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後軍政之經營

內容來源:卷三十五 文錄
隸屬章節:文錄\甲﹑文錄\中華民國元年

版面原件: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

 

——中華民國元年七月登軍聲雜誌——

 

兵變之耗,兆始於北京,響應於奉天,由是而武昌,而南京,而蘇州,而安徽,而濟南,接踵流行,幾無寧日。東鄰各報,自奉天兵變以來,大倡俄日共同進兵,以保護滿蒙特權之說。英京泰晤士報,亦力倡中國兵凶國危急宜干涉之論,參觀英日各報,彼此如出一轍。嗚呼!軍情危狀,朽索六馬,國勢險象,一髮千鈞,自今而往,使復夢夢長夜,酣睡不醒,吾誠不知其更伊于胡底矣。客有問於余曰:今日整理軍隊之法,或主解散,或主維持,或主移邊,或主開墾,紛紛異說,莫衷其一,子果何取乎?曰:是皆主其一而略其二,得於此而失於彼者也,設籌之果得其當,行之能適其宜,是亦未始非救急於目前,濟難於臨時之道也。不然專主解散,不徒擾害民生,且增襲虛之慮,專主維持,不特靡耗經濟,且減殖產之力,而況移邊適足以起中變之禍,開墾更足以增貧國之費哉,居今日而談整理軍隊者,苟不解決軍政之根本問題,無異於掬土塞決,杯水救災,徒講理想,亦何補於事實,今以根本問題,略舉於左,請為吾子道之:
夫經營戰後軍政之難,不特吾國為然,即如美利堅之獨立,法蘭西之革命,當其戰後創傷未已,枯涸不濟,彼於軍政,亦無不如調紊絲理亂麻,而難能就緒,故非解決政略與國防二大要素,即不能言經營戰後之軍政。曷言之,蓋政略不決,則對敵之標準難定,國防不決,則軍數之多寡難定,且因是而軍

--------------------------------------------------P.23--------------------------------------------------

費之豫算不能決,人口之比例不能均,未有豫算不決,人口不均,而軍政之秩序能順理而不紊者,然政略固屢有不同,國防亦多有區別,因其種類不一,而目的不同也,今分國防種類別之如左:
(1)作戰上之關係別為二種
(一)攻勢國防 (二)守勢國防
(2)守防上之關係別為二種
(一)全國國防 (二)局地國防
(3)地勢上之關係別為二種
(一)陸主國防 (二)海主國防
夫研究國防者,若綜核以上各端,而加以評判,則其統系及分類,未免紛歧雜出,而失之太繁,然國防之利害得失,非網羅各種國防計畫,詳為判斷不無謬誤之慮。故本論有喋喋而不厭其煩者,當區別國防種類之際,務先注意於國防本意之所在,乃以鞏固國境,捍衛疆土,不使敵國有尺寸侵犯於其間為第一?,此夫人而知之者也。
歷觀列強國防上之地勢關係,或取海主陸從,或採陸主海從,或採取海陸併主,如孤立海島之英美諸國,以海主陸從而為國防,毗連大陸之德俄諸國,以陸主海從而為國防,其間海陸相均之法意諸國,以陸海並主而為國防,是皆因其地而制其宜,察其勢而定其位者也。今吾國之地勢,東南環海,西北屏陸,自不可不取陸海並主,而難能偏重,然西北之國防,較急於東南,故經營陸軍亦當較重於海軍,是

--------------------------------------------------P.24--------------------------------------------------

則綜核全國國防以推定局地國防,雖海陸並主之國防,要亦不能不先取陸主海從之為上也。若論西北之國防,當分為三部:
(一)東北部(二)北部(三)西部
夫東北部之滿洲,雖非外藩,而要不能與本土同視,況滿族視為丘首,日本居為奇貨。其餘如北部蒙古,活佛梗頑,始終反抗,強俄窺伺,虎視耽耽。至於西部西藏,英人經營已非一日,而喇嘛跳梁,較甚於昔。噫!昔日之國防惟防外,而今日之國防並防藩,苟主軍政者,能於此時運重兵,輸鉅餉,扼西北要衝,名為平藩,而實施防外,國內有備,則外人之覬覦日淡,即干涉亦無由而起,豈非防邊之上策乎!論至此客復起而問曰:誠如子言,則平藩防外,一舉兩得,是固法良而意美矣。然各國之政略不明,徒言防外,竊恐蹈空談之弊,何曰然,古語云,知己而不知彼者,半勝半敗,而況不知彼且不知己者耶?今姑舉利害關係最切諸國之政略,及其勢力之變遷,為吾客道之,客亦諒我識見淺少,以一知為半解者乎!

(甲)英國當今政略及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

夫所謂利害關係最切之國者,惟舉西北之關係而言之,即英之於西藏,俄之於蒙古,日本之於滿洲是也。夫英之於藏,正在經營之間,而其大旨,究以通商為要務,非如俄日之於蒙滿,以武力為侵略也,況其增張海軍政略,乃日以德為標準,而其陸軍之主力,不過四旅編制之騎兵一師,與三旅編制之步

--------------------------------------------------P.25--------------------------------------------------

兵六師,計其兵數僅十五萬而已。昔年鉛齊那將軍,由印度總督轉任地中海總督,嘗圖英國陸軍之大改革,以本國與各殖民地之軍隊,定為共通制度,使戰時兵力,易於集中,而採共同動作之計畫,迄今卒未實行,且其東方艦隊,日計減少,是可知其政略之輕於東亞而重於歐西也。今復舉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略述如左:
自一八八五年緬甸全歸英領以來,乃於一八八八年以鴉片之戰,而割取館港,一八九○年由印度政廳與前清政府協定西岸山地方(印度東北境)為英領,一八九四年劃定中國緬甸境界及締結通商條約,且訂永昌騰越邊界外之隙地,歸於英國,及孟連江洪地方,不准讓與他國之約,一八九八年結長江沿岸一帶不准租借及讓與他國之約,同年並援俄國租借旅順之例,而乃租借威海衛,復藉口於防備香港,以租借九龍。一八九九年,英俄二國劃定在中國之勢力範圍,一九○七年,英俄協商承認我國在西藏為宗主之國,歷觀其所佔領所割讓所租借各地,雖多武力侵略,而論其性質,要皆不外乎經濟侵略為多也,迄於今日,其所持經濟侵略主義而益明,彼國政府常聲言對於中國不變政略,以保全中國之領土,是未始非其表明不用武力侵略之一證也。

(乙)俄國當今之政略及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

俄自亞歷山大一世以來,其以睥睨世界雄視全球,始則破猶太、逐韃靼、攻瑞典、滅波蘭、侵法蘭西、略土耳其,既則戰勝於西比利亞、中央亞細亞、高加索各地,彼以相傳之侵略主義,實有奮往無敵

--------------------------------------------------P.2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