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俄共世界革命的戰略及其戰爭方式的演變

內容來源:卷九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蘇俄在中國\第三編 俄共「和平共存」的第一目標及其最後的構想

    以上各編,已將俄共與我們中國「和平共存」的經歷,作簡明的敘述,並對中國和世界的反共鬥爭的成敗得失,作扼要的檢討。本編再對俄共的戰爭思想,及其世界革命的戰略和戰爭方式,加以分析。我們從這三十年的經歷中,看清了莫斯科世界革命的戰略及其戰爭方式的改變,影響我們中國的局勢;而中國局勢的改變,對於莫斯科的戰略和戰爭方式,更有其決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先就此點,略為說明。

  第一節 從列寧到斯大林

---------------------------------------------------P.240---------------------------------------------------

  我們要研究蘇俄戰略及其戰爭方式時,首先應該注意其俄國歷史上,對他們斯拉夫民族最深刻的一個傳統觀念,就是他們俄國有史以來,從沒有為其來自西方的敵人所征服,而卻被他東鄰的成吉斯汗後裔統治至二世紀以上(一二四一——一四八○年)。所以到了蘇俄時代,他對於東方這個歷史性的潛意識,乃就特別的濃厚而加以警戒,亦可以說,這是他布爾雪維克自列寧以來,對於東方赤化,比西方更為注重的原因之一。而且他今後第三次大戰的最後基地,亦建立在這亞洲心臟地區。故今日對於蘇俄問題,無論其為政治、經濟、社會、種族、生活、習慣、歷史、地理;特別是軍事戰略各種學術研究時,這一個歷史因素,是決不能予以忽視的一點。

  一九一七年十月俄國政變,使布爾雪維克取得政權。列寧最初認為必須西方工業國的社會革命成功,而後俄國蘇維埃政權纔可鞏固。所以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年之間,他屢次準備以武力援助德國共黨的暴動及匈牙利革命,都沒有成功。後來他派遣軍隊侵入波蘭,又招致悲慘的失敗,於是列寧對世界革命政策,乃轉向東方,而且更加積極的急進。

  遠在一九一三年,即中國的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列寧綜結馬克斯死後的世界革命運動的發展,說道:「在亞洲開闢了一個極偉大的世界風暴的新來源。……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和他們反過來影響歐洲的時代。」(注一)到了一九二○年八月,共產國際第二次大會中,列寧起草的決議,關於東方民族革命與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合作,說道:「與殖民地分離,及其國內的無產階級革命,將顛覆歐洲資本主義的體系。為使世界革命獲得其完全的成功,這兩種力量的合作是緊要的。」到了一九二三年三月,列

---------------------------------------------------P.241---------------------------------------------------

寧發表他最後的一篇文字,其中說道:「歸根到底,鬥爭的結局將取決於這個事實,即俄國、印度、中國等已成為世界人口的絕大多數,而正是這個世界人口的大多數,最近年來,也非常迅速的捲入下爭取自己的解放的鬥爭。」(注二)於是我們中國,在列寧這一急進的東方政策之下,乃成為其蘇俄第五縱隊——中共的滲透和顛覆的唯一對象。

  當時俄共世界革命戰略的目標,從西方轉移到東方的經過,最明確的說明,就是一九二六年二月,季諾維也夫對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特別會議的演說,其中說道:「最初我們對於中歐,也許過於重視,那就是我們屬望德國的時候。我們以為無產階級革命,在俄國之後,德國必將繼起。到了一九二五年共產國際全體會議,我們不能不注重英國,其時德國革命似較遼遠。現在有一個新的特出的重要因素出現了,就是中國的革命運動,打了許多驚奇的戰績。」(注三)季諾維也夫所指驚奇的戰績,自然就是我們國民革命當年的東征和北伐戰役。可是這個北伐戰役的勝利,不僅與他中共並無關係,而且他俄共始終是想要積極的阻止和破壞這個戰役的。

