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淺釋(重訂)

內容來源:卷二十四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年

 

 

——中華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五日手訂——

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淺釋)

    蘇俄帝國主義利用了共匪朱毛漢奸集團,要來消滅我們中華民國,奴役我們中華民族,當大陸淪入鐵幕的時候,許多投機取巧,寡廉鮮恥的敗類,紛紛附匪投降,妄想苟且偷生,使我們國家民族要遭逢今日這樣有史以來未有的危機。現在俄寇共匪在大陸上實行恐怖統治,全面的清算鬥爭,不只我們成千成萬的愛國同胞和國民黨員,已經壯烈犧牲,就是那些變節附匪的投機份子,亦已成了集體屠殺的對象,絕沒有倖免的可能。我們中國國民黨領導國民革命六十年的事蹟,將要被他們毀滅,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也要被他們斷送,眼看著四萬萬五千萬可憐的同胞,掙扎於饑餓死亡黑暗血腥的鐵幕之中,這真是我們本黨全體革命同志的奇恥大辱。
    反共抗俄戰爭是我們中華民族拚生死決存亡的民族革命戰爭,是全國人民爭生存爭自由的國民革命戰爭。本黨實行改造以後,全體黨員應該徹底覺悟,接受此次失敗教訓,革面洗心,雪恥圖強。本黨改造綱要中確定「本黨以農、工、青年、知識份子及生產者等廣大民眾為社會基礎,結合其愛國的革命的

---------------------------------------------------P.297---------------------------------------------------

份子,為黨的構成份子,並為廣大民眾的利益而奮鬥」。這就說明,愛國革命是黨員必須具備的資格,不愛國不革命的人,就不配作本黨黨員,要作本黨黨員,就必須革命、愛國。
    愛國和革命,並不是空洞的口號,我們應先在思想上認識清楚,個人的生死與國家的存亡,是分不開的,我們若不準備和國家民族的敵人拚命,誓死消滅共匪,驅除俄寇,國家如被敵人滅亡了,那個人的生命,亦必同歸於盡,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因此,每一個革命同志,必須下最大決心,做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效忠於國家,效忠於主義,效忠於革命領袖,把全心全力獻給革命事業,盡忠職守,認真工作。
    總理說:「我們做一件事,總要始終不渝,做到成功,如果不成功,就是犧牲性命,亦所不惜,這便是忠。」由此可知,決心為革命工作而犧牲的黨員,纔算是忠實同志。
    忠勇乃是一種思想和精神的表現,要知道一個黨員的忠實程度如何,應當考察他有沒有見義勇為,視死如歸的勇氣,看他在失敗和危急的時候,能否堅守立場,始終不變,對一切惡化反動的勢力有否作戰到底的決心;看他能否勇於改過,自強不息,能否勇於負責,任勞任怨;看他是否不會畏難苟安,看他是否不會貪生怕死。 總理說:「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國民黨員必須效法 總理和先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冒險犯難,盡忠黨國,來對禍國殃民的漢奸共匪以及陰險殘忍的蘇俄帝國主義作殊死戰,必須這樣,中華民國纔能轉危為安,國民革命乃可轉敗為勝。
    愛國救國是國民黨員的天職,而忠貞不貳,勇敢果決,為三民主義盡忠,為國民革命犧牲,有殺身

---------------------------------------------------P.298---------------------------------------------------

以成仁,毋偷生以害仁,這種碧血丹心成仁取義的勇氣和精神,實是爭取反共抗俄最後勝利的基本條件。所以說:「忠勇為愛國之本」。

(故事)

    張良:秦始皇次第滅掉齊、楚、燕、趙、韓、魏六國,兼併天下以後的第二十九年,始皇東遊陽武(現在的河南陽武),路過博浪沙(陽武以南)的時候,被在他手裏所滅掉的韓國之孤臣張良,與力士用大鐵椎伏擊,可惜誤中副車,沒有把始皇擊斃,於是始皇驚求刺客,令天下大索十日,結果張良仍從容逸去,後來他就隨漢高祖從事於滅秦報韓的革命大業。先是張良先世曾五代輔相韓國,他慟於韓國為始皇所滅,就賣掉自己的千金之產,謀求力士,趁著始皇東遊的機會,遂替韓國報仇,那時他的兄弟死掉不久,張良也來不及給他的兄弟安葬,就在博浪沙舉事了。雖然當時一擊未中,可是始皇被狙擊以後,不到一年光景,就在沙邱病故了,從此陳勝、吳廣、項羽、劉邦,都揭竿而起,所以史家稱「褫祖龍(即秦始皇)之魄,倡群雄之心者,皆子房一擊之力也」。後來張良輔佐漢高祖設謀劃策,卒以興漢,遂了他滅秦報韓的素願。並功成不居,辭封萬戶。張良這種篤於春秋九世復讎和立志報國的忠勇事蹟,真是我們黨員忠勇愛國的最好榜樣。至於他那種功成不居恬退榮利的氣度,更為後人所效法與崇敬,自不待言了。

---------------------------------------------------P.299---------------------------------------------------

 二、孝順為齊家之本

(淺釋)

    反共抗俄的戰爭,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革命戰爭,蘇俄帝國主義者知道我們民族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民族的精神是非常堅忍的,民族的文化是非常優秀的,是決不能被它征服的。因之它如果要達到徹底征服我們民族的目的,它必須策動我們國內漢奸共匪,迫使我們每個家庭的父子、兄弟、夫妻、以及鄉村鄰里,互相仇恨,自相殘殺,清算鬥爭,拆散我們家庭的骨肉之親,分化我們民族的團結精神,企圖打破我們優美的倫理觀念,達成其征服我們中華民族的野心。
    我們今天要復興民族,必須針對著敵人這個陰謀,努力促成民族的大團結,使整個民族能夠齊心協力,團結一致,來消滅共匪,驅除俄寇,完成我們反共抗俄,救國保家的使命,粉碎暴俄侵略我們中國,征服我們民族的陰謀。如何能夠促成我們民族大團結,來達成我們保家救國的目的,那就是先要齊家了。怎麼叫齊家呢?大家要知道,家的意義,狹義講,就是家庭,廣義講,就是家族,再推而廣之,就是民族和國家。所謂齊家,如就家庭而言,就是要使家庭之內,父子相親,兄弟相愛,夫妻相敬,做到全家秩序整齊,有條不紊,融融洽洽,一團和氣,毫無參差不齊,忤逆不孝,反常不順的情事,這是就狹義的齊家而言。若就廣義而言,就是要整個民族之內,能夠做到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經濟平等,社

