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哲學、科學、與藝術的意義和效用

內容來源:卷二十八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五十一年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一月十五日主持
陸軍、海軍、空軍指揮參謀大學研究班第一期畢業典禮講——

要旨
    壹、國軍軍事教育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貳、軍事教育與訓練,應注重專精訓練和基本知識。
     參、軍事哲學軍事科學與軍事藝術的涵義。
    一、軍事哲學:
    (1)軍事哲學涵義。
    (2)軍事哲學的基本理念。
        1·生與死的問題。
        2·仁與忍的問題。
        3·常與變的問題。
        4·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二、軍事科學。

---------------------------------------------------P.1---------------------------------------------------

         (1)一般科學的定義。

         (2)西方傳統的解釋。
         (3)蘇俄的解釋。
         (4)軍事科學正解。
         (5)軍事科學的基本條件。
         (6)軍事科學的實踐。
         (7)科學的精神。
         (8)軍事科學的應用。
    三、軍事藝術:
         (1)西方的解釋。
        1·目的極簡單而內涵極複雜。
        2·在經濟使用其戰力和使用得恰到好處。
        3·產生於人的靈感智慧與意志而學識尤為重要。
        4·其內容包括戰爭的全部。
        5·在永遠不斷創新之中。
         (2)蘇俄的觀點。
         (3)對蘇俄觀點的批判。
         (4)軍事藝術正解。
    肆、軍事哲學軍事科學與軍事藝術的關係。
    伍、孫子兵法是哲學的也是科學的藝術的。

---------------------------------------------------P.2---------------------------------------------------

    陸、統御領導的問題。
    柒、明禮義、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
本文
    我們國軍軍事教育,除軍種大學以外,自三軍軍官學校,兵科學校,指參大學,到三軍聯合參謀大學,以至於國防研究院,都已經先後建立,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了。現在各軍種指參大學所建立的研究班,亦就是用以為準備建立各軍種大學的基礎。今天三軍種的研究班第一期皆已經畢業了,所望大家都能根據教學心得,和經驗教訓,作一次綜合性的檢討,儘量發掘問題,力矯施教缺點,使指參大學研究班日益臻於完善,以奠定各軍種大學的基礎。
    我曾經諄諄勗勉大家,學識要與實際需要相結合,也就是要力求其學、用一致,如何才能做到學、用一致呢?這除開在一般軍事教育與訓練的課程、作業、演習上去體驗、研究、磨鍊以外,特別要強調的,是注重專精訓練,和注重基本知識。

    第一、所謂專精訓練,大家知道每一個人的活力和才能,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亦是各有所長,各有所偏的,所以總要看那一方面對於其才能,能夠充分發揮,就在那一方面去充分造就他,從其優點長處去培育發展,教育訓練,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這不止對個別的人才應該如此,即以部隊來說,每一部隊,亦都應該有其特性或專長,小至於每一個連,每一個排,每一個班,都要發展其特性和特技,使之長於搜索摸哨的為一組,長於偽裝滲透的另為一組,長於潛伏狙擊的又為一組……,總要使他們具備一項足以自信的特技,到時候才能用其所長,亦才能永恆的保有絕對的優勝的信心。反之,如其每一樣都

---------------------------------------------------P.3---------------------------------------------------

要求過分的均衡發展,那就會務廣而荒,要變成一無所長,甚至是一無所能的了,所以因材施教,專精致用,最是軍事教育訓練的要旨。
    第二、是要注重基本知識。現在軍事教育上,有一個共同的偏差,那就是一窩風的趨新尚奇,因此往往反而忘卻了自己基本的知識。比如大家著重大兵團指揮,卻疏忽了班排教練,強調現代戰爭,竟然忽略了革命戰爭的本質,這就是沒有能夠正確把握住本末緩急的分寸。大家知道,任何一種學問,越到高級研究,就越進於抽象的原理原則的圈子,軍事學的研究,亦復如此。所以如果沒有基本的知識,作為其結實的基礎,一定會墮於虛玄飄渺,完全不切實際的空洞理想。因為軍事基本的學術不夠,或者拋荒了,一到戰場上,那些理論學說,如何能發揮實際的效用呢?所謂高深的研究,就是在使那些基本的知識,能更有效的發揮,若捨棄了基本知識,就無所謂高深研究的了。記得西方軍事家有一句話說「即令是天才,也不能不受他當時的技術條件、社會條件的限制」。所以各級指揮官必須要有軍事教育與訓練的陶冶,充分獲得軍事基本知識之後,方能活用自己的基本知識和現實的條件來打勝仗,這才是最切實際的,最能學以致用的根本之圖,亦就是發揮其軍事哲學、科學與藝術等一切功能的基本條件。
    說到基本知識,大家知道近十年來,我曾不斷提示大家,戰爭的要素,是精神和物質兩者,必須使這兩者充分發揮其效用與功能,才能夠得到運用之妙。我以為處理一切精神有關的統御作戰的修養學問,是軍事哲學;而研究處理一切有關物質和數字問題的學問,是軍事科學;至於如何把精神與物質的全體大用,發揮到聖神功化之極,乃是軍事的藝術。雖然這一概說在純理論上,容或還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P.4---------------------------------------------------


,但以一般戰爭現象和經驗,來考查證驗,卻都不能超越這個範疇。(戰爭與軍事兩個名詞,其意義幾乎是不可分的,如言戰爭,即不能離開軍事,但戰爭實包括於軍事範圍之中,故以下所言軍事哲學、軍事科學與軍事藝術,亦即連帶戰爭的意義和性質。)

先說軍事哲學

    軍事哲學(戰爭哲學),乃在應用哲學的原理法則,將過去的戰爭史蹟與現實的戰爭性質以及精神有關的問題,加以綜合研究,而得到統一的戰爭理論之學。根據這個理論,就可以正確的了解戰爭的本質和形態,來控制戰爭和指導戰爭。所以我們研究戰爭哲學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知道哲學修養,對於將領及指導戰爭者的重要性,同時要體認戰爭理論,對戰爭遂行的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尤其重要的,是要由軍事哲學的導引,來激起國民志節、民族大義,使軍隊成為有思想、有生命的戰鬥體。
    除此之外,軍事哲學還有幾項基本的理念——
    第一、是要從革命精神上來正確了解「生」與「死」的問題。我曾經指示過大家,軍人的基本觀念,只有「生」與「死」兩個字。我們軍人,愛自己的國家、同胞、歷史、文化,也愛自己所信仰的真理——三民主義;為了實現主義,為了拯救國家,拯救同胞,即使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這是因為三民主義的革命信徒,並不看重自己生命的存歿,而特重其對革命主義和對民族生命續絕的責任。故 總理說:「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拔之根基」,「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

