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學生之責任與必要的修養

內容來源:卷十三  演講

隸屬章節: 演講\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出席

     陸軍大學十一期畢業十四期開學典禮講——

要旨
 一、陸大學生應負建立現代國軍、救亡復興之最大責任。
 二、精神之修養,為成功立業之根本基礎。
 三、「精一執中」,「存誠慎獨」,為進德修業之基點。
 四、「有恆」與「準備」,為成功一切事業之要訣。
 五、今後應誠心努力,訓練部下,使能人盡其才。
 六、注重研究政治經濟及哲學(須以學庸為本)養成文武全才。
 七、希望諸生自強不息,盡忠職責,以期完成革命使命!
本文
 今天本校舉行第十一期學員畢業和第十四期學員開學的典禮。在第十一期學員修業期間,本校長只在開學的時候來校一次,以後因為種種事情,沒有時間常來學校親自訓導各位,因此平時有很多話想要和各位講的都沒有講,今天各位就要畢業了,自己平時沒有盡到校長的責任,覺得非常抱歉!不過好在有教育長和各位教職員在學校共同負責,都已盡心竭力來教育各位,各位在品德和學業各方面,都已具備相當的修養。這是本校長所引為欣慰的一件事。
 本校長在前次開學時對各位所說的話,都是我們進德修業和革命救國的要道,想必大家都已深切的

---------------------------------------------------P.564---------------------------------------------------

體認了。今天再特別略為提一遍,使大家更能深切注意,身體力行,以盡到各人的責任。
 各位要曉得:你們今天是在陸大畢業,非在普通軍官學校畢業可比。各位在陸大畢業以後,就要到高級指揮部充任幕僚,或到部隊裏充當高級指揮官或高級幕僚,雖然在職務性質上或許不同,然而都是負指揮部隊的責任,至少總有幾千以至幾萬以上的人要由我們指揮。也就是說:有幾千以至幾萬以上的人的生命,全在我們的掌握中。如果我們稍有一點疏忽懈怠或是學識能力不及因而不能盡職的時候,隨時便可以使我們自己和在我們指揮之下一般官兵的生命冤枉犧牲,因而使國家民族增加莫大的危險。反之,如果我們能夠謹慎努力,克盡厥職,節制有方,指揮若定,有了這樣幾千以至幾萬以上的部隊,便可以發揮莫大的力量,在任何艱險困頓之中,能夠作中流砥柱,力挽狂瀾,不僅可以使我們所指揮的全體官兵都能成功事業,而且可以使整個國家民族轉危為安,轉弱為強!所以各位畢業以後,時時刻刻要記得所負責任之重大;我們革命軍人,負有救國救民的使命,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盛衰,責任完全在我們軍人,尤其是一般高級指揮官或幕僚的肩上!各位既負了這樣重大的責任,以後到部隊裏去,無論是做團,旅,師長,甚至軍長,或是充當參謀參謀長,便應該切實努力去盡到自己的職務。最要緊的是對於全體部屬,要以身作則,盡心盡力的負起訓練指導的責任。務將所在部隊或機關裏過去所有一切腐敗思想和惡劣習氣,滌蕩淨盡,使不成材的人能夠成材,壞的部隊變成好的部隊,好的更加要好。如此,才可以造成現代的國軍,發生偉大的力量,達成救國救民的任務。這就是我們陸大今天一般畢業學員所應負的重大使命。

---------------------------------------------------P.565---------------------------------------------------

     各位的責任,既如此重大,亦無可旁貸,所以我們今天畢業,並不是領了一張文憑,做了一個大學畢業生而已,一定要從今以後,切實擔負這個責任。怎樣才可以擔負這個責任呢?當然學術的準備非常要緊。以後我們不僅在學校裏所學得的一切學術不好稍有荒廢,而且格外要以「自強不息」「日新又新」的精神,繼續用功研究,才能不斷的精進學術;能不斷的精進,然後可以使事業成功!而且一天天更加偉大!
 學問技術,對於事業固然關係重要,但是從根本上說起來,我們要做成功一個人,要做成功一番事業,最緊要的基礎,還是在乎精神的修養;如果精神的修養不夠,縱然有怎樣好的學問技術和能力,也不會成功事業。所謂精神的修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於「一」。「一」者「專靜純一」,「惟精惟一」之謂也。古人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所有一切學問技術,要運用到各種事物上而能曲盡其微妙,發揮其最大效能,完全在乎此心之靈明機妙。如果心志不專,精神不聚,神氣不定,則思慮不精,見理不明,運用不靈,處事不當,結果未有不失敗的。所以必須心志專一,然後神凝氣定,慮遠思深,然後知幾見微,肆應如意。所以大學上說:「定而后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古人又說:「精神散,無微勿敗;精神聚,無鉅弗成」。所謂精神也可說就是心,心神主一則靜,靜則生明,這是一定的道理。由此可知:我們無論在學校求學,或在部隊裏做軍官或幕僚,如果沒有這種修養,任何學術和事情,都不會學得好,做得好。反之,如果能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來求學術,沒有學不好的;出了學校,來運用我們精進無已的學術做事情,也沒有做不好的。

---------------------------------------------------P.566---------------------------------------------------

不過這樣「存乎一心」的工夫,不是在操場上或講堂上可以一朝一夕隨便學得到的,完全要我們在平時能夠長期不斷的體認與修養,才能成功。
 其次,再要從哲學上講一講求「一」的方法。書經上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就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公正無私,至誠惟一的意思。其形而上的意義,即指宇宙真理之總體,形而下的意義,即指人生活動之基準,即古人所謂「中庸之道」。這個「中」字的道理,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發明,實為中華民族哲學思想的正統。中庸上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因為能守道執中,則所表現的自然和平,對人對事所取的態度和方法,自然為王道,而使宇宙一切事物能夠得到和諧,正常,持續和美滿的發展,不致稍有偏倚,一刻間斷。亦必須「執中」,然後能「精一」,能「精一」然後能「至誠」,能「自強不息」,能「明燭萬物」而完成修齊治平的事業。這個由「精一執中」而明誠相彰以開物成務的道理,中庸上說得最明白,所謂: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

---------------------------------------------------P.567---------------------------------------------------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