---------------------------------------------------P.300---------------------------------------------------


會安定,家家戶戶,整整齊齊,風同道一,家給戶足,這纔是廣義的齊家了。這齊家之齊的意義,如再進一步說,就可引論語導之以德,齊之以禮的「齊」字一樣的解釋。由此更可了解這齊家之齊,應作齊頭並進之齊的解釋,如果真是孝順之家,就可感化其他的家庭,如大學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那末一家孝,亦能一國興孝了。這就是大舜之孝,以其一人之孝,而感召他父母、兄弟、瞽瞍傲象,卒使全家和順。後來再由他感召全國人民,都能以孝弟為本,這樣全國之內,既沒有兄弟鬩牆,夫婦反目,背天逆理的惡風,社會上也沒有貧富懸殊,生活不平的怪象,大家自必敦親睦族,整個民族自然可以促成大團結了。這樣孝順,不僅可以齊家,而且還可以治國,古訓所謂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中國的歷史事實,亦是我們民族的天性,傳統的精神,乃是與西洋的倫理哲學不同的地方。我們既是中國人,就要知道中國的歷史和倫理的偉大而可貴,尤其是在今日共匪囂張,而以唯物史觀、階級鬥爭,為其新道德,中國倫理,幾乎被其完全摧毀的時候,我們如要消滅共匪,復興民族,那就要先消滅其反倫理,反道德的思想,來恢復我們民族傳統的精神,這樣方能徹底消滅共匪,根絕赤禍,大家切不可以此為迂闊之說,卸除我們自己反共抗俄的革命武裝。總之,無論齊家或治國之道,總是先要從孝順做起,孝是孝敬父母,順是和順家庭,推此孝順之心,擴大為民族感情,那就是為民族盡大孝。因為我們中華民族雖大,人口雖多,但是大家只有一個祖宗,就是黃帝。我們大家都是黃帝的子孫,一脈所生的。事實上,中國的孝道,早已超出家庭範圍以外,生男育女,傳嬗延續,發揚民族生命,這當然是重要的孝行;如其一個人品行不良,例如賭博酒醉,打架鬥毆,見義不為,臨陣退縮等等,違反道

---------------------------------------------------P.301---------------------------------------------------

德,破壞紀律的行為,就都要被認為是不孝,所謂「臨陣無勇非孝也」。所以孝道,並不只是提倡家庭狹義的愛,而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廣義的愛。就是要對別人的父母、子女、和對自己的父母子女一樣的孝敬和慈愛,最後做到鰥寡孤獨,殘廢疾病的人,都可由國家瞻養他的大同社會,實現我們民生主義。由此可知,孝順實在是促成家庭和睦,秩序整齊,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的基本條件。所以說:「孝順為齊家之本」。

(故事)

    虞舜:我國古時的虞舜,不但是位聖君,而且是個孝子。他出生在貧窮的農家,對父母能曲盡孝道,後來他的生母死了,繼母生了一個弟弟名叫象,因他繼母是個毫無理智的婦人,於是影響到舜的父親瞽瞍,也溺愛象而痛惡舜。而且象歷次想殺害舜,但舜總不計較,並益加孝順他的父母,憐愛他的弟弟。例如瞽瞍要舜去築倉庫,象趁舜在倉庫中,放火把倉庫燒了,但沒有把舜燒死。後來要舜挖井,象趁舜在井底下,又把井填了,這一次象以為舜已經死了,便很高興地對父母說:牛羊錢谷,都可給父母,干戈和嫂必要歸他。於是歡歡喜喜走到舜的住宅裏,舉目一看,舜依然坐在上面,便覺得忸怩不安,舜假裝不知道,並且借故同他閒談,說得很高興,結果他的弟弟及父母被舜感化了,而且附近的人家也都被舜感化成為好人。堯聞舜為大孝之人,後來把帝位讓舜,舜於是除四凶,舉八元八愷,因此國治民安。古人教我們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又必先以孝順為本,這是我們要切實效法的。

---------------------------------------------------P.302---------------------------------------------------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淺釋)    

    「接物」的意義,通常解釋為待人接物。現在的說法,「物」就是我們工作的對象,「接」就是接觸、接近、接待、接受和處理,不論對人的接待、接近,對事的接洽、接受,和對問題的商討,對環境的處理,都可以叫做接物。
    我們做革命工作,經常深入社會,接近民眾,為廣大勞動群眾的利益而奮鬥,環境十分複雜,所接觸的對象,遭遇的困難,發生的問題,是很多的,處理的方法,固然可以因人制宜,因時制宜,隨機應變,而一個基本不變的原則,就是要仁愛。
    總理說:「仁愛也是中國的好道德,古時在政治一方面所講愛的道德,有所謂愛民如子,有所謂仁民愛物,無論對於甚麼事,都是用愛字去包括。」又說:「仁之種類,有救世、救人、救國三者,其性質則皆為博愛。何謂救世?即宗教家之仁。如佛教,如耶教,皆以犧牲為主義,救濟眾生。何謂救人?即慈善家之仁。此乃以樂善好施為事,如寒者解衣衣之,饑者推食食之,抱定濟眾宗旨,無所吝惜。何謂救國?即志士愛國之仁。與宗教家、慈善家同心術,而異其目的,專為國家出死力,犧牲生命,在所不計」。又說:「軍人之仁,果何如耶?其目的在於救國。」本黨同志,更應有宗教家的犧牲精神,慈

---------------------------------------------------P.303---------------------------------------------------

善家的菩薩心腸,愛國志士大無畏的氣魄,以實現三民主義為大仁,不問利害如何,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總裁說:「所謂仁民愛物,就是對於痛苦的民眾,都要救濟他們,對於一切的物品,除非是有害的東西,如毒蛇、猛獸和病菌之類,必須要撲滅他以外,其他的一切,也要加意愛護」。
    由此可以知道,仁就是一種克己利他的工夫,就是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仁與愛有密切的關係,也有明顯的區別。狹義的愛以私人的感情為出發點,愛個人,愛家庭,愛親友,這只可叫狹義的愛。至於廣義的愛,乃以革命的利益為出發點,愛國家,愛人民,愛同志,這樣廣義的愛纔可叫做仁。我們講愛,不能離開仁,離開了仁,愛就要變為自私自利,以私害公,假公濟私,妨害革命的利益了。我們講仁,也不能離愛,離開了愛,仁就要變空洞虛偽的口號,缺乏身體力行的精神了。
    革命同志在工作方面,生活方面,遇到利害得失,生死關頭,如能本仁愛的原則,不損人利己,不以私害公,使個人的利益,為團體而犧牲,部份的利益,為全體而犧牲,一切為革命,一切為主義,一切都為國家民族,就不會做出貪贓枉法,自私自利的事情了。所以說:「仁愛為接物之本」。

(故事)

