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家財政經濟的基礎及推行糧食與土地政策的決心

內容來源:卷十八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三十年

 

 

          ——中華民國三十年六月十六日出席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及全川綏靖會議開幕典禮講——

 

要旨
    一、財政會議與綏靖會議之使命是互相關聯的,與會同人大家應共同一致,完成使命。
    二、此次財政會議之任務,在注重國家財政之積極的建設。
    三、以二十四年實行法幣政策之先例,說明我國經濟與財政之建設決無困難。
    四、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系統應分別確立。
    五、抗戰時期建國工作必須完成之基本政策:
        1·實行新縣制與推進地方自治。
        2·平衡國家收支,平均國民負擔。
        3·實行 總理土地政策與糧食政策。
    六、說明田賦劃歸中央徵收之理由及其效果。
    七、糧食問題與抗戰建國的關係——應遵行 總理關於糧食的遺教,徹底解決。
    八、政府實施糧食管制,完全為建國福民,國民必須「有糧出糧」,絕對遵行,竭誠協助。
    九、說明戰時軍糧與民食的關係及其性質。
    十、希望大家依照今天的指示,徹底研討,切實執行,來達到此次會議的目的,完成抗戰建國的使命!

--------------------------------------------------P.206--------------------------------------------------


本文
    今天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與綏靖會議舉行開幕典禮,剛才主席訓詞,說明會議的意義與任務之重大,各位必能徹底認識,本人今天就主席所說的話,再補充幾點意思,對各位同志貢獻。
    本來綏靖會議與財政會議的性質,有許多地方是互相關聯的,亦就是要後方的軍事與政治配合起來,共同一致的來鞏固抗戰建國的基礎,因此,我今天對於全國財政會議幾個根本問題所提示的意見,出席綏靖會議的各位同志,亦須留心諦聽,期能切實互助,一致進行。
    自從國民政府成立以來,全國財政會議,已開過兩次,第一次會議,為裁撤全國的釐金;第二次會議,為廢除各地的苛捐雜稅。這兩件大事,實行以後,使國民經濟排除了重重障礙,民生得遂其自由發展,都是關係於國家建設的重大改革。但這兩大會議所成就的,還是屬於消極的性質,著重在「除弊」的一方面,今天我們舉行的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其任務與過去兩次會議就大不相同,而是完全要作積極建設的工作,要在抗戰期中,將國家財政健全的建設,而且要建立國家財政永久的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對於全國財政,要作通盤籌畫,與合理的支配,不使各省建設事業尤其是經濟建設,像過去有貧富肥瘠畸形不均的現象,而能使之普遍的平衡發展,政府因為要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必須先要確定兩個目標:(一)國家財政收支能使之平衡;(二)國民負擔能使之平均。這兩點,就是政府抗戰建國的基本政策,所以大家要認清這次財政會議,決非普通會議可比,其任務不僅在實行田賦劃歸中央,及確立財政收支系統而已,這兩件事固然是此次會議的主要方案,但就會議所要貫徹的整個精神與根本性質而言,這次會議,實在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建國前途最重要會議。

--------------------------------------------------P.207--------------------------------------------------

  

    我們回想到國民政府成立以來,財政上所經過的艱苦困難不知幾多,到如今抗戰已經四年,不僅對內對外國家財政沒有什麼危險的現象,而且只有一天一天的健全穩固,由此一方面可見我國國民經濟潛伏力量的偉大,一方面也足以表現我們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之穩健與正確,和過去艱苦奮鬥所得成績之難能而可貴。各位須知我們現在持久抗戰下來,而財政之所以尚能維持到如此程度者,就是由於法幣政策之成功。這法幣政策是什麼?今日不妨明言之,就是我們 總理所主張的「錢幣革命」的成功。我在民國二十四年視察各省與入川的時候,見到各省各地幣制之複雜,真是使人害怕,因此研究到民生之痛苦與社會之黑暗,各種弊端的癥結,皆在於此。由此更推想到如果國家對外一有戰事,則財政經濟更將混亂不堪,直將制國家的死命,所以我國如要實行民生主義,而且能夠應付內外一切艱危,惟一要務,就是在財政經濟上,必須統一幣制,先使法幣能暢通全國,乃可使人民不致再受過去剝削的痛苦,而戰時亦不致受金融財政紛亂的影響。所以我當時一到四川,除了四川先行撤消防區制而外,同時決定對中央必須貫徹統一全國幣制政策,這種統一幣制的政策,是幾十年來大家都認為非常困難而不能作到的,亦是過去任何財政家所不敢做的,而我們財政當局乃能夠依照政府的政策,與 總理錢幣革命的原則,不避勞怨,百折不回的努力奮鬥,到後來,果能徹底完成,因此,我們抗戰纔能獲得今天這樣的成效。當我們法幣政策推行之初,國內財政界金融界以及各商業銀行,當時都以為幣制統一以後,必於他們的利益,有很大的損失,在未開始以前,就有很多議論表示完全反對,而且發生了很多的謠言誹謗,幾使全國市場心理發生動搖,待到政府頒佈命令,徹底實行以後,不僅金融界各銀行錢莊,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P.208--------------------------------------------------

,而且其一切營業,反而突飛猛進,商務亦格外發達,一切公私經濟事業,都能蒸蒸日上,如果拿幣制統一前後的情形兩相比較,我國在推行幣制以後,所有經濟實業的發展,實有一日千里之感,這是近年來極顯明的一個事實。我們抗戰臨到光榮勝利已經決定的今天,又是臨到一切最後的困難,要待我們克服突破的時候,我們要回想到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險阻艱難,以及民國二十四年,能統一中國幾百年來所不能統一的幣制,打破曆來所不能打破的惡習,使法幣能夠推行無阻,使財政金融因之能儘量發展,過去這樣財政上最困難最紛亂的一個大問題,尚且能夠完滿解決,那以後財政上還有什麼困難問題不能解決?然而這完全是時代的進步,亦是我全國人民的智識思想進步,以及全國金融界實業界,能夠識大體,明大義,一致擁護政府的政策,不惜犧牲小我的利益,而來貢獻國家,所以能夠得到今日抗戰建國這樣的功效。我們由統一幣制的經驗,可以得到一個定義,就是「凡事有利於國家人民的,亦必有利於個人」,所以政府對於有利於國,有福於民的政策,無論遭遇任何困難,必求貫徹到底,而且這種政策是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我們現在要確立建國的財政基礎,必須將全國田賦收歸中央經管,國家財政收支系統與地方自治財政收支系統,亦必須劃分明確,然後國家纔可成為一個現代國家。關於前者所說田賦一項,留待後面再加說明,對於後者財政收支系統,如果能分別確立,一方面就可使地方自治事業的經費,得有確實保障,新縣制就可如期完成,即不致如過去之有名無實,一方面國家財政收支系統建立以後,不僅中央財政從此穩固,而且各省一切建設事業,尤其是國防經濟事業,亦可以切實推進,決不致再有過去那樣不健

--------------------------------------------------P.20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