---------------------------------------------------P.5---------------------------------------------------

生而取義者也」。凡我革命軍人,苟為救國而犧牲,所謂為國捐軀,則我身雖死而國家乃可得保生存,此乃當死而死,是謂「毋忝所生」之生,所以我死則國生也;否則貪生怕死,而置國家存亡於不顧,則當死不死,是謂心死,所謂「人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則雖生猶死,豈不「我生則國死」乎?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惟賢者能勿喪耳。此之所謂賢者,惟有所稱為革命軍人者乃能當之。 國父說革命軍人能辨是非、知生死者,是乃革命軍人。義當死而死,義當生而生,亦即所謂「只見一義,而不見死生者」是也。
    只要大家有了這一認識,就可以使方寸之間,靈明澄澈,別是非,辨順逆,嚴敵我,明生死,而發為「不成功便成仁」,不愧不怍、不憂不懼的大無畏精神;這種大無畏精神,就是我們軍人的革命精神。我們反攻大陸,拯救同胞,所堅持的絕對攻勢主義的戰略戰術思想,即是淵源於這種精神而來的。通過這種革命精神的具體實踐,才可以真正求得生命價值的提高與恆久;反之,如其悠悠忽忽、寡廉鮮恥,那就將偷生苟活,結果自必要「生不如死」,遺臭後世,為天下笑了。
    第二、是要從戰爭道德觀念上來正確了解仁與忍的問題。所謂戰爭道德,就是我們智信仁勇嚴的武德,而武德乃是以仁為中心的。我們歷年來都強調「仁本第一」,也就是堅持正義的戰爭。所以說:「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納之溝中」。不過戰爭的本質,雖然是仁愛,但達到仁愛目的的戰爭手段,卻是殘忍的。由「為仁由己」的觀點,而發為救國救民的責任感,故必求其樹德務滋;由「忍以濟仁」的觀點,而發為「殺以止殺」的敵愾心,故必求其除惡務盡。這就是武王革命戰爭的「血

---------------------------------------------------P.6---------------------------------------------------

。又古人說:「生而辱,不如死而榮」,「所欲有甚於生者」,故「有殺身以成仁」「捨生而取義者也」。這種由真愛而孕育的敢死的大勇,乃是「生死不渝」的至愛所產生的精神,而成為其生命的永生。為什麼說「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呢?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流漂杵,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曾國藩所說:「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於骨嶽血淵之中」;以及兵法所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等等的動心忍性,乃至忍之又忍的戰爭哲學原理之所在。克勞塞維茨說:「指揮官在戰場上的整個感覺,都是會使他個人的精神,和肉體的能力,趨於解體的。所以他必須忍睹傷心慘目的鮮血犧牲,而不為所動」。我們在反攻復國戰爭中所要強調的殲滅戰的觀念,亦就是由這種精神所產生,大家切不可再像從前那樣,看到奸匪人海戰術的殘忍慘酷,就心理動搖,手足失措了。因為誰都明白,對敵人的寬容,即是對自己的殘忍,亦即是對忍死待救的同胞的殘忍。
    第三、是要從戰爭形態上正確了解「常」與「變」的問題。前面已經講過,戰爭形態——從戰略到戰鬥,隨著社會組織、經濟形態、科學技術的進展,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拿破崙曾經說:「除非每十年改變一次戰術,否則這個軍隊,就不能是具有良好的素質」。他這句話,是依於當時生產條件和實際戰爭的經常不斷的變更性來說的,他以為十年是很短的時間,故以之極言其變易的快速。然而以現在軍事實況來看,軍隊組織與戰術,簡直是一年比一年、甚至於是一天比一天都在流變的了,這種流變的速度,迥不是拿氏當時所能想像得到的。不過儘管生產條件和戰爭形態在急劇變化,而其基本原則,卻仍

---------------------------------------------------P.7---------------------------------------------------

然是不變的;無論使用怎樣威力強大的氫彈,作戰爭手段,與過去刀矛相搏,作戰爭手段,其作用都是在達成戰爭目的,只有手段與方法上難易快慢之別,而在目的上則並無前後不同的所在。須知不說戰爭則已,若講到戰爭及其手段,則無不是殘忍的。我們如能通過這一個觀點來看戰爭,那麼所有軍事上的舉措,就有「常」與「變」的不同。由「常」的一面,乃產生了武力與國民結合,國防與民生調和,生活與戰鬥一致……以革命精神為基礎的國防建軍的「正」與「常」的要求。由於「變」的一面,乃產生了適應革命抗暴整個的情勢,而必要計利乘勢,應變制機,以投其所好,來欺敵誤敵,尤其在危疑震撼,偶然突發的變化危機中,更要能定靜安詳,屹立不搖,以沉機應變,掌握主動,主宰戰局,適應我們革命戰術的「奇」與「變」的要求。故將領們必須能掌握這個「奇」「正」「常」「變」相因和相生的關係,然後乃可以指揮作戰,乃可以策定最後勝利。
    第四、是要從戰爭本質上,來正確了解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戰爭的作用,在解決戰爭,確保和平。故戰爭的勝利,不就是最後的勝利,只有最後消滅了一切危害和平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徹底的勝利。如果忽略了戰爭的結果和目標,便會解決了這一戰爭,而又引起了另外一場新的戰爭。如我們大家所親歷的,不到五十年光景,人類就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而我們自己,更是經歷了東征、北伐、剿匪、抗戰、戡亂、一連串的戰爭,結果都只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不曾獲得和平的確保。當前的敵人共產集團,它更是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和平的,其所謂「和平共存」,只是它在侵略戰爭尚未得手以前的一種顛覆擴張的變相的戰爭!列寧曾經說:「和平是為了準備戰爭的一種稍息方式,戰爭是獲得某種較好

---------------------------------------------------P.8---------------------------------------------------


或較壞和平的手段」。而大陸共匪們乃更加猖狂的說:「政治是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槍桿子裏面出一切東西,整個世界只有用槍桿子才能改造」。由此大家可以明白,共產主義不僅是在挑起戰爭,而共產主義的本質,根本即是戰爭,共產主義也就是「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軍閥思想更惡化、更低級的獸化思想。我們要贏得戰爭,並消滅戰爭,只有在每一戰場上,每一戰役中,都要打徹底殲滅敵人的「殲滅戰」,方能獲得真正勝利,導致徹底消滅共產主義的最後勝利。故我們今後反攻作戰,如同過去只是打擊敗敵人的「擊潰戰」或雙方退卻的「平手戰」,就認為是勝利,那是絕對錯誤的,而且是絕對危險的;其結果還是要遭到像從前在大陸上那樣最可恥的最後失敗的。所以我們今後對共匪作戰,必須要特別強調殲滅戰,切不可再蹈從前剿匪戰術失敗的覆轍。