  斯大林取得了獨裁地位之後,對於列寧的戰爭方式,有兩點重要的改變。第一是列寧的對外政策是以蘇俄的力量支持各國共黨的「革命」;反之,斯大林的對外政策即是以各國共黨的「革命」,支持蘇俄的政權。為了蘇維埃政權乃至為了他個人的權力,雖犧牲其在某一國家的共黨,亦所不惜。中國的共黨,即曾經屢次做他蘇俄和斯大林個人權力之爭的犧牲品。(注四)

  第二是斯大林比列寧更著重東方。且自一九二八年以後,他對其國內實行五年計劃,對西方展開其

---------------------------------------------------P.242---------------------------------------------------

和平攻勢,而對中國則指使中共採取蘇維埃路線,企圖以武裝暴動,推翻國民政府。(注五)蘇俄西守東進的政策,可以說是在斯大林的手上形成和發展的。

  (注一)列寧全集第十八冊,第五四六頁。

  (注二)列寧的「寧可少些,但要好些」。

  (注三)德林「俄國在亞洲之興起」,第二○一頁引用。

  (注四)本書第一編第二章第十五節,第九三八至九四一頁;第三章第二節,第九四四頁至九四五頁。

  (注五)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二節,第九四四至九四五頁;第三節,第九四五至九四八頁;第四節,第九四八至九五○頁。

  第二節 斯大林的歷次轉變

  從列寧到斯大林指導下的共產國際和俄共,對於戰爭問題,常在其各種會議,加以分析,作成決議。一九二八年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所決定的共產國際綱領及其決議案,把世界上的戰爭分為三類,並對各種戰爭中,各國共黨的任務,有詳明的規定。

  (一)「帝國主義國家相互間的戰爭」,即蘇俄以外的列強之間的戰爭。蘇俄對於這種戰爭。不去參戰,同時各作戰國的共黨,應以反戰運動,轉變其戰爭為革命。

  (二)「反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即歐洲列強在亞洲或其它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列強的戰爭。各地共黨應支持這種反帝戰爭,再進而轉變其民族戰爭為階級戰爭。

  (三)「資本主義的反革命,對無產階級革命,及建設社會主義的國家的戰爭」,即蘇俄以外的國家

---------------------------------------------------P.243---------------------------------------------------


對蘇俄的戰爭。各國共黨應以反戰運動,破壞各作戰國的動員作戰工作,並進而煽起其親蘇的革命。

  綜合的說,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所表現的斯大林對國際戰爭的方針,就是只有戰爭纔是達到共產黨的世界革命和世界專政的道路。

  但是到了一九三五年,蘇俄對西方的和平攻勢,雖擴大了英法與德國的矛盾,而其對中國的武裝暴動政策卻全歸失敗。於是斯大林召開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採取「統一戰線」的戰略。(注一)這次大會並不是從根本上改變六次大會的戰爭思想,只是把「統一戰線」作為國際共黨主要的戰爭方式來運用。而其運用「統一戰線」的目的,不是為了世界和平,而是促成世界戰爭。

  列寧說:「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們說,戰爭——一連串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注二)斯大林亦相信「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他相信戰爭一旦爆發,蘇俄必將被迫參戰,但是「蘇俄必須最後參戰」。一九三九年,他與德國訂定互助協定,促成歐洲戰爭;一九四一年又與日本訂立中立協議,促成日本南進。(注三)及至一九四三——一九四五年之間,蘇俄復乘大戰的發展而尚未結束之前,在德黑蘭與雅爾塔會議中,先擊敗其同盟的民主國家,而伸張其戰後世界的戰略陰謀,(注四)造成戰後東歐及東亞今日這樣險惡的局勢。

  (注一)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六節,第九五一至九五二頁。

  (注二)列寧全集第二十六冊,第一二頁。

  (注三)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十五節,第九七○至九七一頁。

---------------------------------------------------P.244---------------------------------------------------

  (注四)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二十八節,第九九二至九九四頁;及第一編第四章第五節,第一○○八至一○一○頁。