    墨翟:戰國時候的墨子名翟,最初崇奉儒家的學術,後來極力提倡「兼愛」,凡屬痛苦的同胞,和善良的人類,都一樣愛護他們,沒有親疏厚薄的分別,只要有利於天下的事情,雖然磨爛了他的手和腳

---------------------------------------------------P.304---------------------------------------------------


,也不辭艱辛的去做,到必要時不惜犧牲他自己的生命,以扶弱鋤強,貫澈主張。因此,他極力反對侵略,並作過一次止楚攻宋轟轟烈烈的事。當時公輸般替楚國造了攻城的雲梯,楚王滿以為有必勝的把握,於是決心攻宋,墨子在魯國聽到,就趕了十日十夜的路程來到楚國,用種種的方法說服公輸般,然後再由公輸般陪同去見楚王。楚王以為有攻城利器在手,不聽他的話,墨子便當場與公輸般演習攻守的戰術,公輸般變換九次攻城的方法,都被墨子擊退,楚王在旁目瞪舌結。公輸般為了維持顏面,便勉強的說:「我已有法子對什你,我不說」。墨子說:「你不過想殺了我以後,宋國無人幫助守城,楚國便可以攻下宋國。可是我早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帶著各種守城的器械到宋國,你殺我也無用處」。楚王知宋國有備,恐徒勞無功,便停止攻宋的舉動。墨子一生犧牲自我,和仁民愛物的事跡很多,這種仁愛接物的表現,實足為後人模範。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淺釋)

    革命是非常的事業,如要完成這樣非常的事業,就要有非常的智慧,而非常的智慧,卻是在乎極平常的信用和道義的品性之中。所以革命黨員,要想成功立業,就要先講信義。
    第一講信。中國古時對於鄰國和對於朋友,都是講信修睦的,所謂「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民

---------------------------------------------------P.305---------------------------------------------------

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都是說明信用的重要。
    無論什麼人,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商人,如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創業,也非守信用不可。總理常說:「在商業交易上,中國人交易,往往沒有什麼契約,只有彼此口頭說一句話,便有很大的信用。所以外國在中國內地做生意很久的人,常常讚美中國人,說中國人講一句話,比外國人立了合同,還要守信用得多」。我們今天做革命工作,要領導民眾,得到民眾的擁護,更應當先在民眾中間,建立良好的信用,做一件事,說一句話,都要實實在在,不可有一點謊妄虛偽。否則,群眾就不會相信我們,這樣革命就無法進行。
    本黨黨員,要想對革命事業有所貢獻,一定要有「自信」、有「互信」、有「共信」。就是說,要對自己的革命性,有充分的自信,同志與同志之間,也要互相信賴,全黨同志對於主義和領袖,更要有共同而堅定的信仰,有了這三種信心,纔能發生偉大的革命力量。本黨此次改造,檢討革命失敗的原因,發現過去所犯的錯誤很多,最大的原因,是喪失了這三種信心。例如不能貫澈主義,不能堅持政策,黨員不尊重組織,不遵守紀律,不做黨的工作,辦事只會空談理論,不求實效,言不顧行,名不符實,因而在民眾中喪失了信仰。今後,我們應當澈底糾正過去這些錯誤,說到做到,勵行革命實踐運動,以行動來爭取民眾的信仰。
    第二講義。「義」就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就是慷慷慨慨的犧牲,就是對革命理論的實踐。總裁說:「無論什麼好的理論,好的計劃,如果我們只求知而不去實行,即所謂坐而言不能起而行,那是永遠

---------------------------------------------------P.306---------------------------------------------------

不能希望有所成就的,尤其是當前革命事業,如果我們不能努力實做,不僅革命永遠不能成功,國家民族也就要滅亡了。」過去,我們本黨革命所以能屢次成功,是由於先烈能夠遵奉總理正確的理論,又有正當實踐的行為,既能慷慨陳詞,只見一義,不見死生;又能實踐犧牲,威武不屈,義無反顧。現在我們的革命所以失敗,是由於許多同志,只能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甚至背信負義,貪生怕死,臨財苟得,臨難苟免,叛黨賣國,變節投匪,以致大陸千千萬萬的黨員,要被共匪集體屠殺,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在鐵幕中要受俄國恐怖統治,本黨六十餘年的犧牲奮鬥,幾乎要前功盡棄。
    我們今後要復國建黨,要實現主義,那惟有全黨同志互相規戒,共同策勉,人人要從立大信,行大義做起,而後方能復大仇,雪大恥,完成國民革命的第三任務,反共抗俄的偉大事業。所以說:「信義為立業之本」。

(故事)

    諸葛亮:漢朝有個諸葛亮,字孔明,生長在亂世,無心功名,隱居在南陽隆中,以耕讀為業,不問時事。後來劉備聽到他的聲名,便三次到他家裏拜訪他,諸葛亮很受感動,當時他就和劉備計劃恢復漢業的步驟,並主張先佔荊州為根據地,然後進兵西蜀,徐圖發展。劉備很佩服他的主張,就聘他為軍師。亮輔佐劉備,聯絡東吳孫權,就在赤璧一戰,大破曹操,並乘機奪取荊州,旋攻下四川,造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不料孫權背盟,進犯荊州,關羽敗死,劉備因親自率兵東下伐吳,也病死白帝城。亮受遺詔

---------------------------------------------------P.307---------------------------------------------------

輔佐後主,為了完成國家的統一,乃屢次伐魏,在軍營中因恐士卒勞頓,分兩班輪流休養。一次正在交接之際,突然魏兵到了,情勢很危急,楊儀請留退休軍士暫時禦敵,亮說:「我平生用兵命將,以信為主,今雖有大難,決不留下應該退休的軍士作戰。」全體軍士聽到消息,非常感激,都不願回家,乃奮勇擊敗魏兵。不久,建寧酋長孟獲倔強不服,亮於五月率師渡瀘水攻之,七次將孟獲生俘,而七次釋放他,孟獲很感激他的德威,仰慕他的信義,於是衷心降服。亮一生治軍主政,專講信義,尊重法律,恩威並重。所以亮在世之日,魏吳不敢侵犯,故能輔佐劉備建立大業。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淺釋)

    一個人生,一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在世界上生存發展。不過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彼此如何相處,以求人類與社會的合作進化,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總理研究這個問題,發現「古今一切人類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為要求生存,人類因為要有不間斷的生存,所以社會纔有不停止的進化」。馬克斯主張「階級鬥爭是社會進化的原因」,所以共產黨徒,要挑撥階級仇恨,實行清算鬥爭。蘇俄因此不斷對外侵略,發動國際戰爭,企圖征服世界。總理早就批駁階級鬥爭學說的錯誤,他認為「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不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衝突,社會上大多