    反攻復國的戰爭,其目的,乃在解救大陸同胞,光復大陸失土,爭取正義的和平;其手段則是要堅持戰爭,消滅敵匪軍隊的有生力量;所以必要經過殘忍的戰爭,而且要不怕殘忍的戰爭,來求得全面的勝利。這亦就是戰爭哲學之「忍」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尤要以我們的三民主義的光熱——特別是要以民生為歷史中心的哲學思想,和建設之首要在民生的措施,去消滅一切共產主義的思想毒素,讓國民革命,畢其功於一役,來確保我們所祈求的真正和平,那就是我們戰爭哲學之「仁」的一面。大家知道,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三分敵前,七分敵後的原則,就是根據這樣一個意念,確立了仁與忍的軍事哲學的思想。因為唯有這樣軍事思想,那才能徹底消滅殘忍的戰爭,建立真正的和平。

---------------------------------------------------P.9---------------------------------------------------

 再講軍事科學

    研究軍事科學,必須認識什麼是科學,據一般所習知的科學的定義是:「以一定對象為研究範圍,在其中求得統一與精密確實的知識者為科學;義的說,凡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均可稱之為科學」。科學的大致分類:「有以精密觀察,和正確實驗,以研究物體諸性質,及其所呈現之運動現象為目的的,為物理科學;有以研究精神作用為目的——如心理學、歷史學、哲學、宗教學等為精神科學;有以人類思想為研究對象,探討思想原理和本質,以至於研究思想方法的為論理學(又名為邏輯學)」。這種分類法,只是若干種分類法中的一種較為普通的例子,不過其他說法,也是與此大同小異的。
    至於說軍事科學,則是一種對於軍事問題的應用科學,關於軍事科學的內涵,有兩種主要的不同的解釋:
    (一)西方傳統的解釋——認為軍事科學是研究與戰爭有關的物理的和心理的科學,特別是對於敵情的研究,戰爭的現象,及其動態之發展,與戰爭上有關戰略戰術諸問題的學問。
    (二)蘇俄對於軍事科學的解釋——蘇俄以為軍事科學是包括軍事藝術(包括戰略、作戰藝術、和戰術等在內,就是專門研究一切有關指揮軍事行動和整個戰爭的各種問題),另外加上某些非軍事性質的問題,例如民族的士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心理等等都包括在內。它們認為戰略和作戰計劃,屬於戰爭藝術,固然是在戰爭中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但專靠這些,卻並不足以獲得勝利,而對於敵我雙

---------------------------------------------------P.10---------------------------------------------------

方的精神和經濟上的力量,必須有精確的認識和估計,這種力量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它們認為其所謂軍事科學也者,等於軍事藝術再加上一些非軍事性的考慮——其中有精神的、經濟的、心理的、社會的、和政治的考慮,說得更恰當一些,也就是要以這些基本力量,為比較的基礎,對雙方的潛力,作一種相對的考慮——力量的對比。
    關於蘇俄的持論之批判,留待下面再說。就一般而言,我對軍事科學,大體上是同意西方傳統解釋的。不過我還認為軍事科學的本質,它是依於軍事的目的,就具體的一定對象的範圍作有系統的研究,特別注重觀察、實驗、分析、徹底明瞭其產生和形成的各種因素,及其運動的法則規律,和組成配合的相互關係,由此而獲得其合理、經濟(節約)、有效、和進步發展的方法,而滿足其一定目的的要求。

    此所謂一定目的的要求,就是:要求化複雜為簡單(以簡馭繁),化困難為容易(圖難於易),化紛亂為條理(治眾如治寡),化無用為有用(廢物利用);就是得到其以寡擊眾,以弱敵強,用力少而收效大,變不可能為可能的效果——這些不止是軍事科學的目的,其實也就是軍事藝術的目的。此外,軍事科學化還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條件,是戰具、技術的科學化,我們姑且撇開發明和製造不談,現在只要求一般軍官、士兵具備其操作使用和保養修護的能力,就可以了。但是另外一個條件,卻是最重要的軍事科學化的基本條件,那就是軍隊生活、行動、姿態以及訓練、行政工作和戰爭指揮的科學化,使每一個戰鬥員的生活、言行、處事都能夠合於現代化、科學化的規律,那才是軍事科學化的真實基礎。

---------------------------------------------------P.11---------------------------------------------------

    如何達到這個要求?亦即是如何實踐軍事科學化?更具體的說,就是如何處理戰爭資源——人、事、物、時、地——的方法。 經指出「由近而遠,自卑而高,為大於微,圖難於易,為辦事的順序;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繼續不斷,貫徹始終,為辦事的精神」。這固然是一般辦事的科學的道理,然亦即是一切軍事科學的準則,因為軍事科學所講的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自然比任何工作都更要求其科學化——正確和精密的。現在我願意再引申其義,補充提出幾個實踐軍事科學的要領,來實踐軍事科學化。第一是注重組織,如人力物力和戰場、地形、工事的經營、組織等。其次是注重計劃,經由演繹的程式而展開為各個部門的計劃,經由歸納的程式而構成一個計劃的整體,而且是要求其能適應各種不同的情況,和具備相當彈性的。第三是注重準備,真正的戰爭要打在開火之前,最後的勝利必取決於準備之日,所以作戰行動未開始之前,必須要有切實而周詳的準備。第四是注重觀察分析,其中敵情偵察,和情報研判,尤為重要。第五是注重實驗和考核,如兵器的實驗,戰術的反覆演練和示範屬之。第六是注重關於人的、物的、事的、以及戰史的各種紀錄統計。第七是注重檢討,根據學理檢討,根據經驗檢討,根據戰史或行政成果檢討,每週每月都要有檢討,並且事先都要通過淘汰和限制的過程。第八是注重標準,如動作的齊一,武器工具的制式,交通補給品的規格,都要有一定的標準。第九是注重研究,日新又新。第十是特別要注重速度,如工作的效率與部隊機動的能力等等。我時常以「新」「速」「實」「簡」的要求,責望大家,實在說,那就是這個要領中間的要領了。總之,軍事科學化,所有的努力,其最終的要求,就是要物物有著落,事事有結果,人人能負責,時時能作戰,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P.12---------------------------------------------------


