義言之,在復興國家的過程中,這一部分的建設,乃是教會所應盡的義務。既是這樣,新生活運動
與教會就得一同負起這個責任來。
---------------------------------------------------P.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