---------------------------------------------------P.308---------------------------------------------------


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就是為大多數謀利益,大多數有利益社會,才有進步」。因此總理反對階級鬥爭,反對侵略,主張和平,臨死的時候,還囑咐本黨同志「和平、奮鬥、救中國」。
    愛和平是中國最高尚的道德,「中國人幾千萬年來酷愛和平,都是出於天性。論到個人,便尚謙和;論到政治,只重平治」。就是論戰爭的勝敗,也是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說:「師克在和不在眾」。本黨同志,必須遵守總理遺教,發揚中國傳統的美德,在接近民眾,領導民眾的時候,必須特別注意態度要和藹可親,說話要平心靜氣,和民眾站在平等的地位,不可盛氣凌人,稍有優越感,或看不起他們,否則民眾就要討厭我們,離開我們。
    和平並不是一個籠統的名詞,講和平也不是無條件的。分開來說:「和」就是融洽、團結、合作的意思。「平」就是平等、平均、公平。平是致和的基礎,和是求平的方法。古人說:「心平氣和」。又說:「不平則鳴」。我們必須設法消除社會上不平的現象,纔能得到人家的愛護和信任,促成強固的團結。我們三民主義的目的,在求中國人民的政治、經濟、和國際的地位平等,而不主張採取鬥爭清算的方法。例如民生主義,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方法,就可以達到經濟平等的目的。只要我們根據平等的原則,調和各方面的利益,第一步促成全黨同志的精誠團結,第二步促成國內各黨派各民族的精誠團結,大家和衷共濟,發揮互助合作的精神,就可以解決各種問題。
    但是共產國際俄帝侵略集團,蓄意破壞世界和平,勾引各國的共產黨漢奸,發動武裝叛亂,來做他的傀儡工具,指使這些傀儡工具,為他來滅亡自己的國家,造成他的衛星國,事實上,就是要他做俄國

---------------------------------------------------P.309---------------------------------------------------

的殖民地。我們從前曾用盡一切忍耐退讓的方法,與共產匪黨進行協商,以求恢復和平,都因共匪漢奸喪心病狂,倒行逆施而失敗了。總裁說過:「處此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世界,國際間要想和平,是辦不到的事情。我們中國歷來主張王道,當然不主張侵略壓迫人家,但是對於侵略壓迫我們的敵人,必須有堅強的決心,準備充足的力量來抵抗他,驅除他,消滅他,然後纔可以真正得到和平。所以和敵國作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為國家為民族犧牲,和他作殊死戰。換一句話說,我們要和破壞和平的敵人,奮鬥到底,求得真正的和平。」所以說:「和平為處世之本」。

(故事)

    商湯:湯王始居於亳,與葛為鄰,葛伯放縱恣肆,侵略成性。湯王想感化他,和他和平相處,敦睦邦交,因既贈以牛羊,又復助其耕種,而葛伯終不悔悟。有一次,亳的童子送菜飯給葛的貧民,葛伯不但不感謝他,而他卻奪取菜飯,把這可憐的童子殺了。湯王以為「和平既經絕望,犧牲已至最後關頭,」於是起兵討伐葛伯。書經上說:「湯始征,自葛載。」(載即開始)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乃為湯王。湯的創業完全得力於和平二字。所以說和平為處世之本。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P.310---------------------------------------------------

(淺釋)

    革命工作很複雜,很艱難,凡是一個革命黨員,每天都有很多事要辦理,有許多人要應對,要把每一件事都辦得妥善,每一個人都應對得恰當,不能不研究有效的方法,而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注重禮節。
    「禮」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總裁說:「禮者,理也。理之在自然界者,謂之定律;理之在社會中者,謂之規律;理之在軍政界者,謂之紀律;能以此三律為準繩,謂之規矩,凡守規矩之行為的表現,謂之規矩的態度」。所以禮並不是專指狹義的表面的禮貌而言,也不只以人與人間的交際為限。對人固然要講禮;對事,也需要講禮;在社會活動,固然要講禮;過家庭生活,也需要講禮;甚至一個人離群索居,過孤獨的生活,也不能不講禮。古人說:「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又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這恭、敬、忠三個字,就是禮的要素。大學提倡慎獨的工夫,主張「非禮勿視,非體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種自我訓練的方式,也是禮。小則如私人之間的往來,大至如國防際的交涉,處處都必講禮。假如一個人,能夠做到對人有禮儀,說話有道理,辦事有條理,生活有秩序,行動有紀律,那是一定會受人尊敬重視,這樣在社會上一定會有所成就,因為他具備了尊敬的條件,把握住了社會上成功立業的道理。
    講到「節」字,含有節制的意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各不相同,事與事之間的情況亦多有不同,處

---------------------------------------------------P.311---------------------------------------------------

理需要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講禮固然是不對的,但是禮過了分,而不中節,也是不大好,所以禮節要有分寸,應當恰到好處,必須有個限度。例如,普通的鞠躬,上身前傾十五度就夠了,最敬禮也只四十五度,太高太卑都不合理。私人的約會或公共的集會,最好準時到達,過早過遲都不合理。再如,對人的稱呼,也需就對方的年齡、性別,和他的地位,彼此的相互關係等,多方面加以考慮,選擇最適當的稱謂。否則不是鬧出笑話,就要引起對方的不快。
    一般人大都喜歡隨隨便便,不修邊幅,放肆無忌,粗心大意,最容易因小失大,誤人誤事。所以應當處處檢點自己的行動,約束自己的性情,使一舉一動都要循規蹈矩。古人說:「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就叫做節。至於處理公私事務,也需要事先計劃周到,預定時間、階段,按照步驟去完成,事後檢討得失,收拾材料,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廢弛延誤,這種不慌不忙,不緩不急,不亢不卑的程序,都可以叫做節。
    本黨同志能夠了解禮節的意義和重要性,使生活工作合理化,都能合乎規矩,合乎紀律,這樣辦事的效率,自然可以提高,革命工作一定可以展開,這是我們做事的基本條件。所以說:「禮節為治事之本」。

(故事)

    孔子: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人。他的學術思想,是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P.312---------------------------------------------------


的道統,集合當時學術的大成,開儒家的始基,為萬世師表。他三歲時和兒童嬉戲,常陳設祭禮用的俎豆器具等,學禮節以為樂,他後來訂定禮樂的制度,即發端於此時。孔子生於周禮所在的魯國,故其平生最崇拜周公,到三十歲時便立下大志,以治世濟民為目標。孔子曾做過魯國的大司寇,攝行相事,以禮節為重。當時魯國有個大夫名叫少正卯,此人心地險惡,行為卑劣,寡廉鮮恥,破壞禮節,為害人民,孔子為了整頓風氣,便把他殺了,於是魯國大治,但沒有好久,魯國不能用他。孔子便從事著作,刪詩書,作春秋,制禮樂,設館授徒,弟子達三千人。魯國孟僖子將死,遺命遣其二子從孔子學禮,並且說:「禮是人的骨幹,無禮便不能自立」。由此可以想見當時人民對孔子的尊崇。孔子的主張,雖未能重用於當時,然為後世所景仰,尤其他崇尚禮節,治理政事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敬佩。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淺釋)