這就是實踐軍事科學的效果。
    現在,要回轉來再講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精神,簡單的說,就是重客觀、重對象、重組織、重研究、求真相、求合理、求進步、求發展。這種精神表現在思維上則是辯證的,是要能把握正(任務)反(敵情)合(雙方對比,如何來求得其最後勝利)來考量的;在構想設計上是注重精密、確實、均衡、彈性的;在組織行動上是注重分工合作,集中統一,團結一致的;在工作技能上是要求專精純熟,規律中節的;在工作態度上是要求有恆持久,繼續不斷,貫徹到底的;而表現在工作意念上,則是在樂觀虛心、積極奮鬥,和發展進取的上面。

    除開注重軍事科學的本質、方法、和精神以外,大家還要進一步對關於軍事科學理論與實際的應用,亦即是精神與物質,相互效用的關係,加以研究,其條目工夫,當不外——一、敵情研究分析:雙方實力的對比;我之戰略與戰術及其指揮運用與決斷,戰略與戰術如何連接貫通,使戰術確能達成戰略的要求。
    二、戰場地形,作戰時間,作戰空間(面積),戰機戰局發展的趨勢。

    三、戰力的組織、計劃、管制、分配、實施、與準備。
    四、武器與工具的檢查、保養、修護、補充,和應用、調節。
    五、通信、運輸、交通狀況。
    六、情報、調查、宣傳、謀略與欺敵的作為。

---------------------------------------------------P.13---------------------------------------------------

    七、訓練、人事、士氣、與紀律。

    八、戰地政務、社會內容、人心向背、與防諜保密等安全措施。
    以上只是幾項必須通過考量,也是一定要具備的因素和條件,此外應該「計周靡恃」的地方,當然還不止於此。所謂軍事科學的應用,其最重要的關鍵,即在於以孫子所說的「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的精神,來求得合理的答案,作適當的配合、運用、處置而已。我曾經指示過大家:一切事物,凡是經過科學研究與解決以後,無論真偽虛實、曲直黑白,絕不能隱飾混淆;無論其數之多寡大小,長短高低和深淺厚薄,都能分析明徹。今天還可以推進一層說:事物的本末、先後、緩急、輕重,其發展的優劣、利害、和得失、成敗,也是都可以事先求得一個分析判明的決定,從而也就可以得到一個前知的勝利的保證了。軍事科學的最大效用的發揮在此,你們所應當致力的也就在此。不過在這種軍事科學的研究與解決的立足點之上,還有一種更具有決定性的力量,那就是端在人心向背,士氣鈍銳,以及指揮官的統御力和精神力的修養程度如何了。

再講軍事藝術

    西方兵學家,對於軍事藝術,即戰爭藝術的理論,也是眾說紛紜的,根據我個人的體認,大致可分為:
    一、戰爭藝術,目的極簡單,而內涵極複雜——拿破崙認為:戰爭是一個簡單的藝術,其要點就是

---------------------------------------------------P.14---------------------------------------------------

在它的完成上面。亞丹斯密斯則以為:戰爭的藝術,既是一切藝術中的最高貴者,所以它也就會變成所有藝術中,最複雜的一個。拿破崙的說法,是就其目的來講的;亞丹斯密斯則是以經濟學家的眼光透視戰爭,就其複雜結構內容來講的,他們都各有各的道理。只有克勞塞維茨的持論,較為可以溝通兩說,他強調在戰爭中一切的東西都是非常簡單的,但是最簡單的東西,也就最困難。克勞塞維茨又指出軍事藝術的特質,說「戰爭是一種特別藝術,與其他藝術不同,其他藝術是人類之意志精神,作用於無生力之死物;戰爭藝術則係使意志與精神,作用於有生力之活物,並產生一種『活』反應」。

    二、戰爭藝術,在經濟(節約)使用其戰力和使用得「恰到好處」——福煦根據拿破崙戰史,指出拿破崙的戰爭藝術的要點,是在於其能節約他的兵力,能作「恰到好處」的使用;能把優勢兵力打擊在敵人的弱點上;能在部隊分散時,也有嚴密的控制,可以迅速集中;能發現戰爭中那個緊要之點,使敵人之失敗可以變成潰散;同時他還能經常利用奇襲,克奏膚功。這就是福煦對於戰爭藝術的全部認識。福煦還說:「……經濟(節約兵力)的原理,卻能使戰爭的藝術,永垂不朽」。後來所有的兵學家,也都沒有持相反的意見的。軍事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是在於經濟(節約)兵力,和使用的「恰到好處」,此外,還有什麼比這更切要的要求呢?

    三、戰爭藝術產生於人的靈感、智慧與意志,但學識的磨鍊更居於重要地位——任何一種藝術的產生,都是以靈感、智慧、意志為其動力的,戰爭藝術,當然更是如此。在東西各兵學家中間,克勞塞維茨最強調意志的作用,他以為在戰爭的藝術中,其最具有「支配性」和「控制性」的中心部份,還是意

---------------------------------------------------P.15---------------------------------------------------

志;他把意志比作城市中心廣場中的一個紀念碑,所有各主要街道,都會集於此。毛奇的觀點和克勞塞維茨很接近,不過他在其立論的根據上,另有一個說法,毛奇的意見是:戰爭的問題算不盡,而且戰爭情形都不可能有太確定的預測……所以指揮官在全部戰役的過程中,都必須被迫要以不能預測的情形為基礎,而來作一連串決定。所以在戰爭中一切連續的行動,都不完全是預定計劃的執行,而是一種自動觸發性的行動,這種行動,受著軍事機智的指導;而這種軍事機智之產生,乃不能是專靠理論知識的,所以在這裏,「心靈」和「性格」的素養,遂獲得了一種「自由的」、「實際的」和「藝術化」的表現。不過這些素養,卻曾受到軍事訓練的陶冶,並又受到戰爭史或生活本身所產生的經驗的領導。他這個意見,可以說是最為平實,亦最為寶貴。我們固然景慕天才的成就,但是更認為天才是長期的忍耐者,天才是要經過一段艱苦磨鍊才成功的。而且我們認為,文明愈進步,天才所能發揮的機會愈多;但是不學而能、不勉而中的天才,是不可能在人類已進於高度文明的世紀裏,而可從不學無術的中間產生出來的。
    四、戰爭藝術的內容,包括戰爭的全部——在十八世紀以後,西方軍事學家,研究戰爭藝術的理論,已經有許多創獲,其中以約米尼的戰爭藝術論,最為出色,也最為重要。約米尼指出,戰爭藝術,事實上應該包括六個不同的部份:
    一、戰爭政略——政治家的行為,與戰爭的關係;
    二、戰略——在戰場內指揮兵團作戰的藝術;