  第三節 從馬林可夫到赫魯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俄向歐洲與亞洲的侵略暴行,控制了東歐諸國,強佔了東德。劫掠了中國的外蒙、新疆和東北,分裂了韓國,並指使中共匪黨把整個中國大陸關進鐵幕。於是世界反侵略的國家乃訂立北大西洋公約、太平洋集體安全系統,以及已格達公約,結成反侵略陣線,來保障世界的和平。這一強大的壓力,迫使莫斯科不能不改變其戰爭方式。早在一九五二年十月,俄共第十九次黨大會,斯大林已提出「和平共存」的口號。此後三年來,莫斯科的政權由馬林可夫轉入赫魯曉夫之手,而其

  對自由世界的和平運動及中立戰術,仍繼續發展。今年二月,赫魯曉夫乃向俄共第二十次黨大會提出其戰略計劃及戰爭方式。

  在形式上,赫魯曉夫是改變了斯大林主義,斯大林相信世界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認定世界戰爭是到達共產黨統制世界的道路。反之,赫魯曉夫以為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並且他提出一個口號就是「阻止戰爭」。但在實質上,赫魯曉夫這次「和平共存」的統一戰線和中立戰術,不過是一九三五年以後,斯大林的「統一戰線」和中立戰術的歷史的重演,而以破壞自由世界反侵略陣線為目標。而且馬林可夫與赫魯曉夫的「和平共存」的口號,雖然是相同的,但就其實際的戰爭方式來說,馬林可夫階段的戰略還

  是防禦性的,而到赫魯曉夫卻轉變為積極的攻擊了。換句話說,在馬林可夫的階段,莫斯科的「和平運〔

---------------------------------------------------P.245---------------------------------------------------

動」還是企圖阻止巴黎協議的成立,太平洋安全系統的結成,和中東聯防的進展。而今日赫魯曉夫的「和平共存」,則針對著這世界反侵略陣線而實施其戰略的攻擊,更要積極加以破壞了。

  第四節 俄共戰爭方式轉變的樞紐

  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之間,列寧和托洛斯基等國際派的視線,正集中於中歐革命的時候,斯大林乃發表其「不要忘記東方」的論文,其中指出,只有在東方,「纔能打破歐洲所鑄造而束縛整個世界的帝國主義的鎖煉」。(注)到了斯大林專政之後,他集中其侵略的鋒刃於我們中國,但是他同時亦並沒有忘記西方。在俄共的長期侵略日程上,中國是其「和平共存」的第一目標;到了俄共自以為他控制了中國四億五千萬人口,從此可在東方九億人口之中,製造「大風暴」,反過來影響歐洲的時候,他就轉換其侵略鋒刃,指向西方了。我們從這一點上亦可看出俄共的世界戰略及其戰爭方式之演變,是以我們中國局勢的轉移為其樞紐的。

  (注)斯大林全集第四冊第一七一頁。

  第五節 中國反共鬥爭在國際上不能擊破俄共「和平共存」陰謀的原因

  我們中國首當蘇俄侵略之沖,也就首先站在世界反共鬥爭的前線。我們中國過去在這反共鬥爭中,所以不能擊破俄共「和平共存」的政治戰術,而反遭受了挫敗的原因,其與國際政治有關的,至少有下

---------------------------------------------------P.246---------------------------------------------------

列二點:

  一、我們本身缺乏反共鬥爭的經驗,世界亦沒有這樣反共鬥爭的先例。三十年來,我們每一次與蘇俄及中共接觸乃至商談,每次與俄共及中共決裂乃至作戰,都是一步一步的探索和研討。有時我們不知其為俄共的陷阱,而冒然失腳;也有時我們明知其為共黨的陰謀,而依然中計。因為反共鬥爭必須是全面動員,總體作戰。縱令我們政府,看清了蘇俄的侵略企圖,揭開了共匪的猙獰面目,如不能得到國民的支持,和國際的諒解,就算我們的反共政策和方法是正確的,而其結果仍然是一場失敗。

  二、國際社會亦沒有經歷過這樣一個大陰謀的外交先例。所以當時並沒有人能瞭解蘇俄真是懷抱著這樣統制整個世界的侵略野心;更料不到我們中國反共鬥爭的失敗,對於世界和平與人類自由,竟發生了這樣重大的影響。因此,第二次大戰之後,太平洋各國,面對著蘇俄侵略的陰謀,雖在客觀上實際利害相同,但在主觀上彼此缺乏互信,甚至只信其敵人的謊謬宣傳,而漠視其友邦被侵略的事實真相,其結果國際對華政策,與中國反共政策,發生了矛盾,乃給予俄共和中共以挑撥分化,各個擊破的機會,