    國民黨員之所以能為國民黨員,就是有他的特點所在,也就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一個革命的政黨與普通政黨絕不相同,和其他一般的社會團體,亦完全是兩樣的。如要做一個革命黨員,首先就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澈底了解服從組織的意義,而且對於大多數被壓迫,被殘殺的苦難同胞,必具有強烈的責任感。願意對國家民族,對革命主義,負起重大的責任,為救國救民而犧牲奮鬥。

---------------------------------------------------P.313---------------------------------------------------

  但革命黨是一個有組織的政治團體,黨員不能以個人行動單槍匹馬,去作孤獨的奮鬥。他必須有明確的組織觀念,了解組織的重要性,相信革命工作,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承認黨員與組織的密切關係,黨員必須納入組織,又應對組織負責,在組織領導之下,來澈底服從黨的命令,作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所以服從與負責的意義,是互相關聯的,凡是能服從命令的黨員,他必然依照其所接受命令的精神,澈底來負責執行的。轉過來說,凡是能負責執行命令,貫澈到底的黨員,因為他負責要達成其任務,即使其間執行命令的方法,雖稍有出入,但其目的是為要貫澈服從命令的精神,所以在執行中間,不能不稍有出入,即使受他上級的處分,亦所不惜,這就是負責的精神,亦就是真正服從的精神。因為這服從與負責的意義是相聯的,所以總裁說過負責為服從之本,亦無不可。但是為使一般容易了解起見,乃決定本條仍用服從為負責之本的原文。

    革命黨是要隨時隨地,和強大凶惡的敵人鬥爭的,為了要打敗敵人,不能沒有強大的力量,而力量只有產生於組織之中,黨的組織越嚴密,他所發生的力量,也越強大。本黨的組織原則,是總理所確定的民主集權制,此次實行改造,亦是遵行民主集權制的組織原則。總理說過:「政黨最緊要的事,是黨員有一種精神結合,各位黨員如要精神上能夠結合,第一是要犧牲自由,第二是要貢獻能力。如果個人能夠犧牲自由,然後全黨方得自由;如果個人能夠貢獻能力,然後全黨纔有能力,等到全黨有了自由,有了能力,然後纔能擔負革命的大事業,纔能改造國家。」過去本黨之所以失敗,就是由於組織渙散,黨員不嚴守紀律,不服從命令,既不肯犧牲其個人的自由,也不肯貢獻其個人的能力,所以黨便沒

---------------------------------------------------P.314---------------------------------------------------

有力量。今後必須嚴格遵照改造綱要的規定,每一黨員,都要參加組織活動,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命令,執行黨的決議。
    根據民主集權制的原則,本黨政策在討論階段,是民主的,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自由討論;在執行階段是集權的,一經共同決議,必須一致執行,以求行動之統一與力量之集中。行動統一的規律,是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領袖。
    本黨推動工作,採取分工合作,逐級授權,分層負責的方式。無論計劃、執行、考核各種工作,只要上級授權之後,各級就應切實負責,在他職權範圍以內,努力完成其工作,達成其任務。但黨是一個戰鬥性的集團,上級的命令,下級必須服從,保持嚴正的工作紀律,所以既做了一個革命黨員,就應該不怕困苦,不避危險,必須堅決地來負責執行組織的決議,服從上級的命令,貫澈 領袖的意志,像一支有節制的軍隊一樣,這樣自然能夠達成反共抗俄的革命任務。因此,認為服從乃是黨員對本黨革命事業負責的基本條件。所以說:「服從為負責之本」。

(故事)

    史可法:明代有個服從中央、率師抗清、負責守土、大節凜然的史可法,他是河南祥符人,崇禎元年進士,授西安府推官,八年升任右參議。時李自成張獻忠等作亂,可法調為副使,督師征剿,破賊於潛山,跟蹤追擊,每戰皆捷。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可法在南京即誓師北上殺敵,正欲渡

---------------------------------------------------P.315---------------------------------------------------

江,忽聞崇禎殉國,即於浦口軍次發喪祭奠。時馬士英阮大鋮等擁立福王,操縱政權,可法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督師北上,積極部署,並成立禮賢館,羅致人才,將江北轄區分為四鎮。這時清兵大舉南下,可法明知大勢已去,但負責到底,決不灰心。可法趕到揚州,號召軍民守城,並寫血疏向朝廷請救兵,不料馬士英等,把持朝廷,竟不發兵。可法準備一死以報國。後揚州陷落,可法正要自殺,被參將許謹救下,不幸許謹忽被暗箭射死,可法被清兵捕獲,帶見豫親王,欲勸其為清廷效命,可法不屈,遂殉國。可法一生服從命令,目的只在負起救國的責任,服從為負責之本,史可法就是一個最好的模範。

八、勤儉為服務之本
(淺釋)

    革命工作就是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工作的性質雖然不同,而每一種工作,都是為了增進國家人民的利益,解除國家人民的苦痛。因此,本黨同志應先確立服務的人生觀,貢獻自己的全部聰明才力,以為廣大的民眾服務。我們能為民眾服務,民眾自然會信賴我們,擁護我們,樂意接受我們的領導。總理說:「人人當以服務為目的,而不以奪取為目的。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造十百人之福;至於全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力,以服一人之務,造一人之福。」所以服務是為人,而不是為己;是貢獻,而不是奪取

---------------------------------------------------P.316---------------------------------------------------


。本著這種精神作事,貢獻愈多愈好,決不望其報酬,亦不問其收穫,只盡到我為國為民的革命義務而已。現在我們國家和民族,正面對著空前未有的危機,大陸同胞陷於水深火熱的鐵幕之中,救國救民是萬分緊急迫切的工作,我們必須爭取時間,加速完成。
    怎樣爭取時間,提前完成反共抗俄的任務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戒奢戒惰,克勤克儉,發揮克難精神。
    中國人是非常勤儉的,勤儉乃是我們傳統的美德。古人說:「勤能補拙」,「業精於勤」。又說:「一勤天下無難事」。講學習,就提倡勤學;講做事,就提倡勤勞。我們革命黨員,不論做什麼事,總要不斷學習研究,精通自己的業務,集中時間精力,勤於策劃,勤於執行,勤於考核,勤於檢討,照著預定的目標勇往邁進。只要我們振作有為,努力不懈,天下事沒有不能成功的道理。
    總裁說:「現在我們要復興國家,完成革命,最切實最急要的工作,莫如努力生產建設」。「今後大家務須力圖振拔,一切革命工作,無論人家做不做,我們自己要儘先做起來,造成勞動萬能,奮發有為之建設的新風氣,然後可以鼓舞一般放蕩好閒,偷懶成性的游民。」須知勤勞的效果,是無限量大的,如果我們能在社會上以身作率,造成一種勤勞的風氣,使得國民人人都要緊張起來,國家的生產力,創造力,戰鬥力,就一定能夠大大的增強了。
    我們國家的財力物力,現在極端缺乏,所以必須善加運用,使它發揮高度的效用。可是社會上今天還有奢侈浪費的現象,無謂的虛耗財力物力。須知我們的生產方式,還是同十八世紀的時代一樣,那怎