---------------------------------------------------P.16---------------------------------------------------


    三、高級戰術——會戰及戰鬥中的高級戰術;
    四、陣中勤務——用兵的實際運用;
    五、要塞攻防的戰術;
    六、初級戰術。
    不過約米尼他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他說「太陽底下,沒有一樣盡善盡美的東西,同樣的道理,戰爭藝術,也決沒有盡善盡美的止境;即令是集古今名將於一堂,也不能為戰爭的一切階段,製成一套完善絕對和不變的理論」。他這段話是一點也不錯的。現在戰爭的範圍更擴大了,戰爭藝術的範疇,當然也在隨之而擴大,乃至於擴大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了。
    五、戰爭藝術,有其獨特性,它是在永遠不斷創新之中的——藝術不像科學的定律,會永遠產生同樣的結果。所以某一戰爭中的藝術成就,就只能是那一個戰爭的藝術成就,戰爭藝術的獨特性,主要即在於創新,亦即是活用原則,甚至於打破原則,而不是拘於某一項原則的。有時像覺到他突破了一切原則,然而他卻仍然有原則可循;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依據的那一項原則,但卻是合於一切戰爭原則的。所以馬漢曾經如此說:「公式定律,在作戰上有許多是不適合的,即使它是最優良的成規(定律),也不能刻板的抄襲來用,而全視其對原理運用如何而定,這是原理與定律二者性質完全不同的地方」。然而戰爭藝術化,絕對不是可以調槍花、變戲法、弄技巧、逞私智、而自專自用的;戰爭藝術化,乃是要以更堅苦的靈明,更澄澈的悟力——所謂慧眼靈覺,看破戰機,乃能乘勢應變,產生其獨特而合理的決心

---------------------------------------------------P.17---------------------------------------------------

,而投以中節制命的最後一擊,這樣存神過化的戰爭藝術,就不是科學物理的方式所能為功的了。所以不熟諳原則的指揮官,是戰爭的罪人;拘守原則的指揮官,只是戰爭的工匠;只有能既熟諳原則,而又能活用原則,到了因病成妍,緊處尋活,以至死中求生的藝術境界的指揮官,那才是力足以掌握戰場的名將!
    現在我們再來討究一下蘇俄對戰爭藝術的觀點,前面已經到提過,蘇俄的戰爭藝術,是被包括在戰爭科學領域裏面的,它所說的戰爭藝術的內容,一共分為三部份:

(1)戰略——具有以下兩種意義:(甲)在戰爭的準備和指導中,對於如何指導一個國家的全部軍事力量的研究。(乙)經由統帥部和參謀本部的機構,以實際支配各種軍事活動的方法。

(2)戰術——軍隊組織,和指揮「軍」以下作戰,所有一切軍事的理論和戰術。
(3)作戰藝術——對於軍事行動的組織和指導。包括(甲)作戰的計劃和組織;(乙)各種不同作戰形式的研究(攻擊、防禦、正規、遊擊等);(丙)作戰的指揮;(丁)後方的組織和行動;(戊)敵情的研究。根據這五項,我們就可以認定蘇俄的所謂作戰的藝術,乃是夾在戰略與戰術之間的。前者研究整個戰爭的行動,而後者則以會戰為其研究目的。作戰藝術乃專指組織和指揮「軍團」或「方面軍」作戰時,所有一切之理論和實踐。在蘇俄的意念中,整個戰役或「幾個方面軍」作戰,應視為戰略性行動,此種行動,乃屬於戰略範圍,而不屬於作戰藝術部門。至於軍師等單位,只算是一種戰術性單位,其作戰乃屬於戰術性範圍,也不在作戰藝術範圍之內。換句話說,他所謂作戰藝術,只限於「軍」以上

---------------------------------------------------P.18---------------------------------------------------

的幾個軍或幾個軍團,對其整個戰役的指導運用時,才算是作戰藝術。至於大本營全盤作戰的指導,及軍以下的指揮凡與戰術有關的作戰,就沒有作戰藝術了。
    這種蘇俄所謂的軍事科學與軍事藝術的關係,我以為是不正確的,不完全的,甚至是倒果為因的,捨本逐末的。比如說:
(1)蘇俄把軍事科學範圍,擴張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連有關政治政略的范圍,也都被包括進去了。如果一切與政治有關的因素,都包括在軍事科學之中,那還不如說,這是政治科學較為適當。因為只有軍事可屬於政治範圍之內,而政治決非屬於軍事範圍之內的東西。其實「軍事科學的性質」,是屬於物理方面的,是就有形的事物及其有限數字等有關的物質問題而言的;「軍事藝術的性質」則是屬於心靈的、天然的、良知良能有關的精神問題而言,而這種精神作用,乃是在軍事哲學範疇之內的。既知軍事科學,是以有限的有形的事物為範圍,而軍事藝術,則是超越了這種限界的心靈的精神的作為,那如何說軍事藝術是屬於軍事科學的呢?蘇俄軍事思想,以軍事藝術為軍事科學一個整個的部分,乃是不懂科學與藝術二者性質底分別。這亦就是西方軍事家所譏笑的「把工具誤認為手」的謬說。
(2)就其所謂作戰藝術而言,蘇俄把所謂作戰藝術的適用,局限在戰略與戰術接合部這一點,這正如補給品由大後方到野戰部隊的兵站接轉點上,也就是西方所謂「後方勤務乃是戰略與戰術的中間橋樑」一樣的意思。這個中間接合部,誠然是保持戰略戰術不致脫節的重要關鍵所在(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注

