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軍事會議講評(二)

,以免除編制上之弱點與精神上受敵人之威脅起見,我們現在必須實行以軍為戰略單位,以充實軍的內容與實力,而且要認真貫徹到底,纔能發揮成效。
    復次,就交通運輸補給來講。比方敵人戰略單位為一個師團,擔任一個方面作戰任務,按照敵國以師團為戰略單位的原理,他本是以我國東三省的道路與地形為標準的,就是在戰場上要使他一個師團自前頭至末尾於一日之內全師兵力能同時趕到戰場,加入戰鬥。換言之,就是他一師團整個兵力與輜重,一天之內,都能集中到一個地方,共同參戰;而我們從前以師為戰略單位的時候,就是要有三個作戰單位,始能抵制敵人一個單位——師團,如要將這三個師的兵力集中到一方面擔任作戰任務,至少要有三條交通道路同時並進,始可於一日之內達到目的地,但在我國內地道路與地形現實的情況之下,說是要三個師於同一天之內都能到達同一戰場參戰,事實上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三個師至少有步兵九個團,再加上各師之特種部隊及後方的一切輜重補給等,都要運送上去,如果聯絡與通訊稍生故障,那末,秩序就要混亂,甚至前面已經接戰,而後續部隊還沒有知道。這樣,我們一個師的實力和時間與敵軍相較,自然不能成為一個單位了。而且三個師擔任同一方面戰鬥,各師既各自獨立成為一個單位,其軍部只成為空虛的指導機關,如此緩急輕重,進退前後事實上不能徹底一致,遂難免被敵人各個擊破,所以惟有以軍為戰略單位,纔可以免除這種弊病。尤其這幾年來,我們軍隊作戰,一遇前方稍有不利,往往會影響到全軍的成敗,所以在戰場重點必須控制相當數量的預備隊,而這種預備隊兵力之多少與其配置適當與否,簡直為每一個戰役成敗安危最重要的關鍵,即如以一個軍作戰,我們如能有一個師作

--------------------------------------------------P.264--------------------------------------------------

預備隊,一定要勝過以一個團作預備隊的部隊,如我有二個師作預備隊,即可以經過全戰役會戰,而兵力仍不致單薄不繼。如果能照這樣作到的話,那敵人現在已經臨到衰竭階段,亦不能如從前那樣補充迅速實在了,他每一次會戰下來,至少亦要有幾個月的整理補充,纔能夠再度會戰,倘使我軍果能始終維持一個會戰以上的兵力和預備隊,那我們就一定可以打勝敵人,抗戰就可以很快的成功!但是假如過去以師為戰略單位的編制不改正,不必說一個師不能維持一個會戰,就是一個軍即三個師的全力亦不能支持一個會戰!這樣,如何能夠戰勝敵人,所以我的意見,我們現在改以軍為戰略單位,是決不會錯誤的,將來作戰時,我們一軍有三師,在前線正面有一師擔任戰鬥,後面就可有兩個師作預備隊,否則,前面一個師作戰,後面至少有一個師作預備隊,其他一個師在後方訓練補充兵,如此,必比從前的編制實力能夠持久,而且要強過數倍。總之,我們以後戰略單位,至少要能夠維持一個會戰以上的兵力,纔能夠每戰必克,來爭取抗戰最後的勝利!
    自從我們改軍為戰略單位以後,有些師長說:各師原有的砲兵工兵等,都集中軍部來指揮,師的力量便減少,運用更覺不靈,這種說法其實不然。我們現在要將特種部隊與補給通訊等業務都集中於軍部的原因,並不是減少各師的力量,而是要充實各師的兵員缺額,增加他的實力,而且各特種部隊移歸軍部指揮以後,只要他軍長部署指揮得法,運用靈敏,如此於各師只有增加效力,而無欠缺的顧慮。不過現在有些軍長,對於戰術上諸兵種協同戰鬥之原則與應用,不注意深加研究,往往將特種兵控置在後方,或聚集於軍部附近,不知輕重緩急,適機運用,要等到與敵人開戰以後,看到那一個部隊需要砲兵或

