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精神教育釋要

方足以達到目的。我們既然有了三民主義,便有中心的信仰,在中心信仰之下,必能共同一致鼓舞最大的智仁之勇。
    軍人之勇,如何才能發生出來呢? 總理說:「軍人之勇,一長技能,二明生死。」所謂技能,總理又分為五種:第一、「命中」:何謂能命中?軍隊之有無戰鬥力,完全以能殺敵與否為斷,故命中為第一要件。但以命中論,即外國軍隊亦未必擅長。此次歐戰發生,每日中所用子彈,實不知為幾萬萬也。其在激烈戰鬥時,每日所用有至數十萬萬者,然以其效力計之,則非萬彈以上,不能中一人也。如果我們瞄準準確,射擊很能命中,那麼我們就可以百發百中,彈無虛發,自然就有作戰的把握;有了把握,自然就有勇氣,不為敵人所威脅了。尤其是因為外國的科學進步,工業發達,兵器子彈充足,他們可以隨便消費;而我們則不然,科學落後,經濟衰敗,兵器子彈,非常缺乏,我們軍人格外不要浪費一顆子彈,務使每一彈發出去,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對於技能的熟練,就特別要緊。我們雖然科學不如人,器械沒有人的精良,但是如果我們技能練得很好,我們的步槍,就可以打敗敵人的砲兵,我們的刀棍,就可以打敗敵人的步兵。我曾經有兩句話,傳授一般學生和部下,就是說「精良的兵器,不如嫻熟的技能」。這句話怎樣講呢?因為大砲飛機的破壞力,固然很厲害,但是如果射不準確,或是投彈不得法,還是沒有效果,任他整千整萬的射擊或爆炸,都不能打死我們,雖有大砲飛機也等於沒有。反過來說,若是我們的槍,瞄準射擊練得很精確,反而可以特別發揚火力,打死敵人,就是大刀長棒,如果操得很靈活,自然也比不能命中的槍,還有用得多。所以我們有五顆子彈,便可以打死五個敵人,

--------------------------------------------------P.507--------------------------------------------------

有一萬顆便可以打死一萬個敵人,敵人儘管來,我們儘管打,敵人的數目,總多不過我們的子彈的數目!所以只要我們有嫻熟的技能,並不定要最新最良的武器。只要有步槍刀棒,也自然勇氣百倍,那裏會害怕呢?因此精練射擊,熟習武藝,是軍人養勇的第一要件。第二、「隱伏」:「何謂隱伏?即避彈方法。但此種避彈,非如義和團之用符咒,乃繫利用地形,為人身之屏蔽。余在安南時,常以此詢諸一般游勇,彼云:『人立地上靶子頗大,敵人一望即知,故須藉地形以為埋伏之所,或藏在石頭後,僅露其首,使靶子縮小,敵人無標的可尋,我則從容窺探其舉動。即在子彈如雨之際,尤宜深自閉藏,無庸驚竄,因此時前後左右,必無敵人蹤跡也。』游勇之所述者如此,彼蓋得諸經驗,而與操典中所謂利用地形或地物者,卻相暗合,故隱伏亦為技能之一。」隱伏之法,即現在我們軍隊中所教利用地形地物的方法。這是減小自己犧牲,發揚自己火力的最重要的一種技能。第三、「耐勞」:「何謂能耐勞?此與隱伏相關聯者。我亦常聞諸游勇。彼謂:『隱伏秘訣,只是不動二字,至少須能耐十二小時之勞,直至夜深始可潛行,因子彈之速力異常快捷,人雖有追風之絕足,必不能過於子彈,如一行動,易為所中,不如耐心隱伏,較為安全也。』」此尚有實例可證,前此黃克強在欽廉起事時,有一次僅剩四人,逃在山中,敵之圍攻者,約六百人;然彼實不知僅有四人也,來攻時皆用三十人為前鋒,而此四人者,如何抵禦?據其事後所述,「敵人未來時,則隱伏不動,俟彼來襲,近在五十步左右,始行開槍,每開一排,必死敵二三人,連開三四排,敵人之死者十餘人,卒以脫險。此一役也,即全在有命中隱伏與耐勞之技能,否則以四人敵六百人,寧有幸耶?」我們軍人的本事,完全在於克復困難。如果沒有克復困難的本

