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史迪威參謀長有關指揮我軍作戰要領及對緬戰略之指示

內容來源:卷三十八 談話

隸屬章節:談話\中華民國三十一年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三月十日接見史迪威參謀長談話——

 委員長(中國戰區統帥): 將軍明日以余之參謀長資格赴緬,故應確知余之意見及對現局之觀點,茲就余所知者,坦白為將軍言之;深信此必有助於將軍之執行職責。須知應付緬甸之適當與否,實足影響整個太平洋戰局之成敗,戰術之如何應用,將軍知之必稔,不願贅言。敵我與英國之心理,昨日已多分析,今日亦可不復重申,昨日除提地形、給養、及汽油供給外,余復歷舉我軍作戰必具之條件,願將軍皆注意存記,異日我軍之成敗,繫於此各項條件之能否實踐,其重要性實超過任何戰略之運用。我軍此次入緬作戰,能勝不能敗,蓋第五、第六兩軍為我國軍隊之精銳,苟遭敗挫,不但在緬甸無反攻之望,即在中國全線欲再發動反攻,滇省與長江流域後備不堅,亦將勢不可能,故此項出師之成就,絕不能視為二、三個軍戰爭之效果,其勝敗之機,不獨足以決定全部軍心之振頹,且足以影響全國人民之心理。至余最近派五、六兩軍入緬之目的,原在固守仰光,今仰光淪陷,全部戰局頓改舊觀,敵或將乘我軍入緬之隙,由越南襲我雲南,苟此舉得手,滇省告急,大局將不堪設想,故調回入緬部隊以固守滇省及

---------------------------------------------------P.144--------------------------------------------------

長江流域之防務,實為應有之考慮。況仰光已失,我軍入緬之目的已不存在,苟謂有留緬之必要,其任務當為克復仰光,然我軍能否完成此項任務,余實未敢斷言。蓋我方步兵,無空軍與砲兵之掩護,而敵方不獨可源源獲得空軍與砲兵之補充,且可得海軍之支援,因是無由堅我克復仰光之自信。苟無自信,安敢企圖卓越之戰果,將軍既為入緬國軍之司令官,自應深切注意彼等之態度與心理,將軍既為余之參謀長,則以反攻對國人心理之影響如何,詳告將軍,亦為余之責任。使國軍信任將軍,能瞭解彼等之感覺與心理,此為把握全軍信仰之第一要著,故最初判斷稍有差池,影響最大,此點余籌之熟矣。今願掬誠奉告,幸恕我率直:第一、國軍對外人最初印象,輒以外人不瞭解中國人之心理,故應切戒有任何舉動足以證實彼等之判斷,然後逐漸使彼等感覺將軍與一般外人不同,確能瞭解彼等,則此後措施事半功倍矣。第二、應深知國軍對英軍之態度,此點尤宜特別注意,深信將軍入緬之初,我方軍官慎於發言,必不願盡情吐露其對英軍之感想。然坦白奉告,彼等稔知英軍在香港、新加坡、馬來亞、仰光等處之行動,實已喪失其對英軍之信任。緬甸英軍尚有坦克一百四十輛,此說固確,然我軍不願認此為作戰之助力,寧無視英軍之存在,一切依靠自己力量,較為妥善;將軍曾言既有坦克一百四十輛,自較無坦克作戰為佳,此言固有至理,所當考慮者,如何能使之真正發揮其戰鬥實力耳!此外應告將軍者,則為國軍絕無畏懼日軍之心理,作戰時,不奉命,決不後退,彼等所戒懼者,惟緬人對英人之仇視與憤恨,將予日人以種種援助耳!此後決定戰略之時,應將此二點牢記在心。將軍此去,更有三點應加注意:第一、為給養、應充分供給不應每日發領,余三月三日在臘戍時,囑戴尼斯將軍經常為我籌儲十日之糧,迄今

---------------------------------------------------P.145--------------------------------------------------

尚未得彼答覆,蓋每日發餉,只可行之於平時,一至戰時,最少應儲一月之糧於適當地點,我國各戰區儲糧,皆以三個月為標準,此為安定軍心之要著,倘軍無匝月之糧,士懷斷炊之懼,安得堅其鬥志哉,將軍對此應加注意。第二、每月應供給我汽油七十二萬加侖。苟無此數,我無法輸送軍隊砲兵與坦克入緬,昨日曾告將軍,林參謀團長蔚文自臘戍來電報告,英方表示無法供給汽油,今日下午,續接來電稱,英方已允每月供給汽油三十二萬加侖,並未明言何時何地交油。第三、為聯絡參謀問題,英方要求在國軍每一團部中設一聯絡參謀,余要求對等待遇,彼等拒之,繼復要求凡與國軍接觸之英軍,至少每一旅部中設我聯絡參謀一人,迄今未見答復,此舉之重要性,至為顯著。例如敵方廣播稱,三月七日佔領庇古,八日佔領仰光,然林參謀團長及其參謀,迄今並未接得此項報告,尚待渝方抄送敵方廣播以告之。余仍主張,我軍主要任務為保衛曼德勒,曼德勒距仰光約一千里,約合五百公里,曼德勒距我後方據點則無此遼遠,故我增援與給養之供給,尚佔優勢,地點應請注意。惟我第二百師守禦同古之時,仍必集結大軍於曼德勒,蓋一旦普羅美失守,我當待敵深入,及其到達曼德勒附近,予以痛擊,即可開始反攻。至我軍保衛曼德勒問題,余經再度考慮之後,決將原議稍加修改,蓋曼德勒為緬甸首都,具有政治意義,守衛該城,理應顧及英方之心理,故余今決意守衛該城之責,仍由英軍任之,余則擬立調第五軍之兩師駐守其近郊,惟此項部隊開拔之前,應光籌儲其給養與汽油,必待確知其儲藏地點與數量,始可下令入緬。余月初赴臘戍,目的在保持仰光,此亦為國軍入緬之目的,前已言之,仰光失守,國軍入緬已喪失其目的,如欲克復仰光,我必反攻,然我集結部隊需時半月,在此期間中,敵方必儘量增援,仰

---------------------------------------------------P.146--------------------------------------------------

光戰略地位有類廣州,敵在各方面皆佔優勢,具備海、陸、空之便利,我如無足量空軍與砲兵之掩護,克復仰光,殊非易事,克復仰光之信心不堅,實為國軍之心理,將軍必注意及之,故我方欲反攻,必另有策劃,其最妥善者,厥為集結主力於曼德勒附近,誘敵深入,待與交鋒之後,再反攻突破之,國軍習於此種戰略,將軍應儘量利用之。
 史迪威(戰區參謀長):蒙坦誠賜示,如開茅塞,自當敬謹記憶,視如圭臬。

---------------------------------------------------P.14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