---------------------------------------------------P.19---------------------------------------------------

意),但是其所謂戰略與戰術兩個層次,並不能謂為不是作戰,而不須要作戰藝術。(在此大家所應注意的,就是這裏所說的作戰藝術,就不等於是軍事(戰爭)藝術,考究它們所謂軍事藝術,是包含戰略、作戰藝術、與戰術等各部門;換言之,作戰藝術不過是軍事藝術中的一部分,但它所說的作戰藝術,似乎又是與其軍事藝術所包含的戰略戰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那就不明白它上節所謂軍事藝術既包括戰略與戰術,而在這裏又明示作戰藝術與戰略戰術的性質,乃是各自獨立的東西,這樣無異說戰略戰術就不是藝術了。那麼它所謂軍事藝術與作戰藝術的性質與範圍的內容究竟如何分別呢?更令人不解了)。
至於他們之所以強調軍事科學的範圍,要比軍事藝術廣泛得多的原因,說起來也是相當荒謬的。當史達林成為專制魔王神化萬能的時候,它拼拼湊湊的杜撰了前面所說的一些蘇俄軍事思想,而自製成其一套所謂軍事科學;共產徒眾們為了要把它捧成為一個天才的軍事理論家,於是眛心盲目,說史魔很勇敢的步出了戰爭藝術的限度以外,建立了一門新軍事科學,也打破了古典軍事科學的傳統範圍……。這樣的謬說,只是共產黨徒們一種阿諛附會思想的僵化而已,如何夠得上談軍事學術的理論呢?
    下面要提出的,是我對於軍事(戰爭)藝術的觀點:關於軍事(戰爭)藝術,我在歷次講詞中,提及的不少,有兩篇比較專門性的,一是「敵我雙方優劣之檢討並說明戰爭藝術化的意義」;二是「孫子兵法與古代作戰原則以及今日戰爭藝術化的意義之闡明」;在這兩篇講詞中間,我曾經提出了一些概念和要領,你們如果知道以這些提示,與前節所引證的西方軍事家的觀點,參合印證,就可得到一個比較

---------------------------------------------------P.20---------------------------------------------------


完整的概念了。記得我曾經說:
    ——現代戰爭,是科學的戰爭,但是指導戰爭的最高境域,是屬於科學以上的;那就是說,戰爭非但要求其科學化,更要求其藝術化。
    ——戰爭(軍事)藝術化,是屬於精神領域(超乎物質之上的),亦就是屬於哲學範疇的,我們必須以哲學修養為其基礎,才能達到藝術化的目的。
    ——軍事(戰爭)藝術化,是軍事科學化更進步更純熟的結果。
    ——戰爭(軍事)藝術化的奇妙,雖然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但要領只有一個,就是主動,亦即是致人而不致於人。
    ——但要達到戰爭(軍事)藝術化的目的,乃是以孫子所謂「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的精神,運用心神來計謀策劃,以適應其戰爭的機勢,把戰爭科學所需要的一切組織、制度、業務、技能、器材、物資,與陸海空軍的一切力量,配合運用,反復嫻熟,神而化之,使之成為自己的第二本能;再配合著久經「修養而致」的第二天性——靈感、意志、勇氣、果斷、堅忍、負責、和光榮戰死的決心,乃能乘勢制機,主宰戰場。其實戰爭藝術的效能,全寓於戰爭的機勢之中,且多在於戰爭的偶然性或危機之中,方
能顯現,即所謂能知機者為智將,能握機者為勇將,能制機者為名將,而能造機者為神將。以故創造戰機,改造戰機,乃為戰爭藝術化之極致了。而創造戰機與改造戰機,皆要以主動精神出之,故主動原則乃為戰爭藝術化的產物。

---------------------------------------------------P.21---------------------------------------------------

    基於以上這些概念之醇化,我以為更可以認定:
    ——戰爭藝術化,是以科學為準據,而以哲學來涵泳的,亦就是以精神力乘物質力的超科學、哲學的要求與成就。
    ——戰爭藝術化,主要在爭於心不爭於力,爭於己不爭於人;轉不可能為可能,就是我們革命戰爭主要的戰術思想。
    ——我們不能誤以為由於現代武器的創新,而遽謂戰爭可以單靠幾顆毀滅性的氫彈,就能解決一切,或者說現代戰爭是經由科學或數字決勝的戰爭;須知社會愈變得高度工業化,則戰爭的藝術,也就變得愈為複雜,所以我們在此高度的工業化時代作戰,要更加講求戰爭的藝術化,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現在我們再進一步來研究軍事哲學、軍事科學與軍事藝術的關係。
    在這裏,我要首先引述美國軍事沿革史的兩段話,他說:「戰爭的成功,日益依賴科學的不斷發展,及其利用;過去的兵器戰技和技術,今天已經不再適用,由此推論,今天所用的也不會為未來適用。今天的工藝學,已使戰術與技術,起了革命,而且這趨勢正是方興未艾;不過利用技藝進步者是人,而所對付的也是人,戰爭無分古今,從事戰爭的,都是同樣的人類,而人類在體力與心靈上,都有其限制因素;所以自有歷史以來,所有戰爭都充滿著許多未知之數,不容有絕對的法則,我們常常說,戰爭是藝術,不是科學,其道理就在於此。科學所要求的是精確嚴密,藝術可以控制科學,而科學則永不能有

---------------------------------------------------P.22---------------------------------------------------

效地控制藝術,那麼最好的戰爭定義,也許可以這麼說,對高級指揮官而言,戰爭是藝術;對一般軍官而言,戰爭是科學;對士兵而言,戰爭則是一種技術」。
    又說:「當指揮官運用其自己的理論、學識、經驗,以解決其軍事問題時,這些戰爭原則,即可為他合理思考程序的基礎……誠然有些並不熟習這些原則,或根本不知道有這些原則的人,無論平時或戰時,如果其行動適合了這些原則,而且考諸他們運用的原則,竟是毫厘不爽。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天才軍事家的指揮作戰,如亞歷山大、拿破崙等,就是這一類天才人物……不過我們不能但憑希望出現一天才……我們必須從軍事職業中努力教育未來的指揮官們,必須研究戰爭原則,亦即是軍事藝術的原理」。

    以上這兩段話,他們是採擷了許多兵學家的意見集合而成的一種較為完整的論證。其前者與我過去所講的哲學、科學、兵學貫通分階的說法,是完全相通的;而後者則為我在「反攻復國戰爭的幹部所應具備的性能和修養」中所說:作戰判斷與行動上,所時常發現的第六感——西方軍事家所謂神秘的預感(按第一感為視覺,第二感為聽覺,第三感為嗅覺,第四感為味覺,第五感為觸覺)。所謂第六感者,蓋言無聲無臭天性自然之「靈感」,亦可說是靈心所產生之「智覺」,此即中庸「不勉而中」,陽明所指「虛靈不昧」「不慮而知」的良知良能是也。無論古今中外的名將,當其戰爭慘烈艱危,到了生死存亡,決於俄頃之際,必能困心衡慮而作,以發揮其良知良能的天然本能——「天才」,故其判斷與行動,一切皆能適合於戰爭原理,而毫厘不爽;惟此靈心所產生的「智覺」,亦只有在其平時對於哲學與科