  這也是我們中國反共鬥爭失敗的最大原因之一。

  第六節 西方與蘇俄在亞洲勢力消長的轉變及其影響

  中國反共鬥爭一經失敗,大陸關進共產帝國的鐵幕之後,除了我們國家和人民的本身慘遭空前浩劫的直接影響之外,而其對於國際上所發生的影響之大,亦是無法估計,而且這一惡劣的影響,正在不斷

---------------------------------------------------P.247---------------------------------------------------


的繼續發展之中。

  一、國際共產主義的發展,因我大陸的淪陷,而突飛猛進,尤其亞洲各國共黨之梟張,幾乎有不可向邇之勢。所以到了今日,赫魯曉夫且自誇其共產主義已超越國界而成為世界體繫了。

  二、蘇俄在東方的聲勢與威望,提高到百尺竿頭。除了各國共黨之外,一般非共國家亦認為其只要親俄媚共,即可保持其共存安全,而且認為蘇俄援助東方各國,是有誠意而足以信賴的。於是蘇俄所稱為東方這一枝「廣大的後備軍」,乃就轉變為其在亞洲反抗西方殖民地主義的先鋒隊了。

  三、西方國家在亞洲的信譽與地位,在亞洲人民心目之中,正與蘇俄成為一個互相對照的反比例。這就是西方國家在亞洲的聲勢,因中國大陸的淪陷,隨之一落千丈。這一個亞洲反共的力量之中國政府,遭受了打擊,使國際形勢突然轉變,不僅為蘇俄與西方國家在亞洲勢力的消長與成敗的唯一關鍵,而且亦是世界安危與人類禍福的一個轉折點。真不知這一形勢,究竟如何能再爭取回來,以挽救今後世界人類無窮的浩劫!

  第七節 蘇俄與共產集團內部的矛盾及其不可克服的弱點

  今日俄共帶領?中共,向東南亞和中東這廣大地區急進,一面繼續進行其戰爭準備和戰爭威脅,一面施展其「和平共存」與中立主義的政治戰術。於是赫魯曉夫就向自由世界炫耀他所控制的廣大空間和多數人口的力量,並且誇大其和平攻勢與中立戰術的效力。他說道:「結果,在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包括

---------------------------------------------------P.248---------------------------------------------------

歐洲和亞洲,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國家的廣大和平區域。這個地區所包括的廣大區域內,居住著將近十五億居民,即佔全球人口的多數。」這就是他自以為現在是他準備其最後決戰而實現他對於自由世界「和平共存」的最後構想的時候就快要到了。

  但是我相信今日世界反共鬥爭已有其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歷史教訓。中國三十年反共鬥爭的整個過程,尤其值得我們重加分析和檢討,縱令俄共「和平共存」的詐術和中立主義的騙局,今日還能施逞於一時,只要自由世界尤其是我亞洲各國愛好自由的人士能夠認識這些事實,且能體認我們中國這個痛苦的經驗,並能同心協力,粉碎他俄共「和平共存」的口號之下所發現的國際陰謀和狡詐的政治戰術,這就是他蘇俄集團侵略主義失敗的起點。

  並且我們對於今日赫魯曉夫強調的「和平共存」及其「阻止戰爭」這種論調,以及其所施展的清算斯大林和取消共產國際情報局等魔術,相互參證,更可以看出他俄共現階段在其國內和國際策略上,幾個不可克服的重大弱點及其因果所在:

  第一、國際如無突變的原因發生,那蘇俄在最近期間即在其第六個五年計劃之中,至少在這三年內,他最後決戰性的軍事準備尚未完成,他不可能會主動的向世界發動大戰,如果他被動的作戰,那是必敗無疑的。所以他要強調其「阻止戰爭」,和取消共產國際情報局,企圖眩惑國際觀聽,使西方國家誤信其停止侵略行為,且使亞非國家墮入其中立主義的圈套。

