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由世界反共戰爭中的幾個基本觀念問題

內容來源:卷九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蘇俄在中國\第二編 反共鬥爭成敗得失的檢討

  第一節 戰爭目標與戰爭型態

  我們首先檢討侵略者與反侵略者的戰爭目標。克勞塞維茨以為戰爭規模及其努力的大小,乃決定於戰爭的目標,即戰爭之政治目的。克氏以為在戰爭的相互作用來說,雙方所用的力量,作戰的規模,以

 ---------------------------------------------------P.211---------------------------------------------------

及其所追求的戰果,應該是猛烈無比的競爭,沒有限界的。但在現實戰爭中,由於政治目的之不同,而戰爭亦即有各種範圍和程度。有些戰爭不過是對敵人的威脅或示威,而促使其談判。有些戰爭不過是要佔領敵人的一部分領土,而迫使其接受某種條件。這種戰爭,都是有限戰爭。反之,如果戰爭具有強大的政治目的,例如佔領敵人全部領土,或迫使敵人無條件投降,則其戰爭即可呈現絕對戰爭或無限戰爭的狀態。(注)

  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軸心國作戰的政治目的,在瓜分世界,而其戰爭即為絕對性的無限戰爭。同盟國的戰爭目標,是要求軸心國「無條件投降」,而其戰爭亦為一種無限戰爭。

  但在同盟國之中,民主國家與蘇俄雖並肩作戰,而其戰爭目標,卻各有不同。當時盟軍最高統帥美國故羅斯福總統所抱的戰爭目標,乃是一個世界永久和平的理想,而聯合國組織及其憲章,就是他實現這一理想的具體方案,我中華民國政府竭力贊助這個方案,而且是聯合國組織草案的起草國之一,也是聯合國組織發起國之一。直至今日,我中華民國始終是基於正義的原則而為聯合國忠實的支持者。

  但是蘇俄的戰爭目標,卻是一個無限戰爭的現實性的計劃。他對西方,要分裂復國,併吞東歐;對東方要毀滅日本,來打開他東侵太平洋的窗戶,並且併吞中國,來實現其從北平經加爾各答,向歐洲迂迴的野心。從德黑蘭會議到雅爾塔會議,都是他為了戰後的世界戰略而奮鬥的外交戰場。不料在這外交戰場上,同盟國的戰後理想方案,乃為蘇俄的戰後擴張侵略計劃所擊敗。

  一九四五年四月和八月,德國與日本皆無條件的相繼投降,一般同盟國皆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勝

---------------------------------------------------P.212---------------------------------------------------

利了,民主國家的無限戰爭也就結束了。但是,同盟國的勝利,祇是軍事的勝利,而同盟國的戰爭目標,卻被蘇俄雅爾塔密約所毀滅,致使這一軍事的勝利,同時就是政治的失敗。而第二次大戰也就沒有真正結束。民主國家的原子武器雖然提早了日本的投降,卻沒有挽救其政治的失敗,更不能阻止蘇俄的侵略野心。於是蘇俄在大戰中所製造的逆流,到了戰後,乃就發展為其對自由世界的無限戰爭,而長期的延續下去。

  納粹法西斯主義與布爾雪維克兩者同在第一次大戰末期以後發展,亦同為極權侵略主義,同為民主政治的仇敵。納粹主義者的戰爭思想就是對其國內組成極權政府,來對世界進行其總體戰。他對敵國施展其閃擊戰以前,亦要先用神經戰使其敵人陷入心理矛盾,政策動搖的狀態。他就敵國進行其武力戰之時,更要指使其第五縱隊,製造其奎士林式的傀儡政權,且大肆宣傳其建立世界的「新秩序」。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對歐洲是這樣做,近衛和東條對亞洲也是這樣做。他們這一戰法是與俄共相同的。但是俄共與納粹主義政治作戰的戰術,卻有其大不相同的處所。第一、納粹主義採取民族鬥爭的方式,反之,俄共採取階級鬥爭的方式。納粹主義的民族優越感,表現為一個民族對其他民族的壓制與征服;反之,俄共的大斯拉夫主義,則標榜其所謂「無產階級專政」,於是俄共乃以控制世界各國共產黨為工具,來統治整個世界。第二、納粹主義直接攻擊民主政治,而煽動民主國家之內的反民主的運動,來破壞民主國家的組織。反之,俄共則在民主國家之內,利用「民主與自由」,使民主政治陷於混亂與癱瘓的狀態。第三、納粹主義使用其本國軍隊直接作戰,侵入敵國。反之,俄共並不使用其本國軍隊直接作戰,而指

---------------------------------------------------P.213---------------------------------------------------

使其第五縱隊,煽動敵國內部的階級戰爭,或挑起民主集團內的利害衝突,相互鬥爭,特別煽動其東方民族對西方舊殖民地主義的民族戰爭,使其替俄共間接作戰。俄共的侵略戰爭有了這三個特點,所以民主集團如以其對抗軸心國坐待錯誤的心理來對抗共產集團自鑄錯誤,那必將招致不能自拔的錯誤。

  過去軸心國的侵略無止境,今日俄共的侵略更是無止境的。但是過去軸心國以其軍隊直接作戰,而侵犯民主國家所不能放棄的盟邦,或襲擊民主國家的領土,民主國家乃起而應戰。於是希特勒終於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而招致最後的失敗。今日俄共決不願重蹈納粹主義的覆轍。他並不使用其本國軍隊直接侵入敵國或其敵國的任何盟邦,而採用其迂迴戰略與間接作戰,就是一面利用其政治戰術與和平攻勢來麻醉其敵國,而一面又利用中立主義,來瓦解自由世界反侵略的盟約,同時指使其第五縱隊即各國共產黨,在中立主義國家及其敵國和他的與國之內,製造其「和平轉變」。所以俄共決不像納粹那樣,先使用其本國軍隊,直接襲擊其敵國或任何民主國家的領土,而是施展其和平攻勢與中立戰術,從其外部來孤立他,從其內部來癱瘓他,到了最後俄共使用其本國軍隊,對民主國家實行奇襲之時,這個國家已經在政治與心理戰場上完全失敗,而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或某一種武器所能挽回的了。所以民主集團等待俄共的軍事襲擊,再施行報復,是與其等待共產集團的內部自動崩潰,來求取和平,一樣不能阻止俄共的侵略,保障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所以我在本章中,要對共產集團無限戰爭的特點,以及民主集團應該採取的對策,加以研討。

  (注)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第八篇,第六章,第九○至九六頁。

---------------------------------------------------P.21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