--------------------------------------------------P.265--------------------------------------------------

工兵時,纔增援上去,往往錯誤時機,以致特種部隊集中使用反失了效能。只要我們做軍長的對於特種部隊的控置與使用,特別注重研究,對於敵情能明瞭,事事能有準備,有決心,成竹在胸、臨戰使用能夠適切機宜,只要作到這一點,那我們以軍為戰略單位,就可以發揮功效,而決不致於有上述的缺點。
    講到這裏,我還有一點重要的意思,是我已經常常對大家說的,現在要在此再提一提,就是作戰的要訣,我們作戰,要使士氣持久不衰,戰鬥精神始終如一,第一條件就是要不斷的補充,而補充之最重要的事物,就是士兵,就是補充兵,必須補充和預備隊充足,一仗打了下來,遇有缺額,立即可以補充上去,使一般官兵心理,常覺有不斷的增援,然後士氣纔能經常保持旺盛,而戰鬥精神纔能始終如一的不衰。這一個要訣,我們高級將領必須知道,也是我們研究軍隊編制問題所應第一著重的要點。否則,如果軍隊補充兵額欠缺,後方的預備與後備兵役辦理不良,那軍隊就不能對外作戰,所以我們高級將領要知道:打仗要求勝利,不是說前線配備了幾多師,幾多軍就可以達到目的,而最要的勝利基礎,還是要後方有充分的補充兵員,使平時軍隊編制能夠擴充而為戰時編制,戰時編制能夠經常保持補充,部隊實力,始終能保持如一,隨著戰場的需要而源源的供給不斷,這樣,纔能與強敵決最後之勝負。我們的敵國——日本的編制與戰略,最注重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在明治維新以前,也是和我們中國一樣,一個師團的編制,就只有一個師團的兵額,而沒有什麼預備役與後備役作補充。自從明治六年他實施徵兵以後,規定現役兵之外,乃有預備役與後備役,使平時一個現役師團的編制,到了戰時可以獲得三倍兵員的補充;等到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他感到過去雖然設有預備役與後備役,但因為轉役、免役與死亡出

--------------------------------------------------P.266--------------------------------------------------

缺的減耗,平時一個現役師團,到了戰時仍只得一個師團之用,非力加增強,擴充預備兵額,決不能對外作戰,所以他又創設補充兵制。這樣,不僅他平時現役兵一人戰時可動員戰鬥兵三人,而且每一個預備與後備役的戰鬥兵之後,必有一個補充兵預備著,這就是他平時現役兵一人,戰時可得六人之用。到了日俄戰爭之後以迄於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時期,日本為要向外侵略,仍感補充兵員不足,仍再修改兵役法,延長後備役與補充兵役各五年,由此兵員大加擴充,這就可使平時現役兵一人,到了戰時能得戰鬥兵與補充兵十人之用,而此後二十年間,敵人的兵役法仍不斷的有修正,或增設第一第二補充兵,或縮短現役兵年限,延長後備役與補充兵役年限,或者減低徵兵年齡為十九歲,或者降低適役壯丁身長標準,一直到「九一八」事變為止,他平時現役兵一人,戰時甚至可得到戰鬥兵六人,補充兵九人,共十五人之用,換句話說,就是他平時一個戰鬥兵,後面就早已有十四個補充兵跟著,來作他戰爭的後盾。返觀我國的軍隊,現在因為徵兵制度施行未久,國民組織未臻完善,不僅後方補充兵不易充實,就是前方部隊缺額,亦常難補足,因此,我們雖有無限的兵源還不能作有效的發揮,這是我們目前要充實預備兵員,確保軍隊編制急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今後要建立新軍隊,建設新國家最基本的一個要務。必須大家明瞭了軍隊編制與兵員補充有這種不可分離的關係,碓立了這個觀念,纔知道現代所謂軍隊,其組成要素與編制,以及其與戰略戰術的關係,而後纔可談戰術,談軍事,亦惟有這樣,纔能配得上說知兵的將領。由此可知我們現在軍隊的編制與戰術,距離近代化的程度尚極遼遠,不過目前改軍為戰略單位,算是已向前進了一步,但大家如果還是和從前一樣,只知有了部隊擺在面

--------------------------------------------------P.267--------------------------------------------------

最近更新於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