---------------------------------------------------P.23---------------------------------------------------

學修養有素者,方能應勢制機,運用學術原理於戰場現狀,得到其所謂「恰到好處」的功效。如其以這兩段與前面所講各節,研究印證,大家就可以省卻許多繁冗的引述和討論了。
    記得曾經有一句定義性的話,說:「哲學具有藝術、科學中間的性格」,這句話不算是怎樣精密的,但由此卻可以啟發我們另外一條思路。就是我所常說的:軍事科學,是常在軍事藝術的涵蓋之中;而軍事藝術,又涵蓋於軍事哲學之中;但是到了戰爭藝術進於聖神功化之極的時候,那就是既超科學而又超哲學的了。當然軍事藝術,必須以軍事科學為準則,必如此,軍事藝術的功效,方能證明其正確無誤。科學為藝術的基礎,不懂科學即不可以侈談藝術。然而無論任何科學,如果沒有精神(哲學)來作基礎,即決不能發生效力。過去我亦常說:「科學功能的要領,在研究貫通,組織發展;這就是本末先後,格物致知的功能。藝術妙用的精義,在配合融會,專精純熟;這就是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和聖神功化,止於至善的功效。而哲學修養的工夫,在存養省察,體仁集義;亦就是明德修身,和定靜安慮得的功用」。這些就是哲學、科學、藝術的基本大效,也就是大家所應體認和修養的要領。
    至於探索軍事哲學、軍事科學、和軍事藝術這三者的相互關係,首先大家必須確認戰爭的唯一目標,乃是在求戰勝;而其勝利如何能勝得完滿而又徹底,這就在於戰爭的藝術。在戰爭藝術的要求之下,哲學的責任,是提供所需的精神力——即創造的意志、靈感、信心,及其所要的熱情、毅力、節操、性格、決心、和責任心;科學的責任,則是提供所需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由此就可以知道,在藝術創作的當中,哲學與科學所處的地位,可以說都是其基本的條件,也可以說簡直都是藝術的工具。就是在

---------------------------------------------------P.24---------------------------------------------------


藝術創作成功以後,它雖然含有哲學和科學的兩種成分,但它不是完全屬於精神的,也不是完全屬於物質的,它是超於兩者之外的一個獨特的藝術創作。誰能指出那一個戰爭是純粹由物質或純粹由精神來打勝的呢?我以為孟子說得最恰當,他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這就是科學的境界;「大而化之之謂聖」這就是哲學的境界;「聖而不可知之謂神」這就是藝術的境界。但這卻也不是說「聖」的上面還有一個神的境界,哲學上面還有一個藝術的境界,所謂「聖」,即是具備人類各種知識、智慧、意志、力量的意思,當其被觸發或使用於戰爭的任何一點上,其所表現的,乃就是神化無端,而不可思議的了。這種神化無端,亦即是戰爭藝術,而這個戰爭藝術的成就,就是戰爭的勝利。
    講到這裏,我深深感覺到我們中國先民軍事思想的精深博大,和歷久彌新,給我們的精神遺產,真是太豐富了!就單以孫子來說,孫子兵法就是哲學的,同時也是科學的、和藝術的。
    在軍事哲學方面,他強調了解戰爭,發揚武德,重視軍政,闡明生死與存亡的關鍵,特別是強調治心養氣的原理。他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民不畏危」。「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謹養無

---------------------------------------------------P.25---------------------------------------------------

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這些軍事哲學的原理,大家仔細的體察玩味,是何等的精微深遠啊!
    在軍事科學方面,他強調辨證思考,詳密計劃,科學管理,後勤準備,地形識別等原理,特別是強調數字與時速的重要性,他說:「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多算勝,少算不勝」。「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敗;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古之所謂善戰者勝,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故兵貴勝不貴久」。他這裏所提出的,乃無一不是今日治軍作戰的原理,固然現代所使用的工具,與孫子當時迥然不同,但其戰爭的著眼和戰爭實踐的要求,則是並無二致的。
    在軍事藝術方面,他強調謀略、情報、奇襲、因敵制勝、誘敵欺敵,乃至間接路線,和三度空間作

---------------------------------------------------P.26---------------------------------------------------

戰的觀念,特別是發揚戰爭機勢與奇正常變的原理。他說:「兵者詭道也」。「凡戰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像這一類的話,是不勝引徵的,古今談軍事藝術的,有那一個超越了他的思想範圍呢?
    在軍事哲學科學與藝術三者連貫作用的創造方面,他強調優勢作為和活用原則的觀念,他說:「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故軍爭

---------------------------------------------------P.27---------------------------------------------------

為利,軍爭為危」。「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知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他這種見解,不正就是我們今日反攻作戰主動與機動,彈性與奇襲,偽裝與欺敵,以寡擊眾,以少勝多,轉劣勢為優勢的戰術思想的前驅嗎?
    可惜的是,現在一般人只顧趨新競異,對於民族的傳統文化,一概視為不科學的和落伍的,這種態度難道就是科學的嗎?這不惟不科學,而且簡直是愚昧的了!我曾經在孫子兵法上面,就以上觀點作過概略的分類,將來可以附於講詞後面,印發參閱,作為大家進一步研究的發端。
    以上所講的,是關於戰爭的基本理論,現在要再就統御領導,加以提示。
    大家知道,統御的積極作用,是在依於人類的發展性,導使為其所當為的「明德至善」的工夫;消極的作用,則是依於人類的內制能力,導使不為其所不當為的「閑邪去惡」的工夫;所以統御以組織為基礎,同時領導也是以組織為基礎的。統御與領導的業務關係,亦如教育與訓練的業務關係相同,皆是互相關聯的,其性質不能有明確的劃分。不過其範圍與作用,自有其不同之處。大別言之:
    一、統御是屬於所部方面的作用為多,即對其所屬之人與事而言;故了解其部屬的個性——品行、學識、能力與優劣等工夫,並了解其任務——訓練、行政、作戰等一切任務,即以達成其任務為統御最

---------------------------------------------------P.28---------------------------------------------------


高的目的。
    二、領導是屬於自身方面所發生的功效為主,而以先對自己的修養、德性、學識、能力和缺點,來自我檢討改正,以健全自我的一切,為鞏固領導的基本要求;但無論其統御或領導,尤其在作戰中,必須了解自我,了解部屬,瞭解敵人,更要了解一切狀況之變化為其先務。所謂對部屬的了解,亦即對自我的了解;對狀況的了解,亦即對敵情的了解。故了解一切,乃為統御與領導的基本條件。但是無論統御與領導的效果,皆要以教育訓練為其基礎。而尤以其教育與訓練所獲得的知能,為其本身修養與實踐的主要條件,以發揮其統御領導作用。

