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戰局影響於中國與列國之外交

內容來源:卷三十五 文錄
隸屬章節:文錄\甲﹑文錄\中華民國元年

版面原件: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第11頁〕

——中華民國元年登軍聲雜誌——

以的利波利之權利,而引起意土戰爭,以馬西頓亞之自治,而促進近東聯盟,積數百年來不陰不陽巴爾幹之疑問,將死未死土耳其之處分,而乃解決之於二十世紀開幕之時期,是乃世界之一大快事,亦一大幸福耳。
雖然其疑問,其處分,皆將由此入於解決之時期,其解決之手續,之真象,果為如何?未免令人重為躊躇也。使果恢復平和,維持現狀,關係各國,融和意見,戰勝四國,均沾利益,固為大幸,否則聯盟各軍,互相衝突,關係諸邦,惹起反感,不惟巴爾幹紛紜擾攘,終為干戈飛舞之場,即東亞和平,亦恐受影響而不能終保,關係於吾國更不知為何如也。
當意土講和之際,俄國嗾使巴爾幹諸國啟釁,以彼為巴爾幹戰爭之主動,固早知其事之難免,於是先其事之未發,協同英國,相繼干涉吾國蒙藏,條件是其急吞蒙古,然後併力西向,以為擴張巴爾幹勢力範圍計也。不料塞土開戰於意土講和之先,蒙古問題尚未?落,而巴爾幹戰鬥已難中止,於是又不能不注重巴爾幹以償其彼得大帝數百年相傳之蠻志,然俄國近年政略,專志東圖,不遑西顧,凡主要軍隊移紮極東,而其本部軍隊雖有三十軍之多,僅防範其國內,尚憂不足,何暇分兵南下乎?矧際此近東啟釁,又不能不急撤駐東軍隊,調回補助,然而其要求於吾國之條件,尚未答覆,彼乃不能不用其虛聲恫

--------------------------------------------------P.11--------------------------------------------------

嚇之慣術,以贊助蒙古獨立,而自為其蒙古問題之?落,及乎巴爾幹戰爭之時期愈深,而其責任愈重,決戰之時期愈近,而其關係愈切,迄今阿德利亞有陷落之報,則君士坦丁堡包圍之敵師,業已齊集,城下之盟,雖未實行,而其勢已成,奧塞二國於溪庫海港之爭,亦漸入於漩渦之中,而俄國聲威之隆衰,即由此而決,是其規畫東歐之局勢,正當旁午喫緊之際,東顧之志,拋棄殆盡,已不待言,彼其不顧吾國之抗議,置之不覆,是猶與吾國不答其要求之理由無異,顧前思後,量此度彼,不禁增記者無限之感慨也。
由此可知前之英俄,相繼要求於我者,不過英受俄國慫恿,被其一時之愚蒙而已,及乎巴爾幹戰爭啟端,英乃忽然自悟,聲明其對藏政策,不加干涉,且撤退駐藏英兵,歸還印度,而其對於巴爾幹之態度,甚為混沌,凡關係列強,終不能探得其意向之所在者,無非憤恨俄國之欺罔橫暴,觀其此後之動靜,以定應付之籌策耳。
蓋英防俄之南下,恐絕其印度之連絡者,已非一日,故太魯太之海峽,迄今猶依然封鎖,不使俄國自由出入於巴爾幹,是為其最明而易知者也。故英俄之感情,無論其如何融洽,而其天然之糾葛,萬難消滅,此所以三國協商之破綻,日見暴露,而難能維持也。日前英國議會,失敗於愛爾蘭自治案,世人不識,徒以為財政上一方面之關係,而不知其保守黨憤慨自由黨內閣壓迫土耳其擴張俄羅斯之勢力,而不加限制,乃欲取而自代,以貫澈其黨綱之目的,是亦英國民心對於俄國反響之一斑,即其對於巴爾幹之意向,亦不難窺察而知矣。

