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教育與變化氣質

質所關係於革命道德、革命人格者,更是至深且鉅,所以我曾再三地對大家講:「如要完成革命責任,必先要變化氣質。」今天我特別要將這些問題,次第加以說明:
    現在先說明:為什麼要變化氣質?關於這一點,總理早就說過:「要做革命事業,是從什麼地方做起呢?就是要從自己的方寸之地做起。要把自己從前不好的思想、習慣和性質,像獸性、罪惡性和一切不仁不義的性質,都一概革除。」這所謂要革除從前不好的思想、習慣、性質,我們可以下一個轉語來說,就是變化氣質。總理又說:「革命是人類的覺悟,人人知道自己要救自己。」當然誰亦想他要救自己,只是不懂得如何救自己而已。根據 總理所說,那變化氣質才是救自己之一法。因為只有變化了氣質之後,才能從人欲橫流中救回自己,確立自己的革命人生觀,擔當當前的革命責任,完成艱鉅的革命事業。
    其次是要說明:什麼是應該變化的氣質。從前明代的哲學家劉念臺——他又是一個大教育家,他說:「學者惟有中立病難醫,凡一切悠悠忽忽,不激不昂,漫無長進者皆是。」這所謂中立病,並非指著對黨派騎牆而言,乃是指對思想糊塗,不著邊際,依違兩可之間,就是這一種無可無不可的心理而言。大凡一個不激不昂,無可無不可的人,就沒有方法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出一些血氣,更沒有方法從他思想中刺激他一點革命的情緒,他一切只是悠悠忽忽,得過且過,決不肯負一點責任,尤其是他可東可西,無處不是投機取巧,隨風轉舵,決不會與人家有所爭忤,根本就不要他自己的立場,這種人既無志節,又無骨氣,是最可恥的東西。萬章問於孟子曰:「一鄉皆稱愿人焉,無所往而不為愿人,孔子以為德

---------------------------------------------------P.272---------------------------------------------------

之賊何哉?」孟子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愿,恐其亂德也。」由孟子所指斥「鄉愿」的這一段文字來看,亦就正是我們所說的「官僚氣」。所謂「非之無舉,刺之無刺」,這是怎樣說的呢?這就因為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你要指責他卻無明顯罪證可以指責,你要糾舉他,亦無具體事實可以糾舉,如果你要在其身上刺激他一下,可是他的皮膚很厚,無論如何,也刺他不出一點血來。我們現在雖然去孟子之世已遠,然而像這類的「官僚」、「鄉愿」之氣,至今卻愈演愈烈了。我們在大陸的失敗,就失敗在這一般的「官僚」、「鄉愿」的氣味太深的人的身上,我們今後如要打回大陸,擔負革命責任,切不可再像過去那樣混沌模糊,悠悠忽忽的過去,我們必要改變這些以往的官僚習氣,無論何事,總要劈頭判個是非,辨個善惡,而決不能再學「鄉愿」為自得了。
    至於變化氣質的入手要道:我以為莫如朱子所說:「恥有當忍者,有不當忍者,人須有廉恥。」又說:「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哉』,恥便是羞惡之心,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我們要大家有所不為,然後始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知恥」;有所為,就是「革命」。怎樣才能有所不為呢?那就是要大家辨個是非,認個義理。劉念臺說:「見得是處,斷然如此,見得不是處,斷然不如此。」這就是說,不是處斷然不為。還有更要緊的一點,是要大家勿以善小而不為,惡小而不去,如善而不為,惡而不去,則雖小亦恥也。所以我們要變化氣質,就先要知恥。光是知恥,還是不夠,知恥之後,必要雪恥

---------------------------------------------------P.273---------------------------------------------------

才行。王陽明說:「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見得真切,做得真切。」我們前面所說的「知恥」,自然是真切的覺悟,但是問題就是看我們能否如救火治病,抖擻精神,真切地去做,亦就是能否真切地去雪恥罷了。不然如果稍一悠忽,稍一蹉跎,不能實踐篤行,雪恥圖強,那就要「一虧一切虧」,雖是知恥,亦就不中用了。
    總之,變化氣質,是我們確立革命的人生觀,堅定革命志節的起點。
    我這所說的變化氣質,不僅是對黨員的期望而已,我們更要推及到學校裏社會上去,我們不僅要變化一般黨員的氣質,更要變化整個社會所有的民眾氣質。大家要知道,現在是要以我們七百萬人去救回四億五千萬人的國家和民族轉來的時候,這責任是如何地艱鉅,時機是如何地緊迫,我們必須激厲奮起,死中求生,再不能自誤誤國了!但是我們如要擔負革命復國的責任,完成反共抗俄的使命,就必先要從變化已往「官僚」、「鄉愿」的氣質做起才行。
    上面所提出來的這兩項「改造教育」與「變化氣質」的要旨,希望大家不再泛泛視之,務須詳切研,具體規劃,全心全力,一致奉行,那才能深植我們革命復國的根基,也才能發揚我們革命建國的精神,重建我們三民主義的救國教育,達成我們第三期的革命任務。

---------------------------------------------------P.274---------------------------------------------------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