---------------------------------------------------P.317---------------------------------------------------

樣能夠保持現在二十世紀奢侈的生活方式。總裁嘗說:「奢侈為亡國之母,節儉是建國之本」。因此,本黨同志,必須從「儉」字上痛下工夫,竭力減低個人的享受,養成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儉可以養廉,過去很多人罵我們的政府官吏貪污腐敗,實在可恥。今天國窮民困,大陸上億萬同胞正在饑餓線上掙扎,我們現在只有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禁絕奢侈浪費的行為,纔可以造成廉潔的政治風氣,博得民眾的同情。我們要接近民眾,深入民眾,必須做到軍隊生活士兵化,政治生活平民化,我們要先在生活水準上接近他們,他們纔肯心悅誠服,願意接受我們的領導,聽從我們的指揮。
    由此可知,本黨同志對於公款公物,固然要儘量節省,避免浪費,使一物當作二物用,一錢當作二錢用,就是私人的財物,也不可任意揮霍消耗。我們多一份浪費,便削弱一分力量,少一分消耗,便等於增加一分生產。只有克勤克儉,一面增加生產,提高工作效率,一面節約消費,降低生活水準,纔能克服一切困難,完成第三期革命的艱鉅任務。所以說:「勤儉為服務之本」。

(故事)

    大禹:我國的治水專家大禹姓姒氏,又名文命,從小就跟隨他的父親學習治水的工作。當堯帝時,洪水為患,老百姓死於水患的很多。禹的父親名鯀,擔任治水的職務,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毫無成績表現。到舜帝時,已是忍無可忍,便把他處了死刑。禹因為從小就跟父親在外奔走,以治水為業,因此很懂得治水的方法。可惜他父親不接受他的意見,以致於自誤誤人。他父親死後,他並不怨恨舜帝,而

---------------------------------------------------P.318---------------------------------------------------

舜帝也不懷疑大禹,依然命他繼承父業,擔任治水的工作。他接到命令以後,便根據過去的經驗,努力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經過八年長時期的艱苦奮鬥,中間有三次過他自家的門口,而他始終未曾進去休息。住的是破爛房屋,吃的是粗糙米飯,帽子脫了,鞋子爛了,都不理會,後來連到他手上的毛都磨光了,腳跟也擦爛了,而他總是不顧一切的以身作則去做。因為他這樣的勤奮節儉,苦幹不休,同事的人,都受感動,乃就爭先恐後的去工作,終於把洪水的大患消滅。舜帝以大禹治水有功,便將帝位讓給他,而全國的人民,也一致擁戴他。在當時科學尚未發達,大禹憑著勤勞和節儉的精神,完成了這樣艱鉅的治水使命。這位生活勤儉為民服務的克難英雄,是真值得我們景仰與效法的。

九、整潔為強身之本
(淺釋)

    在革命過程中,不知有多少的困難,需要我們去克服,不論從事一般的勞動生產工作,或是擔負冒險犯難的戰鬥任務,都需要我們革命黨員有過人的智慧,充沛的精力去擔任。俗語說:「一分精神,一分事業。」而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我們如要精神旺盛,必須保有強健的身體,若是身體衰弱的人,精神就會萎蘼不振,事事消極悲觀,生趣蕭然,意志消沉,更不要講他犧牲奮鬥,任重致遠了。
黨的智慧,黨的力量,都是由黨員的智慧和力量匯合而成的。黨員是本黨智慧的源泉,革命力量的

---------------------------------------------------P.319---------------------------------------------------

基礎,要集合黨員的智慧為黨的智慧,集合黨員的力量為黨的力量,以解決革命困難問題,完成救國救民的任務。如要這樣,就非使每一位同志,都有強健的身體不可。
    保持健康和增進健康的方法,固然很多,而其最基本最便當的方法,就是要整齊清潔。
    整者,正也。我們要身心強健,第一、須要注意飲食起居,隨時矯正自己的生活,連到讀書,寫字,工作,行動,都要有一定的時間和方式,如果方式不甚相宜,那就要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減低工作的效率。第二、須有正當的娛樂,適當的運動,使身心得到調劑。第三、須保持端正的品行,戒除不良嗜好,煙酒雖是小事,但吸食過量,就足以妨害健康,而嫖賭之害,人人皆知,革命黨員,更不可有這種卑污的行為。但是自我一個人整齊了,還不一定可以保證健康,因為人是社會動物,處處受環境的影響,所以還要進一步的做正物、正人的工作,使周圍的事物,有條有理,秩序井然,如果看見紊亂的時候,立刻就要加以整理,如果親友或同志,有了不良的習慣,也就要隨時規勸,使他們自動改正,若推而廣之,範圍再擴大一點,我們就要進一步整頓社會風氣,從社會的健康中,來求增進民族的健康。
    潔字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是清潔。因為健康最大的敵人,是疾病,疾病的來源,十之八九是由於食物腐臭,環境污穢所產生的細菌傳染起來的。我們要保持身體的健康,除了整齊,還需要注重清潔,講究衛生。所以身體常常要沐浴,衣服常常要晒換,牙齒常常要洗刷,頭髮指甲要修剪,這些都是衛生之道。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潔的食物,吃了最為危險。而且病菌,還是由空氣傳染的,因此,我們獨善其身是不夠的,為了保持健康,必須注重環境衛生。

---------------------------------------------------P.320---------------------------------------------------


大家要知道,中國人因為不大講究衛生,竟至影響到我們的國際地位,中國人到外國去,要經過特別嚴密的健康檢查,纔許入境。甚至外國的大旅館大酒店,都不招待我們中國人,外國人也不願和中國僑民同住,要另闢其所謂唐人街。
    現在醫藥衛生事業發達,歐美各國人民的健康水準和壽命,無形中提高了許多,而中國人民平均壽命特別短,健康水準也特別低,可是死亡率卻特別高,這更是我們的民族生存上的最大威脅。我們如再不講究衛生,注重整齊清潔,以增進民族健康,那即使沒有外來的侵略,來危亡我們國家,而我們民族,也將在自然定律支配之下,要受天然的淘汰,這樣如果我們不能整齊清潔,不僅是要亡國,而且將有滅種之禍。所以說:「整潔為強身之本」。而強身亦就是強國之本。

