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少年時期 民國紀元前十六年至民國紀元前六年 公十歲至二十歲

001-02

 民國前八年十八歲

民國紀元前十六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西曆一八九六) 公十歲。

讀孝經與三才略完。
仍從蔣謹藩讀,至戊戌冬止,凡閱三年半。謹藩嘗謂王太夫人曰:「令郞天資穎異,他日必成大
器,汝結操貞潔,天固有以報之也」。
王太夫人始教以禮,嘗於將蒞祀事,詔之曰:「凡升降拜跪,必需與音樂節奏相應和,兒毋忘
旃」。
清明節 公隨侍王太夫人,初登雪竇寺進香。翌晨遊妙高台,聽取六指頭陀說妙高台古蹟,及其
台前「向天獅子」之山形,因之對該台之愛慕不置。
是年春,王太夫人為 公兄弟三人析產, 公與其弟瑞靑隨王太夫人,仍居舊宅。乃兄介卿先生

 ---------------------------------------------------P.11---------------------------------------------------

分爨後,移居於報本堂之東廂。
是年十月十一日, 總理蒙難於倫敦,幽禁中國駐英使舘,凡十三日。以香港醫校敎員英人
康德黎營救,得釋出。
民國紀元前十五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西曆一八九七) 公十一歲。
聞謹藩師講美國共和國歷史,至「大總統爲國家公僕,出入扈從甚簡」云云,聽者皆訝。 公起
立言曰:「大總統是一個人,平民亦是一個人,總統行動亦故如平民,何足為奇」。謹藩頷之。
讀春秋與唐詩三百首。
是年四月,王太夫人攜 公出遊甬江、天童、育王各寺院,及靈峯山禮仙佛,此爲 公離鄉外遊
之第一次。自是 公嘗以乘舟網魚爲戲,且以漁翁自命也。
少時,承王太夫人命侍客,侑觴務至醉,客或舉粗饌,急掣箸使不得下,並即撤去,臥具必進華
美者。其天性慷慨如此。

 ---------------------------------------------------P.12---------------------------------------------------

民國紀元前十四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西曆一八九八) 公十二歲。
讀詩經卒業,間習古文辭,學作制藝。
三月二十三日,弟瑞靑亡,僅四齡。王太夫人憐其幼慧,哭之慟,葬於石鱔嶴祖塋左旁百餘步。
*後王太夫人欲勿殤,冥配王氏女,嗣以 公長子經國。* 公有哭弟文。
是夏,王太夫人初攜 公至其祖山法華菴進香,並登山至廠址遊憇,日暮乃歸。
是年正月, 總理在倫敦,以考察歐洲政治、經濟、風俗之心得,確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為中國革命方針。
是年二月,清廷與德國訂租借膠州灣條約。
三月,俄國要求訂租借旅順口、大連灣條約。
四月,英國要求,訂租借九龍條約。五月,又徇英國要求,訂租借威海衞條約。
清德宗銳意變法,嚮用康有為等。至八月,西太后那拉氏,以其逼,再臨朝。幽德宗於瀛臺

 ---------------------------------------------------P.13---------------------------------------------------

,黜新政,殺黨人。康逃日本,組織保皇黨。
八月,清廷命直隸按察使袁世凱,以侍郞候補,專辦練兵事宜。世凱極意擴張勢力,北洋軍
閥始此。
冬,清廷始派北洋學堂、南洋公學等學生,赴日本留學。
民國紀元前十三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西曆一八九九) 公十三歲。
嵊邑姚宗元,設帳於葛溪溯源堂,* 公外家王氏祖祠。*往從之,受尙書,讀唐詩三百首完。嘗命作「竹」
詩,應聲成「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二句,姚深讚賞。時語 公諸舅曰:「汝甥悟力非常,
若敎養得法,前程豈可限量」。一日,革命先進竺紹康,騎馬造館,與姚劇談。 公注視良久,
異其氣貌軒擧,並愛其所乘馬,牽至野外放牧,百般戲弄,馬怒號,突前嚙 公背,血流仆地。
暑期放假歸,入門,見王太夫人,未開言即嚎啕大哭,越時聲益淒。自此每外出,輒淚眼盡赤,
哀動鄰舍,王太夫人亦避入隔房泣,少頃,復出,勖以圖上進,始就道;至一二十里外,猶哽咽

