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開始時期(三) 民國十五年七月至八月 公四十歲
- 詳細內容
長均鑒:孟、益兩兄巧申電悉。本軍因求迅速應付前方戰況起見,故令第三軍改道衡株,集中醴
陵,固我右側,以便四、七、八軍得以安心前進,仍請孟兄竭力代覓船隻,俾該軍趕到醴陵。若
果船隻不敷,則水陸分進,總以使第三軍一部,先到醴陵,是爲至要,請孟、益兩兄協商趕辦,
免誤戎機。何時到達,並希見覆。中正準二十七日出發,並聞。中正,宥午印。」
電令俞飛鵬、馮軼裴卽刻起解軍械。 電曰:「廣州兪總監、韶關瑪參謀長均鑒:第一批槍礮彈
到後,卽刻起解,限八月十五日以前到達衡州,第二批槍礮彈,限二十日以前到達衡州,切勿延
誤。嗣後所有輸送前方械彈,應由該部向軍械處領解爲要。中正,宥。」
下午,以後方事務囑託留守人員。
與宋部長切商戰費。
電飭王、王、劉等,嚴肅行軍紀律。 電曰:「郴州、衡州探送總預備隊王俊指揮、第一師王柏
齡師長,第二師劉峙師長,並分轉各團、營、連長均鑒:迭據報吿,此次一、二兩師行軍紀律,
未盡嚴肅,易勝駭歎。中正平日與爾等申儆者何事?我革命軍北伐之目的何在?行軍時不能愛護
---------------------------------------------------P.973---------------------------------------------------
人民,臨陣卽能殺賊,亦有何用;況紀律稍弛,作戰必無勝理,萬不料我最有光榮歷史之第一軍
,閱時未久,卽已墮落。須知第一軍在精神上,已成爲革命政府之模範軍隊,今不能嚴振風紀
,敗壞第一軍之名譽,其害非小,而減損人民對於革命之信仰,其害更大。爾等自問能在革命史
上負此重咎否?務須各發天良,嚴約所部,微細事項,槪應嚴密注意,重大過失,更宜切實査懲
;倘再不知奮勉,中正惟有執法以繩其後,其政治工作人員,尤須與勞苦羣衆謀切實之聯絡,勿
稍有傲慢輕蔑之態度。仰各凛遵勿違。總司令蔣,印。」
電唐生智、李宗仁,令唐直接指揮各軍,并勿與美艦啓釁。 電曰:「長沙唐總指揮、李軍長勛
鑒:養電悉。弟決明日由省出發,兼程來衡,如弟未到以前,果有戰事發生,可令第一軍加入戰
線,歸孟瀟兄直接指揮,並已轉令王指揮矣。第二、第三、第六各軍,亦請授其相當任務也。刻
接漢口報:『有美國兵艦,裝載槍礮甚多,聞已由漢來湘。』未知其何意,請勿輕啓交涉,反中
敵謀,並請飭令所部知照,北京來電:『吳聲望日墮,不久必倒。』弟意趙卽有反攻之謀,亦難
實現,以其必敗也。中正,宥戌。」
---------------------------------------------------P.974---------------------------------------------------
黃紹竑電吿黔軍王天培加入國民革命軍。
二十七日,上午七時半, 公自東山寓發軔,八時半,至黃沙上車,總部第二組人員同行,各界
歡送甚盛,張、譚二主席親臨,次公子緯國亦候站,灑淚愴別。午後六時,到韶關。
電准李宗仁請濟餉款。 電曰:「衡州李軍長鑒:篠電悉。兄處餉款支絀,自在意中;徒因軍需
浩繁,一時接濟不及,致諸兄苦心籌維,深用歉仄。茲已切令軍需處,務於本月內籌發十五萬元
,由陳主任熊具領轉解,希卽査照。蔣中正,沁印。」
電商黃紹竑,派船運送新兵。 電曰:「南寧黃主席鑒:本部徵募處派赴南寧徵募之第三區主任
彭斌如所募得新兵,請由貴處酌派軍船,運送至梧,或令知商船遵行,按原價四分之一給發,以
節公帑,仍候電復。總司令蔣,沁印。」
召集軍事會議。
黃紹竑電吿袁祖銘加入國民革命軍。 祖銘與王天培,因吳佩孚派唐瑞桐爲貴州宣撫使,王紹民
籌辦軍務善後事宜,故決意貳之。
---------------------------------------------------P.975---------------------------------------------------
二十八日,晨六時, 公由韶關進發。*本定四時起程,因副官辦事生疏,而其處長又病,經 公幾次怒催,至六時始得成行。*出北門,經市頭,
*居民約百家。*五午後三時,始達盔頭市之東,乃一韶關對樂昌防禦陣地也,駐節於兵站。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同學錄將完版, 公預爲之序。 序曰:「此余爲本校第四期同學錄預
作之序也。第四期同學,以國民革命軍已出師北伐,余亦將督師前進,故雖距離其畢業之期,尙
三月有餘,而要求余預爲其同學錄作一序文,此要求固余所甚樂接受者。第四期同學畢業之時,
命之犧牲,往見 總理、廖黨代表及已成仁之同志同學於地下,亦意中事,余何能不以一言留別
乎!顧余之所欲言者多矣!余此十萬感交集,幾不知應從何處說起。諸同學如能熟識余平時所言
,尤能不忘余於最近時期,因出發在邇,而反覆申儆之言,則余今日雖不再言可也。第四期同學
,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實爲第一期畢業,以後甚或在未畢業以前,亦將分往前方殺賊,或擔任
後方勤務,參加國民革命實際之戰爭;萬一余已死於前線,則尤賴此二千之同學,人人奮起,以
繼余之工作,完成余之志願;諸同學蓋遇此千載一時之良機,而又負此一髮千鈞之重任者也。余
---------------------------------------------------P.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