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幼年時期 民國紀元前二十五年至民國紀元前十七年 公一歲至九歲

公名中正,字介石,號瑞元,學名志清,原名周泰,姓蔣氏,浙江奉化人。其先出自周公第三子
伯齡,東漢*亭侯澄族系。唐時由台州而遷至縣之三嶺。逮五季周時,有宗霸公者,參乘天童盤
山寺,師事活佛布袋和尚,世稱摩訶居士。至宋神宗時,浚明公上書論君君子小人之黨,言動朝廷
。豐稷薦除大理評事,遷金部員外郞,以直言遭邊謫。稷又因其母老爭止,授無為軍司戶,改建
康戶曹卒,累贈金紫大夫,入祀鄉賢。子珫公,與兄中奉公,先後登進士,宰建昌。蔡翛諭公隱
括逃田,且以薦章啗公,公對使者焚其書,晚歲甚為張魏公器重,仕至朝請朝議大夫。珫公曾孫
峴公,登慶元二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以寶章閣學士乞祠歸。居恆自失,勿欺心、勿負主、勿
求田、勿問舍,號曰四勿居士。至元季仕傑公,遷至武嶺。*因當剡溪之口,故亦名溪口*武嶺屬縣之禽孝鄉,
其地剡水鏡涵,武山枕藉,市廛櫛比,阡陌雲連,雪竇、徐鳬*二山名。*諸勝,遙相映射,耕讀咸宜,

---------------------------------------------------P.1---------------------------------------------------

 漁樵足樂,可商可隱,洵世外桃源也。遂卜居而安之。仕傑公孫忠諲公,自幼稟異質,氣度不凡

,術士吳國才,謂其後必大蕃昌。又十傳而至 公曾祖祁增公,累世孝弟立田,不仕滿清。祖玉
表公、考肅菴公,代昭令德,與妣王太夫人,克著徽儀。詳本編所錄誌狀。

民國紀元前二十五年,清光緒十三年,丁亥。(西曆一八八七) 公一歲。

公以九月十五日午時,誕生於武嶺玉泰鹽舖內之祖宅,現為乃兄介卿先生改築曰:「清廬」之前
宅西廂房樓上。乃祖玉表公,命名曰瑞元。
  是年, 總理孫逸仙先生二十二歲,肄業香港雅麗醫學校,始圖傾覆滿清。
  是年,距太平天國之亡二十三年,安南割於法國二年。

民國紀元前二十四年,清光緒十四年,戊子。(西曆一八八八) 公兩歲。

是年,肅菴公在報本堂構築西廂房成,乃由玉泰遷居於此,即今之豐鎬房也。

 ---------------------------------------------------P.2---------------------------------------------------

 

民國紀元前二十三年,清光緒十五年,己丑。(西曆一八八九) 公三歲。

胞姊瑞春,于歸任宋村宋式倉為妻。

  是年三月,清西太后那拉氏罷臨朝,德宗(光緒)親政。

民國紀元前二十二年,清光緒十六年,庚寅。(西曆一八九○) 公四歲。

是歲除夕,公忽發奇想,欲測知自口至會厭深度,戲以箸探之,既入,不得出,暈絕,經醫救

始甦。昧旦,玉表公起而探詢症狀,曰:「元孫得毋啞乎?」 公在夢中躍起曰:「孫能言,不
啞。」聞者皆咥然。
是年六月初六日,胞妹瑞蓮生。

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清光緒十七年,辛卯。(西曆一八九一) 公五歲

是冬, 公見簷前缸水凍冰,圓明如鏡,樂甚,乃即伸腰撲取,以用力掙扎過猛,致身倒植水缸

---------------------------------------------------P.3---------------------------------------------------

 中,久之,家人見而獲救,然已氣息奄奄。

民國紀元前二十年,清光緒十八年,壬辰。(西曆一八九二) 公六歲。

是春,玉表公特聘任亨鐸,字介眉,為家塾師,課 公讀。公幼好嬉,尤樂水,門臨清溪,時
出游泳,山洪暴至,險遭滅頂者再,王太夫人憂之,請於翁,故未及學齡,即送入塾。
  是年, 總理創立興中會於澳門。

