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總動員的要義

內容來源:卷十三  演講

隸屬章節: 演講\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日在峨嵋軍訓團講——

要旨
 一、「軍國民教育」與「行的教育」。
 二、組織與統制,為「全國總動員」之基本前提。
 三、調查與統計,為組織與統制之中心要務。
 四、為政貴在得人,得人必先修身。
本文
 昨天我講「現代國家的生命力」,是由教育、經濟、武力三個要素所構成。我們現在所有一切的努力,都要歸到一個共同的最後的總目標,就是在推動政治,建設國防,培養充實國家的生命力,以完成「全國總動員」的準備。因此我們無論那一個人在那一方面工作,決不能彼此分離,必須共同合作。如果說:從事教育事業的只為教育而言教育,可以不管政治經濟和軍事;從事經濟事業的只為經濟而言經濟,可以不管教育和武備;從事軍事的只為軍事而言軍事,可以不管教育經濟,或不懂政治,這都是極大的錯誤。要知道:無論辦那一種事業的人,都要本著分工合作的原則,協同一致,以求達到「全國總動員」的目的。尤其辦教育的人,格外要了解。因為教育差不多是一切事業的根本;而與經濟武力的連環關係,尤為密切。必須互相聯絡,彼此貫通。亦可以說教育是經濟與武力相聯繫的總樞紐,所以更須以發達經濟增強武力為教育的主要方針;實施軍國民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救國教育。現在一般辦教育

---------------------------------------------------P.419---------------------------------------------------

的人,尤其是各地政府人員,很多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教育和經濟尤其武備是不甚相關的;所以教出來的人儘管很多,真正有用的實在太少,整個教育,失了功效,國家因此要如此貧弱。大家知道:我們中國和日本創辦新式教育的時期是相差無幾的,但是日本能夠因教育的進步與發達而富國強兵,造成現代的國家;我們中國辦教育不僅得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因之快要亡國滅種。其所以結果之不同者,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教育要有一定的宗旨和努力的方法,而且真能實事求是,對準這個宗旨始終一貫的努力前進。我們中國自廢科舉制以後三十年來,政府提倡學校創辦教育,既沒有正確的目標,更不知道辦學的方鍼和方法,所謂「種瓜得瓜,種荳得荳」,現在所得到教育的惡果,並非偶然。大家還要曉得:教育是沒有一定的範圍的,並不是要有一個固定的學校,聘了幾位教員在講堂教書就算教育;整個社會或者說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大學校;西方古語所謂「世界大學校也」,亦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可以知道無地不是教育的地方。至於普通所謂一般學校和軍隊,不過只是這個大學校裏的一個極小極小的教室而已。所以普通一般學校裏的教員和教育界的諸領袖,當然要特別負起教育的責任;就是一般行政人員軍隊官長和團警幹部亦無不負有教育的責任。例如我個人在職務上講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但是對全國各界與文武部屬,都負有指導與教育的責任,並且我亦無時不關心教育。你們不好以為自己不是屬於教育界的人,便不負教育上的職務,就沒有教育的責任;總要曉得無論你做文吏,做軍官,做團警幹部或是辦其他各種事業的人,凡為人之長上的人,就有教人的責任。不僅你直屬的部下,就是你的學生;凡是歸你管轄或是在你駐在地的一般民眾,都要當作是你的學生。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就是這個意思

---------------------------------------------------P.420---------------------------------------------------

。教育的方式,也並不一定要上課或上操,無論辦公廳辦公,進飯堂吃飯,在街上或鄉里行路,攀凡起居作息,無不是施教受教的時候;食衣住行,無不是應教應學的事物。講到教育的方針,不僅要教以各種科學上的智識技能,更須予以一切精神上的訓練,改良社會的舊習俗,樹立現代軍國民的新風氣。這樣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救國教育。能夠知道這個道理的人,才算是真正教育家。如果僅以上課教書只在校內才是教育,那就是不懂教育。還有一層,我們教育最要緊的精神,貴在實行,不尚空談;換句話說,我們要實施行的教育,不要固守死的教育,就是注重進取的教育,不要只辦消極的教育。如果我們要全國總動員,無論教育、經濟、武備,就要不斷推動,不斷創進!必須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繼續不斷的來行,然後有繼續不斷的進展,而可以達到最後成功的目的。就一個人說,如果不行不動就要病,若是完全不動時,便是死了。同樣,一個國家如果不使行動,到最後就要滅亡。大家要曉得:行就是宇宙一切生命人類一切文明的基礎,能行然後可以光輝生命,可以成功事業。總理「知難行易」的哲學,再三告訴我們,行是容易的,如果我們教育出來的人,只能坐而言不能起而行,即使他的知識很高,計劃很好,都不會有成功的希望,對於社會國家,始終不能有所補益!那麼這種教育,便是死的教育,教育死了,國家就要滅亡。我們中國過去的教育,可說完全不是行的教育,而是不行的死的教育。大家看你們的一般朋友或是學校裏出來的一般學生,能夠找得幾個身體強健,精神充溢,英氣勃勃,可替社會國家做一番事業的人?青年學生是國家的中堅,對於國家的興亡,民族的盛衰,是第一要負責任的人;現在都如此暮氣沉沉,毫無能為,國家的運命,當然危險!所以我們今後的教育,務須矯正過去一切空