  第二、他蘇俄本國人民,對於其共產政權暴力壓迫,與對斯大林魔王二十餘年的積憤,無法平熄,

---------------------------------------------------P.249---------------------------------------------------

尤其是赫魯曉夫在所謂「集體領導」的政治上,不可克服的矛盾,無法統一,更不能像斯大林時代之能切實統制,因而無論其在政治、經濟、社會、民族、軍隊、思想,甚至在其黨務上,矛盾太多,所以他不能不清算斯大林,期洩人民憤恨,更不能不強調和平,以安定其社會人心。如其對外一有戰爭,則其內部必將引起叛變,且有整個崩潰的可能。

  第三、今日蘇俄對其附庸各國之組織,更不能如斯大林時代之控制有效。而其附庸各國對於蘇俄帝國主義之暴戾專橫,及其內心之恐怖怨恨,隨時有爆發之可能。無論其在東德、波蘭、捷克、匈、保與中共等附庸,已經是破綻百出。因此亦不能不清算斯大林和解散情報局的組織,更不能不遷就狄托,接受其意見,來變換其統制方法,使附庸各國的共黨,以其所謂「獨立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新路線」欺哄一般民眾,緩和其分裂的情緒,以彌縫其內哄的裂痕。他在如此情勢之下,若其對鐵幕之外再引起戰爭,則不待其附庸各國的傀儡對蘇俄之背叛,而其各國內部人民反共抗俄的革命,必乘機蜂起。如此則他即欲維持其共產集團的現狀而不崩潰,亦不可得了。

  只舉以上三點,亦就可以斷定俄共在現階段內,不僅不敢發動世界大戰,而且不能在其國外參加任何足以引起大戰的局部戰爭,這就是他提出「阻止戰爭」與「和平共存」的口號的用意所在。

  第八節 自由世界今後成敗的關鍵——對共產集團應該特別警覺的兩點

  蘇俄及其共產集團內部,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已如上所述。但是自由世界的反共人士,必須特

---------------------------------------------------P.250---------------------------------------------------

別警惕的。

  第一、國際共產黨的內哄和分裂,雖可削弱其對鐵幕以內的控制,及其對鐵幕以外的鬥爭力量,使其不能不改變其對內的控制方法和對外鬥爭的方式,以延長其征服和統治世界計劃的時間表,但他們決不因此而革除其階級性和國際性的共黨本質,亦決不會改變他們的世界革命和消滅資本主義的共同目標。換句話說,儘管國際共黨的內部進行?權力鬥爭,而其對於一般民眾及其敵人「資產階級」,是必須合力壓制和摧毀的;儘管他們鐵幕的內部發生了利害衝突及其如何自相矛盾,而其對於自由世界及非共國家,仍然要共同行動來脅制和欺壓的。今日假定共產附庸各國,一旦都背叛莫斯科而脫離其領導的時候,那我以為其共產集團必會有另一個領導中心產生,不過其領導的名稱或變更其一個新的方式而已。須知唯物辯證法的「矛盾的統一律」,是共產集團的唯一基本思想方法;以仇恨發展鬥爭,以鬥爭製造暴力,為其生存的社會根據;而以暴力控制群眾,以群眾供其奴役,為其共同的政治目的。所以共產集團的鐵則,是無鬥爭即無生存,並從鬥爭中獲得其統一。我們切不可忽略他們這一個傳統的本能,及其永不改變的本質,這樣對共產集團行動的判斷,方能免於錯誤。自由世界的反共人士或以為其俄共附庸國家的叛變,將為人類帶來自由,為世界帶來和平,因之認為共產集團的內哄,即可消除他俄共侵略的野心,這一判斷亦可以說是絕對錯誤的。須知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狄托叛變脫離了莫斯科,而俄共就在其明年(民國三十八年)侵佔了中國大陸,擴張其比南斯拉夫的面積與人口大過數十倍之多的領域,這豈不是他一方面雖失了一個南斯拉夫,而在其它方面,反得了幾十個南斯拉夫麼?這一個事