 ---------------------------------------------------P.14---------------------------------------------------


不止。寡母孤兒之情景,其可憐也若是。
嘗有一相者,每年來鄉,必過 公家,摸 公腦部而自言曰:「吾未見如此之骨想,咄咄! 此孩殊
奇特」。如是者不止一二次。後忽不至。王太夫人常形容其狀態,以資談柄云。
是年十月,清廷與法使訂租借廣州灣條約。
民國紀元前十二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西曆一九○○) 公十四歲。
表伯陳春泉,聘毛鳳美為家塾師,往楡林附讀,受易經卒業。*辭家時,王太夫人訓之曰:「出門人應隨處謹慎小心,時時提防不測,先避凶
險,慢言吉利,兒謹識之」。*
王太夫人遵肅菴公遺命,循賈區成業,又極意護殖竹林。常囑 公隨其舅氏上山鍛鍊身體,平日
伴操作,母造飯,兒爨薪,母拂床,兒摺褥,母喂蠶,兒剪桑,兒肥料灌園以為樂,惡衣、惡食
不自恥,其家風儉勤有如此。
是年閏八月, 總理進行第二次革命,鄭士良發難惠州,屢挫清軍,旋以失外援潰敗。

 ---------------------------------------------------P.15---------------------------------------------------

是年五月,義和團搆亂,八國*英、俄、法、德、美、日、奧、意*聯軍破京津。清西太后那拉氏,挾德宗奔西
安。
民國紀元前十一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西曆一九○一) 公十五歲。
從竺景崧受業,讀於崎山下皇甫氏家舘,左傳卒業,始學作策論。
四月,王太夫人復携 公出遊甬江、天童、育王各寺。又登鎭海關之招寶山觀海。
冬,與毛氏女結婚。王太夫人以門祚式微,乃早為完娶。俗例,新夫婦交拜畢,必獻茶尊屬,王
太夫人感悽背眠泣, 公亦泣,已而起,面承且訓之曰:「余自汝父逝世,撫育汝至今日成室,
不知余有多少傷心事,願汝長大立業,不忘平日敎養之苦辛也」。 公跪哭聽受。
是年七月,清廷與各國媾和,議定辛丑條約,償戰費四百五十兆兩。*作利息四釐國債,按年攤還。卽所謂庚子賠款。*
十一月,清西太后那拉氏及德宗還京。

 ---------------------------------------------------P.16---------------------------------------------------

民國紀元前十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西曆一九○二) 公十六歲。
毛思誠授徒於巖溪故廬, 公往從之,溫習左傳,圈點綱鑑。其戲嬉也,以講舍為舞臺,以同學
為玩物,狂態不可一世。迨伏案讀書,或握管搆思,雖百紛囂然於其側,冥無所覺,一刹那間,
靜躁如出兩人,思誠深異焉。
夏,聞擧行童子試,好奇心動,往應之。親歷場規苛辱,痛詆滿清賤視士子,養成腐惰卑汚之習
。旋聞袁世凱奏廢科舉,興學校,則大快。
是年五月,清廷任袁世凱為直隸總督。


民國紀元前九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西曆一九○三) 公十七歲。
始入邑城鳳麓學堂,習英文、算術,受新式敎育。是時學校課目,仍重經史,總敎習竺麐祥*清翰
林。*
主講禮記、歷史。周鳳祺主講周禮。

 ---------------------------------------------------P.17---------------------------------------------------

同學百餘人,以 公體力強健,精神煥發,目光如電,故皆稱之為「紅臉將軍」而不呼其名。
是年十一月,淸廷設練兵處,以徐世昌爲提調,段祗瑞爲軍令司正使,王士珍爲軍學司正使
,北洋軍閥始盛。
十二月,日本因俄兵入據奉天,正式宣戰。淸廷通告局外中立。


民國紀元前八年,清光緒三十年,甲辰。(西曆一九○四) 公十八歲。
仍肄業鳳麓學堂,鄔珍任總敎習。是年冬,因改良校務問題,同學推 公言諸當事者,立應,盛
氣趨前,情態激昂。校董凌某怒,欲除其學籍,送官懲治。以全校同學抗阻得免。
三月,兄錫侯,補奉化縣學附生。
是年春, 總理由日本抵檀香山,尋赴美洲,所至鼓吹革命,始與黃興等聯絡。著文曰:「
中國問題之眞解決」,爲本黨最初對外宣言。