---------------------------------------------------P.421---------------------------------------------------

疏、迂闊、文弱、頹廢、散漫的積習,造成活潑、進取、強毅、團結、力行的新風氣。如此才能算是行的教育,才可以充實國家的生命力,達到教育救國之目的。
 上面一段話,雖是偏重教育而言,但我所謂教育,乃是廣義的泛指一切教育。現在回頭仍舊講「全國總動員」的問題。我們要完成全國總動員,非教育經濟軍事等等聯合並進共同發展不可,不過究竟如何才可達到這個目的,就須要有一定的進行步驟;按照步驟做去,然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僅總動員要如此,我們無論辦理什麼事情,都要如此。凡百事情,有本有末,先要由本末的分辨,從而知道緩急先後的分別;那一件事是根本要圖,那一件事是比較次要,那一件事是當務之急,那一件事可以暫緩一時;如此分別清楚,提綱挈領,就可以定出辦事的條理程序;先從根本重要緊急和容易的事情著手做起,再做到次要次急的事情,然後辦事才容易成功。所謂「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又謂「本立而道生」,這就是告訴我們最緊要的科學方法。如果對於一件事本末不知,輕重不分,就不知道緩急先後。不是舍本逐末,就是先其所輕,後其所重;急其可緩,緩其當急。如此做事,當然不會發生效果,亦不會有所成功。我們中國無論政治、實業、軍事、教育甚至公私一般事業之所以鮮見成效,甚至敗不旋踵;與乎外國一切事業之所以突飛猛進,著著成功,辦事有無方法就是一個最大的關鍵。所以我們無論軍、民、政、教、團、警,以及各界各業的人,都要明白這個道理;尤其是做主官或幹部的人,格外要照這個科學方法來辦理一切事情,並且要將這個辦事的方法,教訓學生、部下,以及一般民眾,使他們辦事都有條理都懂程序,然後可以發揮效能。這是講我們各個人辦事的方法,

---------------------------------------------------P.422---------------------------------------------------


應該如此,再推到我們整個國家的總動員,更應如此。我們要能夠完成「全國總動員」,就是要決定一個進行的步驟,才能達到我們預定的一切總動員的計劃。
 我們全國有四萬萬同胞,「所謂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四萬萬個人各自的職務,又千差萬別,我們又怎麼樣可以使他們一致動員,根據我們國家預定的計劃來做呢?如果這一點辦不到,就不能集中國力,完成總動員的目的。所以總動員最根本的重要前提,就是「組織」。沒有組織,就不能發揮全國國民分工合作的效能,不能產生整個的偉大力量。所謂「組織」的意義,就是縱的橫的兩方面,有系統有條理的聯合而成為整個的一件事物。而國家組織的效用,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統制」這件事情。「統制」兩個字的意義是怎樣呢?大家不要誤解,以為統制就是壓迫強制,要知道:「統」就是系統。例如就社會的職業而言,大別之有士、農、工、商各種;就工而言,又有木工、石工、土工、鐵工、縫工各類,而各人所習的技藝又不相同;那麼凡關於木工者就歸到木工系統之下,凡關於工藝者就歸到工藝的系統之下;以此類推,其他各種各類職業,皆有其一定之系統。集全國各種各業各機關各團體而根據科學的原則使之密切連繫,分工合作,便成為一個偉大的有機體。「制」就是節制。例如就軍隊而言:分三等九級,節節相制,將官節制校官,校官節制尉官。就政治而言:中央節制省政府,省政府節制縣政府,縣政府節制區長,區長節制保長,保長節制甲長,甲長節制戶長。再就學校而言:校長節制教育長,教育長節制教職員,教職員節制班長以至學生,如此系統分明,層層節制,便是「統制」。如果詳細分析起來,所謂「統」者屬於橫的;「制」者屬於縱的。必須此縱橫兩方面組合完整精密,才

