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月記

彼此近狀。子文言邵元沖同志在西京招待所被叛兵擊中數槍,已傷重殞命,聞之不勝悲感。余告子文以余之日記、文件等均為張等攜去閱讀,及彼等讀餘日記及文件後態度改變之情形;並告子文此時非迅速進兵,不能救國家脫離危險,親示子文以進兵之方略,俾其歸告中央。談約半小時,恐久談生疑,促子文速出。傍晚,子文又來見。余告以此事之處置,應從國家前途?想,切勿計慮個人之安危。吾人作事,應完全為公而不可徇私,如其速將西安包圍,則余雖危亦安,即犧牲亦瞑目矣。是晚,張又來見,謂乘子文在此之機會,商定實行一二事,以便速了此局。余仍正色拒之,以非余回京,無論何事,不能談也。

十二月二十一日

今晨睡極酣。上午十一時,余尚在睡中,子文推門入見,矇矓中幾不辨為誰,移時清醒,乃知為子文。彼告余曰:「今日擬即回京。」余訝其歸之速,以彼昨告余,將住三日再回京也。方欲有所言,子文移身近余,謂:「門外有人竊聽,不便多談,唯京中軍事計畫與兄正同也。」余曰:「如照余之計畫,五日內即可圍攻西安,則余乃安全,雖危亦無所懼。宜告京中諸同志,勿為余之生死有所顧慮,以誤國家之大計。」子文頷首者再,止余勿多言,即與余握手告別。余乃高聲語之曰:「爾切勿再來!且切囑余妻,無論如何切勿來陝!」一面以手示意,暗示中央應從速進兵。子文強慰余曰:「後日當再來陝視兄。」余再以手示意,令勿再來。子文曰:「余來無妨,彼等對余之意尚不惡也。」既出,忽復入,

--------------------------------------------------P.187--------------------------------------------------

重言曰:「余後日必再來視兄。」余知其不忍遽離。念生離死別,人生所悲,況余自分已決心犧牲,此時訣別之情緒,兼以託妻託孤之遺意,百感交集,真不堪回憶矣。
今日張來見,余詢以:「前次遺書既未交黃仁霖帶去,今置於何處?」張答:「他日若委員長安全返京,自當親交夫人;如果不諱,亦必親交夫人,決不有失。」言次顯有恫嚇之意。是晚,張又來,言彼須離此一二日。詢以何往,彼言:「前方已開戰,殺傷甚多。此間推余到前方指揮,去一二日當再回此。」察其語氣,似欲探余對其所言是否驚恐也者。余泰然置之,彼乃無言而去。

十二月二十二日

今日終日盼望飛機聲與砲聲能早入余耳,以觀昨晚張來見時神色倉皇之情況,知叛軍必慘敗,中央軍進展必極速也。不料待至午後,竟寂無所聞;而余妻忽於下午四時乘飛機到西安,乍見驚訝,如在夢寢。餘日前切囑子文,勸妻萬不可來西安,不意其竟冒萬險而入虎穴。感動悲咽,不可言狀。妻見余強作歡顏,而余則更增憂慮。蓋旬日以來,對自身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而今後乃更須顧慮余妻之安危。余妻智勇慈愛,平時已信其必能為黨國效忠;且與余同心互勉,誓為 總理之主義奮鬥到底,期其有成,何忍任其犧牲於危城中乎?今日清晨偶翻舊約,得某章有「耶和華今要作一件新事,即以女子護衛男子」云云。午後余妻果至,事若巧合。然余妻冒險相從,非受宗教素養甚深者不可能也。妻告余以外間種種情況,謂今日同來者有蔣鼎文、戴笠、端納、子文等四人,並勸余應先設法脫離此間,再言其他。

--------------------------------------------------P.188--------------------------------------------------

余告之曰:「吾妻愛國明義,應知今日一切以國家為重。此來相從患難,亦為公而非為私。如他人或有非義之言託以轉勸者,必嚴詞拒之。余決不能在此有簽允任何條件之事。如余簽一字,則余即為違法而有負革命之大義與國民之付託,且更無離此之希望;即離此,亦雖生猶死也。」妻急慰余曰:「君千萬勿慮!君所言者,余知之已審;君之素志,更所深知。余重視國家甚於吾夫,重視君之人格甚於君之生命,余決不強君有違背素願之舉。然余來,則君有共患難、同生死之人,君亦可以自慰也。」余妻並為余言:「侍從人員及侍衛官在華清池殉難者,有組長蔣孝先、秘書蕭乃華、區隊長毛裕禮、侍衛官蔣瑞昌及湯根良、張華、洪家榮諸人,而竺培基及施文彪二人受傷甚重,其餘尚待調查。」念諸人以身殉職,均不媿余平日之教誨;然變起倉皇,忠良同殞,殊為之悽愴不止。而蕭生乃華以文職人員,抗賊不屈而死,為尤可悲也。
十二月二十三日

與余妻研究此次事變之結局,覺西安諸人心理上確已動搖,不復如前之堅持;但余決不存絲毫徼倖之心,蓋唯以至不變者馭天下之至變,而後可以俯仰無媿,夷險一致,且為戰勝艱危唯一之途徑也。妻欲余述 總理在廣州蒙難之經過,余為追述之。妻謂余曰:「昔日 總理蒙難,尚有君間關相從於永豐艦中,相共朝夕,今安從更得此人?」余告之曰:「此無足異,情勢互不相同,來此均失自由,即赴難亦何益。且余知同志與門人中急難之情,無間遐邇,非不欲來也。余雖無赴難之友生,而君數千里外冒

--------------------------------------------------P.189--------------------------------------------------

險來此,夫妻共生死,豈不比師生同患難更可寶貴乎?」是日,子文與張、楊諸人會談約半日,對於送余回京事,眾意尚未一致。夜,子文來言,謂:「當無如何重大之困難,決當做到不附任何條件而脫離此間,誓竭全力圖之耳。」

十二月二十四日

西安諸人中對昨與子文所談忽有提異議者,聲明中央軍未撤退潼關以前,決留余在西安,子文甚不懌,余坦然置之,不以為意。以本不作脫險之想,亦無安危得失之念存於此心也。旋彼方所謂「西北委員會」中激烈份子,又提出七條件,囑子文轉達。子文決然退還之,謂「此何能示蔣先生?」已而漢卿果出而調停,謂:「不能再弄手段,否則張某將獨行其是。」遂又將所謂條件者自動撤回。一日之間,變化數起。至夜間,又聞楊虎城堅決不主張送余回京,與張爭執幾決裂,究不知其真相如何。

十二月二十五日

晨,子文來言:「張漢卿決送委員長回京,唯格於楊虎城之反對,不能公開出城,以西安內外多楊虎城部隊,且城門皆由楊部派兵守衛故也。張擬先送夫人與端納出城先上飛機,對外揚言夫人回京調解,委員長仍留陝緩行;然後使委員長化裝到張之部隊,再設法登機起飛。」未幾,張亦以此言達余妻,速余妻即行,謂「遲則無及,城中兩方軍隊萬一衝突,將累及夫人,張某之罪戾益深矣。」余妻即直告

--------------------------------------------------P.190--------------------------------------------------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