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共產主義思想與方法的根本問題

」;而馬克斯和列寧則更率直的認為「暴力革命」,就是「突變」或「中斷」的表現。像這樣的質變和突變,那就不特是他始終朝向敗壞和衰頹,而且必然會對著毀滅和死亡的道路上馳進了!總之,共產匪徒所以要假借黑格爾的矛盾律,只是要為它所製造的階級鬥爭找論據;它之所以要假借「質變律」,只是要便於遂行它的暴力和詭謀;它之所以要假借「否定律」,也就只是要否定人性,以便於其製造仇恨鬥爭而已。
    黑格爾的辯證法是被他們利用歪曲了,由此而推演出來的那種「唯物辯證法」三律,自然更是完全悖離真理與人道的謬論。我以為這是黑格爾當時所萬想不到,他的辯證法,會給共產匪徒倒栽蔥式的誣蔑和利用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但這並不能說是黑格爾的罪過,亦不能說是黑格爾的觀念辯證法和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都是一樣的邪惡哲學,且就認其為一丘之貉了。這是我們研究辯證法時所應該明確辨別的。

第四、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消滅「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武器

    在對敵人思惟法則加以概略的說明之後,我還想趁此機會,將中國正統哲學的傳統精神,為大家作一簡要的提示,使大家今後在研究敵人「唯物辯證法」的思惟法則時候,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我們要瞭解中國哲學的精神,以摧毀唯物論者的妄誕,那必先要瞭解「天」與「人」的關係。所謂天人關係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我在「革命教育的基礎」一篇裡,討論「天與人與心的問題及其關

--------------------------------------------------P.242--------------------------------------------------

係」一節中,已經有簡要的講解。並說明哲學所指的天,並不是一般所指的頭上天空之天,而乃是指天然、天理、自然之天。就是陽明說:「良知即天也」。黑格爾所說「我與自然的共同泉源」之「自然」,亦就是指這個「天」。我又說明哲學所指的「心」,亦不是指生理學上軀體內的心臟之心,而乃是指天理發生處,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的「靈心」之「心」。陽明說:「天即在我心中,而並不要在此心之外去別求一個天了。」這亦就是黑格爾所指「理性」和「自覺的理性」。因之就可知一個人只要其能「存天理、去人欲」,就可以與「天」合一。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所以一個人只要真能做到存心養性、慎獨存誠,很自然地就可以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我們中國「天人合一」哲學思想,乃是承認了「天」的存在,亦就是承認了「神」的存在。故「天曰神」,又曰「神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這個觀念,自然和共產匪徒無神論者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水火不能相容的。然則天與神究竟是什麼?其與人的關係又是如何?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又曰「上天(神)之載,無聲無臭至矣。」詩經大雅說:「無聲無臭,昭事上帝(神),上帝(神)臨汝,無貳爾心。」這就是天即神,天即心,與「天人合一」的證明。不過中國哲學思想的尊天事神,決不是如後來世俗迷信之徒所認為「活神活現」的菩薩,而是為了確立我們人的精神價值,亦就是使吾心中常有主宰。因此「天人合一」觀念,實在就是儘量提高人的價值。所以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這是體認中國正統哲學思想的起點,也就是心物一體論的根源。

--------------------------------------------------P.243--------------------------------------------------

關於這個「心物一體」問題,過去我已歷有闡述,在此只是特別提出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是反唯物的,同時也不是遺棄物質,而空談精神的唯心論者。
    何以說「天人合一」的哲理,就是「心物一體」論的根源?要瞭解這個問題,必須追溯中國哲學思想中一貫相傳的道統。這個哲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要從人的自然生命活動中,發現其崇高的道德價值,以別於禽獸,以攝理萬物。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孟子發揮人的良知良能,力主性善,認人只要充其本然之性,就可以感通萬物。所以他說:「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到了陸象山乃發揮孔孟的微言大義,更明白的說:「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宇宙內事,即己分內事,己分內事,即宇宙內事。」陽明亦剴切地說:「夫物理不外於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又說:「天地萬物,皆俱在我的良知發用流行中,何嘗一物超於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礙。」王陽明又在答復他的學生陸澄的問話中說:「仁義禮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體也,謂之天。主宰也,謂之帝。流行也,謂之命。賦予人也,謂之性。主於身也,謂之心……。」這幾段話,他不僅將天、人、心、性、命、理的關係,說得非常著明,而且把「天人合一」與「心物一體」道理,都說得透徹無遺了。所以我說,只要瞭解了王學的真義,就可以察知萬理,兼賅萬物。因為王學和中國一脈相承的道統,「徹上徹下,只是一貫」的,他就是把人心與物理統攝起來,作為一個元素。因此我說「天人合一」論,就是「心物一體」論的根源。

--------------------------------------------------P.244--------------------------------------------------

     綜合上述,可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乃導源於「天人合一」的觀念;不過這個觀念,自然「視心重於物」的。惟這「視心重於物」的觀念,正是「心物一體」論的特點所在,亦可以說,這是「心物一體」論的原則。所以 國父常說:「精神要物質相輔為用……兩相比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本人亦常說:「戰爭勝負的因素,關於精神方面的,至少為十之七,關於物質方面的,最多為十之三」。由此可知心物一體論,並不是心物並重論。惟恐有人誤會我過去「不偏於精神,亦不偏於物質」的話,就將以為有了語病,我以為只要不「視物重於心」,那這句話仍無妨礙的。不過心物一體論,雖「視心重於物」,但他決不是唯心,而他總是心物並提,絕不忽視於物的。尤其是他特別重視於「行」的方面。而且他的「行」,是「視天下人之饑猶己饑,視天下人之溺猶己溺」,乃以開物成務,衛國保民為己任的,決不是侈談玄理如黑格爾的惟心論者所可同日而語。所以中國心物一體的傳統思想,就很自然的超脫了「唯心」「唯物」的圈子,而自成一體,嶄然獨立於世界。於是哲學思想界,亦因為中國哲學有了這個特點,中國高尚文化所獨有的精神價值,更為舉世所公認了。大家對於中國傳統哲學有了這個基本的認識之後,就更應該瞭解;惟有「天人合一」的尊神論者,纔能樂道順天,不憂不懼,安心立命,生死不貳。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又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又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故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對於生死取舍觀念,更能夠徹底了悟。孔子曰:「死生有命」。孟子曰「

--------------------------------------------------P.245--------------------------------------------------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