--------------------------------------------------P.508--------------------------------------------------

事,便沒有戰鬥力。我常常和一般官兵講:我們和敵人打戰,就是打時間。誰能迅赴事機,先發制人,誰能忍苦耐勞,支持到最後五分鐘,就是誰勝。還有,我們軍人要能勝過敵人,就先要鬥爭過自然界;換句話說,就是要「征服自然」;再具體的說,就是要克服「日光、空氣、水」。這句話怎樣講呢?因為這三件東西,雖是個個人生活上一刻不可少,但是又為一般人所怕。譬如太陽晒得利害,就要躲避;氣候熱了,就要找陰涼地方去歇息;氣候冷了,就要穿起很多的衣服,躲在屋子裏烤火;下雨下雪,就怕濕怕冷,什麼事都不敢出外去做。這種軍人,對於這些寒暑雨雪的苦,都不能忍受,怎樣還可以去上火線和敵人拼命呢?我們和敵人打仗,並不是選定天高氣清,風和日暖的時候才打的,而是在任何情況季候之下,都是打仗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愈是氣候惡劣的時候,愈是我們應當利用氣候的良好時機。我們在行軍作戰時,或是跋涉冰天雪地之間,或是馳驅酷暑惡瘴之地,或是趁雨雪露營,或晝夜趲程行軍,寒不得衣,飢不得食,渴不得水,在這種勞苦情形之中,格外可以顯示出軍人的戰鬥力。如果軍人平時不磨練這種耐勞吃苦的本事,根本就不能上戰場;即或上了戰場,也不過替敵人運送槍械,自己免不了做一個俘虜。曾文正公說的好:「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饑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饑耐寒者,吾輩當共習勤勞,始之以惕厲,繼之以痛懲。」我們軍人,要平時竭盡方法,以養成堅苦卓絕的精神,鍛鍊銅筋鐵骨的體魄,臨事之際,才能克服困難,達到我們的任務,因此耐勞忍苦,也是我們軍人一種最重要的技能。第四、「走路」:「何謂能走路?現時中國尚未有完全鐵路;行軍之際,專恃走路;練習之法,只須日行二十里,十日之後,每

--------------------------------------------------P.509--------------------------------------------------

日遞加五里,如此則不覺勞頓,而腳力自健。」我們中國在目前除少數鐵道河道可供運輸外,差不多行軍都要靠兩隻腳走路。尤其是山高嶺險道路崎嶇的地方,非格外練成爬山走路的本領不可。如果沒有這種本領,而要和敵人打仗,便不啻坐以待斃,非全軍覆滅不可。現在赤匪在贛南之所以敢於負隅,也就是他們長於爬山越嶺,行動飄忽的緣故。但是自我去年對於一般剿匪部隊,加以爬山跑步和強行軍的訓練之後,我們也有了敵人這種技能,一樣的會爬山越嶺,一樣的行動迅速,神妙莫測,所以我們到現在能夠撲滅土匪。再則在歷史上所講的,如馬援之征交趾,鄧艾之縋兵陰平道,拿破崙之越過阿爾卑斯山,他們之所以成功,也就是得力於走路的本領。可見我們軍人,一定要能夠走人家所不能走的路,無論是很高的山,很峻峭的險道,很深很廣的河港,我們都要能夠跋涉,並且還要迅速,不但在白晝時要能夠如此,就是在夜間亦復要能如此。如此方能不為地形所限,道路所拘,才可以打敗敵人,建立殊功。第五、「吃麤」:「何謂能吃麤?遊勇所恃之糧食,即此炒米一種,每人攜帶十觔,可支六七日,不至苦饑,遇有作戰時,且無須費造飯時間。……倘能如游勇之吃麤,則於行軍極為簡便,既免飛芻挽粟之苦,而給養亦不患煩難也。」這種吃麤的本領,也是耐苦的一種,對於軍事有很大的便益,我們當行軍作戰的時候,不好有一分一秒時間放過,在戰事急迫之際,根本也不容許有從容吃飯的機會。必須於平時能養成吃麤的習慣,於戰時只要攜帶乾糧,就不饑餓,所以吃麤也是我們軍人應有的一種技能。

    其次,軍人之勇,又在明生死。 總理說:「軍人之勇,於技能以外,更有明生死之必要,不明生死,則不能發揚勇氣。所謂勇,即不怕二字。然暴虎馮河,人之所能;獨至於死,則未有不怕者。以願

--------------------------------------------------P.510--------------------------------------------------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