 ---------------------------------------------------P.18---------------------------------------------------


民國紀元前七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西曆一九○五) 公十九歲。
鄞縣顧清廉,字葆性,講學於郡城西河沿箭金學堂。*文昌殿舊址。* 公從之遊,嘗謂:「吾國載籍之繁
富,學術淵源之廣遠,得略涉其涯涘,以及通曉讀書法,窺見漢文門徑,皆顧先生一毛陶成之」
。清廉治性理學,平日誨弟子,務變化其人氣質,察 公器識不凡,獎勉交至,日夕講經之餘,
又以周秦諸子、說文解字及曾文正集授之,並勗 公讀孫子,習知兵法,以備捍衛國家,且謂:
「靑年欲大成球新,當出洋留學異邦」。 公默識嚮往,慨然有遠遊之志。
清廉縱談國聞,每盛道中國革命黨魁 孫文,輒用神馳,聽其述 總理被囚倫敦中國公使館,友
人為代聘律師辯護,竟得保釋,甚贊英國法律平等,不覺喜舞之何似,乃始發憤,奮志於革命事
業。
三月,外王母姚太夫人卒, 公為之家傳。傳曰:「中正九歲而孤,逾歲而母弟瑞靑又殤,當是
時,先妣王太夫人哀痛之情,童稚如中正,固不得盡識其苦,然猶能領悟其一二,乃至終身不能

 ---------------------------------------------------P.19---------------------------------------------------

忘。蓋先妣之苦節,與中正之孤露,有非他人所能想像及之,而於是時與之共居處,同休戚,朝
夕保育而慰藉之者,惟我外王母姚太夫人一人而已。外王母嵊縣歡潭姚氏培松公女,歸我外王父
品齋王先生,生吾四母舅賢鉅、五母舅賢裕,及先妣王太夫人。外王母性嫻靜,儀容溫厚,接之
藹如,與人慈愛,持家勤儉,敎子女有法度,而於先妣與中正愛護尤篤。外王母老而康彊,先妣
每歲必迎外王母至吾家,恆累月留。中正課餘價歸,侍外王母與先妣於冬日愛堂中,中正讀,先
妣織,外王母念佛,機聲、梵音與書句相間如唱和,此情此景,髣髴猶在目前。中正年十三,從
姚宗元先生,舘於外氏,外王母時其寒溫,謹其飮食,考其學業,循循而善誘。故不肖之孤,遠
離膝下,而先妣無姑息之愛者,以有外王母在也。夫世之賢母多矣,然其賢大抵止於其子或及其
孫,未有施及外孫如我外王母者也。凡教其子孫者,大抵望其富貴,以褒顯父祖為門戶光而已。
亦未有教以道德,勗其志在四方,如我外王母者也。外王母以清道光十七年丁酉五月初八日生,
卒於光緒三十一年乙巳三月十三日,享年六十九歲。外王母歿,先妣慟之尤甚。中正時年十九,
先妣每顧而歎曰:『吾為未亡人,今母又逝,無大事畢矣,然兒未成人,吾其忍死須臾以待乎』

 ---------------------------------------------------P.20---------------------------------------------------

!嗚呼!先妣之喪,於今亦十有二年矣。外王母與先妣之教,猶在吾耳,而國事日艱,外侮日亟
,中正德不加進,業不加修,以不肖之身,負黨國付託之重,寄天下安危之責如此,夙興夜寐,
將何以副外王母之教,以無忝於所生。每一念至,未嘗不泣下霑襟也。軍中追維舊事,謹次為傳
,聊以述外王母之恩勤,而襮中正蹉跎之過,以自儆敕云爾。二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外孫蔣中正
謹撰。」附外王父傳曰:「外王父品齋王公,諱有則,嵊邑葛溪人。幼而敏學,精通詩禮。長棄
擧業,遠遊四方。體格魁梧,風範雍容,遠近之人,無論知與不知,望而勢其為葛溪王先生也,
其為世嚮慕如此。太平天國旣亡,公痛民族之沉淪,里居鬱鬱不樂,乃遊皖南與浙西,至安吉、
孝豐,招集流亡,經營墾殖。居數年,田日闢,產日富,方數十里。皆公壤也。公以其間疏河渠
,開道路,辦保甲,陰以兵法部勒其人,賞罰黜陟,秩然而不犯,一方以安,人至今誦德不衰。
公雖富,而治其家以勤儉,敎養子女以禮、義、廉、恥之節,尤謹于女敎。先妣王太夫人,習詩
書,工女紅,獨得外王父母鍾愛,及歸吾家,一以外王父之法度,庀其家事。中正九歲,而先考
肅菴公卽世,先妣食貧自守,撫其遺孤,以至于成人。蓋先妣之大節,與所以教中正者,得于外