    故統御與領導的要領:

    一、了解一切:甲、了解任務,乙、了解自我,丙、了解部屬,丁、了解敵情,戊、了解情況的變化。(此「了解一切」的重要性,無論在統御與領導的業務,在其發揮功效上,是最重要的項目)。
    二、分析(研究):在重視人事的分析研究之外,同時注意於敵情及各種臨時遭遇的問題的研究(如社會環境,敵後情勢,戰場心理的研究等等)。以分析其何者為其重點所在,使得依狀況而適行統御。

    三、推斷:不惟對當面的敵情須有正確的推斷,而且須在戰爭中不斷注意敵方戰力及其行動與位置等情況的變更,把握時機,迅作必要的處置。所以在艱苦的、混沌的戰況中間,迅速而正確的判斷能力,乃為統御指揮的最重要條件。

---------------------------------------------------P.29---------------------------------------------------

     四、組織:組織為統御軍隊的基本條件,如無組織即無法統御,更無法作戰。軍事幹部,如果缺乏組織的知識與能力,或不能運用組織,即不具備其指揮官的資格。而考核其所屬的品行、學識、才能,作適當的調整與配置任務,乃為鞏固組織的重要工作。

    五、控制:控制是包括對部隊以及群眾的行為而言的。特別是在戰地,對於軍隊、交通、後勤、通信和社會民眾的行為,作適當必要的管制,乃是維持士氣和秩序的要務,也正是統御的一項最大的權力和作用。
    六、熱情與品德:對人熱情、對事熱情、為領導所部發揮的活力,亦是樂觀奮鬥精神的泉源。至於品德,乃為領導者的基本條件,更為指揮官精神人格的基礎;如其品德有虧,則一切皆隨之而完全喪失。(以上六項亦為美軍統御術的理論與實務體系中所採取的方式,而我國軍除此六項之外,更應強調的各點補充如下)。
    七、以身作則:在精神上示以精誠,在任務上先之勞之,在學習上領導示範,使發生一種領導的作用;如此即使對部下在嚴格的要求之下,亦不至發生反感或怨恨的心理。
    八、確實迅速:達成任務的惟一要領在確實,而確實乃為如期如計毫不延遲的完成其所受的任務,不虛偽、不掩飾、不鬆懈、不苟且、不以過為功、不借公濟私,並應在確實之中,力求其迅速。國軍最大之病患,更在於不確不實,只講形式,徒尚表演,而不重實質,不負責任。外人常詬病我軍將領為虛偽、為掩飾,而不自知恥;又譏評我軍將領為不主動,不積極,不重徹底研究,不圖發展進步,而無動

---------------------------------------------------P.30---------------------------------------------------

於中,乃視我民族為無望之民族。如我將士不再求奮發自強,其將何以雪恥復國乎?
    九、主動積極:為精神領導,鼓舞士氣的根源;尤其在特別狀況下,指揮官當機立斷,主動負責,乃為達成任務,爭取勝利的關鍵。
    十、自動負責:對上官負責,對部屬負責,對團隊負責,這亦就是對國家負責,對革命歷史負責,不待督導,不待要求,必須養成其部屬自動自發的負責習慣。凡苟且敷衍,拖延推諉,規避責任的指揮官,必為其部屬所輕視。而貫徹命令,解決其部屬的實際困難,更為其官長負責的前提。
    十一、健全決心:依任務與狀況,適時下定健全的決心與命令,而貫徹執行之,為統御的基礎,切戒優柔寡斷與遲疑不為。
    十二、督導考核:指揮官除了下達命令之外,最主要的職責,乃為監督命令之確切執行;必須經常不斷親自督導,或運用組織,實施督導,特別要注重人的與事的考核,及對工作上一切問題之解決。但在考核督導之中,切不可橫加干涉其所部的職權。

    十三、一致行動:一致行動,根源於團結奮鬥的思想與觀念,和全軍上下對任務與狀況的一致了解,以及技術的專精嫻熟,惟此必須在平時的生活與教育訓練之中,加深其素養。
    十四、勇敢犧牲: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勇敢犧牲的精神,為將領人格的最高表現,而身先士卒,尤為指揮官激勵士氣的首務;必須有此勇敢果決的精神,才能獲得所屬的尊敬與信仰,以確立其在統御領導上感召激發的力量。(此最後第十四的項目,乃為統御領導業務最重要的一項基本條件,如其指揮官

---------------------------------------------------P.31---------------------------------------------------

不能具備此一條件,則所謂統御與領導者,皆無效果可言)。
    關於統御與領導的要領,以上所講的,乃是特別著重在戰場上統御領導的要領和工夫,我在這裏還要補充幾點提示大家,作為今後統御領導共同的觀念。
    第一、是你們統御領導的力量,在戰爭中要接受平時嚴格的考驗,故戰時的統御,必須在平時教育訓練與修養上建立其基礎。
    第二、是不僅你們自己平時要在教育訓練中,修養你們自己統御與領導的能力,凡是對於你的所有部屬官長,以至於每一士官,都要使之具備這種統御與領導的才能,尤其要注重其能實踐,以適應和滿足在戰時擴充軍隊與組訓民眾、控制社會的要求。

    第三、是你們所要統御領導的,還不止於所屬部隊及其後方勤務與情報等工作的組織而已;將來戰局的發展,如戰地民眾,投誠匪軍,以及依任務需要,臨時所領導的單位,都得要有方法去管理他們,和統制他們。
    今天所講的是從軍事(戰爭)哲學、科學、藝術,講到如何統兵用兵的方法,再講到如何破匪制勝的手段;所包者廣,所關者大,當然很難求其完密詳盡,這不過是提示一個體系或要領而已。希望大家就此精思體驗,舉一反三,再作更細密的、具體的、和深入的研究,以求其能實踐篤行,徹底有效才行。
    最後,我更要以向來「明禮義、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四句箴言來勉勵大家,各位是三軍中的

---------------------------------------------------P.32---------------------------------------------------

高級幹部,你們不惟要能負起現代戰爭領導指揮的責任,來發揚軍事學術、軍事思想、軍事實務,使之獲得全面的進步和成功。尤其希望大家能以革命軍人「親愛精誠」的傳統精神來同心併力,團結奮鬥,一致互勉策勵,作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反攻復國的神聖使命。

---------------------------------------------------P.33---------------------------------------------------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