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哲學、科學、與藝術的意義和效用
- 詳細內容
藝術創作成功以後,它雖然含有哲學和科學的兩種成分,但它不是完全屬於精神的,也不是完全屬於物質的,它是超於兩者之外的一個獨特的藝術創作。誰能指出那一個戰爭是純粹由物質或純粹由精神來打勝的呢?我以為孟子說得最恰當,他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這就是科學的境界;「大而化之之謂聖」這就是哲學的境界;「聖而不可知之謂神」這就是藝術的境界。但這卻也不是說「聖」的上面還有一個神的境界,哲學上面還有一個藝術的境界,所謂「聖」,即是具備人類各種知識、智慧、意志、力量的意思,當其被觸發或使用於戰爭的任何一點上,其所表現的,乃就是神化無端,而不可思議的了。這種神化無端,亦即是戰爭藝術,而這個戰爭藝術的成就,就是戰爭的勝利。
講到這裏,我深深感覺到我們中國先民軍事思想的精深博大,和歷久彌新,給我們的精神遺產,真是太豐富了!就單以孫子來說,孫子兵法就是哲學的,同時也是科學的、和藝術的。
在軍事哲學方面,他強調了解戰爭,發揚武德,重視軍政,闡明生死與存亡的關鍵,特別是強調治心養氣的原理。他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民不畏危」。「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謹養無
---------------------------------------------------P.25---------------------------------------------------
勞,併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這些軍事哲學的原理,大家仔細的體察玩味,是何等的精微深遠啊!
在軍事科學方面,他強調辨證思考,詳密計劃,科學管理,後勤準備,地形識別等原理,特別是強調數字與時速的重要性,他說:「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多算勝,少算不勝」。「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敗;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古之所謂善戰者勝,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故兵貴勝不貴久」。他這裏所提出的,乃無一不是今日治軍作戰的原理,固然現代所使用的工具,與孫子當時迥然不同,但其戰爭的著眼和戰爭實踐的要求,則是並無二致的。
在軍事藝術方面,他強調謀略、情報、奇襲、因敵制勝、誘敵欺敵,乃至間接路線,和三度空間作
---------------------------------------------------P.26---------------------------------------------------
戰的觀念,特別是發揚戰爭機勢與奇正常變的原理。他說:「兵者詭道也」。「凡戰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像這一類的話,是不勝引徵的,古今談軍事藝術的,有那一個超越了他的思想範圍呢?
在軍事哲學科學與藝術三者連貫作用的創造方面,他強調優勢作為和活用原則的觀念,他說:「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故軍爭
---------------------------------------------------P.27---------------------------------------------------
為利,軍爭為危」。「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知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他這種見解,不正就是我們今日反攻作戰主動與機動,彈性與奇襲,偽裝與欺敵,以寡擊眾,以少勝多,轉劣勢為優勢的戰術思想的前驅嗎?
可惜的是,現在一般人只顧趨新競異,對於民族的傳統文化,一概視為不科學的和落伍的,這種態度難道就是科學的嗎?這不惟不科學,而且簡直是愚昧的了!我曾經在孫子兵法上面,就以上觀點作過概略的分類,將來可以附於講詞後面,印發參閱,作為大家進一步研究的發端。
以上所講的,是關於戰爭的基本理論,現在要再就統御領導,加以提示。
大家知道,統御的積極作用,是在依於人類的發展性,導使為其所當為的「明德至善」的工夫;消極的作用,則是依於人類的內制能力,導使不為其所不當為的「閑邪去惡」的工夫;所以統御以組織為基礎,同時領導也是以組織為基礎的。統御與領導的業務關係,亦如教育與訓練的業務關係相同,皆是互相關聯的,其性質不能有明確的劃分。不過其範圍與作用,自有其不同之處。大別言之:
一、統御是屬於所部方面的作用為多,即對其所屬之人與事而言;故了解其部屬的個性——品行、學識、能力與優劣等工夫,並了解其任務——訓練、行政、作戰等一切任務,即以達成其任務為統御最
---------------------------------------------------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