民國紀元前十九年,清光緒十九年,癸巳。(西曆一八九三) 公七歲。

公智識稍開,喜舞玩刀棒,嘩召鄰舍子,效軍隊戰鬥狀,自為大將,部署羣而指揮之;或高視闊
步,指畫天地,登壇說故事以為戲。
是年秋,隨從玉表公登法華菴之祖山,以步履不慎,下頹巖谷間,右額流血不止,玉表公就地採
草藥瘳治乃癒。玉公嚴訓之曰:「回家勿告爾父母,免貽其憂」。 公諾之。

---------------------------------------------------P.4---------------------------------------------------


   是年八月,清廷准出使大臣薛福成奏請,弛除海禁。

民國紀元前十八年,清光緒二十年,甲午。(西曆一八九四) 公八歲。

改從蔣謹藩,字价人,讀大學中庸完,讀神童詩。
十月二十四日,玉表公卒,享年八十有一,葬於村北之石鱔嶴幡竿坵。民國七年四月, 公追述
行狀曰:「曾大父祁增公,長子曰斯生公,仲子曰斯水公,玉表公序居其季,諱斯千。德配大母
徐太夫人,其淮公之女子子也,生子二,長曰世昭公,次曰肅菴公。仲大父斯水公無子,遺命以
世昭公為其後。孫四人,周良、周清,出自世昭公。錫侯與中正,出自肅菴公。以伯大父斯生公
無孫,遺命以錫侯繼肇餘公,為斯生公後,而中正獨奉玉表公祭祀云。吾族自仕傑公遷居錦溪以
來,累世力勤穡事,敦崇禮讓,勝清三百年間,未有一人求通仕籍者。至公以貨殖起家,兼居積
鹽鹺,生計日漸饒裕。性慈善,待人以恕,而教子孫則嚴,衣布茹素,耽好內典,辨晰宗派,嘗
手鈔貝編若干種,今皆散佚,不可得而見也。公體魄老益強,其歿之前一年,尚携中正往深山竹

---------------------------------------------------P.5---------------------------------------------------

 林,憩法華寺,諷經禮佛,是時中正年僅七齡,跳舞下坡,忘其所以,失足墮坑谷,破傷右額,

血流柱不止;公疼惜無所措,乃裒鮮藥為之醫,俄而瘡痕平復;歸來吾母未之覺,數日後乃告以
狀,深為之異。中正少善病,公臨牀診視,甚至終夕不寐,如吾母今日之撫育緯兒者;故中正疾
,多賴公手而得愈,至金吾母追念不能忘。錦溪為寧、紹、臺三屬匯集之要衝,溪北有菴,名曰
武嶺,行旅往來,多有飢弗得食,渴弗得飲者,公乃施茶給食以濟之,凡六七年。親友有婚喪不
舉,緩急相告者,必饜其所求而去。鄉中飾廟、構祠、開道、築隄諸公共建設,捐輸靡所吝,趨
赴若不及,蓋其得力於佛學者深,而博愛之旨趣,充然溢乎事境如此也。……」
是年十月二十六日,胞弟周傳生。
  是年秋, 總理遊天津,上書李鴻章。旋赴美洲檀香山,設立興中會。
  是年五月,朝鮮內亂,清遣兵援之。七月,與日本宣戰,陸海軍皆敗;旅順口、威海衞相繼
陷。

---------------------------------------------------P.6---------------------------------------------------

 民國紀元前十七年,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西曆一八九五) 公九歲。

 春,復從任介眉,讀四子書完。任課徒極嚴酷,六月間染疫死。王太夫人仍延蔣謹藩為塾師,讀

禮記,讀千家詩完。

七月初五日,肅菴公卒,王太夫人哭之哀,聞哭「所天」二字, 公已悟夫為乾綱之道。肅菴公
卒,孫洪伊、胡漢民、為之傳,朱大符為肅菴公誌墓。朱大符墓誌銘曰:吾友蔣子中正為余言曰
:『吾九歲而喪父,今幾二十年,未嘗須臾忘吾父未歿時之言也。吾父之歿也,吾母王太君在側
,吾父顧吾及幼妹指謂吾兄曰:「爾弟、妹幼,吾死後,爾母必哀痛不自勝,爾年長,其能盡孝
致友,以慰吾心耶?」吾兄承涕自任,乃瞑。嗚呼!痛哉!吾父性剛直,處事公,接物以誠,容
貌毅重,自持勤儉,其所以訓亦若是。方吾始就傅時,吾父引而訓之曰:「吾少承先人業,不克
服勞於國,然猶冀於鄕黨施教育,矯去敝俗。今者吾當盡力,使親族敦睦,閭閈無驚;而爾輩得
一意讀書,異日倘有所成,亦可稍補吾憾也已」。曁晚歲,則愛吾兄弟逾切,而督責之亦愈嚴。