---------------------------------------------------P.423---------------------------------------------------

能成為整個的統制。國家一切如能統制,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上任何紛繁複雜艱難偉大的事情,都可以提綱挈領用組織方法來推進,便可以達成「全國總動員」的目的。如果平時沒有統制,整個的國力便無由培養與發展;到了臨時,四萬萬人,還是四萬萬心、四萬萬雙手,不能統四萬萬人之心為一心、制四萬萬人之力為全力。那末,我們的人雖多,卻不能共同努力,突破國難。例如縣長到臨時要在二十四小時內動員全縣的人,參加一種救國的行動;如果平時沒有組織,那你連人都找不到,這不是等於沒有一個人嗎?如果你平時有組織,若一旦有事,就可於二十四小時以內將全國四萬萬同胞按時按地集合起來,有條有理,絲毫不紊亂,這樣才可算是有組織的國家。所以統制必須施於平時,而且要有切實的準備;一切人財物力,都要在中央政府整個國策與全盤計劃之下嚴密的統制起來;如此才能結四萬萬人之心為一心,合四萬萬人之力為一力,並且能加以培養發展,使之健全而強化,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國總動員」,才可以達到救亡復興的使命。上面所講統制的方法,完全與軍隊組織的精神相同,所以統制可以說就是「軍事化」;我們講統制,就是要使全國軍事化。換言之,就是要使全國「科學化」。「科學化」是什麼?就是「合理化」;而現社會中組織之合理化,莫過於軍隊;軍隊的組織,完全是按照合理化的道理來做的,一切都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無論幾萬或幾百萬的軍隊,可以在一個命令之下,於幾小時內全體動員!現在我們就是要求全國男女老少,都能夠按照軍隊的精神組織起來,可以如同軍隊一樣的迅速!有了如此最嚴密最強大最健全的組織,便可算是軍事化了!便可做到「全國總動員」了!因為要講求達此目的,所以我們的教育要講求軍國民的教育;經濟要講求軍國民的

---------------------------------------------------P.424---------------------------------------------------

經濟;社會要講求軍國民的社會;政治要講求軍國民的政治;國家一切的設施,全體國民一切的活動,都要以「全國總動員」為最後的總目標,勵行普遍的嚴格的軍事化,以完成整個的「統制」。可是現在一般文人不懂得這個道理,討厭武人,以為武人專是講武,沒有知識,以殺人為事,一聽到全國軍事化,就驚疑莫定;那裏曉得真正的武人是最有組織最有紀律和訓練的!武人必具備「智、信、仁、勇、嚴」武德的!可見武事實包含文事,真正的武人,一定通達文事。我們古來的教育,本是文武合一的,並沒有絕對分出文武的界限;這一點我昨天已經約略講過。你們看中國的舊戲劇,文官大概都是佩劍的,這就是文武不分的一種表證,所以武人不重文事,固不成其為真正的武人;文人如只講文事而沒有武德,不修武藝,亦不成其為真正的文人。現在一般文人誤認文人是不必習武知兵,甚至厭惡武人,養成今日頹廢懦弱的風習,喪盡忠勇尚武的精神,國家因此積弱不振,受人家的壓迫!所以我們懲前毖後,對症下藥,只有竭力使全國國民軍事化,恢復尚武的精神;更以國防為中心,使政治、經濟、教育、社會各部門都健全化、合理化、亦就是科學化。
 現代的戰爭,完全是組織的戰爭,勝敗完全取決於組織;沒有組織或是組織不好的國家,一定受制被屈於有組織或組織較好的國家。現在中國為什麼會被人家欺侮壓迫呢?就是沒有組織。如果再不設法加緊將全國國民和所有一切事業組織統制起來,就要亡國滅種了!今天在場各位都是軍、民、政、教、團、警各界的幹部,希望大家要共同一致負起推動政治、切實組織、完全統制,以完成「全國總動員」的責任。

---------------------------------------------------P.425---------------------------------------------------

  一切要「有組織」然後「能統制」;「能統制」然後能「總動員」。但是我們中國這樣廣大的土地,這樣眾多的人口,這樣紛繁複雜的事物,要如何才能有組織、可以統制呢?必須在組織與統制之前、先有一個精確詳明的統計作根據,才可以決定組織與統制的辦法。例如:在一縣之中,就人事而言:做工的人有幾多?務農的人有幾多?經商的人有幾多?從事實業或自由職業的人有幾多?研究專門學術的人又有幾多?再就工人之中,分別做木工、石工、土工、鐵工、縫工的人各有幾多?其他各種人亦復如此統計。就產業而言:有田地多少?有工廠多少?有礦產多少?每年所生產各種農作物有幾何?工業品有幾何?礦產有幾何?再就農作物中,分別米、麥、黍、稷、絲、麻、棉、茶等各有幾何?其他各種生產以及各種事情,亦要如此分門別類加以統計、然後胸有成竹,目有全豹,因而知道應該怎樣去組織統制,更應如何改進,充實與發展,以達到總動員的目標?所以統計又是組織與統制的必要前提。但是統計又怎樣才可以辦起來呢?統計必須有確實可靠的材料作根據。如果隨隨便便憑個人的想像或是根據過去陳腐的材料和不足徵信的傳說來作統計,這種統計就完全無用,甚至有時反而要誤事;所以統計之先,必需實地調查;調查精確,則統計可靠;調查詳細,則統計完備;一切計劃的得失,組織與統制的成敗,完全取決於此。外國一切組織之健全,事業的進步,未常不得力於調查之精統計之確,無論一草一木,莫不有調查統計。現在我們中國所有的調查,沒有幾件是正確實在的,派出調查的人,姑無論他調查所具備的各種常識不夠,而且任事既不勤勞,更不誠實,在外面走了一遍,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做一個報告來敷衍塞責;主管人員亦漠然置之,不加審查,便信以為實;又據以做成一些報告,草擬一些方案