(故事)

    祖逖:一個人要有強健的體魄,然後才有偉大的事業。祖逖便是個典型人物,他是晉范陽人,儀容修整,衣冠雅潔,好義輕財,又能重氣節,勤讀書,故極受時人推重。二十四歲以秀才任司州主簿職務,與劉琨同起居,極為友好。永嘉五年,漢兵攻破洛陽,懷帝被擄,愛國志士,深為悲憤。逖雖為小吏,實具報國雪恥的雄心,每於夜半雞聲,就拔劍起舞,藉以鍛鍊身體。建興元年,懷帝遇害,愍帝即位,建都長安,四年漢兵攻陷長安。元帝即位於江南,毫無收復失地的決心。逖上表願率兵光復河山,以雪國恥。元帝派逖為豫州刺史,僅給逖士兵一千,逖奉命後,並不灰心,立即率兵渡江。在半渡時,對

---------------------------------------------------P.321---------------------------------------------------

部眾擊楫發誓說:「我祖逖不能廓清中原,收復洛陽,便如大江的水一去不回!」渡江後,屯兵淮陰,並招募壯士,加緊訓練,編成勁旅,軍儀非常整肅,士兵人人強壯,故不久即削平各地叛亂,戰勝石勒,收復黃河以南失地,升任為鎮西將軍。逖治軍注重整潔及軍民合作,常令士兵協助人民農作,因此軍民感情,極為融洽。他一生事業的成就,都得力於整潔強身的道理。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淺釋)

    快樂的根源不外三種:一是痛苦的解除,二是福利的增進,三是理想的實現。但是痛苦,福利與理想三者,亦並不是人人皆同的。因為由於其感覺不同,認識不同,需要不同,所以他也因人而異。往往甲以為是痛苦的事,乙並不感覺痛苦,甲以為是幸福的事,乙卻毫無興趣。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我們革命黨員,有偉大的抱負,崇高的理想,革命的人生觀,認定「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因此,纔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來不為個人的小利小害打算。我們既然抱著救國救民的志願,最感到痛苦的事,莫過於國家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人民遭受漢奸共匪的殘殺迫害;惟最感快樂的事,莫過於做了有利

---------------------------------------------------P.322---------------------------------------------------

於國家,有益於民眾的工作。本黨現階段的任務,是反共抗俄;我們最高理想,是復興民族,建設一個富強康樂的三民主義新中國。所以本黨同志最大的快樂,就是主義的實現,革命的成功。
    革命的本質,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犧牲個人一己的利害,以增進團體共同的利益,一部分人忍受一時的痛苦,以解除全體人民無窮的痛苦。因為小我存在於大我之中,如果大家都沒有飯吃,自己有好的飯也吃不了;大家都沒有衣穿,自己有好的衣也穿不了;國家人民都被壓迫、被奴役,那你自己也決得不到自由。大我與小我的關係如此密切,我們必須先行打倒漢奸共匪的暴力專政,恢復國家和人民的自由,幫助全體人民,解決了生活問題,那末我們個人的生活和自由,亦就可在其中實現了。天下如果無憂,自己還有什麼可憂;人民如果皆樂,自己自然可以得著真正的快樂了。
    生物的進化由於競爭,社會的進化由於互助,這是總理的理想一個大發明。中國的政治,最重互助,所謂「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這在表面上看,都是為了助人,而在實際上正是為了互助。因為「助人者,人恆助之」。我們在這方面扶助人家,人家就會在其他方面協助我們,可以說整個社會國家,就是一個大合作社,大家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原則下,來求生存發展,這樣豈不是最大的歡喜和快樂麼?所以說:「助人為快樂之本」。

(故事)

    孟子:我們所知道的孟子,他不但是繼承孔門的大儒,並且是個以助人為樂的典型人物。他有一個

---------------------------------------------------P.323---------------------------------------------------

重要的主張,就是:「能愛他人的,他人必定愛他;能助他人的,他人必定助他」。孟子名軻,戰國時魯國鄒縣人,幼時他的母親為了選擇鄰人,恐他受不良環境的薰染,故三遷其居。他壯年發憤求學,為子思的愛徒,極力闡揚孔子的仁義之道,並提倡民權,注重民生。曾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的話。在極端的專制時代,他公然提倡民權,可見他的抱負和膽識了。不幸他生在戰國時代,當時諸侯取士用人的標準,注重武功和權謀,獨孟子極力宣揚孔教,提倡仁義,學孔子周游列國,宣傳仁義,實際就是一種助人自助的行為。他認為真能以助人為樂的人,便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而引以為樂。滕文公曾問他治理國家之道,他說:「若大家能夠相處友好,互相協助,疾病相扶持,這樣老百姓自然親愛和睦了」。所以孟子對於助人的主張是積極的,是一種互助合作的行為,這就是儒家推己及人的道理。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淺釋)

    我們對於三民主義有了堅定的信仰,有了救國救民救人救世的抱負,有了反共抗俄的決心,有了犧牲奮鬥的勇氣,是不是就能夠打敗敵人,恢復大陸,完成復興民族建設新中國的任務呢?
    不能。因為敵人的力量,現在還是很強的,我們革命建國的困難更是很多。要打敗這樣強大的敵人,克服革命建國的困難,必須我們黨員都有充足的學問,優越的技術,處處要超過敵人;必須正確的認

---------------------------------------------------P.324---------------------------------------------------


識問題,分析問題,用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總理說:「革命的基礎,在於高深的學問」。如果我們不學無術,不但不足以擔當救國救民的重任,就是普通的事情,也辦不成功,即是極小的任務,也負不起來。
    正如總理所就:「因為近幾十年以來,物質文明極發達,科學很昌明,凡事都要憑科學的道理,才可以達到圓滿的目的,就是講到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法,也要從科學一方面研究清楚了之後,才可以得出結果。講到這裏,更要歸宿到我的學說『知難行易』。天下事情,如果真是知道了,便容易行得到」。所以本黨同志不能為學問而學問,必須學以致用,就是一切學問,必須應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例如辦黨務的,就要研究組織的方法,訓練的方法,宣傳的方法;負政治責任的,就要研究政治科學,根據三民主義以確立政策政綱,和行政制度;負經濟責任的,就要研究經濟科學,妥善的管理財政金融,解決經濟問題,增進人民生活;負軍事責任的,就要研究軍事科學,製造發明新武器,改善練兵的新方法,以最進步的戰略戰術取得勝利,達到反共抗俄的目的。
    須知革命的學問,既不是玄妙的理論,也不是空洞的學理,而是一種事實,就是講革命理論,也必須以事實和客觀環境為根據,然後這種理論才有價值。總理說:「我們要拿事實做材料,才能夠定出方法,如果單拿學理來定方法,這個方法是靠不住的,這個理由因為學理有真的,有假的,要經過試驗,才曉得對與不對,科學上最初發明的許多學理,一百種之中,有九十九種是不能夠實行的,能夠實行的學理,不過是百分之一,如果通通照學理去定辦法,一定是不行的」。