--------------------------------------------------P.12--------------------------------------------------

以上所論,不過英俄二國,由巴爾幹戰爭影響於吾國之一端,吾今進而略述巴爾幹戰爭與列國之關係,以推定吾國國際上之地位也。
歐洲列國,其對於巴爾幹之關係最切者,莫如俄奧,而英國亦不能作壁上之觀,於是法國為三國協商之主動,德國三國同盟之中心,亦皆不能袖手旁觀,以藐視一切也。觀近來之報章,以法國為土耳其處分案之首唱,巴克雷氏以同盟軍所佔領地域,認為政治上之變化,而殘存君士坦丁堡附近地域,屬於土耳其皇帝之主權等事,開催歐洲列國會議,要求巴爾幹諸國出席,不料為德奧意三國所反對,以致其提案立歸泡影。蓋法為俄之同盟,而其提議必為俄國所嗾使,固無待疑,俄國圖擴張巴爾幹勢力起見,故不能不扶植同盟軍諸國,以分割其所佔領之地域,而乃奧國擬併諾衛等州於賽魯衛亞,更擴張其領土於溪庫海岸之宿望,是其萬難承認法國之提議,乃理勢所必至,而無怪其然也。夫賽魯衛亞之地,本屬俄國之勢力範圍,而其蓄志併吞,已非伊朝夕矣。當奧國合併波海二州之際,惟恐妨害其賽魯衛亞之勢力,故極力反對,頓呈其兩國間險惡之現象,不幸為德國所干涉,而俄國卒歸蟄伏,致未爆裂。令則諾衛等州既為同盟軍所佔領,復得侵略亞魯伯亞,而溪庫海岸之港灣,不難一舉而得,是乃俄國當局者之意向,所早已發表者也。回憶其數年前斯拉夫線鐵道,要求土耳其政府之承認一案,即由尼西而橫斷馬西頓亞,延至溪庫海岸一港之路線,無非其為接續於羅馬尼亞,更連接其本國內地,以聯絡斯拉夫民族諸國之基礎也。
然而奧國以伏斯捻南端,由衛亞津而縱斷諾衛馬寨魯州,以連接美德祿槐之鐵道,通於塞絡尼克,

--------------------------------------------------P.13--------------------------------------------------

以直達意城海岸之計畫,已為牢不可破之計。況意國對於阿魯拔尼亞亦包藏野心,以其亞林臺西對岸阿魯拔尼亞之阿衛那港,經奧庫利湖畔而達莫那斯丹一線,敷設鐵道,通於塞絡尼克之志略,亦萬難排解,於此可見奧意二國利害關係之急切,不能不防俄國於賽魯衛亞之進路,此所以兩國態度,而出於示威運動也。
俄奧之現狀,已呈騎虎之勢,而兩國動員之消息,亦日有所聞,於此而當歐洲外交中心之英國,其意向果為如何?是又不能不再為提及,而一加研究也。夫英俄之關係,已如前所述,則其兩國之糾葛,萬難斷絕,而土耳其今日之處分,要不能不依英國之意向,為之進行。蓋英之於土耳其,為最有力之同情國也,當三十年前俄土戰爭之際,遜斯坦發諾條約,惹起英國之反對,故於柏林會議,遂得取還其歐洲領土之大半,是即今日俄國所提議分割於同盟軍佔領之大部分也。夫昔既保全土耳其之領土,為近東政策之根本方針,今斷不能輕視土耳其之處分,以贊成俄國之提議。況英國屬地之人民,如印度埃及之回教徒,常懷英國統治不快之念者,方利用此機為煽惑人民之舉,已於十月上旬乘巴爾幹之戰機,開催回教徒大會,通過猛烈之決議,以破除耶蘇教國撲滅回教國之陰謀,卒致巴葡利之教徒,與可拉根之教徒,發現其大示威運動,此中險象,實亦有不可測知也。故英於土耳其之處分,尤不能不慎重週慮也。由此觀之,英國之於土耳其,萬不能憑同盟軍之分割,以贊同俄法之意向,而反與奧意之傾向相吻合,是三國協商漸疏,而三國之同盟益堅,竊恐土耳其之處分,不惟為俄奧戰爭之導火線,而且為英俄衝突之引電機矣。

--------------------------------------------------P.14--------------------------------------------------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