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黨革命的經過與成敗的因果關係

內容來源:卷二十三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三十八年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出席東南區

軍事會議總理紀念周講——

要旨
    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革命黨不怕失敗,只要在失敗中求得教訓,取得經驗,最後必能成功。
    二、歷次事實證明革命過程雖有危難,但終能獲得勝利。
    三、革命戰爭要靠精神意志來決勝,而共匪的失敗,也是決無疑問的。
本文
    我們在軍事屢敗之餘,到臺北來舉行 總理紀念週,實在覺得慚愧萬分!自從 總理領導本黨革命以來,到現在已經五十餘年了。在此五十餘年中,革命事業消長無常,成敗互見。民國紀元以前本黨同志在 總理領導之下,為顛覆滿清而奮鬥,其間經過十次的失敗,纔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一段革命的經過,在    總理所撰的中國革命史和本黨黨史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大家可以自己去研究,今天不必詳述。我現在所要講的是民國成立以後,到今年民國三十八年為止,在這一段時間中,我們革命運動失敗的經過。我們今天必須將這一段寶貴的歷史,加以切實的研究,我們在革命過程中,為什麼會有屢次這樣

---------------------------------------------------P.1---------------------------------------------------

不斷的失敗!失敗以後,又怎樣的翻身而得到成功?其間成敗的契機何在?因果的關係如何?尤必須加以徹底的研討。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革命黨向來不怕失敗,但必須要在失敗中求得教訓,取得經驗。如此失敗的程度愈慘,經驗亦就愈多,而其成功亦就愈偉大,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從過去革命的歷史中,可以獲得證明。凡是真正救國救民的革命運動,一經發動,雖然要經過無數的艱難挫折,但最後一定能達到成功的目的。因此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就更要鼓勵精神,提高勇氣,向我們勝利光明的道路邁進。
    民國成立以後,本黨革命前後又經過十次的失敗。第一次失敗,即在民國二年。先是辛亥年本黨領導武昌起義,不到三個月就推倒滿清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其時同盟會一般同志,就以為革命已經成功,於是做官的做官,發財的發財,只圖個人的安富尊榮,而不顧本黨革命的成敗。不肯執行黨的決議,不遵守黨的紀律,更不知道擁護領袖,服從命令,完全忘記了革命的主義,形成自私自利的各種小集團,幾乎使黨的組織為之毀滅。於是到了民國二年的夏季,就為袁世凱所徹底的消滅。今天在座的同志多數還沒有參加當時這一階段的黨務,不知道當時失敗以後悲慘的情狀。可以說我們當時在國內不但毫無憑藉,而且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在袁世凱方面,他是繼承了滿清政府和北洋軍閥遺留下來傳統的地位,加以當時一般社會對於 總理領導的革命運動,沒有深切的了解,而且還有帝制思想和封建意識,潛在其間,所以很多的人反對本黨三民主義,而我們國民黨內大多數高級幹部都是喪失了自信心,以為袁世凱對本黨以壓倒的勝利,決沒有推翻他的時候。於是自動的脫離了革命的陣營,有的去了歐美,有的

---------------------------------------------------P.2---------------------------------------------------

去了南洋,對於革命的前途不僅失望,且是絕望了。而人格卑劣的黨員,更靦顏事仇,背叛了革命。有的和袁世凱暗中勾結以圖保全其個人的身家和地位,有的對袁世凱稱臣投降,如同今天無恥的黨員向共匪賣身投靠,惟恐求之不得,各種奴顏婢膝的醜態,真是難以盡述。惟有我們 總理高瞻遠囑,毫不灰心,並且告訴一般黨員,以為本黨失敗之後,不出三年,袁世凱一定背叛民國,帝制自為。我們從速要改造本黨,重起爐灶,復興革命,來推翻袁賊,保衛民國。但當時響應 總理的號召,在日本參加中華革命黨組織的,只有極少數的幹部,而真正的信仰 總理主義,了解革命真義,始終如一的更是不多。當時真能殺身成仁的只有陳英士、朱執信等諸先烈,這幾位同志真可以說是我們革命的聖人,其立身行事,永足為本黨同志中的模範。今日本黨尚能存在而不至被共匪所滅亡的,亦就是這些先烈精神不死和遺澤猶存的緣故。然而當時中華革命黨成立以後,內部還有許多複雜的情形。其在同志之間互相攻訐,各不相下,只爭意氣,不顧大體,是不待說了。尤其對 總理侮蔑跋扈,不僅不聽 總理的命令,而且時時予 總理以難堪,有的黨員藉各種理由,向 總理要脅權利,有的黨員向黨部詐索錢財,以供揮霍。我在當時只有二十七、八歲,在同志中是居後輩,但是我對於這些幹部的言論行為,實在太看不過去。 總理雖然仍能寬大容忍,而我當時就有一種決心,就是這些對 總理飛揚跋扈的幹部,我既身為黨員,若不能為領袖報復此恨,我就不是一個忠實的信徒。各位同志要記住這是一個歷史的教訓:我們不作革命黨員則已,作了革命黨員,就必須注重黨德,嚴守紀律,尊敬領袖,尤其是在失敗之後,本黨危險困難的當中,我們對領袖,特別要表現我們的愛戴與信仰。如果我們看到革命事業遭受失敗,領袖蒙

---------------------------------------------------P.3---------------------------------------------------

受恥辱,不惟不想雪恥圖強,反而離心離德,無法無天,心無本黨,目無法紀,這樣黨員沒有不自食惡果,自取滅亡的。往事不遠,可為殷鑑!所以我們立身處世,一言一行,尤其在這種失敗之時,更要對黨發揚氣節,精誠不貳;對同志親愛精誠和團結一致;對領袖服從命令,始終如一,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光明的人格,為後來的同志留下一個革命的模範。然後纔可以俯仰無愧,作一個革命的信徒。
    雖然中華革命黨的組織開始並不健全,而革命的環境又是異常惡劣,但經過 總理的領導和激勵,在失敗之餘,又重振了革命的精神,提高了革命的勇氣。當時在國內任何地區,只要我們有一個人,有一支鎗,我們就甘冒生命的危險,與袁世凱作殊死的奮鬥。譬如民國三年肇和兵艦的起義,江陰砲台的襲擊,在事前我們可以說毫無憑藉。因為我們奉了 總理的命令,義無反顧,所以赤手空拳去幹。這兩件事後來雖歸失敗,但在精神上對於袁世凱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民國四年雲南起義,雖不是本黨單獨的行動,然本黨同志在各地奔走聯絡,到雲南參加活動,所以一經發難,處處響應。到了民國五年,袁世凱終于憂懼而死。所以本黨革命在民國二年雖然經過嚴重的失敗,但到了民國五年,元氣就已經逐漸恢復;到了民國六年,張勳在北京復辟失敗,海軍迎接 總理到廣州,非常國會在廣州開會,選舉 總理為大元帥,革命氣勢為之一振。
    但到民國七年,因海軍受北洋軍閥的引誘,而唐紹儀岑春萱等又處處與 總理為難,因此 總理不得已辭去大元帥,離開廣東,這是本黨第二次的失敗。這次失敗之後, 總理在廣東惟一的力量,就是陳炯明的部隊。當時陳的部隊駐在汕頭,後來移到三河壩, 總理為求聯繫的密切,一定要本人去主持

---------------------------------------------------P.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