 ---------------------------------------------------P.21---------------------------------------------------

王父母為多云。中正幼年,先妣王太夫人,嘗以古磁玉器示中正曰:『此外王父之所遺也,外王
父購自遠方,獨以賜予,當珍藏之』。又告中正曰:『外王父平居喜漁獵,釣無不獲,弋無不中
,網罟田獵,老而彌擅其能,蓋其聰明才力,有以大過人者也』。公晚年歸老于鄕,斥其貲財,
以開奉嵊通道,披荊棘,刋山谷,駕津梁,篳路藍縷,以迄于蕆事,皆公之力也。夫善居積者,
往往聚而不能散,故曰:『為富不仁矣』,以其身致之之難,思以貽其子孫,又未嘗敎以禮義,
以成今日民族驕惰之風,乃至國弱民困而不可收拾,求一治公如治私,治鄉如治軍,勇于為義,
不憚險遠,不見用于世,則以禮、義、廉、恥之教,修於家人父子之間,如我外王父者,豈非古
之賢者哉!中正自其幼時,先妣王太夫人則擧公之言及其行事以詔中正。去年冬,卸職歸里,展
謁外王父母之墓廬,及瀏覽王氏之譜牒,欽其世德,追維母敎,不勝詩人鮮民之痛。今在軍中,
疴病少瘥,又值先妣王太夫人逝世十一週年之日,伏枕譔次公之行義,以為公傳,亦以見中正有
立於世者,其來有自也。公生於嘉慶二十五年五月初七日,歿於光緒八年四月十二日,享年六十
有三。原配姚太夫人,生子三,賢侯、賢宰、賢達,女一,適石門單氏。繼配姚太夫人,生子二

 ---------------------------------------------------P.22---------------------------------------------------


,賢鉅、賢裕,女一,卽我先妣慈菴王太夫人也。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外孫蔣中正,
謹譔於廬山牯牛嶺。」
冬,妹瑞蓮出閣,王太夫人召歸襄辦嫁事。
是年七月 總理由歐洲抵日本東京,黃興、宋敎仁等,齊集富士見樓歡迎。旋議組織團體,
遂於是月三十日創立中國同盟會*是會發行民報,宣揚三民主義。越四年,為日政府封禁。*
是年,日俄戰事終,日海、陸軍皆大勝。清廷動於立憲之說,八月二十六日,派五大臣*載澤鴻慈、徐世昌、
載端方、紹英。*出洋考察憲政。吳樾在正陽門車站擲炸彈,未中,死之。


民國紀元前六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西曆一九○六) 公二十歲。
正月,入邑城龍津中學堂,江起鯤為總敎習,毛思誠任監學。公因受內外潮流之激盪,感痛國
族之陵夷,家庭之焭弱。*鄕有無主滯糧,縣官令甲首中戶攤賠, 公家與焉。莊書嗾里猾故苛派,差役票傳 公到案,勒迫承認,王太夫人以為奇辱,而 公憤恨貪汙之苛虐,與土劣之
橫暴,自述其革命之動機,實基於此。*在校未三月,卽決計出洋,立志革命。當時風氣未開,親屬及戚舊,多來沮尼

 ---------------------------------------------------P.23---------------------------------------------------

。 公乃自剪髮辮,托友寄家,以示決心,於是全族以為大不敬,鄕人駭然。*俗以割髮為犯禁令,且視為怪事。*
公則漠然置之,不以為意。王太夫人雖不忍孤兒遠離膝下,卒以 公志難回,即亦資遣留學。四
月間,東渡日本,志在學習陸軍,以例須由本國陸軍部保送,乃改入清華學校。
是年在東京識陳其美,並廣交中國在東志士,是為 公參加革命運動之始。
是年 總理在日本鼓吹革命甚力,留學生加入同盟會者激增,清廷患之,乃要求日政府迫令
出境。


 ---------------------------------------------------P.24---------------------------------------------------

最近更新於 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