---------------------------------------------------P.426---------------------------------------------------



去欺騙上級長官;這種虛文欺飾不能實事求是的通病,真誤盡了今日社會和國家不少的事情。即舉現在調查戶口編組保甲一項來講,就有很多不可靠;而且在調查戶口的時候,不曉得同時作社會調查;即一面調查戶口,附帶調查當地社會組織、人情風土、經濟、交通、地勢等等概況。所以我們再不好照現在這樣調查的惡習長此因循下去,社會國家的事情,必須真心實力去幹,才能辦得好。

    但是,無論調查、統計以及設計、組織、統制、都需要人去做,一切事情辦得有沒有功效,能不能成功,完全就看負責辦事主管人能否勝任,能否盡職?古人說:「為政在人」,「無競惟人」,「得人者昌」,又說「選賢任能」,所以得人又是一切事業最緊要的前提。如果我們用得其人,任何事情,無不輕而易舉,不得其人,便勞而無功,甚至反使事情弄壞,倒不如不做為好。我們做主管或幹部的人,在用人之際,更不可不知所審擇;這不僅關於個人事業的成敗,實在關於社會國家的興衰存亡。曾文正公謂:「得人之道,不外四事:廣收,慎用,勤教,嚴繩」;這就是說先訪賢能的人愈多愈好,訪察清楚之後便慎重選用,又以人不能求備,登用之後,隨時要勤於訓練他,並且嚴格的督率他,使他能盡職成材;至於取人的標準,胡林翼說得很好:「事無大小,推誠相與,咨之以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而觀其勇,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至於曾文正所說:「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尤為簡單扼要之論。此外我們用人最要緊的還看他有沒有國家民族的觀念和為社會國家服務與犧牲的精神;這都是我們用人所最應注意考察的事情。但人才並不怕沒有,也不怕我們不知用,最怕不樂為我們所用;因為真正的人才,不是拿多少錢就可以誘致他的,也不是利用勢

---------------------------------------------------P.427---------------------------------------------------

就可以強迫他的;根本的前提,就在我們本身有沒有用人的資格;如果我們自己是人格高尚,公忠體國,人家當然嚮風慕義,樂為所用;所謂「德明威積,海內之民,莫不願得以為君師」;如果我們自己沒人格,自私自利,那麼,那怕你有才有能,有錢有勢,人家還是看不起而羞與為伍;小人所聚,君子必棄,賢能既遠,貪鄙無厭;一個人如果到了這種情形,還有不失敗的嗎?所以我們能否成功事業,完全在平時能否得人;而能否得人,又全在我們自己能否修身。我們一個人只有一個頭腦兩個眼睛十個手指,無論心思、才力,都極有限,一切事情,不是那一個人所能做成;所以我們要辦好事,非多找人相助來做我們的耳目手足不可。而要得人,必先修己。所以我們做主管或幹部的人,最緊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修身。如果今天在座的兩千同志能夠團結一致,將來散在社會各方面分工合作,我們至少就等於每個人有四千個耳目手足,做事的力量就至少可以增加兩千倍。如果大家再能夠修身,每個人再找得一百個好人相助,聯合起來就有二十萬好人,有四十萬個健全的耳目手足散在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再進一層講,如果我們自己和所用的一切人都能修身,有道德有學問有才能,誠心為民,赤心為國,一般民眾自然而然佩服我們;歸向我們,荀子所謂:「近者謳歌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如此不僅可以得人來幫助我們做事,更可由此而得民心,使全國民眾都相信我們幫助我們,那這種力量還了得!用這種力量來做事業,救國家,那還有不成功的道理!這一點我們做人做事乃至完成「全國總動員」復興國家民族最根本的道理,希望大家要先從這點起切實做去才好!

 今天集合大家於一堂,所要對各位講的,大概就是這幾點,都是我們立身立業救國救民最根本的道

---------------------------------------------------P.428---------------------------------------------------

理和切要的方法,我們要能盡到對於社會國家的責任,就應該從這些地方努力做起!

---------------------------------------------------P.42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