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訓練時期(一) 民國十三年一月至五月 公三十八歲

*示橫暴無理的威嚇,欲干涉我政府行使職權,他們在中國的兇惡勢力,可謂達到沸點了。凡我血氣男兒,愛國同志,提起此事,沒有不怒髮衝冠,恨入骨髓的,所以本黨革命,首先要破壞在北洋軍閥背後發縱指示,以搗*
*亂我國家的列強勢力,然後中國民族乃有獨立的希望。民國元年,本黨推倒滿淸帝政,建立共和民國,一般人都說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可算做到了;其實不然,因爲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是不同的,辛亥年中國革命黨推*
*倒滿州種族,只可算種族主義成功,不可算是民族主義成功,亦只可算帝制推翻,決不可算是民權主義成功這種地方應該要解釋明白才好。……諸位旣然明瞭以上的理由,還要澈底明白本黨的主義,這個主義不是各個*
*人能力所能實行的,所以我們要組織這個中國國民黨,凡是革命的人,應該統統加入這個黨,團結大多數的力量,來對敵人,果然如此,我們的三民主義沒有不能實行的道理。……*
二十一日,具稟 總理,並呈中央執行委員會,辭籌辦軍校職,逕離粵。
  二十三日, 總理派廖仲愷代理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二十五日,鄧演達銜 總理命,來奉挽 公囘粵。
二十六日,中央執行委員會,奉 總理批,切勸 公勿辭。*函曰:逕復者:頃准執事函開:「前蒙總理委辦陸軍軍官學校,自維愚陋,不克*
*勝任,請另選賢能接替,所有該校籌備處,已交廖仲愷同志代爲交卸,以免貽誤黨事。」等由。經面呈 總理,奉批:「該委員長務須任勞任怨,勉爲其難,從艱苦中去奮鬥,百折不囘,以貫澈革命黨犧牲之主張,所請*

---------------------------------------------------P.319---------------------------------------------------

*辭職,礙難照准。」等因。奉此。相應函復,卽希査照爲荷。此復蔣介石同志。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啓。*
  附軍校諸同志電:
  上海新北門大康里一號,陳果夫轉介公鑒:港函聞命,仲公力挽,現此事非辦不可。 先生非 公莫
屬,而進行停滯,度日如年,來否?速示方針,俾各人有以自決也。擇生感由港來。登雲、柏齡、家
瑞、應時、飛鵬,儉。
二十七日,過滬歸甬廬。
二十九日,總理電催囘粵復職。電曰:「滬執行部轉介石兄:軍官學校,以兄擔任,故遂開
辦。現在籌備旣着手進行,經費亦有着落,軍官及學生遠方來者逾百人,多爲慕兄主持校務,不
應使熱誠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職,辭呈未准,何得拂然而行。希卽返,勿延誤。孫文,
豔。」*凡粵來電,由中國國民黨上海第三區第一分部執行委員會轉。*
  附諸同志函電:
  轉介石兄鑒:黨事詎可因兄而散,已代吿假半月,來滬之軍官學生,卽請就近考驗,事竣卽歸。擇生

---------------------------------------------------P.320---------------------------------------------------

來。愷,徑。(二月二十五日)
  介石吾兄惠鑒:駕過滬匆匆卽行,未及晤談,至相念也。頃得仲愷致兄電,卽抄如另紙,又致弟電中
,則云:「介石去,聞因西巖不給款。……但黨事將因此受大打擊,請力勸之。」弟自然不願兄離粤
,然尙未審我兄此行之原因,則不解如何措詞,且凡事必有相當之解答,所謂「繫鈴解鈴。」並非空
言慰藉之可生效,今望兄以個中原因見吿,若其猶有可以解決之方法,當電精衞使粤中照行,精衞囘
去,卽因種種之不安也。消極主義非民黨所可言,尤非吾輩所忍言,故弟猶以爲希望未盡絕也。專此
,卽頌近安!並祈覆敎。弟漢民頓,二月二十八日。
  展兄鑒:支電悉。季新兄魚晚四川船歸,軍校勢成騎虎,介不卽來,學生學校皆不了,祇有迫弟自殺
謝人。務請催介行,勿延。愷,虞。(三月七日)
  三月二日,覆上總理書,縷陳一已委曲與對黨主張。 書曰:「中正駑駘下乘,過蒙垂顧,知
遇之隆,並世稀有。如 先生之於中正者,宜可無言;今竟形之於筆墨,且連篇累牘,反覆凟陳
,敢冒睿聽者,乃有所不能已於言而言者,幸乞昭鑒,而審其是非曲直焉。去歲中正離國遠遊,
本作五年十年之計,初未嘗有匆匆往返之意也,及聞石龍失守,先生不知下落之報,爲之旁皇
無措,寢食難安,痛苦愧悔,不減於陳逆叛變蒙難永豐聞報駭愕震驚悲楚之時,此皆中正不能堅

---------------------------------------------------P.321---------------------------------------------------

持忍耐始終侍奉之罪,反躬省察,但有引咎自責,惶恐無地已耳!是以激於義憤,決心囘國,
祇期朝夕隨從左右,圖報萬一,而不復問個人之處境如何困難矣。不料到粵月餘,終日不安,如
坐針氈,居則忽忽若忘,出則不知所往,誠不知其何爲而然也。 先生洞識人情,知我尤深,囘
想當時景象,諒亦知中正今日懺悔之言,非出於妄乎?抑中正之藎誠,今與昔異,而其才力反不
如前,以致失信於黨,見疑於上也。中正自知鄙陋,頑梗不可以化,然人非木石,終能知感,是
對我先生,惟思竭其忠悃,以爲報效之地;而乃事與願違,竟有不得通其意,達其志者,以事
之本末,未易明也。蓋世嘗有終身忍受枉屈,而不得宣諸口者,亦有言非其時,非其人,非其地
,言之不惟無益,而反足以見笑而自玷者。此古人所以寧爲放逐,伏死於巖藪江濱,而不願囘面
汚行,苟合取容,以求親近於一時也。溯自十餘年來,中正爲黨服務,未見寸尺之效,方自媿不
遑。前在英士幕中,繼在粵軍部內之中正,其長短美疵, 先生或憑耳聞而未之目覩;至近年在
汝爲幕中及在大本營之功過得失,諒爲 先生所親見而熟知者也。中正與英士共事十載,始終如
一,未嘗有或合或離之形神,當時困苦艱難,可謂十倍於今日,而中正忍痛耐辱,曾不懈餒者,

---------------------------------------------------P.322---------------------------------------------------

最近更新於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