---------------------------------------------------P.7---------------------------------------------------

 今吾父葬未有志也,子曷為之銘?』大符自得交蔣子,方相期以節行;讀蔣子所記肅菴先生事略

,知其思深沉而行勇決,有自來矣。不敢辭。謹案記:先生諱肇聰,字肅菴。世居浙江奉化之錦
溪,經營鹽業。當清道光、咸豐間,太平天國兵起,全浙殘破,百業皆廢,蔣氏家亦中燬。時先
生與兄世昭先生,皆僅十餘齡耳。旣而浙少定,先生稍壯,承父命,復治鹽業,振乏起匱,廢者
皆舉,數年而復其初,閭里亦漸寧矣。顧錦溪人喜訟,訟輒不休,先生以為是非不可以已者也。
遇有欲訟者,悉力彌之,卽有真不平者,傾資助之,使必勝,狡者懲焉,故訟日減而姦非自絕。
自先生之殁,鄉人有訟興。父老往往相與歎息言曰:「肅菴先生在,不至是也!」其澤施入人深
久且不忘若是。自先生興鹽業於頹敗之餘,鄉人皆知先生能,每有約議,非先生言不決。鄉人立
社於錦溪之左,曰武山,有田產甚豐,主之者因以為姦利,紛不可治。鄉中耆碩議,謂非先生不
能理斯社也。堅要任社首,三請,先生未之允,乃至奉社公主就先生家祀之,得諾乃已。先生卒
治其社,數年產倍於初。諸所為鄉黨公共盡力者皆類是。而尤致力於義塾,士貧不克學者,皆資
助之,所育成者甚衆。大符惟今世人,往往自治其業而饒,其治公共之業則虧,其愿者獨善其身

---------------------------------------------------P.8---------------------------------------------------


 ,乃避事不任,故事係屬於鄕邑者,類弛萎不可語,俗益偸,國與俱蹶。夫傳以見義不為為無勇

,若先生者,可謂勇於為善者矣;而其所以訓子者,一何欿然不自滿也;蓋內行備者,不必身試
之於事功,而澤之積也,必有所宣,今蔣子從 總統孫逸仙先生光復中華,志行動當世,而益厲
於學,於先生之所志,庶幾無缺乎!先生之卒也,以民國前十五年七月五日,年五十四。初娶徐
氏,生子錫侯、女瑞春而卒。繼娶孫氏,無子卒。又娶王氏,生子中正、瑞靑。女瑞蓮、瑞菊。
錫侯為邑名諸生,中正為陸軍少將。瑞春適同邑宋式倉,瑞蓮適同邑竺芝珊,瑞靑、瑞菊幼殤。
孫三人,國柄、經國、緯國,皆幼讀。錫侯、中正,旣以民國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葬先生於錦溪
村北桃坑山之右巔,謹屬比勒銘。銘曰:「志匡國家,澤在鄉土。子承其德,業光於祖。松楸百
年,精爽萬古。」中華民國七年八月朱大符撰。
  是年正月二十七日,總理在港成立興中會總部。
  八月, 總理進行第一次革命,約期舉事廣州,九月十日,清吏偵破機關,查獲械彈,陸皓
東、丘四、朱貴全被捕遇害。

---------------------------------------------------P.9---------------------------------------------------

  是年三月,清廷與日本議和,承認朝鮮為獨立國,割臺灣、遼東,賠兵費二百兆兩,訂立馬

關條約。逾月,俄、德、法迫日本歸我遼東,增償兵費三十兆兩。

---------------------------------------------------P.10---------------------------------------------------

最近更新於 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