---------------------------------------------------P.251---------------------------------------------------


實,希望自由世界勿再健忘才好。

  第二、國際共黨只圖利用敵人,而決不為敵人所利用。無論他共黨內部發生何種鬥爭,亦無論其對外遭受何種困難,任何國家或個人,若要乘機利用他,其結果必將為他所利用。我們應該一讀斯大林的「列寧主義文選」中所說的一段話:「在我們的工作上,我們不能跟?任何人的音調來跳舞。尤其不能讓自己受反對者關於我們的話來指導我們。我們必須走我們自己的道路,掃除那反對者欺騙的企圖,和我們自己中間某些布爾雪維克使其自己成為反對者挑撥的犧牲的諸般錯誤」。(注)所以今日,無論共產集團內以及其國際共產黨的矛盾和內哄是怎樣的發展和表面化,應知共產黨人畢竟是共產黨人。尤其是各國共黨領袖,他們就是死了的骨灰,亦不會變成民主主義或民族革命者。他們內部鬥爭,無論誰勝誰敗,孰得孰失,而只是一種換湯不棋藥的人事交替,歸根到底,仍是共產黨徒一丘之貉,這樣從一手移轉於他手的結果,決不會減少其對自由世界侵略的危險,亦不會改變其征服世界、奴役人類的目標。須知南斯拉夫的狄托,脫離了莫斯科至今已有八年之久,而其南斯拉夫的人民,並沒有脫離其共黨奴役的統治,亦沒有得到任何的自由,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史例。所以只要俄國布爾雪維克的政權存在一天,或其附庸各國的共產政權存在一天,那不僅對於其人民自由,毫無關係,而且他共產國家之間,決不能脫離其共同依存關係,何況俄共更有其歷史和地理的憑借,以及其辯證方法來變相的控制他們。

  因之自由世界如不能及時利用其分裂和內哄的時機,以援助其鐵幕內反共人民的革命,來推翻共產制度,而等待他們共產黨內部自動崩潰,那無異是緣木求魚,到了最後,仍是徒供國際共黨來施展其統

---------------------------------------------------P.252---------------------------------------------------

一戰線和中立戰術,乃至推行其反戰運動的機會。其結果,真正因此而分化者,必為民主集團的自身,而不是共產集團。須知共產主義及其共產組織,如在一國之內,有其合法的政黨地位,則這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絕無安全之望;若在世界之上有其一個共產國家存在,則世界必無和平之日,而人類亦無自由的保障。所以自由世界的反共人士,對於共產集團的崩潰,如持等待政策,必將對世界人類的前途,鑄成大錯。

  我以為自由世界今日只有針對俄共內在的危機,看準其內哄分化的各種矛盾因素,採取積極政策,使其鐵幕內外的反共人民,互相策應而匯合為一個反共主流,以促成蘇俄本國反共革命,扶助其人民,真正獲得解放與自由。如此,不惟可以阻止蘇俄向自由世界挑戰,而且更可促進共產集團內部徹底崩潰,杜絕蘇俄征服世界的野心,消弭世界大戰的禍根,以確保世界永久和平。這實在是民主集團使蘇俄不戰而屈的良機,不可輕易錯過。

  如自由世界反共人士研究俄共的情勢,果能以其斯大林死後三年來所導演的「和平共存」、「阻止戰爭」,和清算斯大林、解散情報局等技藝,以及其附庸各國所發生的罷工暴動、反共抗俄各種事實,和他蘇俄內部各處變亂與各種矛盾作整個的檢討,綜合其中之激劇變化,內崩外潰的跡象,就可證明他若非自惑其岌岌可危,無法維繫的事實存在,則他決不出此鞭屍暴惡、謝罪乞憐等各種非人所為大獸行。如果反共人士猶以為此僅是俄共歷來所施展的一套欺世騙人的同樣幻術,而忽視其共產鐵幕內在的危機,則此種錯誤的判斷,必將招致養廱貽患,又為俄共來造成其坐大反噬,從容統制世界的後果。

---------------------------------------------------P.253---------------------------------------------------

  (注)斯大林「列寧主義文選」第七六頁。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