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方批評之解釋

內容來源:卷三十六   別錄

隸屬章節:別錄 \中華民國十七年

 

 

——中華民國十七年八月四日於南京——

 近來本黨同志及外界對余個人,有種種不同之批評。或謂余近來太軟弱,太不澈底,缺乏除惡務盡的勇氣;或謂餘處事不公允,對功罪是非不明;或謂余妥協,北伐成功以後,似有持盈保泰之趨向,對舊勢力不免過分遷就;或謂余不應持消極態度,使一般人心懷疑不安;余深知此等批判之詞,皆出於責我者、或期望我者之善意。但各方面似皆從各種不同之觀點上對余加以責備,而於余所以取此委曲求全之態度,尚未能明瞭。余敢言余始終不離革命的立場,亦決不忘國家社會之利益,所以忍譏蒙詬而始終保持此一態度者,蓋由於自身體驗所得之兩個極深切之覺悟:
    (一)我國革命對象為侵略中國之帝國主義,帝國主義與革命勢力及我國家民族之利益根本不相容。
    (二)革命成功乃至革命進行之基本條件,為內部團結一致。
    必全國一致團結在本黨三民主義之下而努力,方足以圖民族之生存;必本黨內部一致團結,方足以領導國民革命,救國家於危亡。帝國主義侵略我國之事實,不待予之贅言;而予個人在從事革命中所受之痛苦,亦以帝國主義壓迫為獨深。回溯本黨在北伐出師以前,中央許多同志多不在廣州,彼時鮑羅廷

---------------------------------------------------P.455---------------------------------------------------

等秉承蘇俄共黨意旨,指揮寄生本黨之中國共產黨,恣行搗亂,對本黨百般欺凌,種種壓迫,余實為身當其衝之親受者。及至克復武漢以後,鮑羅廷等分化政策大奏功效,陰謀益復顯著,其間挑撥離間,跋扈縱橫,凡余所身受之痛苦,實不可以言語形容。大抵本黨團結有一線破綻,即外力之進攻加緊一度;蘇俄帝國主義蓋早已窺見我國革命勢力之虛實,不惜以國民革命為犧牲品,以中國民族之生民為戰具,達到其本身之目的;所以一方面極力破壞本黨之團結,同時又乘本黨團結被破壞之時,恣行搗亂,此雖事隔二年,而在余心目中實永鐫不忘,如昨日事。今年五月濟南事件,全國皆認為空前之國恥,然余等在前線親歷之侮辱,更非國人所能想像於萬一,明知種種挑釁舉動,為帝國主義與革命勢力兩不相容之確證,卻又不能不為避免革命頓挫而竭力忍耐。但對方當時之態度,簡直不復以國家待我中國,且不以人類待我國人,此種欲忍不能、欲發不得之苦況,永久留存余之腦海,雖千萬年亦難磨滅。天下事間接感受者,總不如親歷其境者更為刺心刻骨;果使任何同志親歷余之境遇,余知必與余懷同一之感想。余從彼時起,益復深切感覺國民革命之最後對象為帝國主義,打倒幾個軍閥,在革命進程中,實不算什麼一件事;而欲達到國民革命最後之成功,則非本黨同志痛切解悟,永久團結,切實負起責任來幹不可。同時又必須全國同胞認識國勢之危殆,同心一致,服從本黨之領導,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努力。余之見解以為國內苟有一分力量可以保全為救亡圖存之用,即應積蓄培養;舉凡兵力、財力、民力不必要之摧殘,苟可避免,務必竭力避免。至於本黨同志有領導革命之責任,更應竭力保持黨的尊嚴,堅固黨的團結。黨內任何意氣皆應犧牲,任何破裂皆應消弭,任何痛苦皆應忍受,任何委曲皆應忍耐。余唯懷此見解

---------------------------------------------------P.456---------------------------------------------------

,是以近來更深信集中力量之必要,更深信國內黨內團結一致之必要,誓必不避種種困難,以促成而保持之,遇有足以引起破裂之意見上的異同,余必苦心以調和之。蓋本黨今後能否不辱革命建國之使命,中國能否依國民革命而獲救,全為事實問題,且需要長期刻苦的努力,凡輕率偏窄,務求貫澈一己之主張,以加重革命環境之困難者,是為不諳革命方略,不得謂忠於革命,更不可有國可亡,黨可滅,而個人意氣不能不爭之概。吾人此時惟有共禦外侮,共雪國恥,除固執 總理遺留之一切教訓,絲毫不能搖移外,其他應無不可以調和,無不可以容忍。故有人批評我為太軟弱,不澈底,或太遷就,不公平等等,余皆忍受,余惟有在事實上表示余始終盡力革命之真意。此余個人對黨國之見解,亦所以期望於全體同志同胞者也。

---------------------------------------------------P.45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