---------------------------------------------------P.325---------------------------------------------------

  因此,總裁又告訴我們:科學惟一的主旨,就是澈底研究萬事萬物之真實情狀。所以對於任何一件事物,不明白,當然要研究明白;已明白,還要求其澈底明白;未曾作好,當然必要做好;既做好,還要求得更好;總要天天進步,天天有新的道理和新的東西發明出來。宇宙間學問與事業,是沒有限量的,古人說:「學無止境」。又說:「學然後知不足」。這就是說,我們的學問愈增多,便感覺本身的學術愈不夠;我們的事業愈偉大,便愈覺自己能力愈渺小,亦惟有感覺自己的渺小與不夠,那麼學問與事業才能不斷的進步。

    現代是科學的時代,革命是技術的鬥爭,一切問題,都要用科學方法來解決,一切工作,都要有專家來擔任,我們必須日新又新,自強不息,本「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辦事精神,追求真理,充實學問,才能達到救國救民,與救世救人的目的。所以說:「學問為濟世之本」。

(故事)

    王陽明:明朝大學問家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人,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少年讀書時曾問塾師:「甚麼是天下第一等事?」由此便立下了濟世救民的大志。弘治年間考取進士,時年廿八歲,先生的學問已經是很淵博精湛的了。正德初,他得罪了奸臣劉瑾,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龍場驛是在萬山叢棘中,遍地蠱毒瘴癘,言語又不通,痛苦萬分,守仁摒除一切得失榮辱,專心研究學問,過了幾年艱苦生活,學問便突飛猛進,闡揚了前人所未發現的哲學大道理:如:一、致良知;二、知行合一;三、誠意;四、

---------------------------------------------------P.326---------------------------------------------------

謹獨;五、立志;六、事上磨練等。晚年又發表了拔本塞源的理論,其學術稱姚江派。因為他有了這樣博大精深的學問,又能身體力行,故能表現於事功方面。他四十五歲巡撫贛南汀漳等地,剿平匪亂,翌年又敉平漳州、橫水、及桶崗等地寇盜,並撫輯流亡。四十八歲時,剿平了福建的叛軍並蕩平宸濠之亂。他一生所以能成就其濟世救民的偉大事業,都是得力於其高深的學問為他事業的基礎。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淺釋)

    世界上任何事業,都不是隨便可以完成的;小事業有小困難,大事業有大困難。事業的大小,可以說是由困難的大小來決定的。國民革命的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建設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新中國,促進世界大同。這是中華民族空前絕後的偉大事業,要完成革命建國的任務,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決不是一年半載或二年三年的事情,我們既然做了國民黨員,參加國民革命運動,必須認識這種革命運動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人人立下志願,抱定決心,實行主義,始終一貫,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終止。
    本黨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完成北伐,打倒日本軍閥,已有六十年的光榮歷史。過去所遭遇到的敵人,都被我們打敗了,所經歷過的困難,都被我們克服了。現階段的反共抗俄戰爭,雖

---------------------------------------------------P.327---------------------------------------------------

然一時受到挫折,大陸淪入鐵幕,我們必勝的信心不但毫不動搖,而且更加堅定。總理告訴我們:「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此古今之革命、維新、興邦、建國、等事業是也」。又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由於國民革命「順乎天理,應乎人情」,三民主義「適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需要」。所以總理以赤手空拳,領導革命,經過十次失敗,終於推翻滿清。總裁繼承總理遺志,領導北伐抗戰,都是以劣勢的兵力,擊敗優勢的敵人。我們當前的敵人,俄寇共匪,雖然是強大,但國內國外世界的大勢,對我們是絕對有利的。全國同胞擁護我們,反共的國家同情我們,只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堅定必勝的信念,百折不回,和敵人進行持久的戰鬥,最後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總裁告訴我們:「大家要曉得:天下一切的事情,都是成於繼續努力,始終不懈;也都是敗於有始無終,半途而廢。所以我們不要做人做事則已,既做了人,如要做事,就要有恆心,有毅力,而且要有始有終,繼續不斷的努力來做才行。尤其是現在反共抗俄,空前絕後的革命事業,艱鉅萬分,更非繼續不斷,貫澈始終來做不可,只要我們黨員同志,都能百折不回,堅持到底,那無論你什麼艱難的事業,決沒有不成功的道理。總理說:「有志者事竟成。」古人說:「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可見恆心是一切成功之母。我們只要效法總理和先烈再接再厲,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本黨總裁領導之下繼續不斷的團結奮鬥,不因失敗而灰心,不因危險而氣餒,「一心一德,貫澈始終」,那麼,反共抗俄的戰爭勝利,三民主義的建設成功,便都有了確實的保證。所

---------------------------------------------------P.328---------------------------------------------------

以說:「有恆為成功之本。」

(故事)

    勾踐:戰國時,有個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率殘兵五千人退守會稽山,他知大勢已去,依謀臣范蠡文種二人的建議,獻美女西施及寶物送到吳國。他的國事乃委託文種主持,他就親率妻子及范蠡入吳,為吳王夫差的奴僕。勾踐到了吳國,被拘禁於石室中,每天打掃馬房,及作各種苦工,勾踐為求將來的報仇雪恥,便忍辱負重,過了三年牛馬生活,夫差認為勾踐已經歸服,釋放他回國。勾踐回國之後,便勞心焦思,刻苦自勵,食不重味,衣不重綵,臥薪嘗膽。他的妻子紡紗織布,晝夜不休。並延攬人才,撫輯流亡,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建國計劃,一切以報仇雪恥為目標。過了十年,國勢已漸漸強盛了,勾踐就乘吳王與晉國爭霸的時候,以重兵五萬進攻吳國,吳兵大敗,太子被殺。又四年,吳國因連年用兵,國力已衰,勾踐再出兵攻之,大敗吳兵於震澤,圍其都城。又三年,吳國民窮財盡,已無法作戰,吳王被困於姑蘇,戰不能,和不許,終於自殺而死,吳國亦就此滅亡。勾踐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終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的恆心毅力,實在是最值得我們景仰和效法的。

---------------------------------------------------P.32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